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重名最高的舰名,你猜是哪个?
编者按:自1949年以来,台海两岸先后有40多艘军舰“重名”。从今天开始,云小编就带你扒一扒这些两岸重名的军舰舰名,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哦?
正常情况下,军舰舰名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内不能重名、也不能引起歧义。然而,凡事也有例外,在尚未实现统一的大陆与台湾之间,历史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传承联系,军舰命名上时常会出现明星撞衫似的“重名”现象。
从军舰命名规则上看,人民海军1986年版《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明确规定:巡洋舰(或巡洋舰以上)舰艇以行政省(区)或直辖市命名,驱逐舰以“大中城市”命名,护卫舰以“中小城市”命名,补给舰以“湖泊”命名,猎潜艇、护卫艇以“县”命名,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均以“山川”命名,步兵登陆舰以“河流”命名,试验舰、训练舰以人名命名,辅助舰船以所在海区和性质的名称再加序号命名。
对岸的台湾地区海军军舰命名最早沿袭自1946年8月10日颁布的《海军舰艇命名原则》:巡洋舰以省、市名命名,驱逐舰(含护航驱逐舰)以人名命名,潜水舰(艇)以江湖河川名命名,巡防舰(艇)以县名命名,辅助舰艇以山名命名。这个规定此后又经过了数次更改,直到1964年前后,才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战斗舰改为人名,航空母舰改为省名(当然了,台湾从来也没有过航母,以后也是休想啊休想)。
对比台海两岸的军舰命名规则,双方大体上都遵循了以地名为主、人名为辅的原则,两岸军舰“重名”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衡阳”号
舰名由来:湖南省地级城市
重名率:5艘
“衡阳”是两岸军舰重名率最高的舰名,倒不是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而是阴差阳错之下的意外巧合。过去台湾军舰命名时,总是喜欢挑一些带某个字的“吉利”地名。比如,“阳字号”舰不是指某一级军舰,而是二战结束后对很多级别的驱逐舰的通称。这些驱逐舰以中国城市为舰名,但每艘驱逐舰的舰名中都带一个“阳”字,即在选取舰名时都挑选带有“阳”字的中国城市名。
▲美好护航的一天,从丹阳舰(雪风)开始哦
▲被(丹阳舰)啊不、雪风舰护航的大和号:泥奏凯!!!
最早的“阳字号”驱逐舰是二战结束后日本赔偿给中国的一批驱逐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丹阳”号驱逐舰,原为日本海军甲型驱逐舰“雪风”号,曾经在二战中参与过16次以上作战并全身而退,以近乎丝毫无损的状态存留至战争结束,但是被它护航的舰艇非沉即伤,该舰也被军迷视为“祥瑞”舰艇。
此外,国民党海军还有“信阳”、“华阳”、“沈阳”、“汾阳”、“衡阳”、“惠阳”等数艘驱逐舰。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还从美国接收了数艘退役驱逐舰,分别是“梅约”级的“洛阳”号(前“威廉•本森”号)、“汉阳”号(前“希拉里•琼斯”号)、“格里弗斯”级的“咸阳”号(前“罗德曼”号)、“咸阳”Ⅱ号(前“马科姆”号)、“南阳”号(前“普伦基特”号)。这些舰艇本来是美国为支援内战而援助给国民政府的,但它们形成战斗力时,国民政府已败退到台湾。从1967年起,美国再次大规模向台湾转让退役驱逐舰,这次转让的是26艘二战时建造的舰队驱逐舰“弗莱彻”级、“萨姆纳”级和“基林”级,台湾军方统统按照“阳字号”命名。在众多的阳字号舰中,衡阳号意外的“中奖”了,在对岸命名2次、在人民海军命名3次。
▲对岸的第一代“衡阳”舰,是一艘日本海军丁型驱逐舰
台湾地区海军曾经有2艘军舰命名为“衡阳”号。最早的一艘原为日本海军丁型驱逐舰“枫”号,1944年7月25日下水,10月30日竣工。日本战败后,该舰1947年正式移交给国民党海军,定名为“接3”,随后一直停泊在吴淞口,只留少数人员看管。1948年5月1日该舰获得“衡阳”舰名,列编海防第二舰队第四队第九分队,但长期处于无武装的保管维持状态。渡江战役后,1949年5月,该舰从吴淞口拖曳台湾淡水,因舰艏损坏严重,10月1日被编入训练舰队,因舰况太差无法修复,1953年5月报废拆解,1954年11月正式除籍。
▲对岸的第二代“衡阳”舰,是美国海军移交的二手驱逐舰
台湾第二艘叫“衡阳”号的军舰,是美国海军移交的二手“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原始舷号 DD-747,由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建造,1944年完工,1969年入役台湾地区海军,舷号902。于1977年和“岳阳”“华阳”号一起,接受“精装案”改造,加装了“伽伯列”反舰导弹,熬到1994年退役。
▲第一代“衡阳”舰
解放军海军中的“衡阳”号,共经历了三代。第一代“衡阳”舰,原为日本海军的“神岛”级布雷舰,1942年12月下水。1948年1月8日作为战后赔偿交给苏联。1955年,前苏联将旅顺交还新中国,当时在旅顺的三艘巡逻舰(编号分别为48、49、50),也一并交给了中国。其中50号舰便是这条旧神岛号,1956年10月31日加入中国海军,编为391号,命名为“衡阳”。1967年11月进旅顺4810厂改装。从蒸汽轮机改为两部柴油机(共3600马力),单车改为双车,舰载武器也进行了改造。该舰原排水量1170吨,改装后,标准排水量605.3吨,正常排水量667.95吨,满载排水量763.4吨。但该舰由于舰龄较长、难堪大用,服役时间不长就退出了现役。
▲里加级彩色二视图
▲加装反舰导弹的解放军二代衡阳舰,紧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西沙的就有它
解放军第二代“衡阳”舰舷号508,属于以前苏联提供的技术和材料,我国自行装配的“里加”级护卫舰。1956年3月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57年下水,1958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服役于东海舰队,1974年调往南海舰队。该舰服役37年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参加过1974年西沙海战后紧急驰援行动(史实证明,网上谣传的蒋介石因“西沙吃紧”放衡阳等3舰通过台湾海峡,纯属谣言),执行北部湾、中沙、西沙、南沙战略巡逻以及一系列重大战备训练演练任务。该舰同时也是中国海军最早安装导弹的护卫舰,1970年加装了一座双联“上游-1号”反舰导弹,最终于1993年退役。
▲驻泊外国港口的第三代衡阳舰
解放军最新一代、即第三代“衡阳”舰舷号568,属于054A型导弹护卫舰序列,由原“巢湖”号更名而来。该舰2008年入役,最初以安徽省的地级市巢湖命名。2012年更名为“衡阳”舰,改用了湖南省地级市衡阳的名字,属于改名之后又重名的军舰,这在解放军海军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沈阳”号
舰名由来:辽宁省省会城市
重名率:4艘
人民海军自1949年4月23日成军以来,先后有两艘舷号为115的“沈阳”号军舰,象征了人民海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黄安舰起义人员舰上合影,图中有躲避敌机空袭的伪装茅草,该舰后来改名为沈阳号
第一艘“沈阳”号为护卫舰,最初是日本舞鹤造船厂建造的海军第一号型(丙型)海防舰“海防81”号,舰长67.5米、舰宽8.4米,排水量810吨。1944年12月15日建成。二战结束后被日本赔偿给中国,国民党海军接收后命名为“黄安”号,服役于驻青岛的海防第一舰队。1949年2月12日,舰上官兵王子良、鞠庆珍、刘增厚等发动起义,将“黄安”舰开往解放区连云港,这也是第一艘起义的国民党海军舰艇。1950年2月,该舰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命名为“沈阳”号,舷号115。1955年用苏式武器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主要配备2座苏式100毫米火炮、4座苏式37毫米火炮,曾在解放沿海岛屿的战役中屡立奇功,1980年光荣退出现役。
▲人民海军第二代沈阳舰(上),装备俄制垂直发射防空导弹系统(下)
第二艘“沈阳”号是051C型导弹驱逐舰的首舰,舷号依然为115。2006年1月1日正式服役于北海舰队。配备6座俄制S-300F/里夫- M(SA-N-6)舰空导弹系统、8枚鹰击-83反舰导弹和一门100毫米单管火炮等,是大名鼎鼎的“中华俄式神盾”。
▲对岸的第一代沈阳舰,原为日本海军“波风”号
台湾地区海军也先后有过两艘“沈阳”号军舰。第一艘原来是日本海军“峰风”级驱逐舰的第14号舰“波风”号,二战后做为赔偿舰移交中国,改名为“沈阳”,但该舰当时已服役25年,又曾遭美军潜艇重创,状况不佳,也就没有再次配备武器装备,只是列入训练舰名册,1960年报废。
▲对岸的第二代沈阳舰,原为美军“基林”级驱逐舰“鲍尔”号
第二艘“沈阳”舰原为美国海军“基林”级驱逐舰“鲍尔”号(舷号DD-839),1945年9月服役、1977年退役,后以剩余军品价格出售给台湾,命名为“沈阳”号、舷号923,母港为基隆。这是一艘排水量3540吨的军舰,与人民海军051型驱逐舰相当,后来增设了MD-500反潜直升机、标准-1型舰空导弹、密集阵近防系统、雄风2型反舰导弹,进行了中期延寿,到了21世纪后仍然在使用,是除了墨西哥海军“内萨瓦尔科约特尔”号外唯一在役的“基林’级驱逐舰。
▲对岸的第二代沈阳舰,服役到2006年
2006年1月1日,这艘舰龄超过了60年的老舰终于退出现役,至此台湾地区海军终于向长达30年的“二战军舰”正式告别。巧合的是,人民海军第二艘“沈阳”号导弹驱逐舰的正式服役时间,也刚好正在这一天,仿佛预示了两岸海上军力的此消彼长。
“洛阳”号
舰名由来:河南省地级城市
重名率:4艘
台湾地区海军的“洛阳”号有2艘。第一代“洛阳”舰原为美国海军“本森”级驱逐舰的首舰“威廉·本森”号(舷号DD-421),1938年5月开始建造,1940年7月25日服役,1946年3月18日退役,转为后备军舰,1954年2月作为援助物资在南卡罗莱纳州转交台湾方面,按“阳”字规则改名为“洛阳”,舷号DD-14。
▲对岸的第一代洛阳舰,原为美国海军“威廉·本森”号
“洛阳”号满载排水量2515 吨,装备有5门127毫米舰炮、2座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在当时两岸海军实力对比中算是火力较强的军舰。也正因如此,“洛阳”舰在台方眼中像国宝一样珍贵,除少数几次对岸轰击任务和平时的演习护航巡逻外,从未参加海上接敌作战,再就是作为“孰睦舰队”一员出访过韩国、新加坡、南非等国。最终因舰体较小、设计老旧,不便于现代化改装,于1974年11月1日退役。
▲对岸的第二代洛阳舰,也是基林级老爷舰
台湾第二代“洛阳”舰和“沈阳”号一样,都是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出售的退役“基林”级驱逐舰,舷号914。当时台军先后获得了15艘“基林”级驱逐舰,除1艘原定名为“朝阳”号的基林级拖回台湾途中遭遇台风以致搁浅未能入役外,其余14艘“基林”级被统一编成为“阳字舰”,经过了现代化武装和中期延寿改造。914 号“洛阳”舰于2000年2月15日退役。
▲解放军第一代洛阳舰
大陆人民海军的“洛阳”号也先后有两艘。第一代“洛阳”舰同样是舶来品,而且经历比较曲折。“洛阳”号原为澳大利亚皇家“本迪戈”号,属于“巴瑟斯特”级扫雷舰,后被重新定级为护卫舰。太平洋战争期间主要在西南太平洋海域活动,战争结束时参与了英国对香港的接收工作。1946年9月27日该舰退役并被出售,1947年5月5日由香港某公司购入,改名为“祥兴”商用客轮。1950年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陈玉生司令员等赴香港购买能够改为军用的舰船时,选中了这艘原为军舰的老船。1950年江南造船所又把该舰改造回护卫舰,12月正式命名为“洛阳”舰,编入华东军区海军。
▲毛泽东登上洛阳舰
1953年2月20日,毛泽东视察海军时登上了洛阳舰,留下照片和“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毛泽东一生曾三次登上洛阳舰,为了纪念这份荣耀,人民海军一度给予“洛阳”舰53-220的荣誉舷号,直到1980年才取消。“洛阳”舰一直服役到1982年2月方才退役。
▲解放军第二代洛阳舰
第二代“洛阳”号为053H3型导弹护卫舰,舷号527,2004年8月1日上海沪东造船厂下水,2005年9月入列海军,隶属北海舰队。该舰长112米,排水量2300吨,体量是老洛阳舰的两倍多。配有2座四联装鹰击83导弹、红旗-7八联装舰空导弹、一座双联装装国产100毫米炮、一架直-9A舰载直升机等武器装备,具有一定的国际先进水平。
“贵阳”号
舰名由来:贵州省省会城市
重名率:3艘
▲对岸的贵阳舰,已经退役
台湾地区海军的“贵阳”号驱逐舰,舷号先后变更为8、908,是美军二战时期建造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后来又一同移交台湾,一同接收了现代化改造。但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改造,与其说是武器升级,不如说是涂脂抹粉。在1990年的战备抽测中,台“贵阳”舰“海槲树”防空导弹反应迟缓,靶标发射15秒坠海后,防空导弹才追击入海,台湾军方竟然评定“击中目标”。但“贵阳”号这种老爷舰,自此算是坐定了二线板凳队员位置。1997年前后,“贵阳”“安阳”等“单管阳”沦为“器官捐献者”,舰上的76毫米舰炮被拆走,挪用到新购入的“康定”级护卫舰上。“贵阳”号于1999年退役。
▲人民海军第一代贵阳舰,已经退役
人民海军旗下的第一艘“贵阳”舰,是1958年服役的01型反潜护卫舰,舷号507。这是一款根据苏联设计、由我国自行建造的中型水面舰艇,排水量1安装有3座100毫米舰炮、一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导弹,先后效力于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主要承担巡逻警戒任务,已于1995年退役。
▲解放军第二代贵阳舰,正是当打之年
八一海军旗下最新的一艘“贵阳”舰,是2019年服役的第8艘052D导弹驱逐舰,舷号119,安装有新型相控阵雷达、舰空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等,是人民海军水面舰艇中的主力战舰。“贵阳”号也是大连造船厂建造的第1艘052D导弹驱逐舰,前7艘052D舰均为江南造船厂建造。
▲解放军第二代贵阳舰俯视图
“贵阳”号的服役,意味着人民海军驱护支队全面列装052D导弹驱逐舰,标志着我国已经吃透了现代化大型导弹驱逐舰的制造流程和建造工艺,可以在南北两个船厂同时开工,为推进新时代人民海军力量标准化建设、提高水面舰艇整体作战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台湾地区海军,对此只剩下流口水的份儿了。
图片来源:图片来自互联网
排 版:云小冰
注:本文为独家特约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洗稿,否则将追究当事人和单位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