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1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规模暴发已有两年时间,关于病毒起源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

目前,唯一基于事实和科学的病毒溯源权威研究成果,就是2021年3月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

联合专家组在武汉开展了为期28天的深入研究后,得出阶段性结论:

新冠病毒“比较可能至非常可能”经中间宿主传人,“可能至比较可能”直接传人,“可能”通过冷链食品传人,“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

这一结论清晰、明确,为全球下一阶段在全球框架下多国多地共同开展溯源研究指明了方向。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然而,总有一些人出于政治目的或个人私利,选择与科学背道而驰。即便是美国情报机构都编不出证据的“武汉实验室泄漏论”,却仍然被他们奉为圭臬。

这些人心里早已有了预设的结论,乃至只要不是指责中国的观点,他们就认为一定是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影响。联合研究报告中说“可能”,在他们眼里就是“不可能”。联合研究报告指出冷链传播途径,他们就嗤之以鼻。

2

联合研究报告的结论明确指出:

新冠病毒已被发现在冷冻食品、包装和冷链产品中持续存在。中国的部分病例,以及在向中国供应冷链产品的其他国家的包装和产品上发现了该病毒,这表明它可以通过冷链产品实现远距离传播。华南海鲜市场的供应链包括来自20个国家的冷链产品和动物产品,其中一些国家在2019年底前的样本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还有一些国家存在新冠病毒的近亲病毒。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传播的可能性,在国内已经是人尽皆知。在联合研究报告发布前,造成北京新发地市场、大连海鲜公司聚集性疫情的病毒,就已被证实是由从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冷链输入我国的。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在2020年10月发生于青岛的疫情中,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专家更是首次从冷链产品的外包装上成功分离出新冠活病毒,成为新冠病毒冷链传播的直接证据。

钟南山院士也曾提醒,“要高度警惕冷链运输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可能性”。

他指出,将新冠病毒添加至鸡肉、鲑鱼及猪肉之后进行常规4℃冷藏或-20℃冷冻,21天后检测发现病毒的感染性没有下降。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为维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我国海关和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长期以来严密防范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取得了显著成果。

仅今年11至12月,我国海关总署就因产品外包装或内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宣布对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阿根廷、厄瓜多尔、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俄罗斯、古巴、缅甸等国家的20家企业、3艘捕捞运输船和1家冷库采取紧急预防性措施。

就在近日,一批从越南进口的红心火龙果部分货品及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山西太原、河南开封等地迅速对该批次红心火龙果开展排查、采样、检测、消杀和无害化处置,并对购买人员展开追踪,尽力把造成疫情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

3

但一些外国媒体却诬称,“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冷链传播”是中国故意释放的“虚假信息”。他们声称,除中国外,没有其他国家的学者得出过病毒通过冷链传播的相关结论,境外也没有相关案例。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圈哥记得最近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法国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已经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样本中发现了两种新的巨型史前病毒。

研究人员称,其中一种病毒休眠了3万年,但在解冻并暴露于其宿主变形虫后便能立即“复活”。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虽然这与新冠病毒并没有直接关联,但一般情况下,与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毒不会被冻死,温度越低反而活得越长。

我们已知并掌握的病毒,处于4℃左右可以存活3-6个月以上,-20℃以下可以存活达20年左右。

早在2020年10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疾病预防中心的一项实验中就已经证明,新冠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长时间保持感染性,并且在低温和非多孔表面或光滑表面上存活时间更长。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今年8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新冠病毒的动物起源》文章,该文章由知名病毒学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的戴维·罗伯逊教授等多国研究人员联合撰写,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最可能由被感染的活体动物传播给人类造成,但大规模冷链供应在新冠病毒出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应被忽视。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文章称,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中国猪肉产品短缺,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了更多家禽肉、牛肉和鱼肉等其他肉类产品,以应对短缺局面。

大规模需求促进了所有肉类品种的冷链供应,这其中可能运输了SARS样冠状病毒的易感动物。

今年6月,据香港《英文虎报》等媒体报道,一名住在天水围的17岁女孩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成为源头不明的本地病例。防疫专家随后从其家中冰箱里存放的“泰国进口冷冻鳄鱼肉”包装表面检测出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2020年8月,据《新西兰先驱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连续102天无本地传播案例的情况下,奥克兰一个家庭却集中发现4起病例。

其中最早的一名感染者在一家进口海外冷冻食品的冷库公司工作,其同事同样被感染。(该冷库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以及新西兰开展业务。)

新冠病毒不仅能够通过冷链运输途径实现远距离传播,而且一旦引入到海鲜销售市场或者水产品加工企业等特殊的场所,能够引起本土疫情的集中暴发。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新加坡卫生部今年7月17日发布公告称,7名在新加坡最大海鲜水产批发市场“裕廊渔港”工作的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截至当月24日,由裕廊渔港引发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就已经达到了700多例,涉及近50个菜市场和熟食中心。

病毒迅速扩散,暴发聚集性感染,渔港只得关闭进行消毒,周边的加工冷冻公司也基本停工。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科学研究以及大量事实都证明,新冠病毒通过冷链途径传播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为什么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传播的事例大多是在中国被发现的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给出了解释:中国之所以能够最先认识到冷链传播,是因为中国始终秉持“动态清零”策略。

如果一个地区已经形成了大流行的趋势,将不具备找到“零号病例”的前提条件,那么也将很难觉察到冷链传播。

4

圈哥想要说的是,与“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传播”相比,“武汉实验室泄漏论”才是真正的虚假信息,是美国用来转移视线的“烟幕弹”。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捷近日从理论上总结出了美国常用的议题政治化手段的实质:通过一个议题性质的转变使其成为争议的焦点,并试图以这种手段谋取自身的政治私利,其中包括命名、指责和主张三个阶段。

圈哥认为,“武汉实验室泄漏论”的产生完全符合这一规律。它的命名把科学领域的溯源议题带入政治领域。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责任人,获得自己在道义上的所谓合法性,最后提出制裁等主张,用以打压、抹黑中国,实现自身的政治私利。

这种政治化偏离了议题的客观事实,始终以责难为框架,成为政治手段,其结果必然是不可靠的。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有“病毒侦探”之称的迈克尔·伍罗贝,此前曾与17名科学家共同发表公开信,呼吁不能排除“实验室泄露论”的可能性。但如今他却转变了看法。

伍罗贝表示,此后他自己和其他人的研究使他对新冠病毒的自然起源更加自信,因为它比“实验室泄露论”得到了明显更多的数据支持。

“几乎可以肯定,‘实验室泄漏论’是一个巨大的干扰,它只会让人们把注意力从实际发生的事情上面移开。”

伍罗贝还表示,从口罩和疫苗是否有用的争论,再到对病毒起源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已彻底被政治化了,这样的现状令他感到“沮丧”。

政治化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病毒溯源工作是科学问题,按照联合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在调查新冠病毒自然起源的同时,追踪在2019年年底之前初步报告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冷链产品供应商国家,才是正确方向。

而美国,就是应该被调查的对象之一。

编辑/雨声

图源/新华社、网络截图

文章好看请点这里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来源: 破圈了

上一篇新闻

翔安匠心农人向台商取经 6年来专注于种植火龙果

下一篇新闻

甘肃:国际班列运回600吨“海鲜南果”保“双节”供应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