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 星期四

一把锤子砸400台冰箱,他创立起的国产品牌最终却被外资搞垮?

刘炳银和海尔的张瑞敏很像,都曾为了质量当众砸过冰箱,一样是让“烂摊子”起死回生,把企业做成90年代家喻户晓的冰箱业巨头。

一把锤子砸400台冰箱,他创立起的国产品牌最终却被外资搞垮?

不一样的是,如今的海尔仍然是家电行业的领军者,而刘炳银创立的新飞就没这么幸运了,几次传出停产的消息,品牌知名度更是一落千丈。

要知道,1992年的时候新飞冰箱被当成国礼远赴海外,是中国家电的一张名片。到了2005年,开始走下坡路,屡次停产,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家电行业老大哥沦为“杂牌”,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从亏损“烂摊子”到全国前三

如今回头看,有两件事关系重大。

一个是2001年老厂长刘炳银病逝,对新飞来说损失重大;

另一个是2005年新飞被外资增持,人事动荡,品牌授权混乱。

刘炳银厂长对新飞有多重要呢?

1983年刘炳银接手了一个小型地方军工企业,这是个“烂摊子”,在当时已累积亏损70多万,当时大家的工资水平才20块钱左右,按现在来说,亏损是千万级的。

刘炳银接手后开始改革,将飞利浦的电冰箱生产线从意大利引入了河南新乡这个落后地区,工厂开始迈入关键性的一步。

1985年,海尔的张瑞敏因为质量不过关,怒砸76台冰箱,这故事广为流传。

一把锤子砸400台冰箱,他创立起的国产品牌最终却被外资搞垮?

5年后,刘炳银也砸了冰箱,而且是400台,赢得一片称赞,很快,全国都知道了“新飞”这个名字。

1996年,新飞电器跻身全国冰箱三强,市场份额直逼20%,资产增长到10亿元。

新飞与海尔、容声、美菱一起并称为中国冰箱产业四朵金花。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新飞冰箱长期位居全国前三。

外资增持搞垮本土品牌

2005年是新飞的重大转折点,新加坡丰隆集团对新飞增加投入,所占股份从1994年的51%增持到了90%

这与时代背景有关,1994年的时候是合资潮,大量合资企业成立,新飞只是其中之一,虽然是合资,但团队本土化,刘炳银仍是董事长。合资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优势。

2000年之后,合资公司开始独资化,三洋、松下在中国都有了自己的独资公司,新飞也只是其中之一。

外资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经营管理权被新加坡丰隆拿走后,管理层频繁更迭,战略飘忽不定。

一把锤子砸400台冰箱,他创立起的国产品牌最终却被外资搞垮?

新加坡丰隆集团的主业是房地产和酒店,做电器并不拿手,有人认为丰隆的增持不一定是想把新飞做好,可能只是想卖个好价钱,所以后来的几年中多次传出新飞要出售的消息,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

而真正打垮新飞的,恰恰是老厂长刘炳银用锤子砸出来的“质量”。刘炳银曾说过:“撬开市场大门的支点,唯有质量,谁砸新飞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

商标的归属权为新飞带来更大的麻烦,2005年丰隆增持后,新飞集团将品牌授权给诸多小家电公司。

那时,在工商信息查询系统中,输入“新飞电器”后,显示出1376家公司。

这么多公司中有冒用名称的,有共同持股的,有打擦边球的,没有统一监管,真假难分,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把这些账都算在“新飞”这块牌子上。

屡屡登上家电质量黑榜的新飞让消费者失去了信任,品牌自然一落千丈。

如今,这个曾经的中国家电行业十强,中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再次停产,负债超过22亿。

一把锤子砸400台冰箱,他创立起的国产品牌最终却被外资搞垮?

截至今年9月,新飞冰箱的零售量占比为2.83%,产品均价在2000元左右,早已远离了行业第一、第二梯队。

格力有为之代言的董明珠,海尔有为其掌舵的张瑞敏,但新飞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关键的历史时期缺了一位话事人。

上一篇新闻

河南快跑:出口额中部第一,非富士康企业贡献上升

下一篇新闻

这家10多年不涨工资的企业,现在怎么样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