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灾难来袭,我们如何以设计的力量应对?
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们设计了诸多令人动容的设计,来看看设计师们应对灾难而设计的临时避难空间、求生装备、应急装备。
文章来源:建道筑格ArchiDogsID:ArchiDogs_AD原创:建道ArchiDogs
近年无论是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难,还是政治摩擦导致的战争都愈发频繁,我们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时候,天灾人祸都无法避免。那么在面对这些灾难时,如何拯救珍贵的生命、关爱弱势群体等,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们设计了诸多令人动容的设计,一起来看看设计师如何应用设计的力量应对灾难。
撰文 | Yihan编辑 | Winnie
01
临时避难空间
坂茂的纸建筑
说到临时建筑,不得不提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日本建筑师——坂茂,他最擅长用硬纸筒造房子!坂茂用纸筒材料制作的房子和屋顶,经过严格的测试后,拿到了日本政府的许可证,也符合德国的防火标准。正是这样,使用后所有的建设材料“纸”“竹”都被回收再利用。
© Shigerubanarchitects
在坂茂事务所的网址上,灾难建筑从1995年至今共有36个,遍布世界各地。有许多都是没有政府邀请、坂茂自发前往的,这些项目占据了他事务所很大一部分的精力,但他永远都是第一时间奔赴灾难现场。正如坂茂本人那句话:“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
日本纸隔间系统
坂茂曾在一次日本地震的现场,看到令他感到非常揪心的状况,人们挤在体育馆中,政府却不愿意建起临时避难所,理由是这样不容易管理灾民。
© Shigerubanarchitects
坂茂不忍心看到灾民在灾难过后,还要受到精神上的折磨,便说服政府,应用他的“纸隔断系统”,因其高效简便、安抚人心,最后迅速被投入抗震救灾项目当中,最后被列入G-Mark大奖的名单。
© Shigerubanarchitects
© Shigerubanarchitects
中国成都华林小学临时校舍
© Shigerubanarchitects
2008年的“5.12”地震后,坂茂在成都市为华林小学设计了一所“纸”学校,该学校的主要结构都由低成本并且安全的特殊纸管搭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一个月内便建成。
© 网络
当记者对坂茂采访时,他只是谦虚着说:我不觉得我做了什么。我只是常去受灾现场,看看那里的灾民需要些什么。当地校长她请我们盖一所临时学校,于是我们就盖了那个小学。
© Shigerubanarchitects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啤酒筐做底座的“厄瓜多尔避难所”。
© Shigerubanarchitects
熊本地震中木造住宅等等。
© Shigerubanarchitects
WY-TO “生活罩”临时避难屋
© WY-TO
Living Shelter为处于灾难过渡期的人们提供了庇护所,它的所有构件和系统都是可拆卸的,可以被单独再利用于新的小屋内,延长其使用寿命。避难屋不仅提供了安全和隐私,还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WY-TO
设计团队研制了一套特殊的折叠机制,让人们可以不经过特殊训练且不使用工具就完成避难屋的安装。由于其创新的设计和特殊的技术原理,Living Shelter已经获得了新加坡专利。
© WY-TO
小屋外部设有集水用的水袋,屋顶嵌有太阳能板为手机和照明提供电力;屋内除了折叠床和架子等固定家具,还有供人自由使用的移动家具。
© WY-TO
“更宜居的收容所”(Better Shelter)
© 网络
2013年,宜家基金会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推出了这种收容所,主要是为了那些收容难民和离散居民的人们提供另一种居住的可能性。“这个收容所比普通的难民帐篷好上千倍。”一位伊拉克难民说。
© 网络
其结构是轻质的聚合板和隔热层,屋顶上可以安置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提供四小时的电灯电力,手机也可以通过usb端口充电。这种收容所的建筑材料可以被压缩在2个箱子内,4个人花费4小时内便可安装完毕,而且无需任何额外工具。建成以后的房屋大约为17.5平方米,每个屋子可以容纳5个人。
© 网络
在“更宜居的收容所”推出的5年内,设计者将模型造价从起初的1万美元降低到1250美元,目前这个价格大概是普通紧急帐篷的两倍,但它安全、绝缘且耐用,其寿命约为3年。当塑料面板发生退化时,人们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框架,利用当地材料进行替换重建。
据悉,从2015年6月投入大批量生产以来,已有16000多个“更宜居的收容所”被部署到全球各地,包括埃塞俄比亚、伊拉克、尼泊尔等地区。
沙漠避难所临时建筑(赖特建筑设计学院)
© Nathan Rist
这是由来自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筑学院的学生设计并建造的“小避难所”,项目位于亚利桑那州索诺兰沙漠中。
项目源于赖特建筑设计学院学生的个人实习活动,7位学生用现成的材料设计建造了他们自己的一个临时住所。在条件恶劣的沙漠中,学生和他们的导师 David Tapias 共同决定设计和建造一个最后的避难所。
© Nathan Rist
从学校拿到的预算是2000美元,学生们去采购了一些廉价的材料,并尽可能多的利用现场资源。这个项目花了12周时间建成,其中包括了两个共享避难所和一个集会空间。在未来几年,这些避难所将会给其他学生使用,他们会进行改造,维护,并记录它的历史过程。
© David Tapias
QS 72
© 网络
QS72即是72 小时就能搭建好的临时避难所。这座小帐篷是日本 GK 设计集团专门供给受灾难影响地区的人使用的临时避难所。它由波浪形的塑料面组成,可以在半小时内建成。一般情况下,在灾难发生的头三天,由于基础设施都遭到破坏,救援物质还没能及时到位,居住环境对灾难受害者的生活影响很大。
© 网络
通过应用日本传统的折纸工艺,两个人就可以很轻松的搭建一个避难所,并且通过将单元之间连接起来就可以获得更大的空间。在 2011 年日本东北部大地震发生后, QS 72 被首次使用。现在, QS 72 已经是全国红十字会的标准救灾设备。这是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设计,更是一个 GK 想要提供给人们安全感的真诚设计。
医疗物资定点空投
© design4disaster
该项目的灵感来自CBS关于南亚地震的新闻报道:“驻阿富汗的美军开始装载货运飞机,以降落伞的方式将援助物资降落到邻国巴基斯坦的受灾地区”。
如果降落伞不仅仅是一种运送方法,该怎么办?降落伞几乎可以立即向几乎任何地方提供援助。
© design4disaster
因此这款定点投送的降落伞与其他投送不同的是,充分利用了降落伞,降落伞到达地面之后经过简单的组装,又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避难所。即完成投送物资的任务,又提供了住所。
© design4disaster
Life cube
© design4disaster
近年随着灾难事件的增加,需要一种产品可以通过一个易于交付的现场移动包装提供完整的响应解决方案。这是生命魔方的灵感来源。
Life Cube可称为“多平台交付系统”。它始于核心专利-转换成硬表面高架地板平台的运输集装箱。展开集装箱,可以看到一个军事规格的充气棚,带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和充气机。整个装置在10分钟内只需一两个人组装。
© design4disaster
展开后,由5’x 5’立方体展开具有144平方英尺的硬质地板,12英尺的天花板以及耐候性和MSHA等级的阻燃顶篷材料。它可以承受55 mph的持续风以及大雪负荷。宽敞的内部空间可容纳24人站立或睡4至8人。
© design4disaster
生命魔方的最后一面是集成的电源系统,该系统由机盖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charged流充电。该电源系统运行灯、风扇、无线电设备、手机充电器、烹饪设备,并且还与大型水和空气过滤系统兼容。Life Cube的多功能性意味着可以预先安装各种技术来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Emergency Shelter
© design4disaster
这是一个分阶段建造的庇护所,可以满足即时紧急庇护所的需求,并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成长,为社会提供临时的栖息地。
选择竹子作为分隔和外壳的主要材料,用来制作面板的施工技术是易学的,因此避难者可以为施工做贡献,这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成本。虽然大多数材料是区域性的,可以从物理环境中获得,但基础和结构接缝是预制单元,可以提供所需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 design4disaster
由于初始阶段的模块仅需5个小时的建设时间,因此可以添加模块以进行改造大结构体。两个三角形面板的几何形状具有特定比例。可以通过这些面板为在多个阶段中提出的每种形式的外壳和隔板建造外壳,从而使庇护所所需的模块性增加,以增加人员和空间。
© design4disaster
02
救生装备
空投救灾“球形口哨”
© 网络
地震等自然灾难不幸降临时,如何最快的发现废墟里的幸存者,从而实施救援?为此,Park On-hee,Kim Myeoung-soo and Jang Young-seo设计了一款救灾专用的“球形口哨”。
“球形口哨”外身采用塑料材质,同时被设计成了球形,很容易进行滚动。而中部的凹陷则由橡胶制成,便于用嘴咬住从而吹哨求救。当实施救援时,可以借助直升机投放大批的“球形口哨”到受灾地区。滚落到废墟、死角中“球形口哨” 很可能成为受困者的救命稻草。
© 网络
自救手环
© 网络
我国每年儿童发生溺水身亡的就有8万之多,如果加上成年人的事故数据更是数不胜数。为了使游泳者能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获得生还的机会,来自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设计团队设计了这个水中自救产品,希望能够通过人性化的创意产品挽救更多的生命,并且这款出色的Self Rescue Bracelet在2011年获得了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
© 网络
海、陆、空“三栖”救生箱
© 网络
这是设计师Adem Onalan获得2013红点奖的一款作品。来自土耳其设计师奥纳兰设计的海、陆、空“三栖”救生箱,其操作简单方便,可从空中抛下,外层包装会自动打开形成降落伞。
© 网络
© 网络
也可置于水面,通过拉动标签使内置二氧化碳气体对竹筏箱体进行自动填充;而陆地救生箱则和空中救生箱区别不大。内置补给物品充足,可以大规模推广,在灾后紧急救援时发挥重要作用。
© 网络
© 网络
急救毯
© 网络
这款急救毯由中国浙江大学设计,它的实用性非常强,主要用于救助溺水者,引导急救人员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治疗。从如何疏通气道和检查呼吸通畅,到如何正确的实施心肺复苏术(CPR),都可以进行有序的。
© 网络
急救毯上面标注了各种关于急救的指导信息,比如将某一块进行反转过来按照正确手势进行按压等。有了这些信息,即使是没有急救常识的小白,也可以在等待专业救援时按指示完成对溺水者初步的急救,甚至没有任何急救常识的人都可以学会。
© 网络
这款“急救毯”通过明确和简单的图表指示帮助在现场的人们完成第一时间的抢救,从而为溺水者提供更大的生还机会。并在2014年的时候赢得了著名的红点奖中的概念设计奖。
03
应急装备
紧急救援包 MINIM+AID
© Nendo
这个宽度仅为 5 CM ,像金箍棒一样的紧急救援包内部有 5 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功能都做了充分的考虑,既必要,又不多余。重要的是,非常便携。
灾难中,什么东西是最便携、最能救命的?Nendo 在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哨子。更快、更节省体力的让救援人员发现你,才是生死时速时存活的关键。所以在 MINIM+AID 的盖子上就是一只哨子,能最快速的取出。
© Nendo
在主体中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小型无线电收音机。可以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灾情的变化和自己的处境,并且它的 USB 接口还能为设备充电。这种手摇的方式在灾情发生时,能维持更长时间的光和电的需求,更加实用、方便。
© Nendo
第二部分是雨衣。刚才也说,灾难多数伴随大雨。雨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暖、减少生病的几率,甚至还可以为插电的设备挡水。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
© Nendo
第三部分是一盏灯。只要拉起盖子,便有光。虽然微弱,但可以让灾民大概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也能带来精神上的一点慰藉。如果,你注意就会发现,取出东西的顺序也是经过了思考的。当第三部分的灯没有电的时候,就可以用第一部分的装置为其充电。
© Nendo
第四部分是一用锡箔纸装起来的饮用水。在不进食的情况下,只喝水一个人大概可以挺 7 天。水在这个时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锡箔纸的袋子在极端的情况下,还可以充当储存的容器。在没有饮用水的时候,可以收集尿液,供人延续生命。
© Nendo
第五部分是一个小收纳盒。这个部分并不是标配,但有经验的人都会达成一个共识,这个部分应该作为应急药箱。如果环境允许你开到第五部分,说明你是可以有些自救或是帮助他人的条件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靠收纳盒里的小物件稳定住目前的情况,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 Nendo
LuminAID 充气灯
© 网络
灾区停电时,很多救援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当夜幕降临,大家的心情也会跟着陷入阴霾,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光明就像生命一样珍贵。黑暗中最需要的光亮,可以由这个简单易用的灯代替。
© 网络
这个设计是在 2010 年海地大地震后,建筑系学生 Andrea Sreshta 和 Anna Stork 发明的,并被广泛用于联合国及 70 多个国家的公益项目及灾难救援行动中,比如海地艾萨克飓风,菲律宾海燕台风,尼泊尔地震……
© 网络
首先,LuminAID 灯是充气的,方便携带;其次,它利用太阳能充电,设计了高效能充电面板,,7-10 个小时可充满电。即便是阴天,依然可以充电。充电一次,也可以使用很久。这个充气包装达到 IPX7 级专业防水,可做浮标,TPU 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耐高热及低温。
© 网络
手动发电充电宝
© Nendo
在发生灾害时,确保智能手机的供电意味着能够正常使用通信和照明等手机基础功能。因此 Nendo 设计工作室发布了一款可以手动发电的 Denqul 充电宝,可在紧急情况下为手机供电。
© Nendo
以往提到发电,人们通常认为太阳能电池板和手摇曲柄可能会是首选,但最终 Denqul 充电器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只用一只手就可以有效地发电。将发电杆拉出来使其尺寸加倍并弯曲成「 L 」形,可以轻松摆动和旋转。锂电池位于尖端上以最大化离心力,利用电池的重量「通常被认为是手持充电器中的缺点」实现杠杆作用。
© Nendo
这种电池的开发是为了在家中充电并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并不是为了一直随身携带。因此,该设备也可以插入电源,正常充电。
© Nendo
100 BPM
© 网络
当身边有人出现心脏骤停的紧急状况时,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恐怕都很难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积极、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由Natalie Vanns、Shivanjali Tomar、Doris Feurstein和Maxime Dubreucq四位设计师共同设计的这款急救产品100BPM可以让救助者从容的面对此类突发状况,并正确的对患者进行抢救。
© 网络
在使用100BPM的时候,我们首先可以根据产品的形状迅速找到正确的按压位置,然后根据led灯光和声音的提示在恰当的时间施加准确的力度,只要按照它的引导进行下去便可以大大增加抢救的成功率,从而挽救命回生命垂危的病人。
Ta G 防烟面具
© 网络
同样是日常生活中的应急设计,法国设计师设计的这款防烟面具Ta G集合了烟雾探测报警器功能。发生火灾时, Ta G会检测到浓烟产生的超标一氧化碳然后立即启动LED红色呼救灯和警示音。即使你已经出现中毒状况不能主动逃生,它也会帮助你呼叫救援人员准确到达你的位置。
© 网络
Night Loo
© 网络
难民营内的情况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问题,女性不得不权衡在外出上厕所时受到攻击和强奸的可能性。设计师希望找到一种解决方案,保护人们免受伤害,同时保持他们的尊严,实用且易于使用。
© 网络
Night Loo 其实就是一个硅胶容器,顶部像一个外卖盒一样打开。当使用者蹲在盒子上使用它时,侧边的襟翼提供防溅板。小便后,使用者倒入一袋名为 Instant Snow 的高吸水性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完全吸收液体,迅速变成干粉,消除气味。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折叠平整,便于高效清洁和运输,比起成人纸尿裤更加环保可持续。
© 网络
Blackout 落地灯
名叫BLACKOUT的落地灯可以在断电之后继续使用,如果上半部分发生断裂,灯罩部分可以作为手电筒使用,如果遭遇紧急情况,可以直接拆下灯罩部分使用。
© 网络
CORE Cooling Packs
© 网络
这是为医疗人员设计的防护产品,因为防护服有很多层,穿在身上很闷热。设计师在手套上装备了冷却剂,医疗人员只需要激活橡胶手套上的冷却剂,就可以延长穿戴防护服的时间。
扫码关注建道筑格ArchiDogs
Note: There is a poll embedded within this post, please visit the sit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ost's pol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