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江湖路远,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325房间,小幽

引子

集中隔离点,一个人在本能上避之不及的地方。可在这座城市里,却有一群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了一座座临时“孤岛”上的“房客”。他们来自天南海北,他们在“住”进来的前一刻可能还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存在,他们相邻隔壁却不认识彼此,他们难免会愤怒、会无助、会孤独,他们也学着平静、学着独处、学着接受。在不孤独的“孤岛”上,他们看到了阳光,看到了希望……

在上海普陀区就有这样一处集中隔离点,1月27日之前,那里还是一家最普通的快捷酒店,直到那天凌晨1点,住进来一户来自湖北的三口之家……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1. “安全的时候做个胆小的人,危难的时候做个胆大的人。

——被征用的“房客”李川

李川,37岁,房间号121 。

1月27日清晨,还在睡梦中的李川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电话另一头是普陀区长征镇的一位领导,“你给我派几个人,立即到XX酒店,尽快。”

李川平时服务于长征镇网格中心,手下有6个可称作“兄弟”的兵,主要从事市容、城管、安保等工作。虽然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凭借勤奋有头脑,深得领导信任,像这样临时接到“派单”并不是第一次,他也没细问,直接带着兄弟们就赶了过去。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去,他们7个人就再没能离开,成了这栋被征用酒店里的第一批“房客”。

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1月26日普陀区决定将辖区内一处快捷酒店临时征用为“集中隔离点”,专门接收与湖北相关的人员。当天整个酒店就完成了原有住客的清退,留下一栋空楼。按照原计划,1月27日将物资、人员一一配备后这里才会“开门纳客”,没想到当天凌晨1点,辖区里出现了无处居住而在外游荡的湖北籍一家三口,于是他们被紧急安排直接入住,李川也正因此被临时调往酒店支援。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一趟趟搬运防护衣、口罩、消毒液、食品,以及专门配给特殊“房客”的6件套等物资,整个白天李川和兄弟们都忙着干活,对于未来要做的事还不是特别清楚,直到晚上才知道他们将被纳入安保前台组,在服务“隔离者”的同时,自己也将一同被隔离。

“老大,我们真要留在这啊,这有风险啊,这活能干么?”这个时候李川对兄弟们有些内疚:“大家都有家庭,也没足够的心理准备,这次跟着自己来如果出了问题,怎么交代?但是这个时候,怎么好说撤?”

“实际上我心里也有点怕,大儿子12岁,小儿子22个月,一家老小,这意味着之后一段时间我都不能照顾他们。不过,我九几年就在老家入党了,我对自己说这时候绝对不能怂。”

李川对兄弟们说,这怕啥?就算真被感染,也是为国家做贡献,这是荣誉,我们几个大男人在一起共进退。“这不是漂亮话,这就是当时最真实的想法。”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居中者为李川,我说给你们兄弟几个拍张照片吧,几个人刷跑过去站成一排,我说不用这样拘谨,拍工作照,他们又齐刷刷低下头假装看东西,把旁边的人都逗笑了……他们就是这样简单的可爱,但是很勇敢。】

就这样,兄弟7个人留了下来。那一天,这栋楼里一共住进来8个保障组的“房客”,他们分别是卫监统筹组、医务护理组、公安管控组、消防应急组、客房服务组、机动转运组、后勤保障组,以及李川的安保前台组。

李川说,在这段封闭的日子里,他看着进进出出的人,经常很难入睡,不过他常常会想起前线指挥部领导和他说过的一句话:

“安全的时候做个胆小的人,危难的时候做个胆大的人。”

2. “我们被防护服们包围着,我以为这是好莱坞大片”

——不肯做“房客”的小幽

小幽(化名),湖北姑娘,房间号325。

这个春节,孝顺的女儿小幽打算好好带着80多岁的爸妈游览长三角,谁会预料到精心安排的一次全家游变成了一场回不去家的旅行。

1月26日,暂时无法带着老人回湖北的她,只能按原计划来到上海,入住了早就定好的酒店,很快地酒店所在的辖区防疫站工作人员上门找到了她。

恍恍惚惚坐上接他们去隔离的车,一路上她不知道要去的地方会在哪里,什么样的日子在等着她,而最重要的是,她太内疚和自责。

“如果不是自己这次带爸妈出门,他们就不会遭这个罪。”

不到一刻钟车子就停了下来,当小幽看到等待他们的是一群穿着防护服的人时,她恍惚地觉得这是一场梦,置身于好莱坞的灾难片。

“这是个什么鬼地方,里面是不是住的都是已经感染的人?”清醒过来的那一刻,用小幽的话说就是,恐惧、无助,愤怒。

尽管来的路上已经有人和她说过大概的情况,但是身在这样的环境她开始怀疑一切,本能地喊了起来,“你们有什么权力让我们住到这,我们不住,我们没病!”

一瞬间涌上来的委屈,使她听不见周边的声音,她只想保护自己的家人。

“小幽,我们为什么要一直住这里,为什么不给出去?”直到住进来的第7天、第8天……小幽的妈妈每天还会问同样的问题,妈妈自从上了年纪后,有了健忘症,小幽说“每天回答一遍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鼻子一酸。”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为了方便照顾爸妈,小幽坚持要一家人同住一个房间。就这样,十几平方米的房间,一扇不大的窗户,看不到的街头,三个人的陪伴只有电视和手机。8点、12点、18点送餐的人、记录体温的人、取垃圾的人,每天到她房门来的人很多,但彼此永远不会打照面,一扇门,隔出了两个世界。

心情平复后,小幽慢慢发现,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糟,她开始感受到那些“看不见”的温暖。

客房服务员总会隔着门很耐心的问缺什么,每天检查体温的医生总是鼓励她,一日三餐都是五芳斋提供的丰盛菜肴,得知老人有糖尿病就有人将咸味饼干、老干妈、方便面悄悄放到门口,而李川这个大男人还会帮她张罗着买“姨妈巾”……

直到元宵节那天,老人吃上热腾腾的汤圆不停地说好吃的时候,小幽流下了眼泪。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日子居然那么快,2月9日,小幽和爸妈健康地走出了这栋房子,很多工作人员出来送她,她发现这些“朝夕相处”半个月的人,每张脸都不认得。走的时候她将前一晚写好的一封感谢信留了下来:

“江湖路远,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被你们“宠爱”的节奏就要结束,大恩不言谢!”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3. “我怀孕了!”

——用了两根验孕棒的“房客”芸芸

新加坡夫妻:芸芸(化名)、力坤(化名),房间号327。

和所有人一样,芸芸夫妻被送过来的时候十分抵触,他们是因为五天前去过湖北黄石而被要求隔离。办理“入住”的那一天,两个人各种不配合,对于安排的一切,都表示不满。

前面的几天,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就算有阳光洒进来,也难以释怀。直到有一天,芸芸觉得胃痛……

大约1个多月前,芸芸就会不间断胃痛,住进来后她曾让这里的医生帮忙买胃药,医务护理组医生胡承伟得知后,总觉得不大放心,于是找到芸芸更详细地询问了情况,当得知她的月经有所延迟后,他跑出去买了2根验孕棒。

芸芸跑到卫生间深吸了一口气,打开其中一支的包装……“一条杠!没有怀孕。”芸芸跑出卫生间,着急地告诉老公,那一刻两人觉得这个医生不可靠。

隔了一天,芸芸决定把另一支也用了。“如果有万一呢?”几分钟后,测试棒上出现了清晰的两条杠。那一天是2月7日。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喜讯很快传遍了整栋楼宇,而那一天,恰巧是胡承伟医生的37岁生日,每天要穿着防护服接触10多名隔离房客的他,早已忙得忘记了生日,直到晚上“战友们”手捧着蛋糕出现在他的103房门前……

这一天,是327房客和103房客的“双喜临门”。

4. “一家七口,剩下的我一定不能生病。

——孤独的“房客”黄阿姨

黄阿姨(化名),57岁,武汉人,房间号231。

前不久上海出现的年龄最小确诊患者,那个7个月的婴儿就是黄阿姨的外孙女。

春节前夕她和老公从武汉来上海,打算和在上海安家的女儿团圆,没想到这次团圆,却引出一场悲剧。

黄阿姨的老公、女儿、外孙女、亲家在被120相继接走救治后,2月3日,尚未有病症的她和女婿被送往这里隔离,没想到两天后,女婿开始发烧并很快被确诊,当天晚上就被紧急转往公卫中心。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那天晚上,与女婿一墙之隔的她,听着门外的人来了一波波,可自己却不能打开那扇门,告一声别。

透过窗子,望着渐渐远去地闪烁的120蓝色灯光,她不知道未来等待一家人的会是怎样的结局。

不停地发讯息给家人,焦急地等待着回复,吃不下睡不着,就算每天收到再多亲朋好友的安慰也没有用,因为最牵挂的人,看不见摸不到……

这期间,黄阿姨并不知道,这栋房子里各个组的保障人员每晚都会一起开会,而她就是大家最关心的人之一。李川这栋里最活络的“联络员”担负起每天嘘寒问暖的任务。阿姨每天的情绪,所需要的帮助,他都会转给不同组的人,大家竭尽所能博阿姨一个开怀。

几天后,李川忽然收到阿姨一条微信留言“能帮我买一袋奶粉么?……我要保护好自己呀。”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阿姨终于想通了,剩下的自己一定不能生病。另一位“房客”公安管控组的王培俊警官得知后,开心地跑了出去,20分钟后就将奶粉带了回来。

在这栋临时被征用的特殊酒店里,除了被隔离者,每个“房客”都是服务员,无论他是谁。

接下来,“孤独”的黄阿姨还要在她的231房间里住上一阵子,可是她的内心似乎不再那么孤独……

5. “临走那天,他留下一地垃圾,和两只鞋印”

——唯一让人寒心的“房客”刘雨

刘雨(化名),24岁,湖北人,房间号320。

从2月9日那天开始,陆陆续续有“房客”满了14天的“住店”期,每位“客人”离店的时候,8个保障组的人都会一起到大厅里送别,道上一声“珍重”。告别的那一刻总会充满感动,除了那一次……

2月9日下午,完成14天隔离的刘雨办好“离店手续”,大家与他挥手告别后,各自回到岗位继续忙碌。可是,当负责消毒清理房间的工作人员进入刘雨住过的320房间后,却被眼前所看到的惊呆了。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地面、桌面、床面满是垃圾,被褥上还留有清晰的脚印。

“看到这种近乎宣泄式的场面,第一感觉不是愤怒,而是寒心,真的寒心!”那一刻,服务组里的几位年姑娘觉得委屈至极。

世相万千。

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结局么?很快地警察找到了刘雨,他被重新带回这座酒店,当着所有人的面,认了错。“隔离的孤独让我越来越烦躁……今后有机会,我也像你们一样做个志愿者。”

但愿如此!

6. “我要把他们平平安安带回去,一个都不能少。

——剪了长发的“房客”朱曼青

朱曼青,中环国际酒店的客房部经理,房间号122。

“啪”,一万元现金摆在了桌子上。这样的情景不是电视剧,在这栋快捷酒店被征用的前几天,区领导为了鼓励酒店原有员工留下来直接做隔离点的服务保障,特意带着现金赶过来,对愿意留下来的员工直接给予奖励。

可最终1月27日那天,当原有住客全部清退后,这里的酒店员工没有一个人留下来。

同一时间,国企中环国际酒店的客房部经理朱曼青接到了紧急前往支援的任务,她立即带着几名部门员工赶了过去。

铺好50个房间的床褥,贴好50个房间的号码牌,将50个房间的垃圾袋按标准一一严格扎好,口罩摆好,并放上入住告知书……那天,3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半。而此刻的朱曼青并没有想到,这一趟支援,最终变成了“常驻”。

“我其实不是不怕,也不是那么勇敢。”见到朱曼青的那一天,她已经在这里做了14天的“房客”。14天对隔离者来说是期限,可对她们这群人来说,这个数字毫无意义,因为她们的“隔离期”或许要到这场“战疫”的真正结束。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头发长易感染,就剪掉刚刚烫好的长发;防护服物资不够,就穿着一次性雨衣干活;元宵节同伴们想“改善生活”,就亲自下厨;累了难过了委屈了就偷偷在房间里哭一场……

“来了就一定坚持,而且要把我团队里的人平平安安带回去,一个都能少。”

7. “我没回过湖北老家,可却无处可去。”

——只剩下30块钱的 “房客”陈亮

陈亮(化名),湖北人,外卖小哥,房间号244。

元宵节那天晚上8点,外卖小哥陈亮成了这里的新“房客”。与其他房客不同,被120送过来的那一刻他很开心,尽管当时的自己发着烧。

春节期间,陈亮没有回湖北老家,他本想留在上海加班多赚些钱,可是疫情打乱了一切。很快地,因为户籍,公司不敢再聘用他,房东不愿继续租房给他,酒店也住不起,就这样他又冷又饿地在外漂泊了几天,发起了烧,到医院就诊后病毒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于是他被从医院转送到这个“家”。

“住这里要钱么?”这是陈亮被带进来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因为此刻他能用的钱只剩下30块。

“你配合得好就不要钱,配合不好就要钱。”医生幽默地说,可小伙子却很认真地用力回答“我肯定好好配合。”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热乎乎的汤圆,暖乎乎的粥,每天丰富的三餐、悉心的治疗、温暖的问候,陈亮很快退烧了。对于这个小伙子来说,这十几平方的空间是太珍贵的港湾。

14天后,告别“房客”身份的他,生活将会怎样……

8. “说不完的故事”

——那些数不清的“房客”

写着写着感觉有些停不下来,因为想要记录的“房客”故事太多了。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房客”普陀区卫监所所长刘晔翔、副所长沈月在这里做起了万能的“大管家”。

“房客”万豪酒店大堂客户经理朱宏阜在这里当起了翻译、门童、服务员。

“房客”长征镇派出所副所长栾亨奇、民警吴俊、民警王培俊、民警倪佳臣,是这栋楼里的“定心丸”,大家喜欢称他们为“抗疫F4”。

“房客”医生周嘉陵,护士杨臻,消防战士童芳,消毒员沈云杰、严荣,水电工吴文林。

……

后记

采访那天晚上的20点左右,我刚刚离开,一辆120又停在了酒店门前。然而刚刚办好“入住”手续不久的这名“新住客”,几个小时后被检测出阳性,随后连夜被转往公卫中心,他也成为这里停留最短的“房客”。

那一夜,李川和几个保障组的人一直忙到凌晨3点……

迎来送往,继续迎来送往。截稿的前一天,这栋被临时征用的快捷酒店先后住过59位房客,而当天下午这处集中隔离点又将迎来11位“新客”,这也意味着守护他们的“常驻房客”将仍无归期……

目前上海各区都已建立集中隔离点,守护隔离者的“房客”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因为有他们,一座座“孤岛”成为一个个希望的港湾。

“孤岛”里的房客

是和你我一样的凡人

并非无所畏惧,只是依旧选择前行

“孤岛”不孤独!

不孤独的“孤岛”| 探访上海这个集中隔离点里的59家“房客”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汤丽薇

编辑:陈丽

责任编辑:向晓薇

上一篇新闻

自测抗原试剂5个核心问题解读

下一篇新闻

中国为何不采用“验孕棒式”家庭自助新冠检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