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2日 星期三

人杰地灵的西园镇丁坂村

传统村落丁坂村简介

人杰地灵的西园镇丁坂村

丁坂村在漳平市西园镇东南部,与镇政府驻地可人头直距3公里。辖金水、丁坂、炉仔、溪仔口、仑头等自然村,村委会设丁坂中部。含废村总面积21.7平方公里。

丁坂村濒临九龙江,背靠凤凰尖(海拔575米)。九龙江傍村而过,村庄地形为下水鱼形,乃风水宝地,人杰地灵。民居密集,大部分处九龙江北溪两岸丘陵坦地,呈散落状。854户2950人。讲闽南方言漳平话。居民属汉族,丁坂姓氏较多,是西园镇人口较多的行政村,目前较大姓有黄、刘、石、吴等,此外还有其他姓氏,如:陈、谢、郭、林、叶、李等。

  传说,初为邓氏来此定居,以地处江畔(方言称“坂”)取名“邓坂”。后因水灾,邓氏他迁,别姓人迁入,以谐音改为“丁坂”,也叫“珍坂”。寓人丁兴旺、珍贵发达之意。之后,村人以参与科举考试多中式,雅化为“登榜”。今村民依旧称丁坂。明、清时代及民国初期属居仁里丁坂社称丁坂乡。1934年属登前保(与前洋坪合),先后隶第一区丁坂联保、登泰乡、党泰乡。建国初,属党泰乡登前村。土改后,属党泰区称丁坂乡。后并属西登乡。1958年公社化,称丁坂大队,先后属党泰、城郊、西园等公社。1961年曾分设丁坂头、丁坂尾两个大队;1964年又合为丁坂大队。1984年后,属西园乡称丁坂村。2013年10月,西园撤乡设镇,为西园镇丁坂村。

人杰地灵的西园镇丁坂村

丁坂村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漳平世纪老人郑超麟在《髫龄杂忆》一书中对丁坂村丰厚的人文历史赞赏有加。历史名人有黄宠荷获雍正帝圣旨褒奖;刘攀龙举人带领团练抵御太平天国残部进攻漳平县城,护城功成后即获左宗棠的嘉奖;进士黄起元在四川南部和射洪两县任知县,鞠躬尽瘁,在当地造福于民。清末民国名师刘志和,躬耕漳平教坛,贡献卓著,还将三位儿子培养成民国县长。1949年后,有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正师级军官刘茂烈;恢复高考后,刘伟程1991年考取清华大学本科,石益莹2010年考取北京大学本科。现有世界气象学家、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黄建平教授,中国民航大学刘家学教授等。

  丁坂村境内耕地面积1264亩,主种水稻,盛产蔬菜、水果等。历史上,村民多以烧制砖瓦,捞售沙砾、渡口摆渡、水上船运等为副业。现今村民收入以蔬菜种植、在漳平工业园区务工和从事建筑与装修等为主。

  村里有清雍正圣旨木牌坊和万灵宫、福灵宫、龙王庙等寺庙。古民居有崇德堂、衍庆堂、广德堂、保德堂、仪盛堂、懋敬堂、笃庆堂、仁德堂、余庆堂、玉德堂、治庆堂等。清代民居集中成片,四合院规整宏大,保存基本完好。古民居建筑工艺精湛,窗花斗拱精致,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墙壁彩绘,古色古香,韵味深长。

  该村历史文物多,人文底蕴深厚,富有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大宅院、古民居、木牌坊、石旗杆、牌匾、古庙宇等文物。如,贡生黄宠荷(1705-1743)获雍正帝钦赐圣旨,在丁坂村道登皇路立起木质功德牌坊,并悬挂御制双面木匾“奉天承运”和“恩荣”楷书木匾各一方。清代监生黄竞华、黄竞荣兄弟有“五世同堂”之誉。清咸丰六年(1856年),丁坂村黄起元考中三甲第109名进士,授官四川省南部县知县和射洪县知县。

当地民间故事有《丁坂黄公之传说》。丁坂龙舟队组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划龙舟、舞狮、芗剧等。

人杰地灵的西园镇丁坂村

划龙舟与丁坂龙舟队

漳平在明清时期已有龙舟竞渡活动。九龙江两岸村民各置龙舟,在每年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以先夺标者为胜,历久不衰。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仍是群众喜爱的一项水上竞技项目。1965年以后,由于“左”的思想影响,龙舟竞赛停止达20年之久。

  1984年国家体委将龙舟赛列入体育竞赛项目,漳平才恢复活动,此年有11个龙舟队参赛,每条龙舟均装饰得绚丽夺目。竞赛时,由1人指挥,1人司鼓,1人掌舵,18人司桨,改夺标为竞速决定胜负。鼓声点点,舟如箭发,九龙江两岸,观者如堵,盛况空前。1985年端午节,一批热心老人自发组织龙舟竞赛,吸引许多观众,对龙舟竞赛活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丁坂龙舟队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8年5月21日,丁坂龙舟队前往福州参加省首届龙舟比赛,获得第二名。1989年9月22日至24日,丁坂队代表福建省队远征武汉,参加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得赛程1000米第四名、600米第六名,总分居第五名。1991年7月,参加北京第一届九龙杯全国龙舟邀请赛,获800米第一名、6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

人杰地灵的西园镇丁坂村

人杰地灵的西园镇丁坂村

黄氏宗祠衍庆堂简介
丁坂黄氏先祖黄讷庵,系圣王部将黄世纪派裔,“宋元间(约1311年),卜居于(南靖)湖山双溪口寨湖墘。”开基祖黄南阳,讳文胜,号耕隐,系黄讷庵裔孙,生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卒于万历十七(1589年)。妻阮四姑,生四子:靖章、次章、思南、怀南。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避乱,“挈家眷自南靖(靖城湖山)徙居漳平西洋坂头,后迁丁坂头,遂卜居于登坂中坊”。

  宗祠“衍庆堂”,郡望江夏。迄今衍传数十世,现有1700余人。衍庆堂位于西园镇丁坂村中坊,始建于明末叶,几经修建,壬寅年(1962年)重修。坐申向寅,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青瓦悬山顶砖土木结构,九檩八步架椽屋,双翘燕尾式屋脊,面阔五间,明厅两边各有正房、耳房,开左右巷口门。厅堂龛台上供祀开基祖黄南阳考妣神主牌,龛下祀土地神,水泥灰土地板。内坪、两边各一间悬山顶土木结构厢廊,砖砌围墙,琉璃瓦墙帽,开中间大门。门前有一道砖砌琉璃瓦顶彩龙照壁。祠堂左右各筑一纵列悬山顶土木结构辅房,堂后石砌秀土和夯土弧形的外围墙。

  清代监生黄竞华、黄竞荣兄弟有“五世同堂”之誉。贡生黄宠荷(1705-1743)获雍正帝钦赐圣旨,在丁坂村道登皇路立起木质功德牌坊,并悬挂御制双面木匾“奉天承运”和“恩荣”楷书木匾各一方。“奉天承运”木匾上刻有雍正皇帝褒奖黄宠荷父母黄际标夫妇的两封诏书原文。

  清咸丰六年(1856年),裔孙黄起元考中三甲第109名进士,授官四川省南部县知县和射洪县知县。黄氏宗祠门前有一石旗杆,勒字为:道光庚子科(1840年)乡试中式优贡第一名黄起元立。

  清代,衍庆堂黄氏裔孙考中举人的有:黄裳(1839年中举)、黄河清(1840年)、黄起鳌(1844年)。

人杰地灵的西园镇丁坂村

“丁坂黄公”的传说

在漳平市西园镇,有个丁坂村,村子里有许多黄氏后裔,关于他们的祖先“丁坂黄公”的传说,在漳平一带流传很广。

据说,丁坂黄公心地非常善良。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五月,他家又断粮了,眼看着一家人饿得头昏眼花,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想来想去,他决定到自己的地瓜地里挖一点小地瓜回来给孩子们充饥。虽然那时地瓜还很小,可他没有别的办法。当他走到地边的时候,却发现地瓜地里有个人影,正在挖他家的地瓜!那时正是掌灯时分,他看不清那贼是谁,不过他明白:这人一定是和自己一样,饿得够呛,才会来做贼。于是他不动声色,轻轻地摸过去。那贼在前面挖,他在后面帮着把挖起来的小地瓜装进袋子里。那贼也没注意,还以为是自己的老婆来帮他呢!贼挖够了地瓜,背起袋子,说了一声:“谁叫你也来呀,别太贪心,走吧。”就消失在夜色里了。那贼回家一看,老婆还在家里呢!一问,才知道那人根本不是老婆!这不是活见鬼了吗?于是又摸回到地瓜地里,借着朦胧的月光,这才看明白了,原来这个人竟是地瓜的主人!那贼深受感动,一下子扑上去,跪在丁坂黄公面前,泪如雨…………

由于丁坂黄公为人宽厚仁慈,勤劳肯干,后来家境渐渐有些改变,就买了一条木船,在九龙江上从事水运生意,每天往返于西园和漳平城之间。有一回,他们父子到了漳平城里的时候,一起去上厕所,猛然发现厕所的柱子上挂着一个沉甸甸大腰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是白花花的银子!丁坂黄公的儿子喜出望外,背起银子就要走,不料却被丁坂黄公一把拉住了。丁坂黄公告诉儿子说:“这银子不是咱们的,不能要!”还要儿子和他一起守着银子等待失主。儿子实在想不通,一气之下,就自己跑回西园去了。

  丁坂黄公只好自己一人一直守着这包银子,直到太阳落山时分,也没离开。正当左右为难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老人,说对了前因后果以及银子的数目之后,丁坂黄公才把银子交还了老人,然后急急返回西园。

没了儿子的帮忙,这船显得越发的沉重了,可丁坂黄公心里却很轻松。随后,船行到了“白鹅潭”。就在这时,怪事发生了,他的船篙插下去,却拔不起来了!他拼命地摇啊摇啊,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船篙提了起来,可是沉得很。到底是啥东西呢?当他把船篙拉到水面的时候,才看到原来是一个很大的红箱子,镶着金边,船篙正好插进了箱子边上的圆圈里了,怎么弄也弄不脱!他只好把箱子拉上了船。打开一看,竟是黄灿灿的一箱金子!

从此,丁坂黄公变成了有钱人,在丁坂买地置房,发展家业,成了当时当地的大家族。

人杰地灵的西园镇丁坂村

刘氏宗祠崇德堂简介

丁坂刘氏开基祖子尚公(1612-1670),名有定,系漳平永福镇同春刘氏开基始祖悫轩公第六世裔孙,生于万历壬子年(1612年),寿59岁。配陈氏、邓氏,生六子:允大、伍天、允恭、时雍、时雨、时定。积家业二千余金后,移居漳平西园镇丁坂头架屋居住。子尚公举家由永福镇同春村迁往西园镇丁坂村开基,时间当在清朝顺治初年。

  崇德堂,位于西园镇丁坂村顶坊新田仔,称“蟹形”,今为丁坂刘氏大宗祠,建于清朝康熙初年,几经修葺,2007年重修。坐南朝北,坐丙向壬兼午子。一进单院落四合院,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一字形平脊。九檩八步架椽屋,面阔五间,明厅立四柱,左右各一间斜披顶辅房。厅堂铺石块地板,条石砌台明,堂上悬挂“崇德堂”木匾1块。厅堂设神龛,龛台供祀开基祖考妣神位牌。肇基祖允大公(系二世),供奉丁坂一世开基始祖子尚公。

  崇德堂占地面积约5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中轴建筑由外坪、大门、天井、台阶、正厅组成。大门屋顶为琉璃瓦,屋脊两端雕有双龙。内坪夯灰土地板,中设三级台阶,左右各一间厢廊,砖土筑围墙,开中门。天井进深9米,院门左右下角间为露天。正厅面阔五间,宽13.5米;大厅四柱带前廊,进深8.1米;耳房进深7.8米。大厅占地面积30.5平方米,厅堂中梁高4米。大厅地面铺设四方石和长石条,长石条长度一至三米不等。

  每年农历十月十三,为大宗祠宗亲族人祭祖时间。大厅神龛两侧楹联:“万脉江流源汉室,一天星斗照彭城。”大厅中柱楹联:“先辈遗训惟忠惟孝,后人缵绪宜俭宜勤。”大门两侧楹联:“百代孝祠山仰泰,万年支派水流东。”

  大宗祠崇德堂背倚凤凰山(海拔575米),面向宽阔的九龙江。大宗祠地处九龙江北溪支流和睦溪、九鹏溪、龙岩雁石溪和万安溪四溪汇合处的下方。古语云:山主人丁,水主财。就堪舆风水而言,丁坂村地形宛如鱼形,刘氏大宗祠崇德堂立在村头高处,形为下水鱼的尾巴,而鱼头朝下在村尾,鱼嘴吻接九龙江水,形似充满活力与灵气的“下水鱼”。此地形胜颇佳,风水凸显。鲤鱼跃龙门,士子连登科,蜚声遐迩。

  钟灵毓秀之宝地,孕育了“积善之家”一代又一代的宗贤俊彦,享誉八方。清朝时代,崇德堂出了刘长墀(1821年)、刘光宗(1822年)、刘长启(1837年)、刘士英(1852年)、刘攀龙(1855年)、刘永新(1859年)、刘连修(1885年中举)等7名举人、24名贡生。民国时期,丁坂刘出了刘子瞻(江西德安知县)、刘子明(江西信丰县长)、刘子熙(漳平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3位县长;有5名学子就读于上海法政大学(刘子明)、复旦大学(刘子熙)、同济大学(刘世安)和南京中央大学(刘德枢)、厦门大学(刘清汉);刘子明还赴日本留学,当选1947年国大代表。1949年后,有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正师级军官刘茂烈;改革开放以来,刘伟程考取清华大学,毕业后赴日本就业并定居东京。现有教授、博士等多人在国内大城市工作。

  当地现有刘氏男丁530多人,全村刘氏人口1100多人,占丁坂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民国以来,有裔孙迁往马来西亚定居(附言,刘德枢三女刘世玲移居新加坡,四女刘世绮博士移居美国)。1949年以后,更多的裔孙因外出工作迁居外地,他们分布在日本东京(刘伟程)和国内北京(刘茂烈)、天津(刘世安后人、刘家学)、江苏、江西(刘子明后裔)、台湾(刘志和兄弟等)及本省福州、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大中城市。

人杰地灵的西园镇丁坂村

丁坂崇德堂刘氏功名录

1.刘朝相(1698-1752),贡生,捐职候选州同,兴学义行楷模,清初漳平县慈善家。娶妻朱肃惠,系漳平居仁里九鹏社暖洲营举人朱廷鸿之女,乾隆翰林朱阳进士之胞姐。其善行义举事迹收录在清道光十年版《漳平县志》和《漳平人物春秋》书中。

 2.刘 庄,又名刘莅之,号敬亭,刘朝相次子,贡生,由廪贡入国子监肄业期满。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年)选授福鼎县学训导。在任三年,深得士心。告老回籍,诸生依依不忍舍,同立去思碑。清道光版《漳平县志》有事迹介绍。

 3.刘藜光,刘庄第四子(末子),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岁贡,书法家,奇石收藏家。嗜好玩石,自号“玩石主人”,是漳平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位收藏家。其事迹收录清道光版《漳平县志》书中。刘藜光长子刘长文,廪贡;次子刘长奏,廪生。漳平知县陈垲称刘藜光为“一门盛事,三代遗风”。漳平市灵地乡泰安堡有刘藜光亲笔手迹《西铭》,金粉漆字,保存完好。

 4.刘长 墀,清道光元年(1821)举人,丁坂村第一位中举。

 5.刘光宗,清道光二年(1822)举人。

 6.刘长启,清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

 7.刘士英,清咸丰二年(1852)举人。

 8.刘攀龙(1822-1910),1855年咸丰五年考中福建乡试第二十名举人。1864年,他与举人李学蕙一同举办团练,抵御太平天国残部攻城,成功保卫了漳平县城。功成,获朝廷褒奖。他的文笔尤佳,有《为李秋谷呈请重宴鹿鸣文》和《拟蒋铨部石鼓山铭(有序)》2篇文章传世。

 9.刘永新,1859年咸丰九年考中举人。

 10.刘景新,1865年同治四年考中恩贡第一名。

 11.刘连修,1885年光绪十一年福建乡试中式第三十九名举人。

 12.刘志和(1861-1950),廪生,清末塾师,民国时期漳平名师。清光绪末年,被举为福建省咨议局议员。1906年创办县立高等小学校,担任校长多年。1924年退休后,还担任漳平乡村师范养成所、漳平县立初中筹备委员、漳平续编县志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清末民初,漳平城区知识界人士,多出其门下。他为漳平教育贡献毕生精力,成绩卓著,备受尊崇。他夫妻生育五个儿子,其中刘子瞻、刘子明和刘子熙等三个儿子出任县长,在漳平被誉为“名门望族”。《漳平人物春秋》一书有传。

 13.刘子瞻(1887-1937),1909年清朝最后一科拔贡,全闽师范学堂毕业生,任江西省德安、万安县知县,1926年任漳平县教育局长,1935年创办“漳平乡村师范养成所”。

 14.刘子明(1900-1960),1927年上海法政大学毕业,赴日本东京留学,1945年任江西省信丰县县长,1947年当选国大代表。

 15.刘子熙(1912-1969),复旦大学毕业,1949年率部起义,参加两次解放漳平,漳平解放时出任新政权漳平县政府首任县长。《漳平人物春秋》一书有传。

 16.刘清汉,1925年10月出生,厦门大学政治系首届研究生毕业,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主编大学教材《工业经济学》。

 17.刘岑仲,廪生,举人刘攀龙第八儿子,民国初年任县署副官科长,后菁城小学校任教员,在家乡创办丁坂小学。他的第二儿子刘德枢,为马来西亚“华人教育家”。

 18.刘德枢(1917-1990),1947年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1949年春东渡台湾,在台湾师范大学任讲师;后迁居马来西亚,任马六甲育民中学副校长和巴生光华中学校长。在光华中学执教达二十年之久,被马来西亚华侨赞誉为“成功的华人教育家”。

 19.刘茂烈(1931-2020),刘子瞻大儿子,1953年2月解放军第一炮兵技术学校毕业,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设计制造专业在职学习并本科毕业,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械部定购处处长,正师级军官。

 20.刘世安,1928 年1月出生,1953年8月同济大学毕业,天津电力建设公司高级工程师。参加太原热电厂、石家庄、大同、北京、石景山、保定、唐山、天津等大型电厂的设计、施工、建设等工作,被誉为“电力工业专家”。

 21.刘世旺(1942-2015),1984年至1994年任漳平市法院院长。

 22.刘家学,1969年12月出生,1987年考上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同校硕士毕业后在天津中国民航学院任教,现为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

 23.刘伟程,1973年8月出生,1991年考取清华,1995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随后到日本IT业株式会社就业,现定居在日本东京。

 24.刘润闻,1984年10月生,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现在江苏某研究所从事科技前沿专业研究。

人杰地灵的西园镇丁坂村

丁坂刘氏石旗杆勒字备忘

1.咸丰五年乙卯科乡试中式第二十名举人刘攀龙 竖。(咸丰五年乙卯,即1855年,刘攀龙考中举人)

  2.咸丰己未恩科并补戊午正科乡试中式举人刘永新 立。(咸丰戊午正科即1858年为正科乡试,己未恩科即1859年恩科。1859年恩科,刘永新考中举人,补行咸丰戊午正科)

  3.同治乙丑恩科乡荐中式第一名岁进士刘景新 竖。(同治乙丑科即1865年,刘景新考中恩贡)

在丁坂村114-1号懋敬堂,院门前立有一根石旗杆,文字抄录如下:

4. 光绪己亥科乡试中式明经进士一名刘其昌 竖。(明经进士,即贡生。光绪己亥科即1899年,刘其昌考中贡生)

另有丁坂举人刘连修在永福镇同春刘氏大宗祠万春堂院前竖立石旗杆一根,文字抄录如下:

5.光绪乙酉福建乡试中式第三十九名举人刘连修 竖。(光绪乙酉,即光绪十一年,1885年)


1855年丁坂刘攀龙考中举人授牌匾一块: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

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吕铨孙 为


文 魁

咸丰乙卯科乡试中式

第二十名举人刘攀龙立


刘攀龙举办团练

抵御太平军攻城

刘攀龙(1822-1910),漳平县居仁里丁坂村人,刘天长儿子,字镜蓉,名攀龙,号杰士。清咸丰五年(1855)中乡试,因率团练击退太平天国进攻漳平有功,皇清提举进士钦命江西德安知县,辞任。

  这里,介绍一下举人刘攀龙举办团练的情况,以助于了解漳平清末历史。

  1856年春,中举后的刘攀龙赴京城参加礼部会考,未考中进士,于咸丰八年(1858)从京城长途跋涉返回家乡,沿途正值太平军之乱,备尝路途之艰险,好不容易平安回到漳平老家。此后,他想在家好好服侍老母,不再外出博取功名了。

  同治三年(1864)六月初一,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病逝;七月十九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彻底失败,残部溃退入闽。九月,太平军康王汪海洋率部攻下龙岩城,随后又攻克漳州。

  龙岩、漳州相继失陷,而漳平介于漳、龙之间,漳平岌岌可危。在此危机关头,漳平知县朱德沛为保境安民计,特委任刘攀龙与李学蕙(1846年举人,菁城福满人)诸位缙绅,举办团练。于是,他们深入乡村,招募乡勇,只争朝夕,勤加训练,以备御敌。

  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太平军由永福里来犯,隔九龙江在桂林大摆阵营,声势汹汹,欲克县城,漳平城百姓人心惶惶。当此时机,团首刘攀龙与李学蕙等奋不顾身,登城观察,督率团队,登城应战。随着一声令下,炮声轰然巨响,隔江之太平军首领即刻被轰毙;太平军群龙无首,慌忙溃退。

  刘攀龙认为,敌首虽毙,但敌军实力仍存,有可能从侧翼进攻。而西园丁坂村地处县城背郭,位置十分重要,当加严防。于是,他与与李学蕙等督率团勇,驻兵丁坂,严加防范。

  果然所料,第二天,太平军欲进攻丁坂,再从那里突袭县城。由于丁坂有团勇驻扎防备,敌我两军隔岸相持数日时间,最终,太平军狼狈他窜。至此,以刘攀龙与李学蕙为首的漳平团练取得了保卫县城之胜利。

  试想当时情形,漳州陷,龙岩失,而我漳平县以山中孤城,却能安然自保,乃世间一奇闻!这得益于官民携手联防,刘攀龙与李学蕙率团英勇护城,其功至伟,当功载青史!

三代文人,增辉桑梓

  丁坂举人刘攀龙因办团练有功,被荐为盐提举,辞官不就。他常对人说:“书可读,官不可做。”自此遂居乡里,以读书课徒为业,所得修脯,悉充为购书之用。他执掌东山书院近二十年,进士陈桂芳、举人刘仁修、拔贡刘子瞻、贡生陈朝阳、陈华等,多出其门下。晚年居乡中,常静坐室内,焚香诵经以自娱。年八十九终于家。夫妻育有九子,老五笙仲、老七衔仲、老八岑仲,为邑庠生。

  刘岑仲,廪生,系举人刘攀龙第八个儿子,民国初年任副官科长,后期在菁城小学校任教,创办登榜小学,临终时仍任校长。妣米氏,生二子:长廷枢、次德枢。

  刘德枢(1917—1990),廪生刘岑仲第二儿子,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毕生在福建、台湾、马来西亚从教,被誉为“成功的教育家”。

丁坂村人居环境现状

  丁坂村土地面积21.7平方公里,全村总面积32550亩,其中水田面积1364亩,山地面积1.8万亩,毛竹林505亩。

  丁坂村经过多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村道水泥硬化13.5公里;投入316.87万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同时投入30.78万元,架设安装路灯238盏;投入205万元,完成全村人饮工程,全村有2100人受益;投入82万元,兴建村部大楼,建筑面积623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丁坂小学和丁坂幼儿园校园硬件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建河道护岸1.8公里;完成河道清淤,进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开展村庄绿化带建设等。

  近年来,丁坂村认真进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垃圾转运,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全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以上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丁坂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上一篇新闻

帽哥力荐|“岭南一哥”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下一篇新闻

云南宣威火腿VS浙江金华火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