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德医 国士无双
——伍连德战胜东北鼠疫纪事
作者:郑千山
公历的2月是早春,前苏联著名诗人帕斯捷尔纳克曾经在那首著名的诗歌《二月》中这样描写俄罗斯的2月:“二月。蘸满墨水就得哭!/当泥泞的响声‘呼噜噜’/燃烧一个黑色的春天/我悲情抒写二月,不能自主”“那儿,成千上万只白嘴鸦/像烧焦了的梨子/从树上坠落水洼”。我个人理解,2月的冰天雪地,万物凋零,是令诗人伤感吟唱的情境。
我没有到过祖国的东北,可我相信,中国东北的2月景象,与接壤的俄罗斯也相差不多,而时光倒推至1911年的那个2月结束之时,中国东北却迎来了千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喜庆景象,“二月。蘸满墨水就得哭”,但这是人们因奔走相告奔涌而出的幸福和激动的泪水!——让历史的墨汁永远记住这个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时刻吧——在中国东北,中国人战胜了疯狂的鼠疫疫情!
人类历史上曾经被称为“一号瘟疫”的鼠疫残害过多次,尤其是发生于公元6世纪中叶的第一次鼠疫大爆发,从中东蔓延至整个地中海东岸以及北非和欧洲,时间一直持续到8世纪,死亡人数近1亿人;发生于公元14世纪的第二次鼠疫大爆发,一直持续到17世纪,也就是西方谈之色变的“黑死病”,疫情遍及欧洲、亚洲和北非,仅欧洲就死亡了2500万人,鼠疫平息后,到处是一片片废墟,犹如人间地狱……而发生于1894年包括1910年11月的中国东北的鼠疫疫情,被称为第三次鼠疫大爆发,眼看中国东北同胞一场惨绝人寰的人类大梦魇即将拉开大幕之际,一位年轻的中国医生站了出来,他凭借智慧、勇气和毅力,力挽狂澜,迅速遏制和扑灭了猖獗的鼠疫疫魔,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他就是伍连德。
作为一个曾经的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伍连德博士崇高的人格和医德,一直令我无比敬仰。曾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由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王哲博士写作的30万字伍连德传《国士无双伍连德》(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就一直放在我的案头,已读过几遍。王哲的这本书,通过了多年的搜集、采访,用详实的史料(包括档案和照片),以优美的文笔,为我们还原和呈现了一代现代医学先驱一生丰富多彩、曲折坎坷的人生传奇——
伍连德是中国现代医学和检疫、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1879年出生于马来亚(当时尚未分成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国)槟榔屿。伍连德父亲是“闯南洋”的广东人,母亲是南洋广东华侨,舅舅之一的林国裕是甲午海战中随邓世昌等一同殉国的北洋英烈。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伍连德自幼就饱蕴爱国的热忱。通过刻苦努力,他最终考入英国剑桥大学,负笈七年,令人惊奇地获得了文学学士、医学学士、外科学士、文学硕士和医学博士五个学位。1907年,28岁的伍连德应袁世凯之邀回国以所学报效祖国,没想到,仅仅三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来到了他的面前。
1910年11月,由于捕猎和食用旱獭引起的鼠疫在东北爆发,临危受命,31岁的伍连德出任东三省防疫总医官,负责处理鼠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伍连德在哈尔滨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三个多月时间,他指挥若定,调度有方,诊断明确,措施有力,创造了人类在四个月时间不到,一举遏制住死亡人数达6万之多、震惊世界的头号传染病鼠疫的奇迹,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是什么让年轻的伍连德创造出这样的奇迹?鼠疫爆发,按当时的普遍认识,鼠疫是老鼠经跳蚤传播给人的,鼠疫不会人传人,可是当时世界上首次发现鼠疫杆菌的日本人北里柴三郎派人对哈尔滨上千只老鼠进行解剖并没有发现鼠疫杆菌,于是否认这次疫情是鼠疫;法国顶尖鼠疫专家、具有丰富抗疫经验的迈斯尼则坚持认为这次就是老鼠传播的腺鼠疫(不会人传人),他看不起年轻的伍连德,甚至要求伍连德让出东三省防疫权,由他来指挥,还毫无顾忌在不采取任何防疫措施的情况下,直接去检查鼠疫患者,没想到仅仅6天后他就因染疫而暴亡……疫情势头凶猛,情况危急,处于风暴眼的伍连德却细心地发现,此次鼠疫有人传人的迹象,他大胆推测:这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染、以肺部感染为特征的人传人的新型鼠疫,他把它命名为肺鼠疫。通过患者遗体解剖和实验室研究、判定,事实证明了伍连德判断的准确性,他适时制定了防疫的措施: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戴口罩(他发明了防疫效果优良的伍氏口罩)、分餐(他发明了旋转式餐桌)、洗手、消毒……在采取严格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他顶着中国传统文化人的遗体不宜火化、外国天主教传教士不愿教徒遗体火化的巨大压力,通过取得清朝廷圣旨同意的方式,将巨大传染源的患者遗体焚化,彻底断绝了鼠疫传播的根源,1911年2月的最后一天,东北大鼠疫死亡人数从几万归于了0,不久,猖獗无比的大鼠疫疫情终于销声匿迹!
伍连德的抗疫成就令举世瞩目,1911年4月,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有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11个国家医学专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伍连德当选为主席并莅会交流中国此次防治鼠疫的经验……当时清政府为表彰其功绩,特授予其陆军蓝翎军衔及医科进士,伍连德一跃成为国内外防疫科学界的权威,国学大师梁启超当年曾评价说:“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其人乃“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国士无双”!但谁也没想到,正处于事业巅峰的伍连德却急流勇退,淡泊名利,居然辞去了大清卫生司司长(相当于今天卫生部长)高官厚禄的职位(后在袁世凯和蒋介石当政时期两次辞去同一职务),自愿留守东北,建立东北防疫总处,一住十年,无怨无悔。十年磨剑,在后来的岁月中,他又成功地杜绝了两次东北霍乱大流行,防治了十年后的卷土重来的第二次东北鼠疫大流行。
从1907年到1937年,30年间,伍连德始终是中国现代医学界的领军人物,为中国现代医学事业出生入死,不避艰险。他主持创立了中华医学会并出任了首任和第二任会长,创办《中华医学杂志》并任总编辑;他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了中国防痨协会,倡议并参与建立了北京中央医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后发展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陆军医院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与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杰尔姆·格林等人共同创建)等20多所现代化综合医院或医学院校;他一直力主收回近代以来中国被各国列强强占的港口卫生检疫权,后来他负责在上海成立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陆续接收了各沿海、沿江口岸的检疫机构,我国海港检疫事业能够收回主权、统一号令、开展业务,与伍连德坚持不懈的辛勤努力分不开;伍连德从剑桥大学毕业开始,就一直力倡禁毒,他始终站在禁毒的先锋行列,1919年,他代表外交部到上海监督焚烧鸦片1200箱;感慨于国外医史学家对中国医学的不了解和偏见,他与王吉民合作以英文写成了《中国医史》(该书于1932年出版,后多次再版),成为早期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英文著作,将中国在医学方面历代的发明创造向中外广为介绍,受到国外医学家的重视……
1937年七七事变,祖国大好河山大片沦陷于日寇铁蹄,伍连德被迫离开上海举家返回马来西亚,继续行医,救死扶伤。晚年的伍连德依然关切、眷念祖国,爱国情怀溢于言表,诉诸行动:听说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写作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时经济上遇到困难,他立即找友人提供帮助;在1959年出版的自传《鼠疫斗士——一个中国医生的自述》一书的序言中,他写道:“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博士在马来西亚槟榔屿逝世,享年82岁。
1983年由国际著名流行病学家拉斯特主编的《流行病学词典》中,伍连德是惟一被列入的中国科学家,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资料,人们在查询到的1901-1951年度生理学与医学奖候选人(诺贝尔奖最终提名资料要50年才能公开)的名单中,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看到了一位中国人的名字,他便是伍连德(Lien-Teh Wu),其提名理由是“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这是对他在人类医学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有力肯定。
在这部伍连德传记中,我们从历史的大角度上,看到了一位终生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人生价值观的时代巨人,他无私无畏,知识广博,敏于观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责任担当,甘于铺路奉献,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超的组织才能,他留给后世的高尚的道德和精神财富,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当下全国共抗新冠肺炎疫魔的号角正响彻耳际,我们回顾一百多年来的卫生抗疫历史,抚今追昔,一定不要忘了包括伍连德在内,以及汤非凡、齐长庆、顾方舟、屠呦呦等等伟大医学家、免疫学家们对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他们伟岸的身影将长久铭刻在人类抗击疫魔的纪念碑上!(郑千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