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死后的世界,既不美好也不可怕

本期的主打推荐书目,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天蓝色的彼岸》。这个故事里,小主人公一出场,就已经死了。他来到了一个死后的世界,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传说中美好,也没有想象中可怕。而静静读完,我们收获的是满满的疗愈与力量。

此外,本周书单从经济、文学、生活等类别选择了6本好书为大家推荐。

死后的世界,既不美好也不可怕

《天蓝色的彼岸》,作者:(英)亚历克斯·希勒,译者:吕良忠,版本:禹田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3月

我想以个人的口吻来推荐这本书,尽管早已成年,但关于死亡,是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给了我最多的疗愈和释然。我遗憾自己读到它太晚,在豆瓣上,它十六年前的旧版已经有一万多人点了“读过”。它的开头就吸引人:主人公小男孩一出场,就已经死了。于是我们跟着小哈里一起走在“他乡”——死后的世界,发现那里既不美好,也不可怕,只是有很多仿佛在寻找什么的人。我们又跟着哈里一起,回到了生者的世界,看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早已被另一个孩子占据,又看到自己的伙伴怎样哀悼过自己,父亲每天都去看自己的坟墓,母亲和姐姐在家里黯然神伤,可你想要安慰他们,他们却什么都听不见。因为你已经死了。故事中的死后世界一点都不阴森可怕,但情感无处传递的痛苦却又是那么真切,那么心酸。

我们终会发现,无论“他乡”还是这整个故事,都是在完成一场生与死的告别,都是在弥补和放下遗憾。当哈里终于走向“天蓝色的彼岸”,让自己的灵魂变成某种未知的新生的一部分,我们好像也不再那么痛恨夺走亲人的死亡,因为这就是生命,生命总是在不停地流转,而情感总也不会失去意义。(李妍)

死后的世界,既不美好也不可怕

《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作者:萧冬连,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3月

改革开放所创造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令世界瞩目,不过“中国奇迹”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模式”。前者只在事实层面进行阐释。经济增长之所以是奇迹,原因之一是在20世纪后期大批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浪潮下,放眼望去,只有中国最成功。秩序相对稳定,并在此条件之下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制度的过渡,这曾一度令世界学术界陷入解释困境。

而在国内,长期以来参与解释的主要是经济学家。其一,中国奇迹表现在经济增长,经济学有解释优势。其二,经济学家是经历和介入实际经济改革的群体,或是政策的参与者,或是在公共领域建言者。只是,立场不同、研究范式不同,他们给出的解释也不同。萧冬连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从史料中回顾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以一种全景式的方式试图呈现前因后果。他虽不像经济学家那样关注何种经济制度更能带来经济增长,但也给出了一个关键判断,即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绝不是一个意外的结果,也不是提前设计的结果。他认为奇迹离不开当年“随机行走”和有限理性兼备的开放探索方案。(罗东)

死后的世界,既不美好也不可怕

《漫画之王:陈福财正传》,作者:(新加坡)刘敬贤 译者:黄天怡,版本:鹿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

“漫画大师陈福财”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但刘敬贤用漫画的方式重新呈现了他的一生。这部图像小说以陈福财的传记讲述了新加坡的建国史。在看到华人运动被镇压后,年轻的陈福财决定走上漫画之路。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政治隐喻,比如用动物隐喻统治者和警察,用外来霸星人传播“霸星语”的情节讽喻当时政府的话语权专制。因为画出来的漫画并不吸引人,陈福财身边的朋友逐渐放弃这项事业。他的父母也建议他找个正式工作,结婚,过上正常的日子。但陈福财选择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随着新加坡历史的发展,他的漫画中还出现了林清祥和李光耀的政治斗争,记录了那个充满暴力与民众抗议的年代。即使在这样的年代中,一个漫画家实际能做的事情近似于零,但他用坚定不移的创作精神守护了人类良知与道德的底线。

故事结束后,我们会发现所谓的“漫画家陈福财”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完全是作者用戏仿的资料和图像虚构出来的人物。他在漫画中变成了一个真实、立体的人,而且由于人物的逼真性,陈福财生活其中的历史背景也跃然纸上。(宫子)

死后的世界,既不美好也不可怕

《舞蹈与舞者》,作者/译者:裘小龙,版本:漓江出版社,2019年4月

对诗歌读者来说,裘小龙的名字往往和T.S.艾略特、叶芝等人联系在一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他翻译的《四个四重奏》《当你老了》《丽达与天鹅》等名篇被广泛阅读,对国内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1978年,他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师从著名诗人、翻译家卞之琳先生,主修英美文学。从那时起,他被卞之琳要求试写诗歌,由此写诗的习惯延续了四十年。1988年后,他因故定居美国,环境改变了,写诗的习惯没变,他开始用第二语言英语创作诗歌,屡获奖项。

这本《舞蹈与舞者》收录了不少原创诗,也收录了裘小龙翻译的艾略特、叶芝、庞德、狄兰·托马斯等人的诗。原创诗分为《写在中国》《写在美国》《中美之间》三辑,以地域划分,也展现出随着时间变迁,他的创作风格的细微变化,以及新环境、新语言对创作的影响。对上述诗人的翻译,则展现了其在译诗方面的才华。(张进)

死后的世界,既不美好也不可怕

《解放的种子:制造伍德斯托克》,作者:(美)埃利奥特·台伯、(美)汤姆·蒙特 ,译者:吴冰青,版本:雅众文化 | 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3月

只是在多年以后,当我们谈起1969年8月的那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来,才更加意识到它的伟大,以及它的不可复制性。这本书名为“制造伍德斯托克”,但实际上,它几乎没有谈到音乐,关于这场音乐节本身,笔墨也寥寥无几。是的,这不是一本关于伍德斯托克的历史研究著作,无关宏大叙事,无关时代全景,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的自传,作者埃利奥特·台伯甚至算不上是完整意义上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但是,它却比那些严肃的讨论著作有着更为直接的触动。

这本书记述了一个曾经丑陋、肥胖、自卑的同性恋犹太少年因伍德斯托克而爆发的一次神秘而持久的内心风暴。伍德斯托克之于他,只是一个偶然,却改变了他的一生。和李安的电影相比,书中有着更多的背景和细节描述,包括当年的石墙运动的潜流暗涌;同时,这本书也更为私人化,更易引发某种共情,时而会被作者的幽默逗得发笑,时而心情激荡,看到最后甚至落下泪来。那是属于一代人的癫狂与纯真,伍德斯托克之后,世界又退回到了曾经的保守与平庸之中,我们已经难以相信伍德斯托克曾经存在过,但它确实曾经存在。(杨司奇)

死后的世界,既不美好也不可怕

《佐野洋子》,作者:(日)佐野洋子 译者:王玥,版本:读库|新星出版社,2019年1月

这书才翻开就让人忍俊不禁:一只方头方脑的猫,手握刀叉,在铺着花格布的餐桌旁,正要吃鱼。猫是佐野洋子画的,洋子是日本知名绘本作家和随笔作者,作品已有多部译为中文,其中《活了100万次的猫》更是卖了150多万册。

无印良品“人与物”系列专注于介绍日本艺文界的知名创作者。《佐野洋子》作为其中的一册,遵从系列体例,开篇展示她喜爱的日用品,有不锈钢削皮器(洋子爱做饭)和古董茶杯(真的拿来喝茶)等等;继而是语录若干,“与人相遇也是才能。即便我没别的能耐,也自认有与人相遇的才能”;再来选了随笔十篇,谈绘本创作、浪花调、和服、参鸡汤、写信、泡温泉,当然还有猫,文字细腻、准确,时而欢脱,时而神伤,生活的热情和人生的况味尽在其间;20余张照片贯穿全书,展示洋子的画和生活,每张配有恰到好处的图注;一页人物小传不提,最妙的是还有一页,列出三位与洋子密切相关的人所创作的书。

短小的一册,既是作品集,又可窥见人物的生活,还留有线索供读者进一步查考,让人叹服编者的用心。(寇淮禹)

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

编辑:徐悦东

上一篇新闻

慢游东南亚——新加坡印象

下一篇新闻

出国知识必备:世界各国电源插头标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