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戴笠与“军统局”(三)

中美合作所

1941年由魏大铭主持的“军统局特种技术研究室”,利用日本空军俘虏日信三等人,侦收日本空军电讯情报,获悉日本空军有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意图。经“军统局”授意驻美副武官兼“军统局”派驻美国情报站站长肖勃,转告驻美武官郑德权,通知美国国防部。可是,美国政府不相信(根据花克强提供的材料)。

1941年十二月八日,日本以优势空军和海军舰队,对夏威夷的美国飞机场和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舰队,进行突然偷袭,使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长期失去了战斗力。美国政府这才相信“军统局”的情报,才通知美国驻渝武官迪柏斯上校,要求与“军统局”交换情报。戴笠邀同杨宣诚(军令部二厅厅长)、郑介民(军统局副局长)、周至柔(航空委员会主委)、何世礼、伍仁硕等,与迪柏斯谈判,达成协议。1942年春,又经美国主持海外情报工作的海军参谋部情报署,派遣远东舰队舰长梅乐斯上校(后升准将),由肖勃陪同来渝,与戴笠会谈后回国。经美国海军情报署决定,于同年夏,他率领了一批美国间谍人员共十余人,回到重庆,正式成立“中美技术合作所”(Sino-American Co-operation office简称S. A. C. O. )

1942年冬,进一步扩大了组织。1943年五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生活杂志》老板鲁斯,陪同梅乐斯,再度来渝,会见戴笠。蒋介石派外交部长宋子文、外交部常次胡世泽,正式签订了“中美合作所”条款。双方决定:由美方供应美械装备,成立五个特务武装部队(相当五个团),成立八十个行动总队和行动队,设立十三个中美合作技术训练班和东南沿海四个情报站,以及重庆、成都、昆明、西安、兰州、建阳、温州等若干个气象站、水文站和无线电台(参考沈醉写的材料)。

戴笠与“军统局”(三)

梅乐斯


1944年秋,美国又派陆军战略情报局局长杜诺万到重庆,与戴笠会谈,再次签订补充合同,加强美蒋特务训练机构,增派美特教官,提供教育器材和设备器材。1945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视察“中美合作所”,美国为军统培训高级特务名额,由二十人增加为四十人,由美国政府支付每人每年一万元美金。

1941年十二月八日日本空军偷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珍珠港的同时,也袭击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和香港。在这之前,英国军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于十二月二日驶抵新加坡,由海军上将菲利普任远东军总司令。十二月十日黎明,日本空军出动了八十四架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空袭马来亚英国舰队,却敌号被炸沉,威尔士亲王号被鱼雷击中沉没,总司令菲利普淹死。当时“军统局”副局长郑介民兼任军令部二厅厅长,与英国交换情报,把上述预先获得的情报,通知了英驻华大使馆武官和香港总督金文泰,转告英国国防部。英国政府因没有接到英国远东军总部的报告,起初亦不相信,炸后经远东军总部来电证实,英国政府才置信,于是命英驻华大使寇尔向蒋介石政府提出特种技术合作,因而也成立了“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由戴笠指派周伟龙任该所主任,其规模远不如中美合作所,这里就略而不叙了。

“中美合作所”是一座骇人听闻的人间魔窟,从重庆歌乐山到沙磁区,毗连起伏的丘陵、广阔的山谷地带,长达十三华里,纵横二十余里,包括渣滓洞、梅园、杨家山、造时场、松林坡、白公馆、五灵观、红炉厂、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杨公桥、朱公馆、步云桥、岚垭等地,都属于“中美合作所”的特区。从步云桥到歌乐山的村落,全被封锁,不让老百姓通行。五灵观等地的居民,均被强行赶出。在特区范围内,除了持有特别通行证的美蒋特务外,一律不许进出。误入者便抓起来杀掉。1942年国立六中的几个山东籍学生李仲达、石作圣、冯洪珊、陈阿镇等,因迷途误入特区,被抓住监禁,关到1949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竟在白公馆监狱中遭杀害!“中美合作所”所用的汤姆生机枪、卡宾步枪、各式手枪、测谎器、镣铐等等,都有U. S. A. 的牌号,都用来屠杀中国人民。

“中美合作所”内部组织:

少将主任:戴笠

准将副主任:梅乐斯少将

参谋长:李崇诗、贝乐利

美国顾问:(若干人)

主任秘书:潘其武、史密司

秘书:吴忱岩、李公逸、温万生

高参:(四人)

专员:魏景蒙(国民党国际宣传处派出的)、王芃生(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等

联络组长:刘镇芳(担任戴笠与梅乐斯之间的翻译工作)

总翻译:周关锠

办公室主任:潘其武(兼),下设文书、译电、人事三个组,人事组长周廷洛

情报组长:陆遂初

副组长:王一心

军事作战组长:卓献书、尚望

美方组长:路易士上尉

心理作战组长:谢力公、吴利君

行动组长:周知声

副组长:焦金堂

经理组长:周济文、毛宗亮、刘君实

副组长:周浩良

总务组长:郭斌、杨隆祜

医务组长:秦洛、戴夏民

气象组长:程浚

通讯组长:程浚(兼)

电讯通讯总台总台长:陈一白

交通运输组长:黄荣华(拥有十轮卡2000辆在滇缅路运输美援物资)

中美合作所各个训练班

第一训练班(简称雄村班),设在安徽歙县雄村。

班主任:戴笠

副主任:郭履洲

教育长:汪浩然、佘万选

教务组长:吴未生、马鹏飞有美特教官贝乐利等十余人。

训练期间,每期三个月,训练科目有:总理遗教、领袖言行、中国之命运、党派分析、情报学、侦察学、密码学、爆破、手枪射击、国术、擒拿等。曾抽调忠义救国军部队受训,期满后,改发美式装备,归还忠救军建制。

第二训练班(简称洪江班),原设在湖南南岳,后迁洪江。

班主任:戴笠

副主任:陶一珊、傅荣

教育长:郭宗尧、徐秋滨

教务组长:陈砥澜(有美特教官巴特拉等)

这个班曾抽调别动军第四纵队何际元部,第七纵队陈士虎部,施加训练。以后改为兽医训练,由军医署署长林可胜选派军医署军医班毕业学生参加受训。

第三训练班(简称牛冬班),原设在河南临汝凤穴寺,共办五期,学员人数不等,第一期四百人。1944年五月,日寇西犯,迁至陕西鄂县牛冬。第五期学员未毕业,1945年八月,日本投降,十月开往徐州,改编为交警总队。

班主任:戴笠

副主任:周灵祥(在临汝时)、杨蔚、文强(迁牛冬时)

教育长:金树云、张树勋

教务组长:肖骥、常惠卿

该班曾抽调别动军第九、第十、十一三个纵队,施加训练。

第四训练班(简称陕坝班),设在绥远陕坝。

班主任:戴笠

副主任:高荣、乔家才

教育长:饶铁珊、刘人奎

教务组长:林春云该班共办两期,第一期抽调高荣的骑兵师的一个团,施加训练;第二期抽调傅作义部队的一个团,施加训练。

第五训练班(简称息烽班),设在贵州息烽。

班主任:戴笠

副主任:邓匡元、何峨芳

教务组长:陆遂初

该班抽调别动军第三纵队徐光英的部队,施加训练。

第六训练班(简称华安班),设在福建漳州华安。1944年七月戴笠到了建阳,召集陈达元(闽南站长)、王调勋(闽北站长)、汤涛(福建漳州保安副司令)等人,开会决定,筹办华安班,以胜云作为代号,又称胜云训练班。

班主任:戴笠

副主任:陈达元、雷镇钟

参谋长:张卓峰

秘书:毛简

教务组长:何孝德、美特摩理士少校、哈柏林中校等人担任教官

共辖四个教导营和几个直属连队-----爆破连、突击连、运输连、通讯连,共有官兵600余人,后招募闽粤边区海匪吴乌螺部,训练扩编为水陆两栖大队两个中队。

戴笠于江西修水曾设立训练班,也称第六训练班,派唐新为副主任,曾抽调别动军第二纵队杨遇春部队,施加训练,该班设在第三十集团军总部的辖区内,受王陵基节制,后随王的部队撤至武汉,该班结束。

第七训练班(简称漳州班),设在闽南漳州。

班主任:戴笠

副主任:雷镇钟、赵宣

第八训练班(简称玉壶班)原设在浙江青田油竹,1944年八月迁到瑞安玉壶。

班主任:戴笠

副主任:赵世瑞、郭履洲

英文秘书:陈伯昂

教务组长:陶凤威

副组长:吴未生

总教官:夏国枝

该班曾抽调忠义救国军浦东行动总队张惠芳部施加训练 期满后改发美式装备,改编为教导第一营(营长陶凤威)、教导第二营(营长洪竹筠)、教导第三营(营长吴公达)教导第四营(营长李资深),均归忠义救国军温台地区指挥官郭履洲指挥。

第九训练班(简称东峰班),设在福建建瓯东峰“军统局”东南训练班地址。

班主任:戴笠

副主任:林超

秘书:吴昭文、杨树桐

教务组长:曹凤鸣

该班曾训练吉猛的一个团,期满改发美械装备,在攻打福州时,被日本侵略军歼灭。

第十训练班(简称临泉班),设在安徽临泉。

班主任:汤恩伯(只有这个班,戴笠没有兼班主任,交给汤恩伯主持,当时汤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豫鲁苏皖边区中将总司令。)

副主任:周麟祥

秘书:王蔚杆

教育长:王庆升

政训组长:钱孟起

该班曾训练豫鲁苏皖边区总部所属的游击部队,周麟祥的行动总队。第三期毕业学生,改编成立豫鲁苏皖边区党政工作总队,由周麟祥任总队长。

第十一训练班(简称焦岭班),设在广州焦岭,该班情况不详。

第十二训练班(简称港口班),设在浙江淳安港口,原属三战区中英合作所主办,后划归中美合作所主办。

班主任:戴笠

副主任:张宝琛,毛森

该班曾训练七个学生营,由袁铭鼎等任营长,训练期满后,归中美合作所前进指挥部(指挥官为毛森)指挥。

1943年春,“中美合作所”还举办了一期“助教人员训练班”,专门训练“中美所”特种技术人员,期满后充当美特教官的助手,由梅乐斯任班主任,全部由美特教官主持训练,学员们称它为“梅乐斯训练班”,该班共办了一期,学员由“军统局”各个特训班毕业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毕业时由梅乐斯赠送毕业学员每人一把短剑,镌有梅乐斯赠字样,毕业后分配在“中美所”各个训练班,担任助教。

中美合作所各个办事处:1944年“中美合作所”派参谋长李崇诗到达建阳,成立“中美所东南办事处”,由李崇诗任该办事处主任。下设秘书、督察、会计三室;军事、情报、训练、人事和总务五个科,并布置了东南沿海四个情报站:上海站,站长庄心田;定海站,站长张元;福州站,站长王调勋;漳州站,站长陈达元。当时我担任“军统局”东南办事处副主任,这四个站由东南办事处筹建成立。又建立了若干个气象站、水文站和沿海电台。并把第一、第七、第八、第九四个中美所训练班划归该办事处指挥。在建阳回龙寺和东峰各建立一所美军招待所,在建阳成立中美所运输总站,由姜守全任总站长,以后改由叶宝铨接任总站长。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前夕,戴笠、梅乐斯赶到浙江淳安,成立中美所前进指挥部,设在分水印渚埠,以毛森任指挥官,戴笠亲自指挥忠义救国军阮清沅部队,和毛森部队,以及中美所王乐坡部队,抢先进入杭州、上海,抢夺人民抗战胜利实。王乐坡部队进入杭州后,成立中美所杭州办事处,由王兼任主任。阮清沅、毛森部队进入上海后,在上海杜美路七十号杜月笙的公馆,设立中美所上海办事处,由戴笠兼任处长,李崇诗为参谋长,赵志熹为情报组长,程一鸣为行动组长,龚仙舫为人事组长,沈维翰为司法组长;廖华平为督察组长,郭斌为总务组长。抗日战争结束,中美所撤销,根据协定,中美所全部物资,由“军统局”接收。美方协同“军统局”把特务武装部队,运到东南地区,抢夺杭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把中美所特种警察训练班的学生,集中在上海、北平,改为特警班,加强刑事警察力量。中美所所属的特务武装部队,分别改编为交警部队,以后参加了反人民内战。

上一篇新闻

【鲸媒体早报】51Talk2017财年净亏损5.81亿元......

下一篇新闻

电子烟的风不停,「RELX 悦刻」获新一轮融资 | 投资速递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