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顺德:站在“村改”新起点,谋划空间新未来

顺德:站在“村改”新起点,谋划空间新未来顺德:站在“村改”新起点,谋划空间新未来顺德:站在“村改”新起点,谋划空间新未来

佛山顺德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同时也面对发展势头有所放缓、增长动力不足、支柱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创新能力下降与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等发展瓶颈。在前不久央视聚焦顺德的镜头中更是提出了问题,面对新一轮的发展,顺德发现没有土地了。

以村改“腾空间”成为顺德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顺德以“再市场化”启动新一轮土地“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再度实现高质量领跑。站在以村改腾出发展空间新起点上,如何谋划未来发展?

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市场、企业、大平台。

新起点

传统产业遇瓶颈、土地空间不足,顺德以村改腾空间

在乐从,面积249亩的乐从上华工业园,此前主要经营家具生产、五金加工和仓储物流等低端产业,租金收益每年仅约900万,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个村级工业园折射出来的,是区域未来发展的瓶颈。

顺德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创造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样板,从农业社会迅速成为制造业大区。过去40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顺德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如今拥有500强企业2家,百亿级企业8家,多个蜚声海内外的“顺德造”品牌。

但另一方面,从2012年开始顺德经济增速明显乏力,顺德以家电、机械制造、五金、汽配等为主的传统制造业,产业技术含量与利润率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势头放缓。同时,随着土地成本和劳动成本不断升高,顺德发现在过往土地利用率低下情况下,如今支撑新一轮发展的土地空间不够了。

数据显示,顺德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占地13.5万亩,拥有1.9万家企业,占用全区已投产工业用地面积的70%,却只贡献27%的产值和4.3%的税收。形态破旧、低端落后、安全隐患突出的村级工业园,成为制约顺德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在2018年1月8日顺德区党代会上,区委果断将村级工业园改造定为“头号工程”,4月16日,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千人动员部署大会。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假如顺德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成功,可以再造两到三个产业顺德。所以顺德并不是没空间,空间的潜力无限。”

去年5月,经过村改引入市场主体联合打造的上华智能智造产业园。这个以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产业为发展方向的园区建成后,将实现亩产税收增长超25倍。

以“再市场化”启动新一轮土地“改革”

“今年以来,龙江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演绎的是速度与激情。”本周一举办的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推进会,顺德区龙江镇党委书记何春云的讲话,让现场传出一阵轻松笑声。但是顺德村改的过程却并不轻松,甚至堪比新一轮发展的又一次土地“改革”。

回顾顺德40年引领经济发展的路径,在一次次重大的发展节点上,通过超前的市场化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发展的潜能,激发了市场活力。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顺德开始实行“三来一补”,将外部资源引入本地嫁接。1992年顺德再度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转变,在偿还外商投资的设备款之后,组建自住经营的合资企业,通过仿制、升级和创新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开始形成顺德自己的家电品牌。

从改革开放40年的顺德发展实践来看,尊重市场规律,形成原发性市场和产业集群,以及更好地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顺德经济基础发展与地方经济活力的“基因”所在。

顺德区委常委梁伟沛经历了顺德的整个改革过程,从产权改革开始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大部制的改革,再到如今的实验区建设,顺德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今年3月底顺德前往深圳举办的投资推介会上,梁伟沛以此作为开场白,“今年2月份,历史又一次把改革的重任、改革的良机赋予了顺德,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复同意顺德作为广东省率先建设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这是顺德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

2018年8月31日,省委深改组会议原则同意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9月19日,省委深改组正式批复同意,2019年2月18日,省委深改组印发《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全力支持顺德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顺德样板”、“顺德示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再度激活政府与市场的活力,顺德提出了以“再市场化”实现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系统清理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资源配置上的方式和规模,以及摸清土地资源的情况,积极全面地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营造新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市场实现村级工业园改造,进一步释放顺德发展的潜力,进一步开拓顺德发展空间。

腾出新空间的同时,不断加强营商环境的完善,帮助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吸引优质新进产业与优质资源、优质人才等等。

先行先试,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是顺德“再市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其中,村集体、市场主体和企业的利益分配都十分重要。

“刚开始,村民对村改的理解就是政府要征收土地,一次性获得收益后,以后就没有收益了,所以意见较大。”新华西村委会副主任梁国铭说,事实上,新华西宝涌工业区升级改造后,村民不仅能获得一次性的收益分红,村民每年的收入分红还增加了3倍,村里的环境也将得到很大改善。

“每天晚上经过新华西村委会时,都会看到他们还在工作。”新华西村村民何仕波表示,“因为政府是没有收益的,还要损失人力财力,自己真的很感动。”

就在新华西宝涌工业区升级改造方案表决第一天下午,有村民自发将自己煲好的绿豆沙送到村委会,慰问龙江村改工作人员。

村级工业园改造没有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针对改造中遇到的问题,顺德先行先试,创新了12项做法,对于市级和区级权限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向省申请并获得11项政策支持,出台了44份配套文件,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有力破解了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坚持规划先行、连片改造,逐步建设、集约高效、生态宜业的现代产业园,将382个村级工业园整合成20个左右连片现代化产业集聚区,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30个左右现代主题产业园,让粗放低效的“散乱污”村级工业园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村级工业园改造在为产业腾出空间的同时,再次激发了市场活力。一方面激发了本土企业家坚守实业、增资扩产的信心和决心,在顺德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据了解,美的参与投资建设上华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配套园区,集聚产业上下游发展;碧桂园依托改造腾出空间,投资800亿元建设超10平方公里机器人谷;万和宣布再投资15亿元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早年因土地空间不足已在区外投资建厂的格兰仕决定重回顺德“再造一个格兰仕”;伊之密、小熊电器、云米科技等一大批本土骨干企业也启动了增资扩产项目。另一方面,更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顺德。据官方数据统计,仅今年1-8月就引进超亿元项目126个,其中“深圳709项目”等8个超10亿元重大科技型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85亿元。

新空间

为骨干企业提供低成本发展空间

最新数据显示,一年来,顺德区累计完成土地整理14572亩,复垦复绿1560亩,新建厂房568万平方米,关停淘汰落后风险企业3805家;探索出政府挂账收储、直接征收开发、生态复垦复绿、政府统租统管、企业长租自管、企业自主改造等6种改造模式。

在取得一系列改造成绩的同时,顺德村改也已进入了“改建并举”的新阶段。也就是说,以村改腾出的巨大的发展新空间,如何进一步建设、引入和发展新的产业?

按照顺德村改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22年,全区将形成20个3000亩以上的连片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建设30个生态集约现代主题产业园,打造两个产值超过5000亿、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顺德十个镇街都启动规划建设连片的现代产业园区,如龙江镇启动规划建设超10平方公里的现代产业园区,勒流街道启动规划建设2个7000亩以上的现代产业园区。这也意味着顺德将可以再造几个高质量的产业空间。

在大良,德胜河北岸锦纶厂地块引入万达广场项目,华腾科技城已动工建设,金斗工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已具规模,共同促进中心城区的产城融合。在容桂,顺德工业发展博物馆、白莲公园、柴油机1959二期改造工程等一批城市景观提升项目加速建设。伦教的广东华南机械装备产业园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自改”模式,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将实现月产值达4000万元;北海工业区采用“政府主导,生态修复”模式,淘汰落后产能,拆出千亩绿地,成为全区首个复垦复绿示范项目,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

勒流的龙眼、光大、江村等多个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正在按照规划加快推进。在村改过程中,北滘同步谋划黄龙、西滘、碧江美丽乡村示范和三个万亩现代产业集聚园区的同时,继续攻坚村改和全力推进博智林万亩机器人谷等硬件工作。陈村则正在加快交通建设,两年内实现与广州南站10分钟生活圈,坚持以产兴城,布局一批标杆性产业项目。

在乐从,面积249亩的上华工业园以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产业为发展方向的园区建成后,将实现亩产税收增长超25倍。龙江攻下了第一个连片改造的千亩园区项目,将规划打造超10平方公里的现代产业园区,再造一个“产业龙江”。杏坛在拆除旧厂房的同时全力招商,腾挪的空间将聚焦新材料、智能家电、智能五金等。均安则针对不同园区,积极谋划探索多种改造模式,重点谋划与港澳合作打造世界级功夫小镇、国际活力健康岛,以及探索顺德港澳产业园区的合作。

对此,郭文海指出,要坚持科学规划高质量建设好现代产业园区,高标准把好企业入园关,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要综合考虑产业布局,在铁腕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要建设一批创新平台、腾挪园区、配套产业园区,为初创型企业,优质中小微企业,以及骨干企业的配套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发展空间。“要着眼于未来,立足长远,下定决心收储2万-3万亩土地,为顺德未来发展留下空间。”

建设重大平台吸引优质资源、技术与人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大湾区的关键点之一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利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结合区域自身的优势,建设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此前佛山的重大平台较少,与区域发展体量不相符,要对此进行超前布局。”

“拿什么来吸引优质资本、技术、高科技,拿什么来吸引人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综合国内和国际的发展经验,给出的答案也正是:“大平台,优质平台。”

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顺德还将在以村改腾出的发展新空间上,建设一批重大发展平台,其中重点探索将顺德港澳城作为全省对港澳协同发展新平台。

据南都记者了解,顺德将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20+80”超百平方公里顺德港澳城,利用现有顺德港“点对点”直通香港及顺德制造生产基地优势,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重大合作平台;利用顺港澳文化同根同源及功夫巨星李小龙(祖籍顺德均安镇,在香港出生)文化IP优势,引入港澳高端医疗及养老服务,与香港共建世界级的功夫小镇。争取将顺德港澳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提出,希望顺德抢抓区域发展重大机遇,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勇当领跑者。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乘势而上推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快谋划打造顺德港澳城等重大发展平台,要在全力支持配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找准定位,探索“深圳创新+佛山制造”“深圳创新+顺德制造”长板叠加合作模式。市委市政府将全市动员、全力支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正面宣传,推动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取得更大成绩。

要着眼于未来,立足长远,下定决心收储2万-3万亩土地,为顺德未来发展留下空间。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

上一篇新闻

今年新加坡小学报名“马宝宝”争破了头,14间小学已超额

下一篇新闻

赋能白云旧改,万科助旧村蝶变新城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