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海底捞史上最大规模关店,自救的背后是天灾还是人祸?

海底捞史上最大规模关店,自救的背后是天灾还是人祸?


海底捞成立27年以来首次大规模关店,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觉得,也许真的像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大家神话海底捞了。”





海底捞史上最大规模关店,自救的背后是天灾还是人祸?


公告中的关键信息


第一,年底前关停300家门店。海底捞公告中称:在2021年年底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


不过,即使如此,海底捞门店总数仍在1300家以上,依然是国内最大的连锁火锅品牌。


第二,员工和管理人员将得到妥善安置,不会裁员。


其中管理层有其他发展机会,或进行强化培训;普通员工进行内部调配。


第三,开展“啄木鸟”计划。内容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并果断采取措施进行整合;以及重建和加强一些职能部门,恢复区域管理系统。


此外,海底捞还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总结称,此次拟关店经营未达预期,主要是公司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战略所致。


这也导致了因快速扩张导致经营未能达到预期的几个表现,像“部分新开门店定位不合理,优秀门店管理者数量不足,企业文化建设不足等的问题。


对于海底捞这次管理调整,业内评价倾向乐观,普遍认为,能专注于完善管理系统和提高商店的运营效率。


短期来看,随着疫情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以及秋冬旺季的到来,有利于提高单店盈利能力。


中期来看,火锅市场行业增速较快,在加大下沉市场渗透率后,能推动整体业务增长。积极推进会员制建设,提升门店智能化和组织变革,将提高门店的长期运营效率。而且疫情后海底捞具有恢复业绩的韧性和中长期增长的势头。


海底捞史上最大规模关店,自救的背后是天灾还是人祸?





海底捞史上最大规模关店,自救的背后是天灾还是人祸?


海底捞不香了?


海底捞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市值1000亿港元。从初创到2018年正式上市,海底捞用24年时间,开出466家门店。到了2021年年初,海底捞的股价达到了85.75港元/股的历史新高,总市值一度接近4700亿港元。在受疫情重创的2020年,海底捞也没有放慢速度,反倒速度更快,开出高达540多家门店。


但随后,由于疫情、翻台率、被指菜品缺斤两等问题,海底捞股价一路下跌。1200多家门店让海底捞相对“负重”,压力倍增,这也陆续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关店”问题,“亏损”问题。


实际上,这次关店并不是第一次上热搜,年初已经出现股价下降。疫情后的海底捞一路暴跌,翻身的机会在哪里?


张勇在一次交流会上坦言,“我误判了趋势。”他承认,自己在去年6月作出门店扩张的决定是错误的。作为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的价值也大幅缩水。根据福布斯富豪数据,张勇目前的净资产为84亿美元,在新加坡富豪榜上排名第五。





海底捞史上最大规模关店,自救的背后是天灾还是人祸?


持续增长的不可能三角


对于规模、利润和长期发展,企业在生存过程中基本是不可能三角的存在。因此,正如牛仔品牌Levi’s创始人李维·施特劳斯所言,“懂得及时止损的企业,走得更长远 。”


持续增长,是所有企业都在一直探寻和摸索的,餐饮企业开两家店赚钱,开三家店可能就赔钱,所以过去餐饮企业能上市是少见的。


海底捞史上最大规模关店,自救的背后是天灾还是人祸?


作为国内餐饮连锁化典型代表,海底捞在过去两年经历了门店规模的高速增长。但近来不仅市场环境有变化,还有更多竞争对手进入赛道。《在火锅品牌中,巴奴是如何从细分品类打破海底捞垄断的?


但是餐饮行业整体受包括疫情在内的多重因素影响比较大,新开门店发展情况未达预期。总的来说,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认为,海底捞这次行动是符合企业螺旋上升的商业规律的,从长远发展来看,打好基础才能支撑起更长远的发展。


上一篇新闻

海底捞-“墙未倒,众人已推”,跌落神坛 寂寞常在

下一篇新闻

马来西亚签证你搞懂了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