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课文解密 | 蛇与庄稼——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

课文解密 | 蛇与庄稼——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

课文《蛇与庄稼》,节选自著名散文家秦牧的同名文章。

读过这篇课文的学生,一定知道其中蕴含的哲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不过我这人一向喜欢刨根问底,总想了解一下文中提到的广东那场海啸。最近找到了《蛇与庄稼》的原文,终于有了线索。文章开头如下:

哲学家杜国庠同志在世的时候,每当谈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总喜欢讲这么一个故事:几十年前,潮汕地区有过一次“八二风灾”,那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的海啸,在暴风雨中海水倒灌上了陆地,带咸味的洪水把许多村落都给淹没了,灾区居民死亡数字异常巨大。至今年老的人回忆起来仍有余痛。

课文解密 | 蛇与庄稼——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

说的很明白,那场海啸叫“八二风灾”,查了一下资料,震惊不已,被中央气象台列为“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主要发生在汕头一带。《潮州志》记载:

“(1922年)8月2日下午3时风初起,傍晚愈急,9时许风力益厉,震山撼岳,拔木发屋;加以海汐骤至,暴雨倾盆,平地水深丈余,沿海低下者且数丈,乡村被卷入海涛中;已而飓风回南,庐舍倾塌者尤不可胜数。灾区淹及澄海、饶平、潮阳、南澳、惠来、汕头等县市……庐舍为墟,尸骸遍野,逾月山陬海筮积秽犹未能清”。

课文解密 | 蛇与庄稼——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

据介绍,1922年8月2日那一天,8级以上大风维持36小时,12级大风持续24小时,产生特大风暴潮,海水陡涨3.6米,沿海150公里海堤溃决无数,海水倒灌,汕头城区平均水深3米,沿海村镇一片汪洋。无数农作物被毁,直接造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饥荒。

灾后又发生了瘟疫,更加重了伤亡。由于灾害发生在夏季,气候炎热,大量死亡的人员牲畜得不到及时的清理,腐烂发臭。水源受到潮水的冲击,灾民的饮用水发生困难。田地被盐渍,不仅收成无望,一系列次生灾害的发生,更加剧灾情。

“八二”风灾人员损失没有确切统计,最高估计共死亡8万多人,此外还有5.4万之说,创造了民国年间一次风灾死亡的最高记录。大小船舶、民房、农作物及物资等损失达6700万元,而当时普通人的生活费每月仅为2元。

课文解密 | 蛇与庄稼——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

风灾过后,为了让海外同胞更直观地知悉灾情,潮汕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慈善机构——存心善堂,委托汕头艳芳相馆拍下了一套反映灾后惨状和善堂赈灾场景的照片,成为当年这段惨痛历史的真实见证。本文中使用的部分照片就是艳芳相馆所拍摄。

看到照片、获知消息以后,当时海内外慈善机构及侨胞对救灾非常热心,除了赈济衣食外,还组织救生队、搭建临时医院,共捐资19万余元等。受灾的民众最终艰难挺了过去。

位于汕头市韩堤路博物馆旁的“丰哉亭”,原名为“暹罗华侨赈灾纪念亭”,就是为纪念1922年“八二风灾”后暹罗华侨踊跃捐资赈灾的善举而建的。

课文解密 | 蛇与庄稼——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

作者秦牧

秦牧,原名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1919.8——1992.10),祖籍澄海东里樟林,于香港出生。3岁时随父母移居新加坡。1932年回到故乡。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文教厅科长、中华书局广州编辑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辑。

秦牧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出版《秦牧全集》十卷。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小说、童话、戏剧、诗歌、文艺理论等都有著作,故又被喻为“一棵繁花树”。他与杨朔、刘白羽,被称为当代三大散文家。

课文解密 | 蛇与庄稼——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

在这篇《蛇与庄稼》里,秦牧是用海啸的例子,诠释联系的道理。当时大办畜牧业,出现了“母猪一律留种”的粗放行为。他指出,根据统计结果来看,“母猪一律留种”不如“母猪选择留种”,后者养猪成绩更好。因为前一种方式,虽然繁殖的小猪很多,但是因为病弱的小猪比例很大,成活率小,而病猪又容易把疫病传染给健壮的猪。而后一种方式,生下来的小猪只只健壮,成活率、出栏数都更高。

在文中,秦牧还提到著名的哲学家杜国庠,这里也列举一些资料:

杜国庠(1889~1961)广东澄海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曾用杜守素、林伯修等笔名。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执教于北京大学等校。参加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曾任左翼刊物《中国文化》主编。

1959年出版《便桥集》,编撰《中国逻辑史》、《中国佛学概论》。杜国庠学识渊博,精通日文,还懂英文、德语,探涉的学术领域宽阔,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古文献、佛学、逻辑学、因明学(印度逻辑)等方面,都有高深的造诣。《中国思想通史》、《先秦诸子思想概要》、《便桥集》、《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杜国庠文集》。

上一篇新闻

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下一篇新闻

「收藏贴」实物+拓片,高清大图详解林文举的寿山石薄意世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