• 12月23日 星期一

土味财经:创业板注册制,深交所要从美国嘴里抢肉了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强调,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

土味财经:创业板注册制,深交所要从美国嘴里抢肉了

在上交所推出科创板一年后,深交所终于也拿到了注册制的入场券。

土味财经:创业板注册制,深交所要从美国嘴里抢肉了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与科创板会有哪些不一样?

第一,行业限制不同

科创板产业链主要是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及新能源六大领域组成,创业板对拟上市企业并没有严格限制行业,因此在包容性、覆盖性上有优势。

创业板也可以是传统行业企业。

第二,发行上市门槛

科创板对上市企业放开了盈利要求以及VIE和特殊股权结构限制,对于同股不同权企业,单独设置了100亿人民币的预计市值或50亿人民币预计市值+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5亿的两套标准。

据深交所规则要求,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申请上市企业需要至少满足三组标准之一。一是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二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三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另外,符合相关规定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的红筹企业,也可以以申请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方式在创业板上市。

第三,股民准入门槛

科创板对个人投资者的准入规定为: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50万元,且参与证券交易满24个月。

新开通创业板权限的个人投资者需要有24个月的交易经验,以及前20个交易日日均10万资产量,这个门槛比科创板要低很多。

第四,存量与增量

科创板是增量改革,创业板是增量与存量统筹改革。是新老划断,还是全部一刀切?

截至3月26日,IPO排队企业数量为416家(不含科创板),其中主板157家、中小板76家、创业板183家。这180多家创业板公司是否将按照新规上市,还需要监管部门予以明确。

从创业板、科创板开设的过往历史来看,并未对主板资金带来不利的影响。

土味财经:创业板注册制,深交所要从美国嘴里抢肉了

值得注意的是,4月27日起,证监会暂停接收创业板IPO申请。证监会部门规章征求意见截止到5月27日,交易所业务规则截止到5月11日。基于此,业内人士预计,创业板注册制最快或6月即可“开审”。

科创板从宣布创立到正式开市只用了260天,创业板估计也不会那么快,我个人估计要到9月份。

也就是说,创业板未来3-4个月,暂时都不会有新股上市了。

还有一个重大影响是,创业板的壳不好炒了,创业板多是中小民企,注册制改革将使得“壳资源”贬值,抑制投机。

在深交所关于创业板注册制的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了“红筹企业”,不免让我对创业板注册制的动机产生了遐想,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创业企业回归A股。也就是说,创业板想和港交所抢生意了。

红筹股(Red Chip)是指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带有中国大陆概念”主要指中资控股和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

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近年来出现的红筹股,主要是内地一些省市将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组并在香港上市后形成,如“上海实业”、“北京控股”等。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香港资本市场上一直存在着英资和华资公司的划分。后随着香港的回归前后与大陆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大陆资金逐步进入香港,形成第三类机构——中资企业。

80年代末,越秀集团、粤海集团分别间接或直接收购香港的上市公司取得了上市的地位。90年代初,中信收购泰富及其后的一系列成功运作掀起中资企业在港收购热潮。

2000年后,红筹股再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年红筹上市12家,筹资3539亿港元,占当年香港主板和创业板筹资总额的77%。到2004年,香港红筹企业总数达84家(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所)。

除了香港,还有大量的红筹股在新加坡和美国等地上市。

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始于1993年(癸酉年)的中远投资。在2002年前,在新加坡上市以国有企业居多,有一些直接上市的通道,比如中新药业。但也有一些用的是红筹模式,比如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中远投资,也是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市值最大的中资公司,就是买壳上市。其后的联合食品、大众食品也都采用红筹模式上市。

2003年以后,中国企业赴新上市形成了热潮,上市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红筹模式被广泛运用。2003、2004两年每年都有12家中国企业在新上市。加上7家中国大陆相关公司,形成47家中国概念板块,被称为“龙筹股”

从1992年起,中国公司开始在美国上市。这一阶段包含了两类企业,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并存:一类是在香港上市的国企H股以美国存托凭证方式(ADR)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如青岛啤酒、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等8家公司,另一类为外资或中资的公司以红筹方式上市,如华晨金杯汽车、中国中策轮胎和正大易初摩托。

1997年上半年,中资股迎来第二次上市高潮。主要是一批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同时,在美国以ADR方式上市或在OTC市场挂牌交易,包括华能电力国际、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大唐发电等H股,也包括北京控股、上海实业等红筹股。

1999年和2004年,又掀起连续两波在美上市的高潮,主力都是网络股。前一波的代表是中华网和三大门户网站;后一波的代表是Tom 在线、掌上灵通、盛大娱乐等。而这两次高潮的主力都是红筹股。

土味财经:创业板注册制,深交所要从美国嘴里抢肉了

2019年2月4日,纳斯达克证交所为中国春节举行敲钟仪式 图片来源:新华网

除此之外,在伦敦、多伦多、东京都有少量红筹股存在。

近期,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都遇到了极大的政策风险。瑞幸事件之后,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或迎来史上最严格的审查阶段。美国正在加快《平等法案》的审批程序,该法案主要目的是针对中概股的监管举措。

土味财经:创业板注册制,深交所要从美国嘴里抢肉了

所谓的平等法案,指的是2019年6月5日,一个由美国两党组成的法团提出的一项法案草案《Equitable Act》,中文又称公平法案。该法案由美国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提出,要求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提供审计底稿和接受更严格的监管——即迫使在美国股票市场上交易的中国公司(合计约150多家,总市值超过1.2万亿美元)遵守美国会计标准,否则将会被除牌。这个法案已经得到了美国首屈一指的两党组织“繁荣美国联盟(CPA)”的支持。

从该法案的出发点来说,只是取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特殊优惠政策,将他们与其他上市公司一视同仁,看起来似乎无可指摘。只是现在这个敏感的时点下,该法案可能会成为特朗普对于向中国施压,以获取贸易谈判优势地位的筹码之一。

在美国的红筹股已经纷纷排队准备回归中国资本市场,原本港交所是它们唯一的选择,而这次深交所特地在创业板中针对红筹企业制定了相应回归政策,将为红筹企业的回归提供新的选择。

重生的创业板将不止欢迎国资背景的红筹公司回归,也将张开双臂欢迎众多民营的高科技公司回归A股。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巨头们,比如归心似箭的百度、网易、携程、爱奇艺等民营科技公司,就又多了一个归宿。

如果深交所这次能够借着创业板注册制的机会顺利地开启“红筹股”板块,不仅可以为海外中概股的回归提供第二个选择,还让其在与港交所、上交所科创板的竞争中再次拔得头筹,意义不可谓不深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上一篇新闻

出境游首站去哪里?泰国、新加坡等热度大涨

下一篇新闻

美媒:为规避美国制裁风险,阿里全球股东正把美股换港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