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9日 星期四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举行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举行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18日在济南举行。房贤刚摄

12月18日,由经济日报社、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价值追求、丰富内容、鲜明特征、逻辑体系、实践伟力,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的一系列原创性贡献。

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作了主旨发言。中财办、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山东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省区市地方有关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主持。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举行

12月18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经济日报记者 赵晶摄

李干杰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科学把握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山东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山东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新征程上,我们一定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奋力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水平。

郑庆东在致辞中强调,习近平经济思想贯穿着新时代的大脉络、大逻辑、大格局,以科学、求实、创新、开放的姿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史树立了里程碑,为推动经济治理现代化标注了新高度。一段时期以来,经济日报社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研究和实践成就宣传,立足“学”与“思”、启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立足“践”与“悟”、开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着力打造“习近平经济思想宣传高地”,努力为建设更有活力更有秩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贡献力量。

在研讨交流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中央团校副校长林江、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邱海平、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副院长何自力、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袁红英等9位专家学者,聚焦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思想性、创新性的真知灼见。大家一致认为,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必须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到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中、体现到各地发展的日常工作中,胸怀两个大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在研讨会上致辞——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举行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郑庆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锚定了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依据,以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为出发点,以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以巩固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大局为责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擘画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创立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体系,贯穿着新时代的大脉络、大逻辑、大格局,以科学、求实、创新、开放的姿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重大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就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史树立了里程碑,为推动经济治理现代化标注了新高度。

这个新高度,来自于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坚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当前,尽管增量风险与存量难题彼此交织,世纪灾疫与百年变局相互叠加,而中国始终能够保持平稳发展的一条最重要方法论,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时代大势和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并以此为基点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完善制度、推进事业。

这个新高度,来自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胸怀两个大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看清两个大局及其相互作用的态势,才能精准定位今日中国所处的历史坐标与世界坐标,立足新阶段,打开宽广视野,判断其中蕴含的重大机遇与新的挑战,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这个新高度,来自于统筹兼顾的政治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治国理政,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五大发展理念到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发展战略,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都是系统观念的鲜明体现。新时代的发展广阔宏大,唯有整体考量才能驾驭全局;新时代的改革关联耦合,唯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协同推进。这些年,正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起各领域、各层次、各个阶段的改革,才实现了全局与局部相配套、当前与未来相协调、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这个新高度,来自于无私无畏的使命担当。开创新时代,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需要敢闯敢试、敢破敢立。这几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分党政机构整合重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深化“放管服”改革,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真刀真枪,勇于“亮剑”,刀刃向内,敢于“断腕”,真金白银,多出“实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硬骨头。正是因为不断强调责任担当,科学理论才在指导实践中有效重塑了经济发展理念、动力结构、增长模式、发展战略,引领中国经济稳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时代价值、重要历史意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对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学习任务和实践要求。比如,我们要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社会生产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做好经济工作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以“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初心使命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内嵌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确保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发展环境新变化,引领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们还要不断提高从政治高度思考和推动经济工作的能力,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坚定不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理论创新又为回答时代课题开辟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有效路径,这是我们在学习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深刻感悟。以科学理论廓清迷雾、指导实践,把握历史机遇、战胜风险挑战,全靠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学习理论与总结经验、研究工作有机结合。一段时期以来,经济日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研究和实践成就宣传,着力打造“习近平经济思想宣传高地”。一方面,我们立足“学”与“思”,开设专论专栏,约请有关领导和知名专家撰文,启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另一方面,我们立足“践”与“悟”,开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由编委会成员带领业务骨干,在全国范围进行深度调研,总结各地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成功经验,推出一系列重大调研报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心有所信,行有所向。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而且在实践中重塑了经济发展理念、动力结构、增长模式、发展战略,引领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研究、理解、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精髓,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为建设更有活力更有秩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跨越关口行稳致远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位专家学者的主旨发言干货满满,一起来学习下↓↓↓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创新和伟大飞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马建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举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伟大思想系统完整、博大精深、逻辑严密,涵盖方方面面,每一领域都有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考新战略。其中,习近平经济思想根植于波澜壮阔的经济建设伟大实践,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明确回答了经济形势怎么看、发展阶段怎么分、发展目标怎么定、新阶段经济工作怎么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创新和伟大飞跃,写下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辉煌篇章。

关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容体系,可以从方向论、目标论、主体论、认识论、方略论、动力论和底线论7个方面进行学习、理解和把握。

方向论: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方向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坐标和路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把方向、管大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开辟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我们党是执政党,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做好经济工作,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根本保障。

目标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起中华民族筑梦前行的磅礴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相互联系和紧密衔接的阶段性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出了引领党、国家和民族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号召,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的30年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并明确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意味着改革开放后党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主体论:以人民为中心

方向已经明确,目标已经确定。那么以谁为主体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说得很清楚,主体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可以总结为3句话:第一句话,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二句话,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句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发展只是手段,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认识论:经济发展新常态

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所发生的阶段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可将其归纳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认识论。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只有深刻认识、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才能既保持战略定力,又积极作为、主动施策,稳住经济、转型升级。

方略论: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

伟大的目标需要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需要与时俱进的方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可概括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略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引,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贯穿着新发展理念,拓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动力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做了很多重要论述,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这一伟大目标实现的关键动力之源,可将其归纳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动力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问题,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和多年累积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宏观经济平衡等,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大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要在适度扩大需求、理顺需求的同时,坚决地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供给侧。坚持创新引领,增强发展活力。

底线论:防范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安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风险意识、防范金融风险。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好的结果。这些可以归纳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底线论。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要增强底线思维,防范重大风险,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一旦出现重大风险时也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构筑扎根于市场主体的经济工作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高培勇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举行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经济工作该怎么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立足扎根于市场主体做好经济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推动经济工作不断向微观基础层面深入,进一步走深走实。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提法、新表述。这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判断、新举措、新提法、新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与企业近似的全新概念——市场主体,逐步进入宏观经济分析视域。市场主体与企业不是一回事,两者之间不能直接画等号。不久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纳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范围的,不仅包括各类企业,也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市场主体这一概念之下,不仅企业,而且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内的参与GDP创造的所有经济单元被全面覆盖了。

之所以要越来越多地使用市场主体概念替代企业概念,表面是宏观经济分析视域和重心的伸展,但深入一步看,实质上是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格局的调整和变化。如果将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比喻为经济活动的“主动脉”,那么,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小微经济体便是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宏观经济分析由“主动脉”深入“毛细血管”,显然意味着,我国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来越向微观基础层面转移和集聚。由此,不仅宏观经济分析视域和重心延伸至所有经济体和GDP所有源泉,而且更重要的是,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可以“一竿子插到底”,扎根于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所有经济体和GDP所有源泉。这对于中国经济应对风险挑战、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无疑至关重要。

还要看到的是,市场主体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这为我们从应对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考量出发,对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市场主体作出全新定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一,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只有“留得青山”,才能“赢得未来”。只有“青山常在”,才能“生机盎然”。其二,市场主体是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无论是稳定就业,还是扩大就业,都要靠市场主体“唱主角”。其三,市场主体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抓住了市场主体这一重要力量,以市场主体为中心配置资源,就抓住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还要看到,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尤其是在极端情况下,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基本前提是保住、稳住市场主体。防范和化解风险,要从防范和化解市场主体风险做起。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市场主体日益成为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的重心,扎根于市场主体、围着市场主体而转的经济工作新格局正趋于形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前提下,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主体为重心,把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的着力点扎根于市场主体,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发力。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刘伟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充分认识共同富裕这个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的深刻内涵,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共产主义社会时提出,“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相应地,实现共同富裕同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无论是历史内涵,还是实现方式,都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必须遵循历史发展客观规律。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最彻底的一场社会变革,是一场人类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价值、思想等全方位的转型。先发国家通过精英和资本主导的现代化,把欧美一些国家带到现代文明,同时也产生了至今未解的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等难题。一些后发国家在实现民族独立和谋求现代化的过程中,简单地在制度和技术上模仿先发国家,造成了更大的贫富差距、政治动荡和秩序混乱,甚至现代化进程中断。

与西方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任务。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通过改革找到突破口,在保障机会公平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进一步提升收入分配的合理性,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一是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二是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需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三是要坚持循序渐进,我们要有耐心,实打实地把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提高实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需采取有效举措扎实推动。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规范和调节高收入,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提高居民收入、消费、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住房条件等的同时,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社会融入程度、工作满意度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强乡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视界和理论意境的拓新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顾海良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举行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新的阐释,特别是对这一思想面对重大时代课题和“十个明确”核心要义的阐释,不仅升华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蕴,而且也拓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研究视界和理论意境。

第一,深化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重大时代课题的新理解。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决议》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高度,依据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把这一思想探究的重大时代课题升华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由“八个明确”提升为“十个明确”根本所在。这一理论提升,拓新了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基本内涵的理解,深化了对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的感悟。

第二,“十个明确”从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总体意义上,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根本作用和重要地位。《决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核心要义”上作出的这一“明确”,既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也在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综合意义上,探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规定,进一步坚定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和方向。

第三,《决议》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上,强调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在“十个明确”中,把“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单独的一个“明确”提了出来。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的要义主要在于“使市场在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第四,凸显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根本规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聚焦点,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意义上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第五,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在“十个明确”中,列入第一个“明确”的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最后一个“明确”中,也凸显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实现共同富裕实践途径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洪银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举行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实现现代化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克服两极分化现象是避开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路径。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是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共同富裕不只是分好“蛋糕”,前提是发展,要做大做好“蛋糕”。

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要解决好共同富裕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二是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三是在“富脑袋”上下功夫,通过提升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来促进共同富裕。

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次,依靠结构调整和市场作用等合理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对由行业垄断和非合理收入造成的收入差距,要靠反垄断和规范市场秩序来解决;再次,对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中,要按照“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的要求完善分配体制。

如何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首先,在分配中增加直接劳动者的非直接劳动要素供给,使直接劳动者的收入随着拥有更多的非直接劳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而提高。其次,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依靠奋斗实现富裕的机会。前提是实现要素的平等供给和平等获取。除了机会均等的市场规则外,尤为重要的是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再次,着力缩小财产性收入差距。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的家庭财产,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最后,防止社会阶层固化。阶层固化可能导致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就是“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推动收入分配体制以外的制度创新,涉及劳动力市场等各类要素市场的完善,促使劳动者获取知识和技术要素,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现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主要涉及实现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报酬两个方面。在初次分配领域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同时,以就业优先提供勤劳致富的机会,充分就业是共同富裕的基石。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这本身也是促进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评选揭晓

18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上,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经济日报社自今年7月起组织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历时4个多月,共收到国内外专家学者撰写的征文上千篇。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认识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五大鲜明特征》等13篇理论文章获特别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等25篇理论文章获优秀奖。名单如下(以作者姓氏拼音为序)。

一、特别奖名单

1、《认识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五大鲜明特征》

作者:傅 华,新华社总编辑、党组副书记

2、《论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内在统一性》

作者: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3、《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新时代开创》

作者:顾海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首席专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品格》

作者:何毅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作者:洪银兴,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6、《认识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 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

7、《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的发展脉络和鲜明特点》

作者:刘 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8、《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创新和伟大飞跃》

作者:马建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9、《科学把握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作者:逄锦聚,南开大学原副校长

10、《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王灵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1、《科学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逻辑》

作者:王一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12、《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

作者: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1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把党建设得更有力更坚强》

作者:叶小文,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二、优秀奖名单

1、《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А·В·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教授

2、《“中国扶贫”的政治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沃克,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杨力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副教授

3、《以高水平开放赢得未来》

作者: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4、《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丁晋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5、《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者:范希春,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6、《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及实现途径》

作者:顾清扬,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

7、《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擘画》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单位

8、《从供需两侧理解一条主线》

作者:韩保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9、《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作者:何自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副院长

10、《新时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理论指南》

作者: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11、《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创新性揭示》

作者:黄泰岩,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

12、《新时代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若干重要经验》

作者:季正聚,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逻辑的精彩呈现和发展》

作者:林 江,中央团校副校长

14、《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指南》

作者:吕 炜,东北财经大学校长

15、《科学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结构》

作者:孟 捷 陈 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16、《全面认识和贯彻新发展理念》

作者: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17、《以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扩内需》

作者:曲延春,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18、《科学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

作者: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19、《协调发展是评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作者:谢 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20、《新发展格局:内在逻辑与构建路径》

作者:杨虎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21、《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

作者:姚枝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22、《新时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作者:袁红英,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

2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张占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24、《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作者:赵昌文,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

25、《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周 文,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举行

来源:经济日报

上一篇新闻

丘成桐:为学与做人 | 赛先生

下一篇新闻

亿万富翁31岁女继承人与儿子办卡戴珊风格生日派对,奢华城堡惹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