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第一场雪落后

整座老城变得更加肃穆庄重

但热闹也在这种极冷的环境中生出来

腊月初旬起,新春迎季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街巷里占满了吆喝声

这是北平里的春意

而老舍先生,当归北平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老舍出生于1899年2月3日的北平,刚好是戊戌年的腊月二十三,隔天便是“立春”。父母便为他取名舒庆春,即为“庆贺春天”之意。他也像从这人间烟火中走出来,笔锋幽默意蕴深邃,在平实中燃烧着繁茂的生命力。


农历寅虎年大年初三,在老舍诞辰123周年的今天,春节第三期内容将会带大家一起回顾北平中的传统时节,与《四世同堂》宏大幕布下的市井温情。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老舍先生漫画肖像(宋钦日 作)


汪曾祺曾在《老舍先生》一文中详细描写过老舍在北京的住处:


“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北京·老舍先生故居


老舍爱花。院子里三百多棵菊花,全由他和夫人亲自打理。天气晴好时,一盆盆搬出去晒太阳;刮风下雨时,再一盆盆“抢救”进屋里去。生活“有香有色”,连带着落笔都更有了精神头,汪曾祺评价他“俊得花枝助”,文章里尽是自然意趣。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老舍先生与花



他也爱茶。整日要有热茶烹着,温和雅洁的气韵一起,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逢年过节,好友们聚在一处,清茶不足以慰风尘,他便饮酒。泛着紫黑色的苦老酒入肚,酒过三巡宴席正酣,就借着豪情高唱一曲京剧,自有“文章为命酒为魂”的洒脱豁达。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老舍先生与友人


出生于北平,满族正红旗人,“京味儿”刻在了他的血脉里。他并非没有离开过故土,六十多载人生中,他曾辗转过伦敦、新加坡、重庆、天津等地,但北平却时常让他存有一份挂念。1936年,战乱年代,他在山东济南写下《想北平》,“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梦里玉泉山的塔影”,老舍以其为根,字句中全是对家乡的款款深情。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1958年盛夏 老舍先生在北京一处荷花池边小憩


“老舍属于北京。” 他代表着北京的文坛,用的是北京话,讲的是北京事,但更多的,是他与这座城市气度上的贴合。叙事恢弘而又落点平实,像凌空于朝代历史之上,却又在市井中寻得时代的真意。宏大与渺小之间,看似矛盾,但就像老舍将文人诗酒茶花的雅致皆换成了朴素的腔调,在代际沉浮中举重若轻。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主题展



老舍的作品,也是北平的世态史,《四世同堂》是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一部。


小说以小羊圈胡同为背景,刻画了北平沦陷区内,祁家、钱家、冠家等社会群像。这并不是观感轻松的小说作品,三四十年代的四合院风雨飘摇,几大家族分崩离析,八年抗战的悲惨从普通人的流亡中呈现出来,热闹的年节开始变得寂静无声,整个北平在悲泣。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四世同堂》



但老舍依旧在故事中留下了珍贵的正直与温情。


钱老先生本是只知赏花饮酒的读书人,十指不沾油盐,过着“采菊东篱下”的出世生活。卢沟桥事变后,妻儿双亡,但他没有屈从下傲骨,而是拿起笔奋起抗争。往日的温和君子变得落魄不堪,他的目光却仍锐利如炬,他说,“得到什么,我就吃什么;走到哪里,我便睡在哪里。剥去了衣裳,我才能多看见点自己。”这是一种苦难下寻得“简单”的大智慧,“赤子”无关年龄,“浪漫”无关境遇。


常二爷代表着胡同里底层的小人物,说话做事都直率淳朴,带着种努力生活、又在生活中努力寻求快乐的天真。书中描写,他“是个脾气又干又倔,而心地极好的,横粗的小老头儿”,出场就带着喜气。背着米袋,进门先跺了顿脚,再“通天扯地”的作了个大揖,是沾染着泥土的小市民,却以“真诚可爱”扫下了不少时代的阴霾。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四世同堂》话剧演出



一砖一瓦,一花一草,老舍并不吝啬对北平日常的细致描摹。他写北平的秋,天高又亮,“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他也写街上的地摊,香槟子和海棠木瓜,排列得齐整好看,让过路人都忍不住添点醉意。那点温厚,在他的记忆里无数次盘桓,与凄凉的乱世形成对比。但又像是警醒,在困苦中仍要含着向阳的希望。


《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之外,老舍也有些并不那么“耳熟能详”的作品。在新春之际,为大家推荐几本老舍先生的“冷门书单”,希望能在2022年,带给你对于生活全新的理解。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散文集。书中收录了老舍先生67篇散文作品,谈生活,谈艺术,谈自然,他从简单的市民生活中撷取灵感,并将对万物的理解诉之笔端。这本书将老舍的幽默放大到极致,自嘲、调侃和戏谑随处可见,随便翻到一篇都让人捧腹,但捧腹后却又引发深思。字句间没有矫饰的痕迹,不加雕琢,却胜在天然。


他谈坐车的经历,说饭后坐车最“冒险”,接连坐三天,没病的都要得肠胃炎。他谈“外出避暑”,不如“家里蹲”,一动不如一静,应用的东西都在手下伸手即得,有风乘凉无风执扇,便也舒坦自得。


对他而言,人间酸甜苦辣都有其独特的真意。老舍在散文中放下了对社会的批判与历史的叹忧,完全回到了他本身。字如其人,有趣生动,而充满启示。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人间真趣》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虽然老舍笔下尽是民生万象,但《牛天赐传》却是他第一次为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作传。小说描写了商户牛老头和其太太年老无子,有天在门口捡到一个男孩,便取名“天赐”。牛天赐从小娇生惯养,后在养父母畸形的教育,三位私塾老师的“培养”,和种种社会机缘的影响下形成了自我的人生观与个性。


“牛天赐”的成长经历,同样也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成长经历,背负着家庭变故和时代变迁,对当下的教育观念有很强的启发。书中也不乏有对传统礼节的详细描写,北京话的语言风格让人读起来十分亲切。


遗憾的是,因为时局动荡,这本书老舍并未写完。但开放式的结局却带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跌倒在浪潮中,或是从头再来,每个平凡人的故事也有无数种可能。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牛天赐传》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老舍创作的小说中唯一一篇爱情题材的作品,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小说的情节沿用了经典的爱情桥段,男女主青梅竹马暗生情愫,后因为世事突变,两人不得已分开,再见面时,却相爱不能相守,最终天人永隔。


但特别的是,小说是由老舍和自己初恋的故事改编的,也或许正因于此,他在文中倾注了非常饱满的感情。文风不同于其他作品中的幽默诙谐,也完全抛下了往日的随性平实,而是用散文诗一样优美细腻的笔触描绘,运用象征主义,勾画出朦胧且悠远的意境。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微神》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具有讽喻色彩的长篇科幻小说,游记式的行文脉络很像成人寓言。故事由“我”飞离地球,被一群长着猫脸的外星人带到“猫城”展开。在艰难的外星生活中,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一段奇遇。近五百年内,猫国人自相残杀,文明败落,于是最后以矮子国进犯,猫国灭亡而告终。


奇异的笔锋下不难看出老舍对中国近代史的反讽。写这部小说时,九一八硝烟骤起,日军侵占中国,老舍回国后看到的社会千疮百孔残破不堪,于是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猫城记》,用以抨击贪得无厌的侵略者,反思国家颓败的现状。


据称,因这部作品,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想颁给老舍,却因他逝世而作罢。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作品,不仅因文字的出神入化,也因他对现实的悲悯。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猫城记》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老舍的中篇小说集,《我这一辈子》是其中的同名代表性的作品。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潮流中沉浮漂泊,无所依靠。


文中的主人公是个普通的刑警,十几岁当学徒,学成的手艺却因为社会变迁而被淘汰;妻子跟好友私奔后,做起了薪水微薄的刑警,却迟迟无法晋升。而后老来丧子,生活的玩笑还在继续。


老舍将笔触从民族的命运,伸向普通人的命运,又以普通人的坎坷无奈来映射时代。国、家与人之间的联系无法被割断,文风幽默,却字字锥心。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我这一辈子》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写在最后

喜欢话剧的朋友们不妨在壬寅虎年

再次回顾经典之作


老舍作品2022年现有演出信息:

话剧《四世同堂》-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

2022.3.25-2022.3.27 19:30

上海 上海文化广场


那些藏在老舍笔下的春意

上一篇新闻

海外疫情,竟然影响到我这个18线小县城老百姓的,人生大事

下一篇新闻

乌镇40年:根里的静与脉中的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