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人“漂浮”在东南亚最大淡水湖上,无身份无国籍,无人问津
东南亚的“洞里萨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这里风光秀美,环境宜人。
然而,这里却漂泊着70万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无身份、无国籍,终其一生不能上岸,只能在水中度过漫长岁月。
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又为什么被迫定居在这里,在没有陆地的环境中,他们是如何生存的呢?
本期文章,让我们跟随着摄影师李奥的脚步,去“洞里萨湖”的“浮村”做客。
01 初入洞里萨湖
李奥是一名旅游摄影师,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色彩和直抵人心的生活场景著称,颇受各杂志社青睐。
这次,他受工作室伙伴柱子的邀请,与柱子的老乡汪阳一起去“洞里萨湖”进海货。
李奥一行人辗转数日,终于踏上洞里萨湖。一眼望去,洞里萨湖阳光灿烂,湖面上波光粼粼,像个度假胜地。
李奥打开单反,对着湖面按下快门。跳动的光点,让他觉得,这里还有很多奇妙的风景值得探索。
这里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湖面上,漂浮着一座座小船,零星搭建着一座座草木房子,那就是洞里萨湖人赖以生存的家。
柱子的朋友汪阳在一次贩鱼途中认识了洞里萨湖的老吴一家,偶尔路过柬埔寨,他会过来看一看。这次,他带着柱子和李奥一起。
登上老吴家的船,汪阳与老吴一阵寒暄。老吴瘦瘦高高,皮肤被晒得黝黑,才30几岁,却显得很苍老。
别看老吴才30几岁,他却已经有6个孩子,4男2女,在这里,并不算多。
“浮村”虽人口70万,但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人均寿命只有50几岁,人们信奉多子多福的观念,毕竟,孩子越多,家里的劳动力就越多。
从船上望去,经常能看到几岁的小孩独自划船,在水中飘荡。
汪洋介绍李奥和柱子给老吴认识,老吴极其热情,留他们在家里吃饭。李奥两人因此登上了老吴家的草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屋里,分成两个房间。外层临湖做饭,里屋住人。李奥和柱子将他们随身带的礼物分给老吴的孩子,孩子们高兴得蹦蹦跳跳。
吴从蕊是老吴最小的女儿,小小的女孩拿着李奥带给他的兔子玩偶,一会吹一下玩偶上带着的哨子,玩得不亦乐乎。
屋子里不时响起“嘟”的哨声,吵得她二哥和三哥不胜其烦,追着捂她的嘴。
餐桌上,鱼和海鲜占了大部分,鱼、虾刺身,酸辣鱼汤,入口辛辣,正好驱散烈日的燥热。香茅的香中和了鱼的腥味,吃起来别有东南亚风情。
这样丰盛的一餐,在老吴家是不常见的。老吴的几个孩子舔着嘴,不敢去夹。直到快吃完,几个孩子得到允许,才大快朵颐起来。
李奥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酸,饭后,他拿出了随身带的压缩饼干分给孩子们。小小的一块,吃起来口感并不好,硬邦邦的,孩子们却极为新奇。
尤其是从蕊,她掰下一小块,放到嘴里一点点吮吸,不知道尝到了什么好吃的味道,仰起头嘻嘻大笑。
“好吃吗?”李奥问他,用刚刚学到的不地道的越南话说。
她一边笑一边玩一边转圈圈,看起来开心极了。
晚饭后,落日余晖映满了整个湖面,李奥看着今天的成片,不甚满意,总觉得缺点味道。
夕阳下,李奥几人和老吴聊天:“你们这里属于哪个国家?没人管?”
老吴低着头:“是啊,我们祖先是越南士兵,当年没撤回越南。在柬埔寨驻扎,战争结束后,柬埔寨不要我们,越南也不让我们回去,大家四处流浪,就在这里驻扎了村子。”
李奥点点头:“没想过找个陆地生活?”
“怎么没想过,可是去哪里呢,我们连国籍都没有,去哪里都被驱逐,只有水上的地方管不着。”
天渐渐黑了下来,这里没有灯火,人们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李奥在老吴的渔船上,望着点点星子,浅浅睡去。
02 “浮村”集市
来“浮村”几天,李奥跟老吴一起捕过鱼,喂过猪、鸭。今天,老吴准备带李奥去“浮村”的集市转转。
集市是一些大点的船,船上干净而整洁,摆放着特色商品。有刻画湖上风光的油画、记录当地风土人情的小册子、特色的手绘木罐、手包、各色毛线等。
里面空间宽敞,但是人却不多,这是专门针对游客而设置的集市,当地人很少来买,也没有钱消费。
李奥买了些特色的串珠留作纪念。
归途中,他们遇到了脖子上挂着大蟒蛇的孩子,孩子们殷切地看着李奥几人,希望几人能给他们一些钱财。
粗壮的大蟒蛇挂在他们瘦小的脖子上,并不相称。李奥正想拍照,却被老吴阻止了。
“不要拍,拍了就会被这些孩子缠上。”老吴解释道。
李奥点点头,放下了手里的相机。
回家途中,他们遇到了一艘载着货的小船,这是真正当地人买卖货物的地方。
船上放着香料、玩具、盐巴、衣物等生活品,老吴停下船,用缅币买了些盐巴,这是他们家赖以生存的东西。
随后,老吴带他们去了鱼市。这是“浮村”最大的集市了,每户人家捕好的鱼,都在这里交易。
不仅品种丰富,还极为新鲜,好多新奇的鱼都找得到,价格也非常低廉。
这就是汪阳的天下了。
明天即将离开,汪阳要在今天拿下一下鱼货,出去倒卖。
只见他熟练地挑拣着,用当地语言讨价还价,李奥听不懂柬埔寨语言,柱子只会简单的几句,两人一边等汪阳,一边四处瞧,看着旁边一个小女孩背着蟒蛇看着他们,两人和小女孩闲聊起来。
柱子磕磕巴巴得跟小女孩说:“你是自己来的吗,你爸爸妈妈呢?”
小女孩懵懂得看着他:“在那边卖鱼。”她指着远方的一艘渔船。
“背着这么大的蛇,不害怕吗?”
“不呀,它是我的朋友。你要摸摸它吗?”
柱子有些怕,尴尬地摆手笑:“不用了。”
小女孩看了他们一会,指着李奥胸前背的相机问:“这是什么,我总能看到有人用它对着我们。”
“这是相机。”柱子解释道。“就是,像你照镜子一样,用他照一下,就可以把你的样子画下来。”
柱子逻辑不通地解释了一番,小女孩点头又摇头,似懂非懂的。
李奥看她对相机很感兴趣,拿出包里的饼干和女孩交换。让柱子翻译。
“这是一些食物,叔叔把食物送给你,你可以让叔叔拍张照片吗。”
小女孩看了看食物,推开了。
“我可以让你拍照,但你可以给我讲讲外面是什么样子吗?老师说,外面是很大的,但是我从来没有去过。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
李奥少有的顿了一下,然后说:“好”。
他们坐在船头,跟女孩描绘“外面的样子”。
“有山,有大片的土地,有秋天会变黄的麦田。有高高的楼房和可以带人去各地的火车。晚上有灯,就像100颗星星汇集起来一样亮,能照亮整个村庄,因此人们在晚上很晚才会睡……”
小女孩听得很懵,那些都是她没听过的事情,她甚至想象不出他们的样子。
当地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这里也开始建立起了学校,但是,只教语文和数学。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完全无法满足。
离开的时候,李奥给小女孩拍了一张照片,远处是湖光山色,近处是鱼市人家,眼前是单纯而眼里闪着星星的小女孩。她皮肤黝黑,却充满着童真和向往。
03 结语
第二天,在汪洋的带领下,李奥一行离开了洞里萨湖。
走之前,汪阳说,这里有着四个新加坡大小,但这里的人民,命运堪忧。
走的当晚,李奥和柱子仅带了必要的食物和水,把能留下的干粮和生活用品都给了老吴的孩子们。
老吴不自在得搓搓手:“这怎么行,这怎么好意思。汪老板能来买我们的鱼,已经是给我们帮大忙了。”
汪洋推着老吴的手:“不用客气老吴,你留着,这些东西他们还有。”
他们心里都明白,这些东西,对李奥他们,不算什么,可是,却是老吴一家,却是极难得的东西。
回程的路上,李奥翻看着相机里的片子。
水天一色的湖景、热闹的鱼市、飘荡的草屋、黝黑的“浮村”人等等等等都不甚满意,等翻看到小女孩那样,李奥手指顿了一下,他觉得他想找的洞里萨湖的味道,似乎找到了。
出发前,他想过把这组照片叫作“70万的漂泊”、“无人问津的村落”等等,以唤起人们对这个地区的关注。
而现在,他在小女孩的眼里和言语里,他似乎明白,开启命运的钥匙,不会掌握在别人手里,而是在自己手里。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法选择人生的机遇,可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努力地写好人生这个半命题作文,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
最终,李奥把这组照片命名为:“向阳而生。”
近些年,很多人去一些艰苦的地方,试图将先进的文明传播出去,也试图将当地的困境传递出来。
但后来,看到那些生活如此艰苦的人,依旧笑得灿烂,才发现,原来即使生活贫困,依旧不能阻止人民内心向阳而生。
在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时,那些人也把生命的韧性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们。
参考文献:
1.《柬埔寨洞里萨湖流域土地景观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浅析》;黄子雍,王军德,张育斌;《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年4期
2.《真正的洞里萨湖“水上人家”》;王晓满;《世界文化》2018年1期
3.《洞里萨湖的忧伤》;陈文伟;《人民司法》2017年15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