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9日 星期日

脑科学日报:鸟类大脑活动转化为歌曲,声乐假肢开发踏出关键一步

1,杜鹃/吕伟团队首次揭示TRPM5离子通道的高分辨率原子结构

来源:小柯生命

脑科学日报:鸟类大脑活动转化为歌曲,声乐假肢开发踏出关键一步

味觉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饮食习惯。味觉的感受主要由味蕾上的味觉细胞所介导并涉及到一系列的复杂的信号传导过程。TRPM5是一个分布于II型味觉细胞中的电压敏感型离子通道。早期研究证实TRPM5对甜味,苦味以及鲜味的感受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日,美国范安德堡研究所(Van Andel Institute)杜鹃和吕伟团队和加州武田药品公司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发表论文。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在味觉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作用的TRPM5离子通道的高分辨率原子结构,并定义了其如何受钙离子激活的分子机理。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了一类新型TRPM5特异性抑制剂的拮抗原理,为未来开发靶向TRPM5通道的专一性药物奠定了基础。

阅读连接:

杜鹃/吕伟团队首次揭示TRPM5离子通道的高分辨率原子结构


2,Nat Neurosci | 傅玉团队揭开外界环境调节进食的神经机制

来源:BioArt

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就可以有效地防治肥胖及其他代谢疾病。可是“管住嘴”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一般来说,吃多少东西是受人的饥饿状态调控的,饿了就想吃东西,饱了就会少吃点。可是有意思的是,肥胖病人的胃口却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虽然有一些脑区被发现对这种环境介导的进食有作用,但是试验结果一般都显示了相关性,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有因果关系的神经机制。

来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A*STAR) 的傅玉博士的团队继2018年在Science杂志首次报道结节核里的生长激素抑制素神经细胞 (tuberal nucleus somatostatin neurons, TNSST neurons)为一个全新的进食调控神经机制之后,近日傅博士团队又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进一步揭示了TNSST神经细胞在进食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第一个对于调节环境介导的进食有因果关系的神经机制。

阅读链接:

Nat Neurosci | 傅玉团队揭开外界环境调节进食的神经机制


3,NeuroImage: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估计脑熵的神经认知相关性

来源:神经新前沿

脑科学日报:鸟类大脑活动转化为歌曲,声乐假肢开发踏出关键一步

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静息BEN值的影响以及静息态BEN值与液态智力的关系

静息态下的大脑活动会消耗大部分的大脑能量,可能会创建并保持一系列常规大脑功能。远程时间相干性(LRTC)可以通过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脑熵(BEN)映射来表征。尽管BEN定位结果显示出对神经调节或疾病状况的敏感性,但潜在的神经机制,尤其是BEN或LRTC与神经认知的关联仍然不清楚。

最近NeuroImage 杂志发表研究文章验证了一个新的假设,即静息态BEN通过与一般功能的联系反映了潜在的功能储备。研究表明来自HCP健康受试者的长rsfMRI时间序列证明BEN是一种暂时稳定的脑活动测量方法。这些结果证明了DMN / ECN中静息的BEN的神经认知相关性。

阅读链接:

NeuroImage: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估计脑熵的神经认知相关性


4,鸟类大脑活动可转化为歌曲,声乐假肢开发踏出关键一步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脑科学日报:鸟类大脑活动转化为歌曲,声乐假肢开发踏出关键一步

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只需通过阅读鸟类的大脑活动就可以重新创作鸟类的歌曲。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用于鸟鸣的声音合成器,通过使用可实时实现的简单计算方法,就能够完美复制鸟类原始的音高、音量和音色,从而合成与鸟类自己的歌曲相匹配的发声。

研究团队凭借着长达 40 余年的鸟类研究经验,正在尝试为人类制造一种语音假肢。这种装置不仅可以将一个人的大脑信号简单地转换成一组基本的完整单词,还可以赋予他们发出任何声音的能力,让不能正常说话的人能够自由地交流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此项研究成果的问世,意味着正在进行的神经活动可直接合成高维、复杂的自然行为,从而为失去说话能力的人构建声乐假肢奠定基础。该研究结果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

阅读链接:

鸟类大脑活动可转化为歌曲,声乐假肢开发踏出关键一步


5,糟心的工作辞了吧!BMJ子刊:这种工作环境使抑郁症风险增加300%

来源:医诺维

脑科学日报:鸟类大脑活动转化为歌曲,声乐假肢开发踏出关键一步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长时间工作和重度抑郁症状

众所周知,长时间工作是死于心血管疾病或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不仅如此,不健康的工作环境,可能还会引起抑郁风险。近日南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MJ Open 期刊发表了一篇工作环境与抑郁症风险相关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对员工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工作场所会使员工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00%。该研究是世界上第一个探索工作环境与心理健康和安全的研究。

阅读链接:

糟心的工作辞了吧!BMJ子刊:这种工作环境使抑郁症风险增加300%


6,听说吃这些可以促进胎儿发育,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生?

来源:精神时间

胆碱、叶酸和维生素D对胎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如果这些物质缺乏,将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微量营养素缺乏与胎儿大脑发育的变化有关,表现为儿童行为和认知的早期问题,后期表现为精神病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增加。

近日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针对胆碱、叶酸、维生素D和胎儿大脑发育的相关研究于发表在Schizophrenia Research 上。研究表明,补充一定剂量的叶酸、维生素D和胆碱对促进胎儿大脑发育是有重要意义的,可以降低精神病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目前可以通过产前微量营养素补给来改善儿童发育,对精神病的预防起着积极的作用。

阅读链接:

听说吃这些可以促进胎儿发育,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生?


7,研究表明,这么做睡得更好:少吃快餐、少看电视、少玩手机

来源:生物世界

现代社会,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令我们压力山大,这些压力带来的最明显问题就是睡眠不足。睡个好觉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但是哪些行为可以带来健康的睡眠呢?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生活方式因素会发生变化吗?

近日,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团队调查了 3284 名成年人的睡眠、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发现这些直接受我们控制的行为,例如饮食、活动或久坐不动,以及我们花在看电视、上网和社交媒体上的时间,与整个生命周期的睡眠健康有关。

阅读链接:

研究表明,这么做睡得更好:少吃快餐、少看电视、少玩手机


8,那些选择不要孩子的夫妻,是“异类”吗?

来源:学术头条

繁衍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为人父母也是人生的乐趣之一。然而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城镇化进程,这一规则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不要孩子。同时,随着近年来全球多数国家生育率的持续降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不生孩子的人群,想要了解他们的特征以及人们对他们的态度。近日,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率先对这些人群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学特征后,无子女夫妻和其他类型父母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具体而言,无论是对生活的满意度,还是在人格特征上,两类人群都没有明显差异,只不过选择不生育的夫妻更自由。但在生活中,相比于不生育人群对生育人群的热情,生育人群对于不生育人群仍旧存在偏见,热情度显著降低。该研究发表在PLOS ONE 杂志上。

阅读链接:

那些选择不要孩子的夫妻,是“异类”吗?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约会对象合不合适,可以一起扫个功能磁共振

2,脑科学日报:莫扎特音乐可以抗癫痫?

脑科学日报:鸟类大脑活动转化为歌曲,声乐假肢开发踏出关键一步

上一篇新闻

资金紧张,郭令明旗下的City Developments退出中国子公司协信地产

下一篇新闻

解局 | 吴旭的“第二次创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