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半导体淡季不淡,敬候佳音

上周中芯国际公告,针对采购荷兰ASML设备而与该公司签订了12亿美元订单,就在大家看到公告而欢欣鼓舞了几个小时之后,ASML随即发出声明,表示这份采购协议其实并非新合约,而是原本拟于2020年截止的合约,后来同意延后到2021年才截止(可能是因为在美国政府的禁令下,两肇双方无法在原定期限内完成交易,因此该采购协议顺势延长一年),而且ASML供货给中芯国际的设备,也还是成熟制程的DUV机台,而不是7nm以下先进制程的EUV机台。


所以ASML的作法,依然符合美国总统拜登对中国大陆松绑“成熟制程”的政策,也就是说,这个政策既要让欧美设备商有利可图,但同时也还要继续限制中国大陆的先进技术。


其实大家比较关心的还是股价表现;我们知道,股价要能够大涨,「题材、主力、资金」三者合一、缺一不可。上周,上证指数微幅下跌0.20%、深证综指微幅上扬0.21%,而尽管创业板下跌1.45%,但申万电子指数却依然逆势上涨2.29%。看起来,好像「主力」和「资金」在3月伊始,已经开始有浮出台面的迹象了。


在上周开始以前(也就是2月底以前)的几个月内,电子科技产业基本面其实也都不差,也有一大堆零星分散的「题材」,比如:8寸晶圆持续满载、5G手机出货大增、车用芯片供不应求、比特币创新高、MLCC涨价、笔记本出货年增30~40%、Mini LED产品即将问世……,但之前大家都在等谁先把这些「题材」串连起来、发动第一波攻势、点燃第一根火柴。


也就是说,在上周开始以前,「主力」还不太愿意冒出来,而就算当时「主力」试探性地冒出来,它也会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资金」跟上,如果没有的话,「主力」也会马上认赔熄火,而且之前大家都不愿意当「主力」,都情愿退而求其次当追随的「资金」,结果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连续好几个月都处在这种尴尬的气氛当中,然后电子产业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气氛组”。不过,近期随着时间的推演,在3月伊始之际,感觉「主力」和「资金」已经慢慢浮现了。


目前时序已正式迈入3月份、逐渐进入1Q21季底,而整体1Q21几乎可以说是史上“最旺的淡季”,或者直接叫做淡季不淡。


上周我们也提到过,每次只要接近季底/年底,大家就可以“投机地”顺势关注晶圆厂、无尘室的EPC总包工程商,像是太极实业、亚翔集成,这类EPC本身就是防御型股票(除非遇到股灾,不然这类国家政策大方向的EPC不容易大跌),另外,也可以关注成本结构「料、工、费」里几乎都是「料」的,也就是「料」的占比非常高的来料加工企业,比如“老牌的”CCL覆铜板,也都算是防御型标的(“老牌的”的意思,就是折旧都折完了,剩下的几乎都是「料」;就算景气萎靡不振,它顶多停机待料,也亏不到哪里去。更何况现在国际铜价飙涨,它完全有能力转嫁出去,还顺便借此多赚点),每当电子其他领域有所疑虑之际(不管是基本面、资金面),或时序接近季底/年底,当资金想获利了结或选择转进防御型股票之际,EPC、CCL正好可以提供资金转进的避风港,结果你买我买大家买,季底或年底,反而会出现一波行情。


结果,上周EPC的亚翔集成,以及CCL的金安国纪、华正新材、生益科技、建滔积层板(港股),在股价上确实也都有不错的表现。前者的EPC确实比较投机,但后者的CCL,目前也真的存在基本面向上和涨价议题(伦敦LME铜价飙涨,CCL顺势涨价)。


我们把时间周期拉长来看,因为2020疫情而全面带动数字化转型加速,使得半导体市场产生极大的爆发能量,强劲的需求动能一路延续到2021年,至今仍未见降温熄火的迹象。


WSTS预估,2021年全球半导体产值YoY约8.4%,IC Insights也认为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至少有10%以上的增长率。半导体产能供不应求的状态,甚至还“有可能”延续到2022~2023年(我们说的是“有可能”,因为正常的情况下,盖一座晶圆厂大约20个月,而目前光是设备交期就已经是12~14个月了,各位可以从经济学的蛛网理论去思考这个问题),简直就是新一轮周期的全面上扬(我们从SEMI每个月公布的北美半导体设备商出货金额,也可以嗅出一些趋势端倪,但与其说是景气循环周期的现象,不如说是本质结构所衍生的现象)。


日前SEMI公布了1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商出货金额,首度突破30亿美元大关,来到30.4亿美元(MoM+13.4%、YoY+29.9%)创下历史新高,再搭配上8寸晶圆产能持续满载(我们说过很多次,不要再拿台积电的状况来当景气指标依据了,近年来,看北美半导体设备商出货金额、8寸晶圆产能利用率,看这两项指标比较准),基本面状况可以说是非常好。同样创下新高纪录的还有国际铜价,伦敦LME铜价不断飙涨,日前已正式突破每公吨9,000美元,创下9年来新高,因此CCL覆铜板当然也会再跟着涨价,然后一路转嫁到PCB,使得PCB也有机会跟着涨价(不妨思考一下,研判哪些PCB是具备涨价条件的?是不是工业/通讯/汽车类PCB呢?如果是的话,那么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甚至依顿电子,是不是该注意一下?)。


伴随着供不应求而来的,就是各类芯片和零组件的涨价。关于涨价的电子零组件、模组化部件、关键材料,现在应该要问的,是哪些还没有涨价?而不是问哪些正在或快要涨价?因为几乎你所想得到的、有报价的,现在通通都在涨价!而整体1Q21几乎可以说是史上“最旺的淡季”,或者直接叫做淡季不淡,主要也是因为供不应求、持续涨价,所以涨价当然会直接呈现在1Q21的业绩和财报之上。


此外,去年不少国际大厂在10~11月间陆续完成“因疫情而调降的2020年KPI”,所以这些公司的采购和销售,在当时并没有花太多心思继续去提升4Q20的业绩,因为一旦这么做的话,今年1Q21业绩的QoQ就没那么好看了,尤其11~12月间又恰逢制定2021年的KPI和预算之际,谁会没事给自己找麻烦?因此,部分企业11~12月间的订单和产能,或多或少会“巧妙地”安排到2021元旦之后,当时采购和销售彼此在对接的时候,也十分有默契地把发票开到指定的日期之后,甚至,考虑到大家的方便,部分货物为了延长交货周期,交货方式也从空运改走海运(利好海运概念股)……,这些现象,也都增加了1Q21财报亮丽的程度(各类芯片和零组件都在涨价,本来就会呈现在1Q21季报上,而去年11~12月部分业绩也可能灌到1Q21来,同样也增厚了1Q21季报)。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要陆续反应1Q21的财报呢?时间点落在4月份前后?到时候正好2021下半年新产品的样机、原型机也差不多要出来了,那时候产业界对下半年真正的需求会估算得比较精准,差不多也是承先启后的关键时刻,如果快一点的话,3~4月间也许有机会(前面也提到过,在3月伊始之际,感觉「主力」和「资金」已经慢慢浮现了)。


核心观点:5G手机、远程需求、汽车电子,为2021三大主轴;长期动态的表现,则依旧是你丢我捡、母以子贵、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短期内则可关注Mini LED的新动向


本周,我们天外飞来一笔地加入一段Mini LED的话题,因为再过十多天,苹果iPad新机可能就要发布了。苹果新款iPad预计在3月中旬推出,可能包括12.9寸的iPad Pro、11寸的iPad及8.4寸的iPad mini,其中,高阶大屏的iPad Pro预料将采Mini LED背光技术。


苹果的方向已经很清楚了,就是一开始“中大尺寸”新品先转去搭载Mini LED背光而非OLED(在“中大尺寸”领域里,Mini LED背光的成本应该比OLED减少约15%),然后将来有机会再慢慢渗透到“中小尺寸”领域,除了要逐渐摆脱世仇三星的束缚之外,Mini LED背光的技术本身其实也具备了OLED几乎所有的优点,但明显又没有OLED的某些致命的缺点(就连家大业大的三星集团,它自己现在也在推Mini LED背光电视,而不是采用自家OLED技术)。


比如说,Mini LED背光的屏幕,能够呈现出更黑更出色的黑色,屏幕在太阳底下也能展现出更为明亮的亮度,整体屏幕也能表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饱和度与对比度,同时还具备更好的电源效能、更加省电,而最最最重要的是,它没有OLED那样明显的老化问题。


因此,未来这几天,我们可以挪出一些心思,去关注Mini LED的相关议题。


然后我们如果看长一点,5G手机、远程需求、汽车电子,也都将是2021明星产业。


如果我们不管交易面、信心面、筹码面,我们只谈基本面,其实全球8寸晶圆产能从去年7月底、8月初一路满载至今,现在就连12寸非先进的成熟制程也处于满载状态(而12寸先进制程,全球目前也只有台积电一家,它始终都是满载,也正因为它无时无刻都是满载,所以台积电已经不太具备景气指引的参考),现阶段全球都没有大量的新增产能丢到市场上来,而各类的需求却又都蜂拥而来(不管是实际需求或者假性需求,产业链通通都在囤积库存、积极拉货)。


单就需求面来看,大致上可以分为5G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电子相关等三大类,而且几乎是同时发生、互相堆叠、彼此交叉的Mega Trend,分述如下。


① 5G手机:


许多投资人看到消费电子股价跌得唏哩哗啦的,就认为5G手机砍单,或者议题不够性感。


回顾去年11~12月间,不断有传闻说苹果iPhone 12新机滞销、砍单,黄牛跌破破盘价,我们当时一直表示苹果其实是追加订单的(我们说苹果全面启动、三星见缝插针;苹果门庭若市、华为门可罗雀。尽管部分爱国人士不乐意,但事实就摆在眼前)。现在IDC的4Q20手机出货数据出来了,苹果的出货量在4Q20果真是大幅提升、荣登榜首,而三星4Q20的出货量也是华为的2.7倍(在3Q20的时候,三星已经是华为的2.1倍,而以往都维持在1.2倍左右),所以苹果还是最大赢家,而且华为一跌倒,三星吃到饱,安卓阵营里的赢家也不是我们刻板印象里的Oppo、Vivo、小米等国产安卓手机,反而是韩国的三星!


展望2021年,联发科MTK原本预估,2021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将由2020年的2亿支倍增为4~4.5亿支,而高通Qualcomm则更乐观地预估,2021年5G手机出货量将达4.5~5.5亿支。直到农历春节一过,中国大陆的国产品牌也开始大举追单,光是国产安卓5G手机2021年出货目标就已经达到5亿支了,这还不包含苹果和三星,也就是说,2021年整体5G手机出货目标比去年11~12月当时认为的还要乐观许多。


5G手机在半导体芯片和关键零组件的使用量、价值量,都比4G手机多很多,因此当5G手机出货目标上修的时候,所将带动的半导体和零组件,当然也跟着按照不同的比例增加得更多。


目前市场上最为缺货的芯片,比如电源管理IC,在4G手机大约用到1~2颗,而5G手机则用到10颗以上,再加上手机周边充电应用领域,电源管理IC的用量远远比4G年代多得多,而平均每支5G手机各类芯片的用量,大概比4G多出了35~40%。


在MLCC被动元件部分,4G用量约750~800颗,5G则上升到1,000颗以上,增幅也逾30%;4G手机LTCC用量约3~5颗,5G手机则需要用到10~15颗,增幅都不小。


② 远程需求/笔记本电脑: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远距教学、远程办公、线上会议、远程医疗、电竞娱乐……等宅经济需求爆发,同时也改变了生活习惯,连带让笔记本电脑及其周边产品销量大增。


电脑及其周边产品的需求,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减缓的现象,这点和我们之前认为的很不一样。我们一度以为,在去年疫情最为严峻的2Q20,大家都在买电脑、鼠标、打印机……,我们主观地认为该买的人都买好了,6~7月之后就不会再有人买了才对,结果我们错了,7~8月欧美依然有for 9月份Back to School的返校需求(尽管是在家上网课),然后10~11月依然有感恩节及圣诞节的消费旺季需求。


到了2021年初,我们从广达、仁宝、纬创等台系OEM/ODM组装厂,以及华硕、宏碁、联想等品牌厂布局来看,乐观派甚至看好2021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上探2.8~3.2亿台,比2020年的2亿台增加了至少40%。不过,OEM/ODM厂同样也面临芯片及零组件缺货涨价的挑战(比如记忆体DRAM、LCD面板),于是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在产业链上,大家通通都在拉货、想办法囤积库存。


③ 汽车电子:


尽管中国大陆“PPT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过原先受到疫情负面影响而疲弱的汽车电子,从去年11~12月起也开始触底反转、回温上扬。2021年款的新车,其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智能座舱,以及各地政府鼓励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混和动力车,每辆车的电子搭载率也都大幅提升。


一辆传统汽车至少有40多种芯片(注意喔,是40多“种”,不是40多“颗”),包括基础的方向灯、雨刷、车窗、空调、音响、蓝牙、后备箱、自动车门,还有仪表板屏幕的面板Driver IC、行车记录仪及倒车影像的CIS……,这些开关及指令的背后,都由一颗颗芯片所组成与控制。而高阶车款及电动车,则更高达150多种芯片,比如ADAS所需芯片,则包括各类传感器如摄影头、雷达、光达,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还有无线和有线通讯相关芯片,整车透过芯片来收集信号予以处理、进行判断,最后再交由AI人工智能来做决策……。


不管是哪种汽车,只要少了当中的任何一种芯片,整辆车都无法组装出货,目前最缺的芯片,则是CIS传感器(即CMOS,手机领域要用,汽车领域也在抢,三星传出调涨CIS报价40%,台湾地区的同欣电、国内的韦尔股份……,都是直接受惠的好标的)、电源管理IC,以及MCU微处理器,这些芯片主要还是以8寸晶圆为主,部分会用到12寸成熟制程,而全球8寸晶圆从去年7月底、8月初满载至今,现在就连12寸成熟制程也都是满载的,所以不管是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各领域都想尽办法取得晶圆代工产能,最直接粗暴的方式就是加价。


跟消费电子比如手机来对照,一颗芯片再怎么加价、再怎么贵,丢到一辆汽车里的占比都没那么敏感,所以答案出来了,车载芯片应该是更愿意加价取得产能的,如此一来,宝贵的晶圆代工产能,也必然会往汽车电子去倾斜,然后进一步排挤到消费电子。前一阵子,由于车用芯片大缺货,美国、日本、德国等车厂纷纷向台湾地区求援,希望台系半导体企业优先供应其所需芯片。


主动元件(半导体芯片)如此,被动元件当然也是。一辆传统汽车约使用1,000~2,000颗被动元件,电动车则至少使5,000~10,000颗被动元件,而就算是传统汽车,现在也都要搭载娱乐系统,如果再加上ADAS的话,就算它不是电动车,它同样也会大幅增加被动元件的使用量。


④ 产业洗牌、你丢我捡;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立基中国、母以子贵:


原本2020年的5G换机潮,因为疫情而打乱了节奏,使得2020电子大年往后推迟。


而我们之前也曾多次提到,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诸多国际品牌厂为了降低不确定的干扰因素,已纷纷要求配套供应链将部分生产线搬离中国大陆,在2020疫情爆发以来,产业界更加体会到,如果产能继续过度集中在中国大陆,未来所面临的风险只会越来越高。于是,外商/台商“又”陆续撤离中国大陆。


而因为疫情使得2020大年往后推迟,反而让一些国内企业因祸得福,在2020年间争取到更多喘息的机会,在稍做休整之后,“你丢我捡”的兼并/整合/承接/收购 也随之发生(比如立讯精密收购纬创昆山厂,蓝思科技收购可成泰州厂,TCL科技收购LG苏州厂,领益智造收购伟创力深圳厂),“模组化”「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相当明显,大家都在为“2021迟到的大年”加强布局,资源加速往大厂倾斜,像是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港股)、蓝思科技、领益智造、比亚迪电子(港股)、闻泰科技……等。


这些“模组化”大厂背后其实都有苹果的影子,而确实从很多地方,也都可以窥出苹果两手准备、规避风险的作法(Mini LED及复合材料,其实也是苹果两手准备下的产物;苹果鼓励台商/外商将大陆产能卖给国内企业,但同时又让台商/外商加强东南亚及印度的布局,也让台商在台湾地区彼此整合,或者跳过目前主流、直接布局下一代方案)。这是我们2017年起陆续提及的“模组化”趋势的延伸,然后下一步就是整机组装(组装业务包括EMS、OEM/ODM)。


可以预见的是,电子企业从单一零组件、模组化部件,一路朝向整机组装方向发展,未来将是「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也可能形成郭台铭所说的“one world, two systems”(一球两制)的世界格局,以往「小而美、小而省」的时代已经结束,目前还在做单一零组件的企业(除了“大型”光学摄像头企业以外),要不就是收购别人,要不就是等着被别人收购(比如高伟电子卖给立讯精密,欧菲光部分资产出售给闻泰科技),如果都没有,那么迟早会黯然退出市场。


从中长期来看,苹果概念、Mini LED、复合材料(可成出售大陆资产、摆脱过时产能,以精密制造、材料科学、表面处理为基础,朝新材料及复合材料发展)、工业/通讯/汽车PCB(5G基站/服务器/高效运算),都持续向上,不会因为疫情干扰或国际冲突而有所减缓,甚至还会逆势上扬。尤其是Mini LED、复合材料,这个我们从2020年5~6月讲苹果的两手准备,一直讲到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Mini LED及复合材料,其实也是苹果两手准备下的产物)。


然后,就是海外布局的“母以子贵”概念,讲白话一点,就是国内母公司以海外子公司为贵(产业出走的“你丢我捡”、海外布局的“母以子贵”,二者几乎同时发生)。有些A股上市公司,已早早布局海外生产基地,比如智动力(华为一跌倒、三星吃到饱;三星非常积极,智动力跟着受惠),其主要生产基地几乎都在越南,不但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较小,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也较小。


为此,我们也可以顺势衍生出一个议题,就是看哪些电子制造业,是加速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的,这些公司至少未来面临的风险相对会比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强,一旦遇上基本面腾飞就会如虎添翼,比如在越南的有智动力、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工业富联、环旭电子、信维通信……等,在马来西亚有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新加坡也有长电科技,在印度则有闻泰科技、长盈精密(可成逐渐退出金属机壳领域,长盈精密也可望因此受惠)、传音控股、光弘科技、合力泰……等。

上一篇新闻

北师港浸大2019年统招招生问答

下一篇新闻

双业务飞轮瓦解,SEA 深陷转型阵痛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