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流失海外14个国家,其中日本人搜刮的最多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的文字,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统治阶级用来记录占卜结果的。
现在考古发现的甲骨文,主要集中在商超晚期殷墟时期,也就是从盘庚迁殷到商朝灭亡的这200多年时间,大约从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其中以武丁时期发掘的甲骨文最多,占总发掘数量的80%以上。
目前,已知发掘出存世的甲骨文总共约15万片多,其中12.8万片留存在中国(含台湾30343片,香港90片),由各级博物馆和学术机构等部门收藏,其余的2.6万余片流散海外十多个国家。
这些流失海外的甲骨,占总量的17%左右。分析其流失海外的原因,我们惊奇的发现,这正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密切相关。
本人将结合殷墟甲骨流失海外的情况和分布,向读者们讲述这段甲骨流失海外的历史。
殷墟甲骨流失海外的详细情况
首先,笔者根据社科院历史所孙亚冰等人的统计,给出殷墟甲骨流失海外的详细数据统计,当然这些数据只统计可追踪到的甲骨,对于少量个人收藏的,由于比较分散,也无法追踪,所以统计不到。也就是说,甲骨流失海外的真实数据,要比下文给出的稍多一些。
流失海外的数据统计:
甲骨流失海外统计表
转换成柱状图,应该看的更直观一些:
其中, 日本 12443 加拿大 7407 英国 3141 美国 1860 德国 855 俄罗斯 199 瑞典 111 瑞士 69 法国 59 新加坡 28 荷兰 10 新西兰 10 比利时 7 韩国 7 。
甲骨流失地图分布(摘自《殷墟甲骨的海外流散》)
从上面三幅图,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中国殷墟甲骨流失海外的现状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的甲骨流失海外呢?下文将简单介绍。
殷墟甲骨如何被发现的?
殷墟甲骨是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现的,准确一点是被确定为古老文字的。其实在20年之前,就有农民犁地时犁出甲骨,只不过那时候对于农民来说并不知道甲骨的价值,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搞笑的是当做“龙骨”卖给中药铺,当做药材用了。
传说翰林学士王懿荣患病偶尔买到了这种带字的甲骨,同时作为金石家的他,对历史和文字有着很高的敏感度,看到甲骨文与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类似,意识到这可能是中国金文之前的一种古老文字,于是发现了甲骨文。
当然,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传说,现在已经被证实是虚构的。
王懿荣首先发现了甲骨文这一点是确定的,凭借的是他对文字的敏感,是通过古董商买到的,而不是通过草药买到的。
后来,王懿荣通过古董商,收购了大约5000多片甲骨,但这些甲骨在他手上还没开始研究,就发生了变故。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负责京城的防务。这个忠诚的臣子,在皇帝老佛爷逃跑之后,北京城破之时,留下“义不可苟活”的遗言,带着夫人儿媳等家眷,服毒自杀了。
殷墟甲骨流失海外第一阶段(1901-1911)
王懿荣自杀后,这几千片甲骨被好友刘鹗买走,刘鹗也是一名金石家,他开始解读甲骨上的文字,并成功解读出几十个字。后来,刘鹗又找来同样爱好金石亲家罗振玉一起研究。
第二年,刘鹗在罗振玉的帮助下,将自己收藏的1058片甲骨拓印出版,并加上了自己初期的一些解读和研究,书名取为《铁云藏龟》(刘鹗字铁云)。
《铁云藏龟》的出版,立即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轰动。因为这是一项伟大的发现,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但将中国最早的文字历史从西周时期的金文,提前几百年到商朝中期,还证明了史书所记载的殷都的存在,同时更重要的一点,甲骨文是中国古老文字的鼻祖,是金文、小篆的原型,这对研究中国文字的演化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然,这种轰动效应,很快就被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获知,也被国外的汉学家得知,很多人纷纷来中国收购甲骨。
西方传教士大部分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以美国公理会为例,19世纪末、20世界初,在华北的101名传教士中,只有两人没上过大学,其中42人获得了大学学位,12人获得硕士学位。他们对殷墟甲骨的敏感度,要比当时中国的学者更高。所以西方传教士开始大量从股东贩子手中收购甲骨。
一般认为1901年,是殷墟甲骨海外流失的开始年份。传教士是最早的一批文物贩子,将中国的甲骨运往自己的国家。
现在有据可查的,1901年美国传教士方法敛(Frank H.Chalfant)和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库寿龄(Samuel Couling)合伙购买了460片,后来又转卖给美国卡内基博物馆;
后来方法敛和库寿龄又多次收购甲骨,并且转运会国内,被大英博物馆、苏格兰皇家博物馆、美国菲尔德博物馆收藏。
这期间,还有俄国传教士、西班牙传教士、德国传教士等,也都或多或少的收购甲骨。
这一阶段,由于处在清朝末年,国家动荡,也没有相应的政府机构进行文物的考古与保护,造成了文物盗取严重,流失海外也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外国传教士造成了甲骨第一批流失海外。但由于传教士本身没有大量的钱财,他们购买的数量比较有限。但稍晚一点,国外的汉学家带着大量现金的到来,加重了甲骨的流失。
殷墟甲骨流失海外的第二阶段(1911-1937)
1909年德国学者威尔茨在青岛陆续收购了711片,后转卖到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院;
1911年俄国古文研究学家黎哈契夫从山西官员手里买走199片,后转卖到俄国博物馆;
1905-1919年,日本汉学家田中庆太郎多次往返中国,总共收购了4000多片甲骨,并且根据这些甲骨的研究发表了《关于殷墟遗物研究》。
1911-1937年,加拿大传教士名义士在华传教和任教的20多年,总共收购甲骨超过5万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将2369片保存完整、文字较多的甲骨带回加拿大,其余的留在了中国。
……
不一一列举了,这期间来中国的外国人,很多都以买几片带回国内甲骨为时髦,绝大部分小规模的购买流失到海外,已经无据可查,也无从知道了。
个人观点,这期间流失的甲骨数量,要远超第一阶段传教士带走的数量。
1911-1937年,是殷墟甲骨流失海外的第二阶段,这期间虽然民国政府成立了相应的文物部门,但毕竟这期间军阀战争不断,地方割据厉害,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护文物,使得文物的买卖合法,文物出境合法。
国外的学者、汉学家和私人收藏家构成了第二阶段甲骨流失的主要组成。他们拿着大量的现金买走了数量不菲的甲骨,有的为了收藏,有的为了倒卖,有的为了做研究,但无论如何,用现在的目光来看,他们都是盗取走私中国文物的罪人。
殷墟甲骨流失海外的第三阶段(1937-1945)
殷墟文物流失的第三阶段比较简单,因为1937年全面抗日爆发,日本于1938年就占领了河南,他们当然没有忘记这些深埋地下的珍贵文物。
1938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和东方文化研究所分别组织考察团和考古队到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考古结果未公布;
1940年,东京帝国大学派考古队到殷墟考察,将所得文物全部运回国内,具体数量未公布;
1942年,驻安阳日军,利用当地汉奸土匪盗掘殷墟文物,然后全部运回日本;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参与接收东北的国民政府山东行政公署在大连码头附近的一个炼油厂发现了4个大铁箱子,箱内装有1219片甲骨,应该是日军没有来得及运走的。
据统计,日本甲骨的公家、私家收藏各有31家,总计12443片,接近总流失数量的一半。至于那些通过不法手段掠夺到日本的,他们也不敢示众,具体还有多少,也无从得知了。
1937-1945年,这阶段处在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国家连国土和百姓都不能好好的保护,文物也就成了任人掠夺的对象了。
甲骨文是不是很美?
总结
面对上面的这些数据,想起一句话“弱国无外交”,我想说弱国何止无外交,弱国更加的没有尊重,没有尊严,甚至连保护本国文物的能力都没有。
殷墟甲骨的流失,正是1901年-1945年这段动荡的中国历史造成的,文物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一样,经受了苦难而不得不远走他乡,在世界史上刻上了这段中国历史的印记。
这些殷墟甲骨文物的流失,我们悲痛之余也应该看到一些积极的意义,它至少告诉了世界,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国有成熟文字的历史可追溯到3500年前,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中国能够经受得住任何磨难,而不改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特性。
至于日本人为什么搜刮的最多,当然是他们不择手段,偷骗盗抢都用到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