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书法域外传播的现状

中国书法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一些书法大家的名字家喻户晓,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尊崇和喜爱,如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张旭、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钟繇、文征明、董其昌等等。最近二三十年,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经济上开始富足的人们开始追求文化上的富足,中国书法艺术更是久旱逢甘雨,遇到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优秀的书法家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受人推崇和尊敬,书法爱好者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第十二届国展书法论坛即景

自从教育部提出书法要进中小学课堂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中国书法的热潮。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喜欢上中国书法,开始拜师学艺。报考中国书法专业的考生数量惊人,以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为例,书法专业首届本科生开考只招收10名,参加考试的考生超过800人。国内的书法教育除了全日制大学之外,民间的书院、书馆、工作室也是遍地开花,学习者趋之若鹜。大陆如此,书法在台湾、香港、澳门也都能够找到知音。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来华留学生学习书法

海外的情形如何呢?中国书法在汉字文化圈还比较有影响,比如日本、韩国、越南,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和华人比例比较高的马来西亚也还能看到书法的影子。而欧洲、北美、拉美、澳大利亚、非洲以及阿拉伯国家、南亚次大陆、西亚诸国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书法的了解就很少了。中国书法的春风吹不过“玉门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汉字这种古老的书写符号比较陌生,他们所使用的拼音文字字母数量有限,变化较少,除了一些花式字母算是一种艺术形式(如美术体阿拉伯文)之外,他们一般不会认为书写是一门艺术。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明末 漳州窑青花阿拉伯纹大盘

而汉字则不同,汉字的变化除了字形的复杂多样之外,还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诸种书体的变化。汉字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作为中国画的题款与画作融为一体。可以直接看到的是书法的外在形式,如笔力、墨色、枯润、章法、对比、疏密、和谐、照应等等,还有一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境界、神韵、气脉、性情、禅趣、意趣等等。外在的形式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我们甚至可以利用西方的审美心理学来解释书法的形式美,而书法的内在气质却很难诉诸笔墨,这需要专门的训练和专门的话语体系。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晋代 陆机《平复帖》

东晋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272-349年)在《笔阵图》中提出的“力筋说”,通篇都是比喻,外人很难理解。例如她说得“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坠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些表达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人读起来很容易心领神会,可是西方人读起来则很容易如坠五里云雾中,不知所云。王羲之被封为“书圣”,后人在评价他的《兰亭集序》时说他的章法“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这些评价中国人很容易理解,但是要翻译成别国语言则大不易也。这正是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藩篱,不拆除这些藩篱,中国书法走出去就只能是一个愿望。如何拆除这些藩篱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明代 文徵明《兰亭修契图》

中国书法不能敝帚自珍

“北京时间 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了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申报的 22个项目入选,中国书法名列其中。”这是《中国政协报》2009年10月22 日后的报道,中国书法申遗成功,记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标志着中国书法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项目简介

中国书法比较早地传入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在汉字文化圈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虽历经变迁,尽管韩国废弃了汉字,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书法艺术,日本甚至把书法当作“国魂教育”的一部分。西方世界对于书法的了解一部分应该归功于日本的“墨象派”书法,而书法的“宗主国”——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还是很不够的,这是很令人遗憾的。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批中国人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定居下来,他们把中国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带到世界各地。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书法在中国是一门大众热爱的艺术门类,“风景这边独好”,而在其他国家则还属于小众的艺术。欧美国家真正懂得中国书法的人如凤毛麟角。近年来,中国书法革新的浪潮此起彼伏,所谓“丑书”在西方世界找到了知音,他们把中国书法当作了“行为艺术”,这对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终于制造了一些微澜,这是可喜的现象。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日本 墨象派 上田桑鸠的《爱》

中国文化是兼容并包的,但是正如林语堂在《吾国吾民》里讲的,中国文化本质上是阴柔的,讲求的是“温柔敦厚”,“绵里藏针”,那种剑拔弩张、张牙舞爪的艺术形式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历史上有豪放派和边塞诗,有“金戈铁马”、“大江东去”,但更有婉约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尤其是有宋一朝,诗歌和书画都阴柔到了极点,也精致到了极致。这种阴柔和精致对于艺术来说也许是好事,但是对于整个民族文化来说则不一定是好事。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一样,都需要注入阳刚之气。中国书法中的二王传统是柔美瑰丽的,而“碑派”书法则更加朴拙硬朗。帖与碑都是中国书法的正道,它们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应该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书法的“宁拙勿妍”其实也是对中国文化阴柔传统的反动。对于中国书法我们不能敝帚自珍,要与世界各国人民分享,尤其是要让世人了解中国书法中的人文精神。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崔希亮教授在保加利亚

我们对中国书法的热爱更多地来自于汉字文化的传承,这是我们血脉里的东西。而汉字这种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的文字系统隐含了多少文化密码和人文精神,迄今为止还是一个谜题,这个谜题不仅仅是语言学家一直在寻找答案,许多历史学者、社会学者、甚至认知科学家也都在寻找答案。我们应该从全世界的大视野来看中国的汉字和汉字书法,而不仅仅是从中国的立场来看待汉字和中国书法。世界上曾经有过不少古老的文字:例如发源于中亚底格里斯河(Tigris)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流域的两河文明,它们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约公元前3500年正式形成文明形态。当时生活在两河流域的是苏美尔人,留下了古老的苏美尔文字(楔形文字)。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苏美尔楔形泥板

发源于非洲尼罗河(Nile)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245年,地域覆盖了从尼罗河第一瀑布到尼罗河三角洲的大片地区,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古埃及文明连同古代埃及的语言也已经烟消云散了,留给后世的只有神秘的大金字塔、倾颓的神庙、方尖碑、狮身人面像、法老的陵墓和古老的象形文字。发源于亚洲印度河与恒河(Ganges)流域的印度河文明,也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终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是什么时候创造的?又是如何毁灭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解不开的秘密。关于他们的语言我们也不得而知,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发源于希腊爱琴海地区的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源于欧洲地中海的克里特岛(Crete)的克里特文明留下了克里特文字,但是至今仍无法破解。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克里特菲斯托斯出土的菲斯托斯圆盘

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美洲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文明和托尔特克文明的母体,玛雅人留下的象形文字至今没有得到完全破译。华夏文明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绵4000多年没有断绝的古老文明,与这个文明相伴相生的汉字也一直延续至今。这绝对是个奇迹,也是当今世界与古代世界。在这个奇迹中,中国书法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那么多古老的文明和文字都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唯有汉字一直生生不息,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书写系统,唯有汉字书写变成一种艺术形式,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文明形式,在其他文化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人能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法的神髓?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商代《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局部)

中国书法要借汉语国际教育的东风走出国门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它不是影响最大的语言,英语的使用范围更广,包括使用的地域范围和领域范围。世界的语言存在着竞争关系,汉语在竞争当中处于劣势。这其中有诸多因素,文字的因素也是其中之一。目前世界上的强势语言大多数是印欧语系的语言,例如拉丁语族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耳曼语族的德语、荷兰语,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它们都是相同的文化母体孕育出来的。阿拉伯语则属于闪-含语系的语言,但是由于历史和宗教的缘故,阿拉伯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今天的耶路撒冷还能看到影子,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都发祥于这个地方,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印欧语系语言树

世界上的强势语言除了汉语、日语之外使用的都是字母文字,学习起来比较方便。我们也曾经有学者考虑过汉字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甚至考虑过要走拼音化的道路。我们之所以没有放弃汉字有很多因素:第一,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都是用汉字记载的,如果废除汉字,我们的文明就有失传的风险;第二,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方言分歧很大,如果采用拼音文字,很多方言之间是无法交流沟通的,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来说是很大的威胁;第三,汉字的象形性和表意性很强,有利于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有研究发现汉字阅读与拼音阅读相比具有认知上的优势,而这种优势还没有完全被揭示出来;第四,汉字书法艺术是非常独特的一门造型艺术和表达性情的艺术,如果没有汉字,这个艺术门类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传)元代 赵孟頫《五体千字文》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为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带来的非常好的机遇,近年来,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数量不断增加,汉语已经进入一些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也有一些私立的语言教育机构教授汉语课程,这个领域的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分布在138个国家或地区,其中,亚洲33国(地区)118所,非洲39国54所,欧洲41国173所,美洲21国161所,大洋洲4国19所。孔子课堂分布在79个国家或地区,其中,亚洲21国101个,非洲15国30个,欧洲30国307个,美洲9国574个,大洋洲4国101个。。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汉语教学网络。每一家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都要教授中国书法,这是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实体机构。我们现在比较紧缺的是有资质的书法教师。一个好的书法教师可以带动一批学习者,他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中国书法借助孔子学院的东风走出国门,这是好事。同时我们也有隐忧,那么多没有接受过中国书法训练的教师教授中国书法,效果如何是很令人担忧的。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书法课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展望

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已经起步,能否走得稳、走得快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中国书法的价值,取决于我们如何行动。国内的一些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陆续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我们要研究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相关问题。语言的传播有各种动力,中国书法的传播也需要动力。这种动力包括推力和拉力。推力就是我们要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地把中国书法介绍到世界各地,包括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培养当地的书法爱好者、编写不同语种的普及型教材、举办学术论坛、出版专业研究成果等等。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朱天曙教授著作英文版《中国书法史》

目前当务之急是培训孔子学院的汉语老师和志愿者,因为他们是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星星之火。我们现在每年培训大批的汉语教师,包括国内的汉语教师和海外的汉语教师,书法应该纳入培训内容。我们的专家海外巡讲也应该把中国书法纳入课程,这样既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外本土教师来参加培训,也可以让他们真正进入中国书法的精神世界。从他们拿起毛笔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特别之处。当然,汉语国际教育目前也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近中国的发展大势是不可阻挡的。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代表团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日益增强,以至于一些国家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中国的产品已经行销世界各地,中国的旅游者也已经走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中国文化走出去还不尽如人意。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入门容易,工具简便,一旦爱上容易着迷。笔墨纸砚丰俭由人。中国的印章是中国书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势必带动中国篆刻的国际传播。当然,书法篆刻是高雅的艺术形式,真正的艺术家肯定是少数,但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书法是最容易入门的。所以,把语言国际传播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把书法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舟楫,这应该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原载于《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第一辑

荣宝斋出版社2019年版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崔希亮|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崔希亮,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书法国际教育与传播。


- E N D -

上一篇新闻

书画家李坪桉——方圆自然 气象辉穆

下一篇新闻

金龙鱼上市到底谁最受益?海天味业李锦记是否会“提心吊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