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7日 星期四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从“第一书记”到“水果专家”,郑万里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干群积极推进芦柑示范果园建设。

来看看他们如何打造示范果园吧~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永春县吾峰镇梅林村

又到了橙黄橘绿的季节,走在永春县吾峰镇梅林村的山坡上,整片的芦柑园挂满了芦柑。与通常看到的果园不同的是,这里的果树和果树之间都披挂着绿油油的植物,好像长满了杂草一样。乍一看令人心生疑问,这片果园是不是没人管理?怎么任由杂草丛生?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其实这些像杂草一样的绿植是故意种上去的,它的名字叫豇豆,是一种固氮植物,特地种来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做绿肥用,其根瘤菌能固氮,不但可以促使土壤含氮量提高,而且收割后可以沤成有机肥,供芦柑使用。


梅林村的这一片芦柑园是2018年年初种植的,应梅林村委会招商,辜桂清辜文坡兄弟在这里投资了200万种植了230亩的芦柑,大概有12000株。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对于永春人来说,芦柑是让人又爱又怕的东西,它曾经是永春县的支柱产业,产品畅销海内外,出口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等28个国家和地区,许多永春人因它发财致富,芦柑房、芦柑车在当地是喜闻乐见的谈资。但2005年起,种植户仿佛进入一场噩梦,柑橘黄龙病横扫永春芦柑种植区,一片一片的果园毁于一旦,死了种,种了又死,许多人好多年的积蓄有投无回,生活陷入困顿,一些人只好背井离乡,到外地谋生。


虽然从2013年起,永春政府再一次加大投入,引导果农科学种植,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讲,仍然心有余悸。辜桂清辜文坡兄弟来梅林种芦柑,很多梅林的老百姓并不看好,投资进来之后,两兄弟也战战兢兢。


郑万里,村里的第一书记,来自厦门海关。2017年底,他来到梅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郑万里

厦门海关派驻永春县吾峰镇梅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他原来在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主管水果出口,常年与水果打交道,写过一本专业书叫《你想知道的台湾水果》。到村后,他常常来这片果园看看。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著作《你想知道的台湾水果》


郑书记说,我是学植物保护的,对于这个柑橘黄龙病,我心里还是懂一点的。从理论上,所有的传染病都可防可控。我们以前读书讲流行病害三角或者病害四角,病害三角是病原物、感病寄主/宿主、环境条件,第四角是指人类的干预。对于传染病,人类的干预就是把三个角任意去掉一个角,寄主/宿主的免疫力足够强大,病原物的传播途径被切断,或者没有了合适的发病条件,病害自然就流行不起来。这个柑橘黄龙病,要治它,第一,苗要无菌,不带病;第二,苗得壮并通过管理保持这种壮;第三,传播媒介木虱得控制住,消灭这种媒介或者种植隔离带来阻隔这种媒介进入果园。


辜文波说,我们这些芦柑苗是从永春芦柑综合试验站买的脱毒苗,而且是大苗,三年苗,种了第二年就可以挂果。郑书记刚来的时候,我们以为他是城里来的书生,也没太搭理他,没想到跟他聊着聊着,发现他还挺专业,而且很接地气。他讲的,跟试验站的高级农业师张生才来现场进行指导时讲的基本一样。比如,他说柑橘黄龙病可怕也不可怕,只要苗木不带病,通过管理保持树势旺盛,偶有发生的零星病株及时拔除,统一用药防控传播媒介木虱就行了,如果可以的话,在苗木的周围种上一圈杉木作为隔离带更好。我们实践后,确实效果是很明显的。

查看柑橘长势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永春之前很多老百姓种芦柑,大都是一家一户小农种植,今天张三喷药,李四不喷,明天李四喷药,张三不喷,再加上一些年景效益比较差,有些农民就扔着不管了,这些对于病虫害的控制都非常不利。我们现在整片农场大面积种植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统一管理。还有以前种植芦柑,怕草和芦柑争肥,老百姓都用除草剂把杂草除得干干净净,刚开始对芦柑树可能影响不大,但长年累月下来,除草剂慢慢渗入土壤中就影响芦柑根的发育。柑橘黄龙病来了,病源是一个原因,受除草剂长期影响的芦柑树势弱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辜桂清说。


所以,在永春芦柑综合试验站站长张生才的指导下,梅林村这回不除草了,而是替代种植上豇豆。不但地表的草不除,山壁上的草也留着。山壁上的草留了以后,整个地表温度就降下来了,不但能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也改变了果园的生态环境。再加上替代种植豇豆,这一类豆科类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氮,不但供植物本身使用,土壤中的氮也多了起来,老百姓用的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这时氮肥就得到了很有效的补充。另外豇豆长高后,用割草机打碎后还田,又是很好的有机肥。郑万里挖起一株豇豆的根茎,向记者展示,根茎上长了不少结节状的东西,就是固氮的根瘤。


分管副镇长邱洪川说,为了打造这一片芦柑示范果园,我们向上级申请了很多项目,像3公里的田间机耕路建设,水肥一体化建设,黄龙病防控补贴、肥料补贴、科技补贴等,就是想办法帮合作社把政策给用足了,一方面是减少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压力,另一方面争取这些项目,上级政府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和要求,经常会派懂行的专家来考察指导,也间接推动了合作社的种植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当然,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也好,要提高产品质量也好,最有效的方式是打造芦柑栽培管理技术示范园。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那芦柑示范园示范什么呢?这得从当前的痛点说起。郑万里说,老百姓除了害怕柑橘黄龙病外,还有几个痛点,一是原来的种植方式,芦柑树高采摘不方便而且有安全隐患。二是现在工钱很贵,得尽量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来减少人工的投入。


对于第一个问题,解决方案是对芦柑进行矮化,以便于采摘,矮化后树冠太小,产量不够,那就适当密植,这就是永春芦柑综合试验站推广的矮化丰密栽培技术。矮化也是个技术活,需要把芦柑的主干裁到手能够采摘的高度,改变芦柑的顶端优势,靠内膛枝重新长出结果枝来结果。经过矮化,一方面芦柑树的整体枝条养分分布均匀,另一方面,整棵树的阳光照射覆盖也比较均匀,果在上膛、下膛、内膛、外膛的差别没有之前没矮化的芦柑树差别那么大,果的品相均匀度反而比较好,再加上合理梳果,果的品质是提高的。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驻村第一书记郑万里

进行不同柑橘品质比较分析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芦柑矮化后,采摘只要站着就能完成,不需要借助梯子等工具,大大增加了作业的安全系数,同时显著减少了芦柑采摘的劳动强度,其实已经大大降低了采摘的人工成本。但这还不够,梅林村的这片果园改变原来顺着山势大概看着种的方式,而是采用事先规划,保证每株果树的间距都能容纳小型农机在这里穿行。现在有很多的小型机械,包括割草机可以在树和树之间,树和山壁之间轻松进出,达到省力化的目的。


在果园里打工,60多岁的农民老黄说,现在芦柑的种植管理方法和我们以前的方法差太多了。我们以前树都留得好高,采摘要用梯子,现在的树种一年还小小的就可以生了(三年苗);我们以前,果园要是不锄草会被人家笑死,现在竟然还主动种草,说种草还少用肥,新鲜;我们以前碰到干旱的时候,怎么引水灌溉是个大问题,现在用自动喷灌,根本不是个事,而且还可以在喷水的时候把药和肥一起放进去,可省事了;还有喷药和施肥的次数也比已经少很多次,还是要靠科技啊。


为了配合这一片芦柑果园的发展,梅林村两委从招商一开始就考虑着怎么推动这个果园的发展。村主任黄开元讲,首先是规划,我们梅林村2018年曾获得福建省最具休闲价值乡村,最美村跑目的地,还上了《海峡旅游》,我们郑书记做了一个梅林村乡村休闲游三年规划,就把这片果园划入乡村休闲游的一个重点;其次是做好道路拓宽和维护,我们今年在村口到这片果园的主干道能拓宽的地方进行拓宽,以方便车辆交汇;三是宣传,我们梅林村注册了一个品牌叫“驻村的味道”,帮忙推介芦柑等农产品。今年是种植后的第一个采收年,我们村里打算发出邀请函,把帮过梅林村的各级领导各方朋友们请到这片芦柑园来采采芦柑,吃吃柴火饭。

目前,梅林村的这片示范果园里建有一幢约300平方米的工房,里面设施设备齐全,一天来个一两百人,也应付得过来。周末节假日,到梅林村逛一逛,采采芦柑,顺便享受一下永春地道的山味美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村道拓宽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第一书记」郑万里:敢向桔山屠黄龙

END

文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来源:微信公众号-永春组工

04

上一篇新闻

斗法——四个辛丑年的国运轮回

下一篇新闻

读懂这些维权案例 今后消费更省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