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巨头们都在加码海外移动支付,打法各异、藏何玄机?

中国企业“走出去”,从1.0时代升级到3.0,终于可以用上“降维打击”的词汇了。

从1.0时代珠三角领域为代表的以贴牌代工为主,以成衣和家电行业为主的走出去,到2.0时代以海尔、联想为代表的借助规模和资本优势,在全球投资并购买入国外公司的做法。中国企业从来没有跳出美日企业出海旧路径。

而到了3.0时代,一切变了。移动支付作为新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在的中国企业“出海”,有足够的底气对外输出了。

自2015年进入移动支付元年以来,移动支付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嵌入各行各业的不同场景中,应用越来越广,也成为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银联在国内的竞争激烈而漫长,而移动支付的海外争战也暗流涌动。

与此同时,昆仑万维旗下Opera,更是在非洲市场把Opay做的风生水起,大有引领第三世界移动支付崛起之势。

本文我们就走进几大传统移动支付巨头的海外移动市场布局,看看分别都是如何做的。

巨头们都在加码海外移动支付,打法各异、藏何玄机?

移动支付

1、支付宝的海外之路

作为全球普惠金融的发源地,孟加拉是一个人口超过1.6亿的典型“小鲜肉之国”,人口平均年龄偏年轻。但大部分支付交易还在使用现金,数字金融服务需求强烈。双11前半年,孟加拉国移动支付公司bKash和蚂蚁金服合作,蚂蚁金服提供技术支持,与bKash共同打造了本地版支付宝。

梳理阿里的路径,有着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打通在线全球网络,实现全球买全球卖。这与阿里的原始基因有关。起初,随着阿里业务的全球化,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跟进,初衷是为了解决电商平台淘宝和天猫的用户在线上支付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随着中国人走出去旅游和购买,支付宝走到线下,落地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多服务出国的中国人。

而第三个阶段是打造本地钱包。从印度Paytm起步,三年来支付宝的9个本地钱包都已落地,虽然起步形态不尽相同,但已经各自因地制宜“接地气”地发展。

第三个阶段最早始于2015年2月支付宝和印度电子钱包Paytm的合作。现在,Paytm用户数从2015年的2500万增至2017年底的超过2.5亿,目前排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

从投资路径来看,阿里投资了电商和支付服务提供商Paytm,收购了覆盖东南亚的新加坡电商Lazada。在东南亚的金融科技方面,它与泰国的Ascend Money、菲律宾的Mynt、印度尼西亚的Emtek、新加坡的M-Daq和马来西亚的TNG等大公司达成了交易。蚂蚁金服在全球的投资还有总部在美国的Moneygram和韩国的Kakao Pay。

为了更快更稳地扎根海外市场,支付宝在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落地了9个属于本地人的“支付宝”。

这让东南亚众多小微用户和商家像中国人和中国“码商”一样,近距离体会数字普惠及其红利。在中国,“码商”指的是通过一张二维码实现收款的小微商家。Paytm在印度发展了700万“码商”,串起了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据介绍,Paytm整套二维码产品的技术标准是由支付宝传授的,其中风控和反作弊系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印度用户的交易安全,让他们能够放心扫码。

要想取得更大的市场,落地生根,必须因地制宜。以印度为例,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消费国,黄金制品不论消费还是投资,都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到2017年夏天,Paytm借鉴中国的“余额宝”,推出了面向印度市场的“数字黄金”。在中国,支付宝用户就算只有1元钱也能投资余额宝,同样,印度人在手机上打开Paytm应用,只要1卢比(相当于人民币1毛)就能投资黄金,累积到了一定重量的黄金,还能选择把实物送货上门。目前数字黄金的用户已经达到7位数。

Paytm并没有直接复制粘贴余额宝,而是研究了它的商业模式和理念,再把产品技术标准带到当地,进行了充分的本地化。这就是我们所寻求的合作模式,把支付宝在中国的技术和经验由当地团队进行充分本土化,打造出一个受当地人喜爱的、实用的本土移动支付产品。

2、微信的打法和策略

在今年3月份下旬举行的微信支付境外合作伙伴大会上,微信支付境外业务总监范帷表示,微信支付将在境外通过服务商加强对商户的服务。在这次大会上,微信支付公布了一系列在技术和财务激励措施,鼓励海外商户利用微信生态将微信支付的流量转化成自己的生意。

社交一直是微信的底色。过去,微信支付的社交红利只能在出境游群体中产生作用,现在,微信支付希望将“社交”这张牌打入更广泛的人群。

的确,在海外,微信支付的社交红利仍然只能在出境华人群体中产生作用。有专家称,社交产品的出海面临着文化、使用习惯以及本土社交网络等等阻碍。

微信支付是以平台为依托,以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提供诸多服务。微信支付在欧洲落地了首个智慧行业解决方案:将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广告等基于微信生态的工具箱复制到了老佛爷集团旗下的法国BHV百货。

来自法国的“欧洲第一大零售商”家乐福曾在中国被微信当作智慧零售的标杆打造,如今,家乐福身上的这一套解决方案正式登陆法国本土,并试图在更多境外国家得到复制。

境外方面,2018年与2017年相比,微信支付境外业务无论是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和活跃商户都有8-9倍的增幅。

不过,微信支付在海外面临的情况并不相同。比如,一次性的海外消费如何转化成为持续的连接能力,微信还只是刚刚起步。

微信生态内建立了商家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使得支付不是一笔生意的终止,而是下一笔生意的开始。微信正在试图通过把线下流量转化成线上的方式,帮助商家发展粉丝、运营小程序,实现二次连接。

在法国,老佛爷百货、巴黎春天等传统零售商已具备较强的全球物流配送能力,完全可以实现二次销售。据了解,这种通过微信生态发展跨境电商的方式已在日韩的部分免税店得以实现。

阿里的侧重点是在电商和普惠金融,腾讯的侧重点则在内容领域。

腾讯全资收购泰国最大门户网站Sanook Online,并将其改名为腾讯(泰国)。此外,腾讯投资了1900万美元,与另一家泰国数字内容平台Ookbee宣布共同成立一家全新的数字内容公司OokbeeU,专注于提供由用户生成的原创内容。

据泰国媒体报道称,泰国移民局的第三方服务商已在开发微信小程序“Tie Thai”,可接入泰国移民局推出的电子落地签E-VOA系统,方便中国游客在线办理签证业务。

3、银联的最后100米问题

而银联在移动支付的布局上则没有那么顺利。2017年3月,在银联成立十五周年之际,银联总裁时文朝发表了致辞,被外界解读为“罪己诏”。他承认银联在移动互联时代未能占到先机,问题出在“最后100米”上。他称计划在2017年5月底前实现在200万家商户、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上线二维码扫码功能。

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一些渠道和合作优势,银联逐渐加大了拓展疆土的步伐。

2018年11月9日,银联国际与马来西亚Axiata电信集团合作,通过电子化发卡,实现其钱包产品Boost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服务。目前新加坡、泰国、越南、港澳地区等地消费者,已可在移动支付客户端上绑定本地发行的银联卡,在全球银联二维码商户扫码支付。马来西亚近七成POS终端及超过九成ATM支持银联卡。2018年12月初,银联联合各大商业银行和华为、小米、三星、OPPO、魅族等主流手机厂商正式启动了银联手机POS产品首批应用试点合作。

其背后可谓用心良苦:一方面,银联利用现有的渠道优势,大力推广云端闪存支付;另一方面,它聚集了如华为Pay、Apple Pay、Mi Pay、三星Pay等手机品牌,形成集团合力攻击。

然而,此举和三年前推出的云闪付一样,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凭借“轻骑兵”二维码到处攻城拔寨之际,银联的举动显得有些被动。深层原因是,银联作为一家卡组织,其存在的前提是银行和卡。因而,它始终在维护银行的利益,同时试图扩大银联卡的使用范围。然而,随着基于二维码的手机支付方式的普及,长远来看人们是否还需要银行卡是个问题。

结语

国内成功的模式延伸至海外,是处于一种降维打击的高度,有利于支付平台发挥着各自的长处。而且,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国外市场更加广阔和诱人。

“支付机构的全球布局是其发展的唯一途径。”易观国际在一份关于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报告中提到。

易观国际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尤其是一线和二线城市,往往趋于饱和,上限明显。国内企业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也有对外扩张的需求。

其次,作为商业闭环和用户财务行为的第一个切入点,是公司向外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巨头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从支付服务链的角度来看,随着跨境贸易的繁荣,对外出口消费的需求增加,B端商户和C端用户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确实,相比国内便捷的移动支付,国外确实处于萌芽状态。随着移动支付企业逐渐跑马圈地,海外市场成为了新的增量空间,而巨头格局也很有可能在出海过程中改写。

巨头们都在加码海外移动支付,打法各异、藏何玄机?

深圳市东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一篇新闻

新华社:美方有关乌克兰问题的涉华谬论

下一篇新闻

2019亚洲大学排行榜出炉:清华大学首次登顶丨今日热词打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