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5日 星期六

翔安匠心农人向台商取经 6年来专注于种植火龙果

翔安匠心农人向台商取经 6年来专注于种植火龙果

陈水清在自己的火龙果园内采收。通讯员 刘小东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余庆东 刘小东)此时正值火龙果的采收期,在翔安区新店镇大宅社区随处可见忙碌的景象。从村口一路往里走,就能看到一个100亩规模的火龙果种植基地。这些诱人水果的种植、养护都由大宅本地人陈水清负责。

为了管理好果园,陈水清平时都在果园里忙活。“我经常在果园里转悠,看看火龙果、百香果的长势,是否有病虫害发生。现在是采收期,更是天天‘泡’在果园里。”陈水清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因常年在户外,他的皮肤晒得黝黑。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出外打拼者的精明,更多的是属于农民特有的朴实和亲和。

出国务工 6年后返乡种水果

2006年,陈水清只身一人前往新加坡务工,到一家港式糕点店里当学徒。

3年后,陈水清回乡探亲时,嗅到了商机的味道。他发现,大宅火龙果种植已不再是几个台湾人“过家家”,种植技术也渐渐成熟。“我第一次吃到火龙果还是在新加坡。火龙果吃起来清甜,还有通便、润肠道的作用,我觉得这种水果在国内也会有市场。”

2011年,陈水清看到火龙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更加笃定了自己回国的想法。隔年,他便辞去新加坡的工作,回乡种地。

拜师学艺 失败中积累经验

2012年,陈水清回到大宅社区。“虽然对种地不陌生,但火龙果我还真没种过。”陈水清说,回乡后他从一亩地开始种起,跟着来自台湾的一位老农户学习。

“虽然有请教老师傅,但不少经验还是在一次次失败中积累下来的。”陈水清记得,有一年,自己精心种下的火龙果苗还没长出来就烂在地里。问过后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把根种得太深,导致根部无法呼吸。

如今,陈水清成了村里出了名的种植达人。经常在火龙果园内忙碌的他,不时会被尖锐的藤条刮伤。他说,他想培育出一种无刺藤条的火龙果。可见,有了丰富种植经验的他,已开始在寻求更多创新

上一篇新闻

怎么样成为大师级的室内设计师?这样做,让你找到发展方向

下一篇新闻

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从美国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