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0日 星期五

国学宗师章太炎究竟有多厉害?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都是他的学生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国学宗师章太炎究竟有多厉害?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都是他的学生

章太炎有多牛,且不说他敢直闯总统府大骂袁世凯“窃国大盗”和“独夫民贼”,而袁却只是将其软禁而不敢杀害。只说说他有那些弟子门生,就足见此人在晚清民国的历史上有多重要了。

说起章太炎的学生,这份名单里有:鲁迅、许寿裳、周作人、钱玄同、沈兼士、马幼渔、朱希祖、吴承仕、黄侃、汪东、曹聚仁、刘文典……

章太炎在日本时,为留学生开设国学讲座,讲授《说文》、《庄子》、《楚辞》、《尔雅》等。此后,又为周树人、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等人单独开设一班,另行讲授。

黄绍兰(曾遭黄侃骗婚)著《三体石经》,为章太炎所赏识,成为章门唯一的女弟子。

1935年后,章太炎在苏州办国学讲习会,该讲习会实际上已经是私人学校。依学生程度不同,分班教学,有类似预科的基础班,也有“研究生”。后来,该校还开办了附属中学。张昭军回忆,学校门口挂着章氏国学讲习会和《制言》杂志社的招牌,不设门房,自由出入,一派思想自由活跃的气氛,学生从全国各地负笈而来,最小的18岁,最大的73岁,住校者达百人之多。章太炎极重视讲学,临终前仍坚持带病上课,他说:“饭可不食,书仍要讲。”

章太炎讲学,声势浩大。他名满天下,前来听讲者甚众,所以主办者干脆安排一次大课满足听者所需。章每次来上课,都有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等,都是一时俊杰,声名在外。章国语不好,便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章太炎讲课,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张中行回忆章太炎在北大风雨操场的演讲:老人满头白发,穿绸长衫,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

国学宗师章太炎究竟有多厉害?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都是他的学生

章太炎、朱希祖、钱玄同、刘半农、马裕藻等人的合影

章太炎一生有过四次“兴师动众”的国学讲演。第一次是在日本东京为当时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开办的国学讲习会(邀请函简上写“国学振起社”),该讲习会从1906年秋天开始,一直持续到1909年,讲授内容包括诸子和音韵训诂,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为主。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沈兼士、马幼渔、朱希祖、许寿裳等人都前往听讲。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书中,回忆在日本听章太炎讲学的情形道:“章先生出狱以后,东渡日本,一面为《民报》撰文,一面为青年讲学,其讲学之地,是在大成中学里一间教室。我和鲁迅极愿往听,先生讲段氏《说文解字注》、郝氏《尔雅义疏》等,神解聪察,精力过人,逐字讲解,滔滔不绝,或则阐明语原,或则推见本字,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自八时至正午,历四小时毫无休息,真所谓诲人不倦。……我们同班听讲的,是朱蓬仙(名宗莱)、龚未生、钱玄同(夏)、朱逷先(希祖)、周豫才(树人,即鲁迅)、周起孟(作人)、钱均夫(家治,注:钱学森之父)和我,共八人。前四人是由大成再来听讲的。听讲时,以逷先笔记为最勤;谈天时以玄同说话为最多,而且在席上爬来爬去。所以鲁迅给玄同的绰号曰‘爬来爬去’。鲁迅听讲,极少发言。”

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说起当时听章太炎讲课的情况:“一间八席的房子,当中放了一张矮桌子;先生坐在一面,学生围着三面听,用的书是《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讲上去,有的沿用旧说,有的发挥新义,干燥的材料却运用说来很有趣味。”

章太炎的第二次讲学,是1913年至1916年他被袁世凯软禁时,他在写给汤国梨的信中说“以讲学自娱”、“聊以解忧”。当时袁世凯立孔教为国教,康有为亦以孔教会为倡,所以章将批评孔教作为此次讲习的重要内容,并写出了《驳建立孔教议》。他在讲习会门口张贴着《国学会告白》曰:“余主讲国学会,踵门来学之士亦云不少。本会专以开通智识,昌大国性为宗,与宗教绝对不能相混。其已入孔教会而后愿入本会者,须先脱离孔教会,庶免熏莸杂糅之病。章炳麟白。”此次讲学,前来听讲的人甚众,多为京城各大学的教员、学生,其中亦不乏袁世凯的密探。

章太炎的第三次讲学是1922年夏天在上海时,应江苏省教育会的邀请所作的国学系列演讲。此次演讲共十讲,于4月1日开始,持续一个半月,内容分别为“国学大概”(此内容为两讲)、“治国学的方法”、“国学之派别”、“经学之派别”、“哲学之派别”、“哲学之派别”、“文学之派别”、“文学之派别”、“国学之进步”。章太炎的每次演讲上海《申报》都作了报道,并刊载记者写的内容摘要。演讲结束后,曹聚仁根据章演讲的内容编成《国学概论》一书,而张冥飞则根据章的演讲整理出《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集》。

第四次,章太炎于1933年1月在苏州成立国学会,该会以《国学商兑》作为会刊,后改名《国学论衡》。1933至1934年,章太炎在苏州公园的图书馆,先后演讲二十多次,盛况空前。后章因与国学会诸发起人不合,于1935年办“章氏国学讲习会”,作国学演讲,虽重病在身,亦不废讲论。

国学宗师章太炎究竟有多厉害?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都是他的学生

章门弟子合影,左起:朱镜宙、沈兼士、朱希祖、马裕藻、许寿裳、周作人、钱玄同、刘文典。

下面,就章太炎历期讲学所形成的承继师说,学有本源而业有专攻的章门弟子简述如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赴日本留学,习现代医学,后弃医从文,师从章太炎。辛亥革命后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职,并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晚年以写作为生。主要著述有《中国小说史略》、《且介亭杂文》、《阿Q正传》、《汉文字史纲要》、《华盖集》、《朝花夕拾》、《狂人日记》、《呐喊》等。

周作人(1885-1967),鲁迅二弟,字启明,号知堂,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又向章太炎习《说文解字》。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晚年从事译述工作。主要著述有《自己的园地》、《知堂回想录》、《雨天的书》、《瓜豆集》、《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自号量守居士。1905年赴日本,师事章太炎。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并创办《国故》月刊,后任教于清华大学、东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主要著述有《音略》、《声韵略说》、《文心雕龙札记》、《尔雅略说》、《日知录札记》、《说文略说》等。

沈兼士(1887-1947),名坚士,浙江吴兴人。早年赴日本留学,期间师章太炎习文字、音韵学。回国后任清华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长和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主任,辅仁大学代校长,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长。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等领域建树颇丰。主要著述有《文字形义学》、《段砚斋杂文》、《广韵声系》、《沈兼士学术论文集》等。

钱玄同(1887-1939),字中季,号德潜,浙江吴兴人。1906年赴日本留学,从章太炎习文字学及音韵训诂。回国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兼北京大学教授,从事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创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拼音方案。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国音大辞典股主任、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主要著述有《文字学音篇》、《说文部首今读》、《中国文字概论》、《音韵学》等。

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浙江海盐人。早年留学日本,又受章太炎习音韵。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国文系、史学系主任。后主持中山大学文史所、中央大学史学系,转任国史馆总干事。主要著述有《中国史学通论》、《伪楚录辑补》、《汲冢书考》、《战国史年表》、《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等。

许寿裳(1884-1948),字季茀,浙江绍兴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并师章太炎。回国后历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江西省教育厅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授。主要著述有《章炳麟》、《俞樾传》、《鲁迅年谱》、《中国文字学》、《历代考试制度述要》等。

刘文典(1889-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1909年赴日本留学,并师事章太炎。回国后历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云南大学任教授。主要著述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说苑斠补》、《三余札记》、《杜甫年谱》等。

马裕藻(1878-1945),字幼漁,浙江鄞县人。早年获浙江省官费留学日本,在此期间师从章太炎学习文字、音韵学。归国后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后任教北京大学国文系,曾任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长达十四年。主要著述有《戴东原之音韵》、《声韵概要》、《经学史附录》等。

汪东(1890-1963),字旭初,号寄庵、梦秋,江苏吴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又从章太炎。辛亥革命后任上海《大共和日报》撰述,后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文学院长,对音韵、文字、训诂、诗词诸学,均有较深的造诣,亦擅长书画,以篆书及画梅著称于世。主要著述有《词学通论》、《法言疏证别录》、《寄庵诗》、《梦秋词》、《刘师培传》等。

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安徽歙县人,清末举人。民国初年在北京受业于章太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教授。精音韵、训诂。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事经学研究的第一人。主要著述有《经典释文序录疏证》、《经籍旧音辨正》、《三礼名物略例》、《经学通论》、《国故概要》等。

李亮工(1882-1947),名镜蓉,山西河津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又与黄侃同拜章太炎为师。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山西大学教授、国文系主任,主讲《说文》、《尔雅》,有声于时。主要著述有《音韵学手稿》、《说文解字注订》、《说文解字手稿》、《尔雅新义手稿》、《左氏春秋疑问文答问笺记》、《篆书三字经墨迹》等。

朱宗莱(1881-1919),字蓬仙,浙江海宁人。家学渊源,后留学日本,又与章太炎习《说文解字》,回国以后,先后任教于浙江省立二中和北京大学。并对校雠古籍作出了贡献。主要著述有《文字学形义》、《文字述谊》等。

马宗霍(1897-1976),学名马骥,湖南衡阳人。青年时受业于章太炎,历任暨南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央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等校教授。1949年后任中华书局编审、中央文史馆馆员。擅书法,潜心研究《说文解字》。主要著述有《中国经学史》、《音韵学通论》、《文字学发凡》、《说文解字引经考》、《中国经学史》、《书林藻鉴》等。

马宗芗(1883-1959),号竞荃,辽宁开原人,清宣统元年(1909)拨贡。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门,任国立北京大学预科教习。后历任东北大学、齐鲁大学、北平师范学院教授。从章太炎学,任苏州国学讲习会讲师。1949年后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主要著述有《毛诗集解》、《尚书章氏学》、《尔雅本家考》、《训诂说略说》等。

王乘六(1894-1980),名承龙,以字行,江苏吴县人。毕业于江苏两级师范学堂,历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后师从章太炎,任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讲师,上海大炎文学院、光华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上海师范学院教授,参与《辞海》编纂修订工作。长于训诂学及《左传》。主要著述有《晋书校注》、《说文部首释义》等。

孙世扬(1892-1947),浙江海宁人,肄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国文系,与曾缄等师从黄侃,被称为“黄门侍郎”。后进入章太炎门下充当家庭教师兼秘书,为保存章氏手稿及其他珍贵史料,作出了贡献。主要著述有《章氏国学讲习会演讲记录》、《论语考》等。

姚奠中(1913- ),原名豫太,别署丁中,樗庐,山西稷山人。早年毕业于章氏国学讲习会研究组。后在安徽、四川、贵州、云南各高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51年后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史略讲义》、《魏晋玄学与老庄》、《章太炎学术年谱》等。

王謇(1888-1969),字佩诤,号瓠庐,江苏吴县人。私立东吴大学毕业,师从章太炎等师,曾任章氏国学讲习会讲师。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善治诸子,精吴中文献掌故。主要著述有《盐铁论札记》、《宋平江城坊考》、《吴县志校补》等。

沈延国(1914-1985),字子玄,浙江杭州人。幼承家学,并从师章太炎。曾任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讲师,兼《制言》杂志编辑。参与筹办上海太炎文学院,任教务长。后任私立光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教务长。1949年后,在上海、苏州从事教育及古籍整理工作。主要著述有《邓析子集注》、《周易证释》、《逸周书集解》等。

姜亮夫(1902-1995),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人。早年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并师从章太炎。后历任大夏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大学、云南大学、杭州大学教授,兼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主要著述有《瀛涯敦煌韵辑》、《敦煌学概论》、《屈原赋校注》、《楚辞通故》、《中国声韵学》、《古文字学》等。

诸祖耿(1899-1990),江苏无锡人。从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肄业后,曾任小学、中学、中师国文教员,后在苏州参加章氏国学讲习会工作,协助编辑《制言》半月刊,并协助创办太炎文学院。历任云南大学、中央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主要著述有《战国策集注汇考》、《李长吉研究》、《冯桂芬年谱初稿》、《春秋列国职官考》等。

王仲荦(1913-1986),浙江余姚人,早年参加《制言》半月刊编辑。章太炎逝世后,整理章氏遗著目录,并协助创办上海太炎文学院。后任中央大学、山东大学教授,曾参加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点校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章太炎全集编辑工作。主要著述有《魏晋南北朝》、《北周六典》、《西昆酬唱集注》、《■华山馆丛稿》、《隋唐五代史》等。

徐复(1912-2006),字汉生,号鸣谦,江苏武进人。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至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学习。历任国立边疆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国训诂学会会长。主要著述有《秦会要订补》、《广雅诂林》、《江苏旧方志提要》、《訄书详注》等。

潘重规(1907-2003),字石禅,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东北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长,台北私立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主任。曾创刊《敦煌学》杂志,主编《红楼梦研究专刊》。主要著述有《瀛涯敦煌韵辑新编》、《敦煌云谣集新书》、《红学六十年诸书》等。

汤炳正(1910-1998),字景麟,山东荣城人。受业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抗战期间在四川西山书院讲学。后任贵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参加整理《章太炎全集》。主要著述有《屈赋新探》、《古韵订补叙例》、《语源问题的探索》等。

潘景郑(1907-2003),名承弼,以字行,江苏吴县人。师从章太炎习训诂学。1935年起任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上海太炎文学院讲师,《制言》编辑。1949年后任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顾问。主要著述有《日知录补校》、《著砚楼书跋》、《说文古本再考》、《词律校导》、《图书金石题跋》、《寄沤賸稿》等。

朱季海(1916- ),名学浩,江苏苏州人,16岁师从章太炎。1935年出任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主讲人,1946年在南京国史馆工作,1949年后曾任苏州中学教师,后被聘为苏州博物馆顾问。主要著述有《庄子故言》、《南齐书校议》、《楚辞解故》等。

上述章门弟子以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和教授者为主,间涉其他,未列入的弟子还有沈兼士的兄长沈士远,笔录章太炎国学演讲的曹聚仁,教育家钱家治,以社会学为研究对象的康宝忠,研究心理学的陈大齐,科学家任鸿隽……可谓学人备出,对中国近代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新闻

DK书籍下载 Did You Know? 孩子了解自然,科学 历史的参考书

下一篇新闻

老舍《小坡的生日》:大作家的童心和趣味,给孩子正能量和自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