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小和尚曾问师傅:什么是信仰?


师傅说:你看那桥,如果没有栏杆你敢不敢走?


小和尚说:不敢走。


师傅问:为什么?你过桥又不扶着栏杆。


小和尚答不上来。


师傅又说:信仰,就是桥上的栏杆。也许你并不需要扶着它过桥,但是有它,你就敢走过。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西学东渐后,当我们讨论商业的时候,我们忘记了什么?


有时候我们会把那些好像不是科学的部分,给彻底地剥离。


我们认为用绩效驱动可以彻底替代情感。


我们认为效益最大化就是组织和个体的唯一的追求。


我们认为成本控制高于一切。


我们认为符合成本考量的现代化分工就是金科玉律。


但,这些或许是不对的。


因为有的生意,高于生意。狭义的生意,利好相关的一小撮人;广义的生意则有利于千千万万人。


因为有的事情,可以不做。但不做,你就永远拿不到这个产业的制高点和话语权。也许他会牺牲很多利润,甚至干不成,但不做,你就永远被人卡脖子。


显然,中国社会的发展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中国企业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2020年,中国在近代第一次经济体量达到美国的70.4%。也是二战之后,第一个跨过70%界限的国家。日本最巅峰时期即1995年达到69.6%,而前苏联最接近的一次仅为40.6%。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而另一面,我们必然将在诸多领域进入更多竞争。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想信仰二字将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家,都需要有信仰。只是因为能力和阶段的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具象体现。


不同产业有不同产业的关键。去年,芯片战,屡屡见于媒体之上。


但在餐桌上另一场战争,鲜有人知


本文将以中国白羽鸡行业龙头企业圣农近四十年发展为蓝本,讲述其从福建山沟沟里的养鸡场,如何做成中国白羽肉鸡产业第一;同时冒着被断供停摆的风险,突破美国对种鸡培育之垄断,使白羽鸡养殖的命脉真正意义上控制在中国人手上的故事。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我们先来简单说一下鸡的市场


鸡肉,是我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年出栏肉鸡110.2亿羽,合计年人均消费7.87只鸡。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从产量上来看,2020年全国鸡肉产量比2019年增长5%以上,达1485万吨,约占全国肉类总量的19%,远超牛羊肉1164万吨的总产量。


从价格波动来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8月,我国鸡肉价格同比下降1.6%,为近三年来首次下降。


而炸鸡快餐品牌皆有不同程度的降价。德克士旗下的超级脆皮鸡腿堡,原价20元,优惠之后仅为7.7元。麦当劳的鸡翅乐鸡双人餐,原价66元,目前仅售39.9元。


鸡肉降价,一方面是因为短期受疫情影响;令一方面,则是供给端放量。从价格、需求来看,似乎“吃鸡自由”也不远了。


但是,问题来了——中国人真正实现了“吃鸡自由”吗?


真相或许有些残酷……


不同于大米的高自给率,中国人在不久之前,吃鸡还是被人“卡着脖子”的。


想要实现吃鸡自由,还得从鸡的品种说起


中国肉鸡市场,主要以白羽鸡和黄羽鸡为主。前者可以理解为工业化、产业化产品;后者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的土鸡,属于慢周期性产品。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鸡肉总消费量达1,958.2万吨,其中白羽肉鸡产品占比约为54.8%,黄羽肉鸡产品占比约为31.0%。


从消费占比来看,白羽肉鸡取代了黄羽鸡,占据主导地位,流水线战胜了农力劳作。


两者营养相差不大,主要区别在口感和消费场景的不同。


但拉开距离的还是因为生产效能的问题。无论是从料肉比还是培育周期来看,白肉鸡都更加划算,更加能满足大众化需求。


但难题是白羽鸡是国外品种,这也是我们尚且不能“吃鸡自由”的一个关键制约因素。


我国肉鸡产量一半的白羽肉鸡,种源几乎百分百一直从国外进口,严重受制于人。


不过,有困局就有破局者。


在武夷山的大山深处,一位“养鸡大王”正在改写中国肉鸡产业史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故事还得从吃不起饭说起


60年代,在福建的武夷山脉,年仅只有13岁的少年便辍学开始当学徒了。原因很简单,在那个年代,全国人民都摆脱不了一个“穷”字。


傅光明也不例外,家里9个兄弟姐妹,父母无法拿出学费供其上学。辍学后,他做过裁缝、干过木匠、当过瓦匠。


总之,吃苦的活,他几乎都干过。那时候只有来亲戚和妈妈生孩子才能吃到鸡肉,在傅光明眼里鸡肉是一个好东西,这也为之后选择养鸡埋下了火种。


但是,机会总会不期而至。1973年,村里征兵,为了能每天填饱肚子,傅光明应征入伍,穿上了军装。10年后,傅光明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中年危机”。思考良久,1983年,30岁的傅光明开始放弃“铁饭碗”,成为中国最早下海经商的那一批人之一。


出于偶然,抑或是必然。退伍后的傅光明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美国人50多天用1.5公斤饲料养出500克重的肉鸡。掐指一算,他认为饲料很便宜,而鸡肉却很贵,卖肉鸡不愁没市场,“这是门能赚钱的生意”。


1983年除夕,傅光明带着2万元贷款,去了湖南、上海、广东等地。在湖南里县,他从当地人手中购买了600粒种鸡蛋。然而,从未有过养殖经验的他吃了苦果,600粒鸡蛋仅仅孵出一只小鸡,还是只公鸡。


不过,“天生爱打拼”的人哪那么容易轻言失败?骨子里不认输的他,听说上海有种鸡生长得很快,又日夜奔赴上海买了600粒种鸡蛋。


这一次,他吃一堑长一智,买了一箱50多本孵鸡/养鸡相关书籍开展集中学习,“3个小时看一次温度计,6个小时翻动一次鸡蛋”,已是工作日常。


在38摄氏度的屋子里,一呆便是一整天。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600颗鸡蛋中有300只小鸡破壳而出。


之后,他在南平市光泽县创建了个体养鸡场,这也是营业执照编号为“0001”的福建省第一家私营企业。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如果仅仅是这样,还只是普通商人创业的故事,傅光明还算不上一个传奇人物。


也许夹杂着幸运,但更多是的是他的守正出奇,毕竟机会是偏爱准备好的人。


第一次转折发生在1984年,一场洪水侵袭光泽县,周边20余个鸡场无一幸存。万幸的是,由于鸡场建在半山上,他的鸡场是唯一的幸存者。


意料之外,洪水过后,鸡肉迎来涨价潮。1984年年底,傅光明攒了15万元,这也成为了他的“原始资本”。凭着这笔钱,他在5个山头建了鸡场,并于1986年注册光泽种鸡场,成为福建省第一批注册的私营企业。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寻思突变的他将目光焦点开始扫向国际视野


他充分意识到,单靠人工屠宰分割费时费力,必须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才能提供生产效能。最后他在丹麦找到了当时最先进的屠宰设备。1992年,傅光明找7家银行借到1000万,又从丹麦引进一套全自动的冻肉加工设备。


“装备”就是最好的生产利器。自此,圣农生产效率如开挂一般,当年就赚了200万。


但故事的转折点在于,正是他的这一番折腾——引进标准化设备给圣农集团带来了与国际企业接轨的机会,也成为圣农成为肉鸡行业龙头的关键所在。


1993年,与马云在肯德基的遭遇不一样,傅光明却成为肯德基的“天选之人”。这也是圣农的第二次转折点。


当时的肯德基在福州东街口开了福建省的第一家分店,负责人正四处寻找鸡肉的供应商。相关人员恰巧在一次翻阅海关进口名录中发现,有一家中国公司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杀鸡设备且就在福建的一个山沟里。


于是,他们决定去参观考察一番


令肯德基团队意想不到的是,小山沟里竟然还有具备国际水平的生产线,加上所有技术标准检测全部合格。随后,肯德基福建分公司与傅光明签订了10年供销合同。


有了肯德基的背书,之后几年,麦当劳、德克士等餐饮品牌、达晨创投等风头机构纷纷找来与傅光明合作。


如今,圣农发展是百胜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尤其肯德基在中国市场接近7成的鸡肉制品是圣农提供的,这让傅光明被美国报纸誉为“中国鸡王”。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故事到这里,一个励志的企业家故事算是完整的展现了,但这种企业家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数不胜数,无非是领域不同、资产多少和知名度大小。


在跟傅光明的交谈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句:请你十分钟离开圣农。


这句话有个很重要的背景,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和消费虽然发展很快,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白羽肉鸡的种源全部依靠国外进口,傅光明说每次跟美国人打交道的时候,心里总是憋着一股气,但又无可奈何。


2015年,那年美国发生禽流感,中国白羽鸡引种中断了半年,如果再延长半年,中国的白羽肉鸡的产业链就会中断。


高瞻远瞩的企业家都会居安思危,将自己的看家行当全部依赖外部因素是一门极其危险的生意。当经济遭遇下行周期,或国际市场环境巨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生变,就容易发生“大鱼吃小鱼”,不仅没有什么议价权,反而会成为“马太效应”下的牺牲对象,极度容易被边缘化。


而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种业安全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高科技战争。


更何况这是关系到国民从“吃饱饭”到“吃好饭”的民生大计。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感让这位军人出生的企业家一直热血沸腾,他想从源头上做“挖井人”。


2015年,傅光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研究我们自己的育种技术。当时国内这项技术完全空白,没人知道要投入多少,也没人知道要投入多久,更没人知道能否顺利的成功。


既然决定了就一往无前,圣农为此前期投入8亿元,而这家企业当年一年的利润也不过是1个亿。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资金有了,最关键的是人才。当时国内具备种源研究开发的顶级人才一共有3位,傅光明找到了其中两位。没有苦口婆心的三顾茅庐,没有潸然泪下的悲情故事,更没有高额工资的利益诱惑,在种源研究这件事上,仿佛他们心里都憋着同一股劲。


郭怀顺,圣农旗下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就是前面两位专业人士之一。“育种研究初期,真的只有我一个人,我们真的就像拓荒的黄牛一般,艰难的开始。”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他如是说。


除了育种的研究工作,原种场的建设也是很难的步骤,由于圣泽当地多山少平地,这对于一个需要大面积研发场所的建设提出了挑战,不仅如此,还要兼具环境、私密性等因素。


为什么要强调私密性?


就在几年后,圣农正在自己培育种鸡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外国供应商的耳朵里。2019年初,一位“不速之客”来到圣农,找到了傅光明手下同事,要求圣农停止种鸡培育工程,否则将面临对方的断供威胁。对方,只给了圣农30分钟的决策时间。


傅光明在得知消息后,并没有慌乱无措,军人出身的他见过比这更惊心动魄的时刻。


随后,他紧急与部下同事讨论,问了两个问题:


“现在不(从国外)引,有没有问题?”


“10年、20年后,不引(从国外),有没有问题?”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傅光明告诉这位不速之客:给你10分钟离开圣农!


正是这次毅然决然的谈判,圣农正式从欧美垄断的白羽鸡种源上游产业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像是“孙悟空的金箍掉了”,这也是圣农的第三次重要转折点。


2019年,圣农经过六年多的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国内首个白羽肉鸡原种鸡配套系——SZ901配套系,配套的资溪祖代种鸡场(圣农最大的祖代种鸡生产基地)已于去年年底开工。


实现白羽鸡祖代鸡全部自给不再依赖国外引种。


至此,圣农从初生代的养鸡场成功跻身成了高科技企业,一家具有极高技术壁垒性的企业。


目前SZ901配套系正在农业部审批。按照披露的口径,预计2021年下半年可以结束中试。在拿到农业部颁发的新品种认定证书之后,该品种就可以对外销售。


届时,中国人“吃鸡”将不用担心被“卡脖子”了,真正实现吃鸡自由。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在跟傅光明的一次交谈中,恰巧因病退休回京修养的郭怀顺先生来跟他道别,傅光明一把抓住他的手说:真的走呀,一定要记得常回来,你永远都是圣农人!


很平常的一两句嘱托,但是紧握的手和动容的表情还是能看出过去一起奋斗的岁月一定不容易。


东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农业农村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辉在谈到白羽肉鸡育种提到了三个词:项目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就是因为你这三个词,国内很少有企业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做。


为什么是圣农?除了家国情怀和商业考虑,对于傅光明来说,这也是一次早就扛在肩上的历史责任。在意识到必须开展育种工作后,放眼望去,在中国,只有圣农能搞。


在这件关乎餐桌的“战争”中,除了傅光明和圣农人,也有众人拾材火焰高的团结精神演绎。


在研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负责白血病的净化工作,这也是傅光明最初希望自主育种的关键原因。


中国的鸡原本只有两三种疾病,但是随着大量国外种源的引入,中国鸡的疾病种类达到了二十多种。


经过几个世代的净化,目前禽白血病、鸡白痢的阳性率已经都降为0,在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协作下,圣泽也逐步的建立了自己完善的技术精湛的疾病净化团队。


我并不是专业人士,我也很难仔细跟大家普及育种工作的难度,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只能把我最深的感受跟大家分享。


经过38年的蛰伏发展,圣农深耕白羽肉鸡的研发、生产、冷链、加工,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生产企业。


目前圣农从最初的个体养鸡小作坊,发展到如今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0年肉鸡产能超5亿羽,排名全球第七、亚洲第一。


这也是我们所强调的伟大的复利。正如稻和盛夫所强调的那般——持续就是力量。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米饭、肉类供应虽然不是问题了,但“吃饭问题”仍旧是个难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在厨房小火慢炖似乎成为一种奢侈。


一项关于我国居民近十年间对于食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显示,有67.1%的人认为传统烹饪方式麻烦,90.10%可以接受速冻主食,18-30岁年龄段仅有8.8%的人愿意享受烹饪的乐趣。


另外,外出就餐与点叫外卖,都存在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问题。


而对餐饮企业而言,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以及房屋租金的高企,市场竞争的激烈,高食材高能耗成本,也迫切需要市场上有缓解成本压力和提升效率的预制菜(半成品)的提供。


上述C端和B端的双层需求推动下,厨房工业化革命应运而生。屠宰肉制品向预制菜全面发展。


去过新加坡的人不禁发问,为什么新加坡人家几乎没有厨房?背后的就是因为——中央厨房。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在新加坡,有一个叫小贩中心的地方,用来专门设置卖美食区域,类似于小吃街,但这个小贩中心的管理制度却非常专业和标准化。


从卫生服务到后厨的采购,餐点的卫生和标准都有一套流程标准和保障,而且经营场地属于政府管辖。


所以,新加坡人来此吃饭,不用担心食物安全卫生问题;另外,菜品价格非常便宜,食物还有一定营养价值。


这对于拥有白羽肉鸡的研发、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圣农来讲,这无疑是2C品牌化建设的一种机遇。


鉴于这种趋势,包括圣农在内的畜牧业龙头都在积极抢占下游。2020年第一季度,圣农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销量翻了三倍。


圣农未来将会在各种渠道发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加大生加工半成品的净菜品类供应。从供应餐厅到直接进入消费者的厨房。


“家庭的方便菜肴是我们将来发力的一个重点。”圣农集团董事长傅芬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不过,对于国内企业来讲,想要让每一只白羽鸡进入中国厨房,产业集中度还有待提升。


中国肉鸡行业中龙头企业较多,规模企业将从养殖环节、屠宰加工环节的竞争扩大到全产业链竞争,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019年国内白羽鸡CR8约为42%,其中圣农发展市场份额最高,约10.3%。


但对比美国肉鸡行业70%-80%的行业集中度(CR10),中国白羽鸡的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从对标公司来看,美国泰森在美国鸡肉市场占有率为25%。现以年245亿美元的骄人业绩列世界财富500强中第二大食品加工公司。


对于圣农来讲,想要成为全球全产业链综合鸡肉制品的巨头的远景并不遥远。两者都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资源整合优势。发力2C端或许就是抢占制高点的决策之一。


对于一位军人出身、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的傅光明来说,或许这一切早已归入他的蓝图。


血仍未冷,依旧会滚烫汹涌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我想,这个故事,他不止是一个商业故事


他还关于信仰如何突破现实。


他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最好写照。


他是一个产业报国的真实案例。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人们的命运如同横亘在中华大地上的长江黄河一样,注定一生奔流到海,永不停息。


令我们奔腾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那就是信仰。


<end>
本文作者:沈帅波湃动品牌战略咨询 CEO微信:rayshen07124一个立志用真诚的文字记录商业文明跌宕起伏的人。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信仰与餐桌|在餐桌上,我们刚打赢了美国一仗

上一篇新闻

用区块链黄金协助亚洲无银行账户人口摆脱贫困

下一篇新闻

2018年4月机器人行业投资总额为23亿美元 商汤科技轻松拿走6亿美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