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爱生活」品牌升级,它会成为亚洲植物肉市场的领导者吗?
「植爱生活」带着它强大的供应链以及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来了,它要让植物肉真正成为中国家庭的三餐必备食材。
为什么选择植爱生活:
1、新消费品牌的比拼最终走到了供应链实力的较量,而植爱生活在这个领域拥有很大优势
2、植爱生活精准攻克了植物肉目前的两大挑战:「口味」与「性价比」
3、植爱生活的创始团队及中国区管理层在食品领域拥有丰富经验,他们曾经创造了泰森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奇迹
4、植爱生活团队拥有对品牌投入的坚持,以及成为行业领袖的野心
5、植爱生活团队既拥有跨国的人才储备、视野和供应链/研发布局,同时又有扎根中国市场的本土洞察
感谢植爱生活创始人陈树光,首席执行官陈瑞荣,商业副总裁叶清良,市场负责人高袁千惠接受胖鲸品牌故事撰写的专家访谈。
2017-2018年间,陈树光与美国非营利性组织The Good Food Institute(GFI)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后者致力于推广动物蛋白之外的,更环保的替代蛋白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加坡人,陈树光从很早开始就有很强的环保意识,他的故乡就是一个随着海平面上升,很有可能会“消失”的国家,而在与GFI的交流过程中,陈树光更加坚定了想要为可持续发展做一些事的信念,于是萌生了进入植物替代蛋白领域的想法。彼时,这位华裔新加坡的食品泰斗级人物在加工肉领域深耕四十余年,“我的人生下半场将致力于植物肉在中国的发展。”
2023年中国植物肉市场将达到130亿美元的规模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自身健康的追求共同带来了植物肉品类的快速发展
植物肉的缘起,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环保的替代选择。全球粮食生产占了温室气体排放的1/4,其中6成来自肉类生产。大型畜牧和种植饲料都要大规模伐林开发土地,而全球农业用地中,有三分之二用于畜牧业。由生产、处理、运输到销售过程,肉食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都远比植物类食品高。有分析指出,若以每克蛋白质营养为单位计算,牛肉生产涉及的用地与碳排放,均比种豆高达20倍。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 Markets and Markets 预测,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预计以每年约 15.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 2025年将达到 279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增速最快。据Euromonitor预测,到2023年中国植物肉市场将达到130亿美元的规模。IPSOS研究则显示,目前已经有超过90%的中国消费者听说过人造肉,中国植物肉市场连续五年增长率达到17.2%。
这背后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事实上,早在2017年 ,“双蛋白工程”就被列入《国民营养计划 ( 2017-2030 年 ) 》,明确要求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着力发展 " 双蛋白食物 " 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以优质动物、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基料,推进创新和产品转化。
在这个背景下,植爱生活进入了这个极具潜力的赛道。
植爱生活如何解决植物肉品牌面临的两座大山:「口味」与「性价比」
植爱生活 - 首家全产业链协作企业,有效节约成本,确保植物肉产品品质稳定
价格过高,消费者对口感和质地的不信任,是阻碍消费者尝试的两个原因。
根源在供应链上 —— 从豆做成植物肉,过程较长,在不同环节涉及到需要相当技术含量的处理过程。彭博社曾在2018年的一篇报道中指出,研发植物肉最大的困难在于按照纤维在肌肉中的排列方式来排列植物纤维。有媒体公开报道指出,植物肉工艺技术最大的难点在于稳定性上。在挤压环节,对物料的料性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极高的稳定性。再加上如果不具备量产能力,成本很难控制。
植爱生活的母公司是必斐艾食品有限公司(PFI Foods Co., Ltd),成立于2015年,是由新加坡华夏丰盛控股公司和美国璞瑞公司共同投资,在生产即食类、即烹类产品上有十分丰厚的经验。这也带给植爱生活极大的供应链优势。目前,植爱生活拥有10间工厂15条生产线,日产能高达350吨,并拥有健全的管理体系与稳定的工艺,以确保品质稳定,并有效节约成本。
植爱生活 -世界顶级研发团队协同,持续产品创新力
想要满足「中国胃」并没有那么简单,此前植物肉产品的口感远未达到国人的要求。「不如真肉紧实」、「颗粒感重」、「太多调味品掩盖肉制品的味道」、「没有肉的嚼劲和香味」等,是消费者对市场上植物肉的直观反馈。尝鲜之后,绝大多数产品的复购率都堪忧。而植爱生活的产品复购率则在食品行业的平均水平之上。这背后,植爱生活的供应链优势及其不同市场多线运营的协同能力再次凸显。
“中餐的植物肉产品拥有更大的想象力和应用空间,植爱生活完整的供应链和强大的研发实力让我们可以更定制化的为中国市场开发产品,以满足当下消费者迅速变化的期待。”
- 植爱生活 商业副总裁 叶清良
「植爱生活」在全球拥有三大研发团队,其中美国旧金山的研发团队,研究提升植物肉感官和清洁标签技术;新加坡的植物蛋白肉应用中心和新加坡科技大学合作研究大豆拉丝蛋白技术,以及其他蛋白替代原料技术和设备;而位于国内安徽的创新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口味、口感、气味等中西式产品应用上的研发上。伴随着这三大研发团队的异国协作,「植爱生活」既可以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也可以精准把握国内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更高效地产出并优化产品,持续自身的产品创新力。今年,「植爱生活」在中国上海建立植物肉应用和展示中心,以更快的速度应对市场需求。
• 植物肉肉碎(猪肉风味):模拟真猪肉的颜色,质地与口感,煎炒时肉易分离不结块;并且与真猪肉糜一样可任意塑形,适用于各种中式菜肴,炒菜,包子饺子,丸子肉饼,蒸炸煎炒涮煮等。
• 植物肉肉碎(牛肉风味):保水性佳,入口鲜嫩微弹。
• 植物肉鸡块:轻调味,鲜嫩味美,提升口感体验,可裹浆炸制,美味小食。
• 植物肉汉堡饼:牛肉未烹饪前它的性状也与真的牛肉看起来相似,烹饪煎烤时会发出与真肉一样的滋滋声。独有的果蔬提取物,烹饪前会呈现鲜艳的红色,在烹饪过程中完成颜色转变。
植爱生活倡导「弹性素食」理念 - 让消费者兼顾健康、快乐和省心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不但暴露了一些涉及动物农业的食品安全问题,而且也加快了中国替代蛋白行业的发展。在天平的另一端,是年轻消费者无论如何也不想放弃的自由选择饮食的快乐。
“我们不希望以说教的方式「强迫」消费者作出改变。我们不是替代肉类,只不过希望消费者可以多一些选择。植爱生活背后的弹性素食理念兼顾了健康、快乐和省心的需求。” 植爱生活首席执行官陈瑞荣告诉胖鲸。
市场研究公司Asymmetrics Research发布了一份新报告,预测中国替代蛋白市场高速增长。由于人们对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国内弹性素食饮食方式日渐流行,推动着替代蛋白市场的不断增长。根据新华社的一份报告,早在2015年中国素食者人数就超过5000万,选择减少吃肉的弹性素食者的数量则更多。
弹性素食(flexitarianism)正在成为风靡全球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没有确定的规则,这也是其魅力所在。它基本理念是摄入更多的蔬菜、全谷类、豆类、坚果和菜籽,减少动物类食品的摄入,比如肉类、禽类和奶制品。
这也是《哈佛饮食健康》所推荐的饮食习惯 ——“你不必完全吃素,仅仅把餐桌的主角,从肉变成菜,你就已经在健康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实际上,这一趋势是全球性的。据市场调查公司Mintel的数据显示,2000万英国人大约40%的肉食主义者表示他们正在减少肉类消费并采用弹性饮食方式。由英国素食组织发起的“素食一月”活动从2004年至2020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多次,不断鼓励大众在整个1月份坚持纯素饮食,从而在这一年之始建立新的饮食习惯,为地球、个人健康和动物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品牌升级,与零售伙伴共同打造「未来食品」,走进消费者的生活
丁字形渠道覆盖兼具广度与深度
2021年,植爱生活已经覆盖目标城市12座核心城市。布局零售超过5,000家店,餐饮超过10,000家店。
在渠道选择上,品牌覆盖了线上零售(电商)、线下零售、以及餐饮的三大核心渠道,零售和餐饮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其中电商渠道的选择,既覆盖了传统的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等平台,也积极布局盒马、叮咚、两鲜等新兴O2O平台;同时品牌也与新锐的生活方式电商平台日日煮展开合作,一同开发健康方便的植物肉食品,并将在线上线下一同销售。
创造消费场景,打造「未来食品专区」
植爱生活目前已经以多种形式入驻大润发、欧尚、家乐福、久光鲜品馆、高岛屋、G-Super等超过1000家商超门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把产品拿给渠道的合作伙伴,或者给他们选品时,在推这类新潮流的产品上,我们想共同打造一个「未来食品专区」,植物肉中西式方向、多场景化的产品都有,告诉消费者我们有很多品类的产品,可以来尝试。植爱生活的产品品类比较全,我认为这样能给到消费者更多选择,而不是说今天必须吃色拉才能让身体负担更小。”植爱生活市场负责人高袁千惠告诉胖鲸。
植爱生活的供应链能力使得其拥有丰富的产品线,足以支撑场景专区的搭建。“我们有超过120个产品储备,拥有独有配方超过100个,产品创新每年超过100个。”
「未来食品专区」对于让整个市场看到植物肉品类的存在具有深远意义。“走到消费者的生活中,降低价格门槛,用带有内容的场景来促发他们来尝试,打破对植物肉的偏见,这是让整个品类起飞的最好方式。”
瞄准中式面点场景,入驻知名中餐厅
让中国消费者吃上更没有负担的中式面点,是植爱生活的首要的考量。2020年5月,植爱生活推出植物蛋白肉中式面点系列产品——植物肉水饺和春卷。为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品牌推出了香菇味和麻辣味两种口味,不久后植物肉大包产品也问世。
2021年初,植爱生活的植物肉鲜美大包正式入驻名满上海的春风松月楼。
“春风和煦能容物,松月清幽不染尘”,说的正是始创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的素菜馆——春风松月楼。曾经老上海滩的各界名流都喜欢来松月楼用餐,著名画家、作家丰子恺也曾为松月楼的拥趸,经常与朋友一起在这里吃过桥素面。在《丰子恺散文集》内,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这里有一家素菜馆,叫做松月楼,百年老店,名闻遐迩。"
品牌升级 —— 做生活方式倡导者
“要让植物肉真正成为中国家庭的三餐必备食材。” 带着这般成为行业领袖的野心和觉悟。植爱生活开启了自己的品牌升级。「植爱生活」的品牌理念是健康能量、智慧选择和未来食品(Healthy Energy、Smart Choice and Future Food ),并与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做更多的连接。品牌也在 3 月 26 日于上海举办了「2021 植物肉产业创新论坛暨植爱生活品牌战略发布会」。
这是过去一年来植爱生活布局的总结 —— 积极进行渠道布局,让消费者「看见」;同时也是对接下来品牌方向的宣告 —— 让植物肉的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植爱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植物替代蛋白成为每个中国家庭三餐必备食材之一”」
陈树光在2021植物肉产业创新论坛暨植爱生活品牌战略发布会上说道:“我有一个梦 I have a dream”,植爱生活的愿景是希望不久的将来,植物替代蛋白肉将会是每个家庭,每三餐的必备食材之一,就好像蔬菜一样。
为了走到这一天,陈树光在中国组建了植爱生活的梦之队,其中,首席执行官陈瑞荣,在马来西亚拥有12年的快速消费品经验,在中国市场鏖战24年;而商业副总裁叶清良则拥有超过30年的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市场的快消品营销管理经验。在此之前,后两者共同创造了泰森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奇迹,使得泰森扭亏为盈,成为中国鸡肉第一品牌。 这些经历对现在团队投身植爱生活有巨大影响。“我们相信认真做品牌的价值,我们也要有信念去顶住压力,坚持做对的事情。” (叶清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