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一男子捡到上百斤的“太岁”,估价500万元,却2年没卖出去
近日,网上出现一个大连市民牟先生捡到一块上百斤的“太岁”,被拍卖公司估价500万元,收了20000元代拍费后,两年多却一直没能卖出的消息,引发公众热议。太岁究竟是什么东西,牟先生捡到的真的是太岁吗?为什么卖不出去呢?
时间还要回到2020年5月,牟先生在大连金普新区复州湾附近马路边的草丛中,发现了一段奇怪的“树桩”,高约半米,呈圆柱状,红褐色的皮布满褶皱且富有弹性。牟先生怀疑自己捡到了传说中的太岁,就将树桩带回家,称量后发现有102斤重,放进水缸里还能吸水,短短几天就长到了120斤。
牟先生在网上联系到沈阳一家拍卖公司,该公司鉴定后认为确实是太岁,由于体积巨大具有很高价值,初步定为起拍价500万元。牟先生高高兴兴交了20000元代拍费,双方约定拍卖成功后收取8%的佣金。之后牟先生就把太岁带回家,一直养在水缸里等着好消息。
当年9月,牟先生收到拍卖公司消息,称太岁在新加坡流拍,之后就一直没有再次拍卖,目前仍挂在一家艺术网站上,称“具有非常高的医药价值”,起拍价为100万新加坡元。
看来这个太岁是很难卖出的了,牟先生的发财梦可能也要好事多磨了,太岁究竟是什么,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太岁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是太岁神在人间的化身,最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不过是天文和占星中的一颗虚星,与木星轨道相同但方向相反,后来就演变成了太岁神。
而《山海经》中还多次出现了视肉,称它聚集成一团肉,形状像牛肝,有两只眼睛,切一块来吃又会重新长出来,永远都吃不完。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太岁和视肉就被联系在一起了。
实际太岁和可以无限生长的息壤一样,是古代物质匮乏,人们幻想可以获得某种无穷无尽供应物资的乌托邦思想,太岁也逐渐演变为一种可以让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罕见神药,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它趋之若鹜,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名称包括封、视肉或肉芫等。
到了现代社会,太岁的秘密似乎终于被揭开了,称太岁就是一种肉灵芝,是细菌、粘菌或真菌的大型复合体,是几种微生物的互利共生体,由微生物及分泌物组成,没有固定的器官,所以再生能力很强,可以随意切割再生,因而古人形容其永远吃不完,还真没有什么错。
但2010年和2020年中国科学家的两项研究,却又让太岁又变得神秘起来。
2010年的研究发现,研究中收集到的所谓太岁,其大部分物质的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与一种叫聚乙烯醇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一致,并且研究人员还用聚乙烯醇溶液制造出了一模一样的“太岁”,所以怀疑是现代工程中的灌浆材料渗入地下形成了所谓的“太岁”。
而古代并没有高分子材料技术,那时发现的太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2020年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了一项针对太岁的研究,对国内不同地区7个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其DNA和蛋白质含量都很低,主要微生物也只是一些常见的真菌和细菌。而肉状太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醇,胶状太岁的则是聚丙烯酸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太岁中的这些生物成分极有可能来自环境污染,我翻译一下,再明确解释就是,这些太岁不是什么细菌、粘菌或真菌的复合体,而是现代高分子材料组成的。
但这项研究也把我们带到了更加迷惑的境地,因为用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测出的这些太岁样本,其形成时间竟然都在约4万年前!这是一个谜,完全无解。
所以太岁究竟是什么,现在反而没有明确的结论了,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太岁的大部分组成是高分子材料,所以我不建议你去吃,因为你一口下去,咬到的只是涂料、胶水和史莱姆玩具,有营养的只是极少部分的蘑菇和细菌、黏菌,而且很可能还有不知道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的不明物质。
你也就可以想象太岁为什么卖不出去了,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谁还敢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挖太岁时,挖到了就切一块扔嘴里去,试图治疗百病,长生不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