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之前美国老百姓也不懂葡萄酒,于是此人开始给红酒打分
罗伯特·帕克
你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印象:西方国家的老百姓应该对葡萄酒很了解吧。法国的老百姓对本国的葡萄酒如数家珍;意大利的老百姓随时品评着红酒;西班牙的老百姓餐餐配红酒·····。其实根本不是这样,你一定难以想象在1980年代之前,西方国家的老百姓对葡萄酒的认知也非常有限,更别谈识别好坏了。1980年代之后(几乎和我国改革开放同步),葡萄酒评分制度发明后西方国家的普通消费者才逐渐对葡萄酒越来越熟知。给葡萄酒打分,直接量化质量的高低,这个伟大发明的创始人叫作——罗伯特·帕克,全世界名副其实的品酒之王。
可乐太贵,喝葡萄酒吧
“打败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这句话用在罗伯特·帕克身上再合适不过。
1968年还在大学期间的帕克,前往法国阿尔萨斯(法国东北部白葡萄酒产区)和女朋友过圣诞节。因为法国可口可乐太贵,被迫只能选择葡萄酒。没想到的是,葡萄酒像一颗种子一样种在了他的心里,他彻底爱上了葡萄酒。在这之前,他的整个家庭都没有人喝葡萄酒。
一个不想当品酒之王的人不是好律师
1973年大学毕业后,本身就读律师专业的他顺其自然地当了一名律师。但仅仅在两年后的1975年,他就萌生了一个投身于葡萄酒写作和创办葡萄酒独立刊物的想法。律师,不要说在美国,即使放到全世界都是一个稳定、优渥、体面的工作,美国的很多总统、政要都是律师出身。投身葡萄酒的想法自然遭到全家反对,但故事的开端往往都是“不顾家人的反对······”。1978年,罗伯特·帕克正式创立了《葡萄酒倡导家》杂志(Wine Advocate),并采用了跨时代的100分制度给葡萄酒打分。(RP评分即为罗伯特·帕克)
此时,帕克并没有放弃律师职业,而是一边当律师一边着手葡萄酒的创作。品酒这件事,可不是靠眼看就行的,创业初期的帕克几乎全都是自费买酒,不断积累葡萄酒的味蕾记忆。
葡萄酒倡导家logo
82年拉菲,一战封神
一个跨界的人,一个毫不起眼的所谓品酒师,在葡萄酒界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欧洲社会根本没有人把他当回事。1982年,波尔多葡萄酒酿造完成后,各家酒庄开始用橡木桶陈年。此期间,品尝过未上市82年拉菲葡萄酒的几乎所有欧洲专业酒评家及机构都看衰这一年,认为这一年没有陈年潜力,适合早饮。理由是这一年天气偏热、葡萄成熟度高,装瓶后即适合饮用,与具有很强陈年潜力的酒不相似。而帕克品完尚在橡木桶中的酒后直接断言:1982年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年份之一,并认为82年拉菲拥有30多年的陈年潜力。这一结论,经由自己的杂志发表后引起很大轰动。
1984年82年拉菲上市后,如帕克所说82年拉菲的品质惊人。帕克因为成功预测了82年拉菲,在酒界的地位一下如日中天,而82年拉菲也因此家喻户晓,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也在这一年,帕克辞去了近12年的律师职业,开始专注于葡萄酒事业。
82年拉菲 实拍
葡萄酒,在“神坛”太久了
葡萄酒在欧洲,过去的一千多年几乎都掌握在宗教手里,也正是因为宗教的不断传播,葡萄酒也被带到了各个地方。在法国的罗纳河谷,有一个产区就叫教皇新堡产区。因为教会本身就自带神秘感,导致葡萄酒也有这样的色彩。而随着政教合一的历史时期,葡萄酒开始在贵族之间流行。这些上流社会的人不断追捧,也导致大量的贵族、绅士投身于葡萄酒的酿造中,所以很多产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承包,而酒庄也大多都以“城堡”命名。
宗教加上贵族,这无疑使葡萄酒变得更神秘、高端。因为品味、时尚、流行都发源于贵族的追捧。所以越高端的葡萄酒普通人越接触不到,也因为工业化的不发达产量也上不来,因此普通老百姓想了解葡萄酒,门槛是很高的。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葡萄酒产量变大,更多的人能够喝得到了。但是葡萄酒的话语权、审美的定义与规则依然掌握在上流社会。
如果能够有独立的机构来评判葡萄酒,用打分的形式量化葡萄酒的好坏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巨大的帮助。带着这个初衷,罗伯特·帕克创办了《葡萄酒倡导家》,百分制的评分系统也就此诞生。
红酒也被称为:上帝的血液
葡萄酒被拉下神坛,帕克却封神
从80年代开始到2019年彻底退休,罗伯特·帕克在葡萄酒界活跃的近40年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葡萄酒皇帝”。凭借一己之力左右酒庄兴衰,甚至是一个产区的命运。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酒庄,也惧怕被打出低于90分的评分。旧神远去新神驾到,罗伯特·帕克的“信徒”更是遍布全球。
百分制的开创性,导致后期葡萄酒打分的个人及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然公信力也逐渐被拉低。而伴随帕克的争议也在行业内不断被提起,讨论最多的就是“帕克化”葡萄酒的不断出现。拿高分意味着卖高价,卖高价酒庄才能更好地生存。那按着罗伯特·帕克的口味去酿葡萄酒岂不是事半功倍。尽管帕克本人否认自己的口味单一,但纵观他的一生,浓郁、结构强、饱满、重桶的风格一直可以拿到高分,也正好对应着他最擅长的波尔多、罗纳河谷和加州。
波尔多拉菲古堡
罗伯特·帕克,是神还是魔?
2019年,罗伯特·帕克彻底退休,他的《葡萄酒倡导家》大半股份也卖给了新加坡公司。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此人?如果用我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屠魔的少年终究成魔!
帕克的初衷是去葡萄酒的神秘化、贵族化,在任何时候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都称得上是英雄人物。但“屠神”之后自己却被尊为神,估计帕克自己也没想到。人们对他的追随,却变成了“帕克化”葡萄酒的不断出现,严重阻碍了葡萄酒多元化审美的发展,加速了葡萄酒“审美霸权”的形成。像中国这样的新兴产酒国,想要获得认可更是非常困难。(点击蓝字了解葡萄酒的审美霸权)而那些本身就名声显赫的酒庄,一点也没受到影响,反而靠着得高分价格更加的高不可攀。
去神秘化、去贵族化的使命帕克完成了,葡萄酒的多元审美这件事还需要更多人来推进。
欢迎关注@葡萄酒小漆,我将不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地聊聊葡萄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