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当代价值
——评王金玉教授新著《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理解与阐释》
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陶林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面临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新变化?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新变化?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中国化?如何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虚无主义?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理解和发展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实际上都围绕一个核心命题,那就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在今天过时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如何在新时代加以论述和证明,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的生命力?应该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重大命题之一。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作出回应和解答。
可喜的是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金玉教授十年磨一剑,在自己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基础上,不断完善修改,其最新力作《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理解与阐释》,由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该书全文共39万字,十三章。作为同行,笔者表示衷心祝贺,也在第一时间拜读。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特色。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整体性研究的五大板块。全书共十三章,作者分为五编,第一编是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第二编则是第二国际时期的阶级理论,包括考茨基关于马克思阶级概念的论说,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阶级观的阐释,罗莎·卢森堡的阶级与革命观。第三编论述列宁对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第四编系统论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包括卢卡奇、葛兰西、汤普森、普兰查斯、赖特、拉克劳、墨菲的阶级理论等。第五编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及中国化。全书理论逻辑完整,文笔流畅,显示作者比较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整体性视角,从五个板块,向人们揭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诞生以来的理论脉络和最新发展。
第二,坚持比较维度,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科学内涵。通读全书,我们发现作者独具匠心,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两个视角,坚持比较维度。一方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发展脉络,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提出再到列宁的创新发展,马克思阶级概念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法本身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列宁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俄国具体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列宁从生产关系结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界定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抓住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本质内涵。到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再到当代中国的阶级理论和运用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梳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在西方的发展。如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汤普森文化马克思主义阶级观、普兰查斯结构马克思主义阶级观、赖特后工业社会阶级理论、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去阶级的激进政治观。这两大方面实际上构成了比较维度,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学术史素描。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坚定立场和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情怀。马克思说,哲学家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自诞生以来,不断发展,被中西方不同的学者解读。如何破解我们看待当代资本主义阶级新变化的迷雾?中产阶级兴起是不是说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过时了?如何看待中国社会新阶级阶层的新变化?作者在该著中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立场,理清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性的坚定立场,对错误的思潮进行批判,显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新时代的出场和在场!该书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没有过时,仍然具有生命力和解释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贯穿在党和国家根本制度和方针政策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理论前提。“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是认清世界大势的有效方法论”。这一见解非常深刻!
第四,研究意义重大。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中国迈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理论,这一理论是指导我们胜利前进的锐利思想武器,是批判各种形形色色的民主思想的根本指南。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没有过时,继续闪耀真理的光芒。作者在该著作中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在西方演变的理论和现实逻辑以及深层哲学意蕴,另一方面,从全球化视角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当代价值,并从改革开放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状况出发,阐明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的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也是该著研究的落脚点和价值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