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最近陕西疫情反复,确诊病例的行程又成为了家庭群每日讨论的主要话题。在 3 月 13 日陕西宝鸡的新增病例中,有两位 14 岁少男少女的行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们在同一时间出入了同一家酒店。

后来,关于他们两个的轨迹有了更多文字和图片爆料,似乎实锤了「未成年情侣开房导致阳性」这一情况,但两天后,微博@陕西省网络举报中心 对此进行了辟谣:两个孩子为孪生姐弟,恶意传播谣言已为当事人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谣言传播,就是比真相快

比造谣更容易的,是相信谣言。

在真相没有出现之前,一句话、一张图、一段聊天记录,什么形式的「爆料」都会引发大范围的关注和转发。在传播这些爆料信息时,大家就没有想过这可能是谣言吗?可能……我们真的没有想过。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转化成脂肪,吃碳水你就会胖,所以减肥就要彻底戒掉碳水。

想要减肥的你,得知了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脂肪,有理有据,所以为了减肥,你开始拒绝吃五谷杂粮。但减肥真的要彻底戒碳水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碳水进入体内后会分解成葡萄糖,这是身体必需的能量,摄入过量的碳水才会转化为脂肪。

在生活中,我们普遍认为看到、听到的事情是真相。可对又不完全对,才是谣言真实的模样。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 每一个真相,都会引出下一个谣言

就像上图中展示的这样,谣言大多是根据已经确认的情况,增加许多虚假的细节,而我们想知道的是事件的结论,而不是绝对的正确

再加上这一事件和我们日常关系不大,「原来是老板害人啊」、「原来是媒体拿了封口费啊」,这些内容就足以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了,即便当事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再举一个例子:「明天开始强制加班+公司通知」和「某地发生大地震+灾害配图」,哪个谣言更容易传播呢?

答案当然是后者。因为前一个谣言,看到的第一时间你就会与公司行政部门确认,而不是不经求证就传播出去抨击公司。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 容易传播的谣言和不易传播的谣言

而且从生存本能上来说,我们更容易关注坏消息。「5G 会让生活更美好」和「5G 辐射致癌」之间,后者会有更多人关注,「晚睡少活 20 年」和「早睡早起身体好」之间,前者更容易成为热搜。

繁忙的日常和群体生活,也让我们也很难独立思考。相比模棱两可、求证缓慢的真相,一语中的、高效快速的谣言,更容易击中我们想要获得真相、但又不那么在乎真相的内心。

分辨谣言,关注 5 大要点

2012 年《泰坦尼克号》在国内重映时,删除了 Rose 裸身让 Jack 作画的情节,值得注意的是,1998 年本片上映时这一片段还是保留的。广电总局对此作出了解释:「考虑到 3D 电影的特殊性,我们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纠纷。出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考虑,我们决定删除此片段。」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上面这段是假新闻,它由一个名为「豆瓣逗你妹」的网友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只是为了好玩。

不过,这一新闻却被微博@第一财经 转发(已删除),并删去了「假新闻」的标签,一天时间转发就达到了两万余次(2012 年)。一个网友段子变成了广电总局回应删减问题的正式新闻,甚至传到了《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梅隆的耳朵里。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 时间久远,已经找不到清晰的新闻图片了. 图片来自:中国网络电视台

这个经典的国际笑话,将事实与虚构混在一起,加上权威媒体未经审核的传播,看起来真的太真实了。不过看到一条新闻,我们依然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判断它的真实性。

  • 新闻来源:网友发言不可靠

得益于 4G、5G 通信网络的全面普及,截止 2021 年 12 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 10 亿。他们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在网络上发表「我听说」、「我看见」、「我知道」的言论,可想而知,这有多么不可靠。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 谣言部分截图

比如上面提到陕西宝鸡确诊病例的事件,基本都是一段话、几张图的网友发言,并没有任何明确的证据,却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转发。

  • 新闻内容:越离谱,越谣言

2021 年 8 月,一段来自人民日报献给企业人的感悟出现在了大家的朋友圈。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 谣言部分截图

这个离谱的发言并不是人民日报的「按语」,但确实可以引发不少人的共鸣,从而造成了广泛传播,人民日报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辟谣。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近日,我们的思绪都被 MU5735 客机坠毁事件牵动,一张「人民日报金句摘抄」的内容又出现在了朋友圈。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虽然内容并无恶意,但「人间的面,见一面少一面」、「莫得啥子岁月静好」这样的说法,怎么可能出自人民日报?当然,这同样不是人民日报的金句。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 图片来自:微博@人民日报

  • 新闻数据:用逻辑思考,善用搜索引擎

作为任天堂游戏粉丝,关注超级小桀也有两三年时间了。最近他出了圈,原因是在游戏水友的帮助下,他也没能从拼多多砍下一部手机。很快,下图就传遍了我的各大游戏群,但这依然是一个将真相与虚构混在一起的谣言。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其实稍加搜索,就会发现这张图中有一些漏洞——当然了,这个图更多是调侃,找一张梗图的漏洞本身就很离谱,只是为了举个例子:直播期间,2 个小时砍价未成功是真的,有直播录像为证;下播 2 个小时后,主播收到无门槛购物券是真的,有主播微博截图为证;隔天下午收到「砍单成功」的动画也是真的,有主播微博截图为证。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虽然事件有太多槽点,拼多多砍一刀成功率低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6 万人拼多多砍一部手机未成功」确实是谣言(拼多多辟谣的也是这部分)。至于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拼多多回应是「会优化活动指引、提升活动体验」。

  • 新闻形式:微信转发可不能当新闻

如今,转发的多条聊天记录、论坛的匿名回复成为了所谓「内部消息」的聚集的重点,同时,这些低成本、无门槛的内容发布,也成为了谣言的主要来源。同样最近 MU5735 坠毁事件中,这类来源并不可靠的谣言层出不穷。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 图片来自:微博@人民日报

一些来源不明的图片视频,配上一句斩钉截铁的解释就成了真相,着实不合理。遇到重大事件的转发信息,我们还是要多留个心眼。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图片来自@南京网警巡查执法

  • 新闻频次:怎么老是你?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看到拍一下就晕的迷魂药、遇见就扎你的外地人、要关闭电子设备应对的宇宙射线、突如其来的 SB250 病毒……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过段时间就会看到类似的谣言重出江湖。甚至随着时间推移,它们还会与时俱进,幻化成各种版本在网络中生生不息。一拍就晕的「迷魂药」,如今已经变成了「迷魂口罩」。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 图片来自:微博@stef-耳東咚咚咚

总结一下,拒绝谣言可以注意新闻的下面几个方向:

  1. 来源:一个有公信力的来源,是信息准确的基础;
  2. 论证:有数据、有逻辑,不带感情色彩,才是真相的模样;
  3. 篇幅:一般谣言都会追求效率,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的短爆料,八成是谣言(当然也有长篇胡说八道的);
  4. 内容:谣言总想搞个大新闻,观点一般都是很颠覆的。

上面这个「迷魂口罩」,来源是一张 A4 纸,论证没有任何逻辑,篇幅不过 200 字,内容有很颠覆,所以,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

当然,这个谣言在同年 7 月份就出现了。经@江宁公安在线 考证,这一谣言最早来源是同年 5 月的新加坡。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除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一些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以及网站也可以帮助我们分辨谣言。在支付宝上,我们可以看到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服务平台;在微信上,也有「腾讯较真辟谣」、「微信辟谣助手」等小程序。

像前面提到的@江宁公安在线 等各地网警,也都在努力为我们还原事件的真相。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记住前面提到的 5 个新闻要点和 4 大关注方向,谣言不可能无懈可击。

无法避免谣言,至少多个心眼

在提出这一选题时,主编问了我一个问题:「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大多数是不容易受骗的人,而容易受骗的人,可能并看不到这篇文章。」我思考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你说得对」。

劲爆的内容、高效的传播、「无伤大雅」的讨论和低成本的分享,谣言来的总要比真相快很多,网络世界的谣言几乎无法避免。但我们也要知道,处于谣言中心的人,每一个「内部人士」的发言、每一段「事故现场」的视频,都会对他们造成非常大的心理负担。

好在随着网络上一次又一次的事件反转,网友们已经越来越愿意等反转、等官方、等真相。面对无法避免的谣言,只要我们多个心眼,就能距离真相更近一步。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用一个谣言结尾,一起来找找这个谣言中有多少漏洞吧(10 分)。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参考答案:

这是一个谣言(2 分),论证如下:

  1. 来源:虽然挂着「人民日报」的 logo,但只是一张图片,没有原文引用,并通过数字生活媒体 APPSO 发出,并不可靠;(2 分)
  2. 论证:北京大学并没有名为「尚清华」的教授,凌晨 2 点睡觉有利于营养吸收也没有任何证据;(2 分)
  3. 篇幅:只有几十个字,关键信息缺失严重;(2 分)
  4. 内容:凌晨 2 点睡、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建设祖国,确实想搞个大新闻。(2 分)

综上,这是一个谣言。

好烦,网上到处是谣言

上一篇新闻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下一篇新闻

无糖食品降糖又减肥?学会看懂成分表才能放心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