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棒」072
杖棒,◆棍棒。○《周書‧泉企傳》:“[企]令[仲遵]率五百人出戰……矢盡,以杖棒扞之,遂為流矢中目,不堪復戰。”
樂棒,◆指挥棒。○《文汇报》1987.9.17:“乐棒画出银色的弧线,一股巨大的热情通过精确、清晰的表达,迅速传染到整个乐队。”
玉米棒子,◆方言。未脫粒的玉米果實。○《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這地方要找[紹興]罈子大的倭瓜,棒槌壯的玉米棒子,只怕還找得出來。”○[老舍]《老張的哲學》十一:“房檐下垂着曬紅的羊角椒,階上堆着不少長着粉色苔的玉米棒子。”
硬棒棒,◆結實。○[老舍]《寶船》第三幕:“見了面,我一看,你的臉蛋紅樸樸的,眼睛亮堂堂的,腰板兒直溜溜的,胳臂硬棒棒的,我就拉着你走!”[郭澄清]《大刀記》第八章:“從[雒家莊]的民兵中,挑選了幾位硬棒棒的小夥子,參加了他們的行列。”
硬棒,◆見“硬幫”。
一棒子,◆方言。一瓶。○[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不管好賴,不是空車往回走,能掙一棒子酒,總是運氣。”
懸棒(悬棒),◆[曹操]除[洛陽]北部尉,造五色棒,懸門之左右,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後以“懸棒”指嚴正執法。○[唐][韋應物]《示從子河南尉班》詩:“立政思懸棒,謀身類觸藩。”◆补证条目■曹操除洛阳北部尉,造五色棒,悬门之左右,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后以“悬棒”指严正执法。○唐李商隐《上华州周侍郎状》:“獻書指佞,遠愧南昌;懸棒申威,近慚北部。”
限棒,◆差役在限期內未能完成任務而受的棒刑。○《水滸傳》第二三回:“那業畜勢大難近,誰敢向前?我們為他,正不知吃了多少限棒,只捉他不得!”○《水滸傳》第四九回:“你倒將去請功,教我兄弟兩個吃限棒。”◆补证条目■差役在限期内未能完成任务而受的棒刑。○《宣和遗事》前集:“董平爲捕捉晁蓋不獲,受了幾頓粗棍限棒。”
五色棒,◆《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曹操]﹞除[洛陽]北部尉”[裴松之]注引[三國][吳]人撰《曹瞞傳》:“[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後用以喻嚴刑峻法。○[唐][李商隱]《有感》詩之一:“蒼黃五色棒,掩遏一陽生。”○[宋][梅堯臣]《送餘干李少府》詩:“休將五色棒,欲取[洛陽]名。”
鐵棒磨成針(铁棒磨成针),◆見“鐵杵磨成針”。
鐵棒(铁棒),◆亦作“鐵棓”。◆鐵鑄的棍棒。古代用作兵器。○[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弓弩如何近傍?鐵棒渾似遮箭牌。”
天棒,◆方言。莽撞、大胆的人。○《文摘周报》1984年第8期:“他知道这是一批来头不小的天棒,既不敢怠慢,又怕他们滋事摆豪。”
踢槍弄棒(踢枪弄棒),◆猶言使槍弄棒。○《何典》第九回:“眾鬼都踢槍弄棒到後北監門口。”
討飯棒(讨饭棒),◆即討吃棍。○《中國歌謠資料‧曾記那年鬧災荒》:“哇哇叫,淚汪汪,一家大小拿起討飯棒。”參見“討吃棍”。
使棒,◆弄棒習武。○《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這人是個使棒的,姓[李]名[貴],渾名叫做[山東夜叉]。”○《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馬都頭]問道:‘員外在哪裏?’茶博士道:‘在裏面使棒。’”
殺威棒(杀威棒),◆1.舊時犯人收監前,常先施以棒打,使其懾服,稱“殺威棒”。○[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摺:“別過枷梢來,打三下殺威棒。”○[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二摺:“舊規犯人入牢,先吃三十殺威棒。”○《水滸傳》第九回:“[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2.泛指逼人懾服的毆打。○[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摺:“當初[趙]家姐姐勸我不聽,果然進的門來,打了我五十殺威棒。”○《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說聲未畢,[韋氏]已到,按在地上,先打三百殺威棒。”亦稱“殺威棍”。○[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摺:“牢子云:‘入牢先吃三十殺威棍。’”○《說唐》第七回:“凡有解到罪人,先打一百殺威棍,十人解進,九死一生。”○[沈從文]《新與舊》:“尤其是那四十下殺威棍,對於一個劊子手似乎更有意義。”
三棒鼓,◆即花鼓,用三棒上下敲擊,故名。○《通俗編‧俳優》引[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吳][越]間婦女用三棒上下擊鼓,謂之三棒鼓。○[江]北[鳳陽]男子尤善,即[唐]三杖鼓也。○[咸通]中,[王文舉]好弄三杖鼓,打撩萬不失一,杖音與歌聲句拍附和為節,又能夾一刀弄之。”○[關啟普]《撲不滅的火》:“一天,我們村上出現了幾個唱大鼓的。他們敲着三棒鼓,開頭唱的是《水滸》、《三國》裏的故事;等人多了,他們就唱起新編的《翻身謠》來。”
三棒,◆佛家臨濟宗的公案。○[義玄]至[黃檗山]參謁[希運]禪師,問:“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發問,均被棒打。見《臨濟錄》。後宗門多用以警覺學人之執迷不悟者。○《祖堂集‧玄沙和尚》:“三棒愚癡不思議,浩浩溶溶自打之。”參見“當頭棒喝”。
拳棒,◆泛指武術。○[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禁打架》:“公請教師,學習拳棒。”○《老殘游記》第七回:“其人少時--十四五歲,在[嵩山][少林寺]學拳棒。”京劇《獵虎記》第一場:“喜拳棒,愛交往,誰人不知俺[孫二郎]!”
窮棒子(穷棒子),◆舊時對窮苦農民的蔑稱。現亦用以指貧窮而有志氣的人。○[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還不是那些窮棒子們在搶割俺家的麥子?”[老舍]《神拳》第二幕:“可是,他能老跟咱們窮棒子一條心嗎?”
魔棒,◆神話故事中能使一切發生奇異變化的指揮棒。○[秦牧]《藝海拾貝‧譬喻之花》:“它又像童話中的魔棒,碰到那兒,那兒就產生奇特的變化。”
馬棒(马棒),◆打馬的短棍。○《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他說外國話,標下也學着說外國話對答他,並沒有說錯甚麼。他搶過馬棒,就是一頓。”○[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一章:“可憐的[郭世富]說什麼呢?他挨過國民黨的馬棒。”
亂棒胡敲,◆乱施刑罚,胡乱敲打。○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俺父親尚兀是他親兄弟,却教俺亂棒胡敲忍下的。”
連棒(连棒),◆見“連梃”。
狼牙棒,◆古兵器名。用堅重之木為棒,長四五尺,上端長圓如棗,遍嵌鐵釘,形如狼牙。○[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異名有四:曰棒,曰棆,曰杵,曰桿。植釘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摺:“右壁廂一個青臉獠牙,朱紅頭髮,手拿着狼牙棒。”○《水滸傳》第三四回:“﹝[秦明]﹞祖是軍官出身,使一條狼牙棒,有萬夫不當之勇。”○[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有的在演習單刀或雙刀,有的在演習槍法,有的在演習狼牙棒。”
接力棒,◆1.接力賽跑時使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屬製成。◆2.喻指前人留下的任務。○[宋慶齡]《把培養革命後代的責任擔當起來》:“現在革命的道路還很長,建設的任務還很重,這就要求我們的下一代繼承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准備把革命的接力棒接過來,奔向勝利的終點。”○[陳原]《社會語言學》5.6:“這時,[美國]另一個人類學語言學家[沃爾夫],接過了[薩丕爾]的接力棒。”
交棒,◆本指接力赛跑时,前一名运动员跑完一定距离后将接力棒传递给后一名运动员。比喻把权力、职务等移交给继任者。○《文汇报》2003.8.22:“这位新加坡总理在解释自己提前交棒的原因时说……在大选前主动退位让贤更‘符合新加坡的利益’。”○《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6.26:“在刚过去的2007年冬季里,我从中国侨联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在这‘交棒’的时刻,作为一名老侨务工作者,我有许多话想说。”
夾槍帶棒(夹枪带棒),◆指言語中暗藏諷刺。○《紅樓夢》第三一回:“姑娘倒尋上我的晦氣!又不像是惱我,又不像是惱二爺,夾槍帶棒,終久是個甚麼主意?”[葉文玲]《籬下》:“教她心氣不順的就是姐妹倆剛才夾槍帶棒的話哪:什麼‘這年頭沒白吃食的,不勞而獲想上門找便宜?沒那個道道!’”
夾棒(夹棒),◆即夾棍。○[清][李漁]《憐香伴‧搜挾》:“還不直招,取夾棒過來。”
火棒,◆1.游藝用的短棒,一端釘有許多層布,成球形,蘸上酒精,點着後在黑暗處揮舞,使火光呈各種曲線形。◆2.方言。熱鬧;旺盛。○[曹禺]《日出》第三幕:“我剛在班子混事的時候,事由兒多‘火棒’。”
黃桑棒(黄桑棒),◆硬木棍。○[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摺:“一頓黃桑棒,打的就發昏。”○[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摺:“再踏着我這門呵,我決打三百黃桑棒。”
荒桑棒,◆一种用桑木做的棍棒。○《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手中提荒桑棒,曾贏了五村教頭。耳朵似枯乾桑葉,鼻偃蹇,眼腦嘔。”■参见“黄桑棍”。
花鼓棒,◆舊時[杭州]謂僧人為喪事人家作法樂時拋弄鼓棒。○[元][李有]《古杭雜記》:“杭[州市]肆,有喪之家,命僧作為佛事……花鼓棒者,謂每舉法樂,則一僧以三四鼓棒在手輪轉拋弄,諸婦人競觀之以為樂。”
骨棒,◆猶骨骼。○[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郵政‧購馬》:“若于群中挑買,有論毛色、腳力、骨棒、德性之不同。”
弔棒(吊棒),◆亦作“吊棒”。◆調情。○[老舍]《駱駝祥子》十九:“[祥子]不在家,[小福子]是好朋友;[祥子]在家,[小福子]是,按照[虎妞]的想法,‘來吊棒!好不要臉!’”
電棒(电棒),◆方言。即電筒。○[趙樹理]《三里灣‧治病競賽》:“兩個青年聽到這個消息,都要去看,[範登高]只好把電棒給了[靈芝]。”○[沙汀]《酒後》:“保長冷冷地抵塞說:‘把電棒照起嘛!’”[魏巍]《東方》第二部第一章:“[鄧軍]膝上鋪着一小張[龜城]的地圖,手裏握着一支過去繳獲來的[美國]的綠皮電棒,一時照照地圖,一時瞅瞅手腕上的指北針。”
當頭一棒(当头一棒),◆1.比喻給人以嚴重警告或打擊。○《紅樓夢》第一一七回:“﹝[寶玉]﹞一聞那僧問起玉來,好像當頭一棒,便說道:‘你也不用銀子了,我把那玉還你罷。’”[清][薛雪]《一瓢詩話》:“此言不特論書,直與學者當頭一棒。”○[魯迅]《故事新編‧出關》:“[孔子]好像受了當頭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秦牧]《藝海拾貝‧河汊錯綜》:“假如在我們觀念上‘情節總是這樣固定的’,川劇、淮劇、潮劇就會狠狠地給我們當頭一棒。”參見“當頭棒喝”。2.比喻直截了當,毫不含蓄。○[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七章:“譬如《紅樓夢》與《水滸傳》,所激動的觀眾情緒,完全不同。在《水滸傳》,是強烈的多,作者所用的是‘當頭一棒’的手段。”◆补证条目■比喻给人以严重警告或打击。○明屠隆《昙花记·郊游点化》:“我不參禪不説法,終日醺醺醉麯糵,假饒撞着老迦文,當頭一棒便打殺。”
當頭棒喝(当头棒喝),◆佛教禪宗祖師為了打破學人的凡想迷情,棒喝交馳,作為特殊的施教方式。“棒”始於[宣鑒],“喝”始於[道一]。後以“當頭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擊或警告。○[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書》云:‘作善降祥。’此定理也。為晚近人當頭棒喝,實有明徵。”○[袁鷹]《悲歡‧用生命和血寫成的詩》:“這聲音如晴天霹靂,當頭棒喝,使叛徒們心驚膽戰,無地自容。”
當頭棒(当头棒),◆猶言當頭棒喝。○[茅盾]《路》十一:“他只覺得這次新襲來的暴風雨似的鬥爭恰好是苦悶到絕處的他的一下當頭棒。”○[趙樹理]《三里灣‧出題目》:“[有翼]挨了這麼一下當頭棒,覺着別的團支委和人談思想不是這樣的態度。”
村村棒棒,◆匆忙急迫貌。○[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摺:“甚勾當,來來往往,張張狂狂,村村棒棒?”[元][王世甫]《耍孩兒‧販茶舡》套曲:“看了他村村棒棒,怎和他等等潛潛。”亦省作“村棒棒”。○[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三摺:“舌剌剌,言十妄九;村棒棒,呼么喝六。”
村棒棒,◆見“村村棒棒”。
刺槍使棒(刺枪使棒),◆見“刺槍弄棒”。
刺槍弄棒(刺枪弄棒),◆指練習武藝。○[元][張國賓]《薛仁貴》楔子:“俺那孩兒[薛驢哥],不肯做這莊農的生活,每日則是刺槍弄榛,習什麼武藝。”○[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一摺:“哥哥,你這等刺槍弄棒,爭交賭籌,每日出來瞞着父親,你可怎生支持也。”○《水滸傳》第二回:“[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有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只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毬。”亦作“刺槍使棒”。○《水滸傳》第二回:“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
傳棒(传棒),◆即接力棒。接力賽跑時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屬等製成。
出頭棒子(出头棒子),◆指衙役受了賄賂,在打板子時,以板頭着地,好象打得很重,但受刑人受傷並不很重的一種打法。○《醒世恒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且說[張藎]幸喜皁隸們知他是有鈔主兒,還打個出頭棒子,不致十分傷損。”
赤棒,◆赤色的棒。古代大官出行,前導儀仗中兵器之一。○《北齊書‧王儼傳》:“[魏]氏舊制:中丞出,清道,與皇太子分路行,王公皆遙住車,去牛,頓軛於地,以待中丞過,其或遲違,則赤棒棒之。”○[唐][趙璘]《因話錄‧羽》:“時新造赤棒,頭徑數寸,固以筋漆,立之不仆,數五六當死矣。”○[明][高啟]《游俠篇》:“不畏赤棒吏,里閭自橫行。”○[清][桂馥]《札樸‧赤棒》:“今督撫儀仗,皆有紅杠,即古之赤棒也。”
柴棒,◆犹木棒。从柴薪中取来,故称。○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十出:“貧女那賤人……從早上出去,整日不見歸來,不道我每要出路。莫管,尋條柴棒在這裏,去教你雖無韓信難,也有屈原愁。”
撥火棒(拨火棒),◆撥弄爐火的短棒。喻挑撥者。○[茅盾]《子夜》九:“他已經盡了他的職務,努力為大局計,在作和事老,不作撥火棒。”
冰棒(冰棒),◆即冰棍。◆补证条目■即冰棍。○吴晓平《荧屏一裸后的厄运》:“总不能让已经退休的老母亲养一辈子吧?于是他背起冰棒箱,卖起冰棒来。”
棒子手,◆方言。強盜。○[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我早料到,鬍子非敗不可,扎古丁的棒子手,還能打過咱們[蕭隊長]?”
棒子骨頭(棒子骨头),◆方言。附着玉米粒的穗瓤子。○[楊朔]《亂人坑》:“他們吃的是高粱麵、黑豆麵、蕓豆麵,磨麵時奸商還給帶上棒子骨頭、高粱帽子,摻進沙土、木渣、樹皮、山藥梗子,以及雜七雜八的東西。”
棒子,◆1.棍子。○[朋斯克]《千里姻緣》:“沒有棒子,沒有套馬杆子,連根小馬鞭子都沒有,用什麼抵擋這個草原上叱吒風雲的龐然大物呢?”◆2.方言。玉米。○[魏巍]《山雨》:“秋季,穀子黃了,高粱紅了,棒子拖着長鬚。”○[張志民]《死不着》詩:“二畝租地的棒子沒見黃,劈回家來鍋底上炕。”◆3.方言。瓶子。○[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八:“[郭全海]聽了這話,又打聽[杜]家大小子好喝燒酒。他上合作社,從酒簍裏舀出兩棒子酒,又買了一斤豆腐。”◆4.舊時婦女髮飾的一種。○《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他可斷斷在屋裏圈不住了,忙忙的勻了勻粉面,刡了刡油頭,又多帶了幾枝簪子棒子,另換了幾件衫兒襖兒,從新出來。”◆补证条目■棍子。○《西游记》第三八回:“八戒慌了道:‘哥哥,那棒子重,若是打上二十,我與這皇帝一般了。’”方言。玉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近來一個多月,不是吃小米粥(小米,南人謂之粟,無食之者,惟以飼鳥。北方貧人,取以作粥),便是棒子饅頭(棒子,南人謂之珍珠米。北人或磨之成屑,調蒸作饅頭,色黄如蠟,而粗如砂,極不適口,謂之棒子饅頭,亦貧民之糧也)。”
棒針,◆一种编织粗绒线衣物的较粗的针。○苏童《园艺》:“孔太太用棒针的针端一下一下地戳自己的手掌,掌心有一种微微的刺痛。”◆用棒针编织的。○《文汇报》1985.3.31:“棒针衫具有自然、粗犷、美观、大方的风韵。”○铁凝《无雨之城》:“她们按标准图样制作棒针毛衣,织地毯,手绣补花餐巾、台布什么的。”
棒杖,◆棍棒。○[晉][葛洪]《抱樸子‧酒誡》:“於是白刃抽而忘思難之慮,棒杖奮而罔顧乎前後。”
棒硬,◆堅硬。○[張天民]《創業》第三章:“[秦發憤]跪在冰涼棒硬的鋼板上,用一團棉紗使勁地擦着機器和地板。”
棒香,◆用細竹棍或細木棍做芯子的香。◆补证条目■用细竹棍或细木棍做芯子的香。○周大新《消失的场景》:“振中从小在家庭接受的仍是东方式教育,所以上坟前知道买些火纸、鞭炮、棒香和祭品。”
棒頭出孝子(棒头出孝子),◆謂對子女要實行嚴格的教育,才能教出成器的孩子。○[元][秦簡夫]《剪髮待賓》第二摺:“你待要閨中養艷姝,姐姐也,我則理會得棒頭出孝子。”○《續傳燈錄‧徑山了明禪師》:“人言棒頭出孝子,我道憐兒不覺醜。”○《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又道是‘棒頭出孝子,箸頭出忤逆’。”◆补证条目■谓对子女要实行严格的教育,才能教出成器的孩子。○周作人《体罚》:“棒头出孝子这句俗语是大家都晓得的,在父为子纲的中国厉行扑作教刑,原是无疑的事。”
棒頭(棒头),◆1.方言。玉米。○《抗日歌謠‧村村農民齊動員》:“夏日如火熱難當,棒頭熟來高粱黃。”◆2.棍子,棍棒。◆补证条目■棍子;棍棒。○《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吾愛陶怒駡道:‘賊奴這般狠,我便饒你不成。’喝叫敲一百棒頭。”○魏钢焰《船夫曲》:“几千双眼睛都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
棒實(棒实),◆健壯。○[蕭軍]《五月的礦山》第十章:“這傢夥,倒真夠棒實哪!--看那胸脯和肩膀,倒像一匹大洋馬!”[李準]《李雙雙小傳》四:“可是咱現在都是大鍋大籠,還得要個棒實點的人哪!”
棒殺(棒杀),◆用棍棒打死。○《三國志‧魏志‧武帝紀》“遷[頓丘]令”[裴松之]注引《曹瞞傳》:“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殺之。”◆补证条目■用棍棒打死。○海岩《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第三六章:“重新做了现场分析,已经明确认定刀伤在前,棒杀在后。”
棒球,◆1.球類運動之一,規則和用具都像壘球而稍有不同。場地比壘球的大。◆2.棒球運動使用的球,較壘球小而硬。◆补证条目■球类运动之一,规则和用具都像垒球而稍有不同。场地比垒球的大。○程乃珊《上海探戈》:“棒球,一般是运动型的上海时髦青年玩的。”○《文汇报》2007.4.14:“棒球运动风靡日本,广为青年人喜爱。”◆棒球运动使用的球,较垒球小而硬。○《文汇报》2007.1.10:“在一个关键时刻,我用棒球击打自己的头。”
棒老二,◆方言。土匪。○[茅盾]《虹》一:“棒老二竟連外國船都要開槍喲!”[巴金]《秋》四三:“外面還有謠言,說[溫江]的棒老二說過,本年新租他們收八成,佃客收兩成,主人家就只有完糧稅,一個錢都收不到。”
棒客,◆幫會組織之一。亦指土匪、強盜。○[粟戡時]《保路運動》:“[四川]准備已甚充足,以袍哥、棒客為基礎,人數眾多,遍布全[川]。”○[巴金]《家》三三:“現在水災、兵災、棒客、糧稅樣樣多。”○[巴金]《秋》四三:“這幾個月到處都在打仗,棒客沒人管,又凶起來了。”○[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三部分六:“爹爹今天遭了棒客的搶,連雲片糕都遭搶走了。”
棒喝主義(棒喝主义),◆即法西斯主義。因“法西斯”一詞在意大利語和拉丁語中與古[羅馬]的“束棒”、“權標”有關,故亦譯為“棒喝主義”。○[魯迅]《<三閑集>序言》:“我當初還不過是‘有閑即是有錢’,‘封建餘孽’或‘沒落者’,後來竟被判為主張殺青年的棒喝主義者了。”○[陳同生]《珠江風暴》:“儘管敵人,特別是以棒喝主義者[朱輝日]為首的惡棍們,不分晝夜的偵察、捉捕,我們的工作并未有絲毫的鬆懈。”
棒喝黨(棒喝党),◆即法西斯黨。參見“棒喝主義”。
棒喝,◆佛教禪宗用語。禪師接待初機學人,對其所問,不用言語答覆,或以棒打,或以口喝,以驗知其根機的利鈍,叫“棒喝”。相傳棒的使用,始於[德山][宣鑒]與[黃檗][希運];喝的使用,始於[臨濟][義玄],故有“[德山]棒、[臨濟]喝”之稱。以後禪師多棒喝交施,無非借此促使人覺悟。○《續傳燈錄‧繼成禪師》:“茫茫盡是覓佛漢,舉世難盡閑道人。棒喝交馳成藥忌,了忘藥忌未天真。”後因以稱警醒人們的迷誤為“棒喝”。○[清][李漁]《比目魚‧駭聚》:“這幾句話竟是當頭的棒喝,破夢的鐘聲。”○[郭沫若]《少年時代‧初出夔門》:“他的聲音並不嚴厲,態度也依然是和緩,但僅此已經是對於我的一個棒喝,我到這時候才知道我實在是太孟浪了。”
棒法,◆用棒的套路招式。武術的一種。○《金石萃編》卷四一引[清][林侗]《來齋金石刻考略》:“今[少林寺]僧以棒法擅天下,在[隋]之世已能助[秦王]抗[王世充]。”
棒毒,◆用棒毒打。○[宋][曾慥]《高齋漫錄》:“長官發惡,雜職棒毒,無足怪也。”
棒打不回頭,◆形容意志坚定。○单学鹏《燕岭风云》:“燕峰峪有这么多棒打不回头的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员,还有啥坑坎河沟迈不过去呢?”
棒冰(\冰棒),◆方言。冰棍。參見“冰棍”。◆补证条目■方言。冰棍。○张爱玲《半生缘》:“有人一面走一面吮着棒冰,那棒冰的溶液挥洒在别人的手臂上,倒是冰凉的,像几点冷雨。”○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
棒棒雞(棒棒鸡),◆著名[川]菜。為涼菜。製法:雞煮熟去骨,用棒將雞肉敲鬆,扯成絲,淋以麻醬、醋、糖、醬油、紅油、蔥花等調成的佐料。由於雞肉被棒敲鬆了,調味易於滲入,酸甜香辣,甚為可口。◆补证条目■著名川菜。为凉菜。制法:鸡煮熟去骨,用棒将鸡肉敲松,扯成丝,淋以麻酱、醋、糖、酱油、红油、葱花等调成的佐料。由于鸡肉被棒敲松了,调味易于渗入,酸甜香辣,甚为可口。○汪曾祺《五味》:“麻婆豆腐、干煸牛肉丝、棒棒鸡,不放花椒不行。”
白棒,◆見“白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