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 作者:秦圈圈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943篇原创首发文章

如同立顿伴随着英国走遍世界,星巴克和可口可乐伴随着美国的崛起覆盖全球,日本动漫曾经风靡一时,从规律上看,国力的强盛必将催生国际化的制造品牌,也必将输出强大的消费品牌,因为消费品牌比制造品牌更容易被人所接受。在中华民族重新回归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谁是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消费品牌呢?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世界游戏规则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上个周末,海南和叙利亚成为世界的焦点。

继博鳌论坛之后,中国赋予了海南建设全球自由贸易岛、赛马竞彩、中国最大的免关税区等政策大礼包,在不远的将来,国人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到买遍全球的便利,更多的外国人也有望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国市场中来。中国在用实际行动兑现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诺言,坚定地捍卫全球自由贸易的规则。

而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则遭受了美英法等国以“怀疑叙军使用化学武器”为由,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导弹袭击。近代以来中国也曾饱经战乱,于是便有网友感慨,“不是我们活在和平的年代,仅仅是我们活在了和平的国度。”

在开放与动乱并存的新闻热点中,人们意识到,在国际舞台上,文明的游戏规则之下一些基本的生存逻辑从未发生改变。不难发现,在当下强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是,当游戏规则有利于强国的时候,它跟你讲规则;当游戏规则不利于强国的时候,它就有胆动用武力来修改规则,以利于其利益最大化。

仅仅是几周之前,美国以中国进行贸易保护为名,连续三次要求对中国加征关税,美国成了一个事实上的贸易保护国。中国对此连续进行了三次针锋相对的反击。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让游戏制定者坐立不安的程度,因此,它们只能否认自己所制定的规则。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真正要在世界立足,除了国力强盛的硬实力保障,还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输出。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大国崛起催生全球性消费品牌

如果把航海大发现以来的世界史看作是一部自由贸易史,那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时期世界都有一个全球秩序的主导者,主导者除了要有强大的国力,还需要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反过来,成为全球的主导者,势必会产生巨大的文化辐射力。

以英国为例,19世纪中期,凭借着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积累,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其领土和殖民地涵盖了全球七大洲。以钢铁、电气设备、纺织为代表的工业产品覆盖全球,英国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传遍全球,1890年由苏格兰人汤姆斯·立顿推出的立顿红茶,它提出的口号是“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立顿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全球化的食品公司之一,它在英国采购、美国设厂、全球分销、种植园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立顿将英式红茶的文化真正引入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仅仅8年之后,立顿就赢得了“世界红茶之王”的美誉。立顿代表了工业化时代英国生活方式的传播,至今,以立顿红茶为代表的英式下午茶依然是全球性的消费习惯之一。

相比而言,问世仅比立顿红茶晚了6年的可口可乐,则寂寂无闻了数十年,尽管一战后美国实际上已经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但一直要到二战时期,随着数百万美国大兵参与到欧洲战场,可口可乐才成为风靡全球的饮料。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可口可乐这种神奇的“药水”,还成为资本主义的象征,直接参与到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文化争夺中,苏联元帅朱可夫都没能抵挡住可口可乐的魅力。与之类似的还有诞生于1965年的麦当劳,金色拱门不但是现代食品工业的象征,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标志。遍布全球的麦当劳餐馆,既是食品工业的代表,更是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可口可乐和麦当劳,成为美国生活方式最好的宣传品,得到全世界人们的追捧。

1973年的石油危机,让日本的小汽车和消费电子风靡全球,到1980年代,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工业和索尼、松下、夏普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品牌成为全世界的顶尖品牌,日本动漫随之成为全世界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如果再数一下那些以奢侈品闻名的国度,米兰的时装,巴黎的香水,瑞士的钟表……不难发现,决定一国国力的是科技型和制造型的企业,但传播其形象的多是消费类的品牌,强大的制造能力会支撑民族消费品牌的崛起,通过民族消费品牌,也足可以观察一国在世界上真实的影响力。消费品牌是一种软实力,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身体和意识的渴求,比硬邦邦的制造能力更直接。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未来,最有可能代表中国形象的消费品牌是?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贸易大国,人们已经习惯了中国制造走遍全球,并看到以海尔、华为、联想、阿里巴巴、吉利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家电、电子产品、移动支付、汽车领域不断攻城略地,他们以科技引领世界潮流,改变着全球人民的消费习惯。

那么在快消品领域,谁最有可能,像立顿、可口可乐和麦当劳一样,成为一个国家文化最集中的代表?在我们的认知里,中国是茶叶大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但中国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而中国的白酒,因为口味习惯、测评指标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阻碍,一时也难以墙外开花。餐饮行业中,相比之下,中餐馆太复杂,可复制性差,辣椒酱太小众,难扛大旗。

对比而言,或许葡萄酒领域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葡萄酒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性消费品类,被誉为现代国际社交的第二种语言。它发源于欧洲,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被带到世界各地。葡萄酒的销售基本不受限于消费半径的影响,葡萄酒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消费品,它更有深厚的文化渊源,葡萄种植、酿造工艺、评价体系等无形的文化资产都将决定品牌之间的比拼。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今年3月,德国杜塞尔多夫,这里举办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葡萄酒与烈酒贸易展览会,汇集了全球最懂酒的一批人,他们的目光以往更多聚焦在法国波尔多、西班牙里奥哈、美国纳帕谷等知名产区的作品,然而一瓶来自中国宁夏的葡萄酒,却成为了他们今年津津乐道的焦点。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这款酒就是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酒。此次酒展上,一众葡萄酒专家把这款传说已久的中国佳酿,与法国拉菲酒庄(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美国酒王“作品一号”(Opus One)、智利酒王赛妮娅(SEÑA)等全球知名标杆酒进行了对比品鉴,结果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德国最活跃的新锐酒评家之一Nikolas Rechenberg直言不讳称道,“跟拉菲、作品一号等名酒对比,我可以肯定地说,张裕的摩塞尔毫不逊色,与它们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类似的声音还有很多,甚至于世界侍酒大师(Master Sommelier)方克·卡默(Frank Kammer MS)也认为“张裕摩塞尔十五世干红是一款非常杰出的、有代表性的中国葡萄酒,跟波尔多顶级红酒处在同样水平线上,它还融合了新旧世界产区的最大优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葡萄酒风格”。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相信很多不喝葡萄酒的人,都对拉菲、作品一号这些顶尖名酒印象深刻,而张裕率先酿造出品质与其看齐的中国葡萄酒代表作,证明以张裕为“带头大哥”的中国葡萄酒,已经拥有了与全球顶尖酒“过招”的实力,并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味。凭借强劲的产品实力,目前张裕摩塞尔已经畅销欧洲14国,另一款明星酒——张裕解百纳更是进驻欧洲5000多家超市销售,全球销量累计突破5亿瓶。在今年的杜塞尔多夫酒展上,来自新加坡的酒评家、Decanter亚洲葡萄酒大赛评委庄布忠也对张裕解百纳十分赞许:“张裕展现了中国葡萄酒巨大的发展机会,我非常喜欢。(张裕解百纳2015年份干红)跟我上个月刚在玛歌酒庄品的2015年份酒非常相似。”

目前的张裕已经发展为世界第四大葡萄酒企业,在全球拥有27个主流品牌,旗下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尤其乘着“一带一路”倡议东风以及品牌势能的拉升,积极开拓广阔的第三世界国家,为张裕的全球化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相对葡萄酒主产国和欧洲文化区,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拥有充足而广阔的市场,尤其是以往占据主流的“西式文化”已不再是这些市场的唯一声音,他们渴望学习到更符合自己国情的成长之道,显然更容易接纳来自以中国为代表的“新世界”文化消费。可想而知,未来张裕在第三世界的潜力空前巨大。

中国未来不仅需要更多代表“中国智造”的华为、大疆,同样需要代表“中国味道”的张裕、茅台等消费品牌,这才是一个立体式的全球化中国。贸易战之下讲究“狭路相逢勇者胜”,但中国要长久成为全球性大国,必然还要借助文化消费输出,“润物细无声”开拓“新旧世界”,这才是布局未来的正确姿态。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全球化的中国,不应该只有“中国智造”

上一篇新闻

中国餐饮三巨头都是外资企业,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去哪了

下一篇新闻

陈春花:新餐饮首先是回归生活本身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