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01日 星期一

陈春花:大学的意义,我们因何来到这里

陈春花:大学的意义,我们因何来到这里

导语:跨入大学校门,学校的气质就会融入到学生的秉性中,虽然只有短短四年的时光,却可以为你烙上独有的气息,哪怕几十年后,时光逝去,但你和学校之间已是恒久的盟约,亦如几世的情缘,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大学报考志愿之际,写给即将进入大学的天之骄子们。)

1

有一个你,温暖学生的心

细细想来,自己从教已 30 多年,在学校工作时间长了,遇到的学生多了,慢慢觉得,温暖学生的心,其实是不容易的。

很多人都会认为,学生入读学校,是为了掌握知识,为了长大成人,为了获得学位。我不去探究这些说法对错与否,只是知道,入读了学校,学生就会有一种学校的味道,这味道可以让学生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

陈春花:大学的意义,我们因何来到这里

每一所大学的教授,都用独特的意志,把温暖倾注在学校里和教学中,陪着学生走过知识的殿堂,知性的天空;让学生学会欣赏丰饶的大地,丰满的人生;使学生拥有梦想的翅膀,坚实的步伐,善良的秉性以及顽强的意志。

有一个你,温暖着学生的心,这就是我对学校的感受和期待。在静籁的夜晚,窥见明亮的星;在明朗的早晨,迎接绚丽的朝阳;在宽敞的教室,汲取丰厚的知识;在宽广的校园,锤炼健壮的体魄。画一般流过的岁月,雕刻属于学生们的情节,也让温暖就这样恒久地温存着。

学校就是这样的温度,暖暖的直入人心。每一天如花开般抹平平淡,让善渗透在每一节课里,望着你们,便有光散向四方;每一学年如光阴般加重悠远,让爱沉浸在每一次交流中,望着你们,便有暖流过四方。

2

大学为什么会存在?

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

相对于学生一生而言,大学存在的时间是极为短暂的,其间,只能去探索其人生的一小部分,甚至是有关知识、能力以及习惯养成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一小部分却是极为特别的,因其决定着一个人人生的高度和广度。

学生们来到大学校园,带着好奇、惊讶并可能获得答案;大学也因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可以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拥有着无限可能的呼吸、丰盛饱满的自由以及宽阔无比的视野。从这个意义上去看,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教师,无疑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

事实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自身,都在影响着学生,当学生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秉性上沉淀的是大学的痕迹,倘若教师发挥了影响力,学生们的价值观上也刻下了教师的判断和选择,我把两者称之为「存在」,因大学与教师的存在,学生拥有了内在的品性。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的演讲深深的打动了我,谈及大学与大学生时他说:「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学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大学是求学之道,需要全力以赴,单纯而明确,这样才可真正算得上是入读大学。

因此,他要求学生砥砺德行,「诸君为大学学生,以身作则,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诲,更何足以感人。」这是蔡元培对大学生的期待和要求,也一样是北大赋予学生们的品性标准和期待。

陈春花:大学的意义,我们因何来到这里

这段话也是我对大学的认知,在大学工作中,很喜欢两个时刻,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

开学时密集的交流,不为谈论自己的心得,只为获得彼此的成长。在一个巨变的时代,知识与技术所具有的价值,是驱动进步的力量,而心性的完善与成长则是另一个永恒的驱动力,回到校园,我们可以同时获得知识的价值与心性的成长。

每年毕业季的到来也是让我欢喜异常的时刻,此时总是可以感受到:洋溢着幸福的家长,荡漾着激情的学生,露着羡慕神态的学弟学妹,带着期许和骄傲的师长,让校园弥漫着浓郁的快乐。夹着毕业味道的校园,充盈着昂扬,沉淀着厚重;抛向天空的学位帽,承载着梦想,张扬着力量。与毕业生们在一起,也一样被激发,因为这一刻,生命已然开启创造之旅!

不要辜负了时代带给年轻学子的命运;不要辜负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全新世界;不要辜负知识与你融合一体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更不要辜负学校和老师对你期许与帮助。

衡量我们是否创造了价值,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看我们在生活中能不能继续生长,能不能促成新东西的产生,这是你和我都需要记住的。

决定你未来的是对变化把握的能力,决定你价值的是做好你自己。好好珍惜这个时代,珍惜你拥有的一切,特别是大学的这段时光。

陈春花:大学的意义,我们因何来到这里

每次想到学校,我都会写出这段文字。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所倡导的那样,大学能给予大家的正是「追求卓越、诚实正直、持续创新、团队精神、关爱他人」这些美好的价值取向。祝愿这些价值追求沉淀在内心成为你我的秉性,让时光做证明,愈久愈深,愈久愈醇厚。

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近期研究发现,个性对于学业成功所起的作用比智力更重要。这项考察基于认真性、开放性、亲切性、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这几种基本个性因素,结果发现,认真性和开放性对学业成功的影响最大。还有一个好消息是:与学业成功关联性最强的几种个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1810 年,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将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被称之为「现代大学之母」。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务的人才培育。

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他说的科学指纯科学,即哲学。而修养是人作为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与专门的能力和技艺无关。根据纯科学的要求,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二:寂寞和自由。寂寞意味着不为政治、经济社会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距离。在洪堡看来,大学全部的外在组织即以这两点为依据。

我已经在大学校园里生活和工作了 36 年,对于大学独特之秉性有着深切的感受。大学之所以可以影响到人类长久的能力,正是这样一种存在:莲花给予者。

3

大学拥有一种独特的力量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侵犯也不屈服。——约翰·纽曼

想到大学,总是会让我想到文化以及文化的力量。文化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是独立的,又是可以被理解、被接受和被转化的行为,大学同样具有这样的力量。

之所以坚持大学功能要以「培养人」作为核心功能,是因为如果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来看,不读大学一样是有办法获取知识的。但是学校除了知识传播之外,还有一个不可替代的功能,就是给予学生大学所特有的精神特质。这种特质会让学生走入社会时,具有一种内在的韧性,以及独特的优势,这种韧性或者独特性就是大学精神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特质,这就是大学的力量。

陈春花:大学的意义,我们因何来到这里

当你进入一所大学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共处于一种环境中,大学文化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人与校园共存相融并迸发出异样的光彩。大学因为学生永葆青春和时代的活力,学生因为大学沉淀永恒价值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在学生与大学互动的过程中,自我演绎和深入创造的理由朴素而充分。

因此,无论是风格各异的教师与课程,还是各色纷呈的校园活动,或是学生自己所经历的孤独、调适与团队融合,都会让学生有机会经历成长。大学生活价值追求可以让学生们有机会去体味其中的差异,让人在心仪已久之际又可以进行选择,这是大学的魅力,无可替代并不能低估。

我反对家长简单地把大学理解为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认为只要保证孩子能够学好知识就是完成了大学教育。大学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对学生心性成长的帮助,这可以从两个视角去诠释。

1.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教会学生怎样思想。大学造就了许多文明的知识先驱,缔造了许多让人景仰的思想丰碑。

大学中最令人陶醉的地方,就是能够接受各种出色思想的熏陶,经常聆听名家教授的直面教诲,这无疑是一段不可复制的重要人生过程。一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可以掌握专业知识与工具方法,可以拥有技能与探索未知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学者和成功人士的交流,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可以应对纷繁社会现象,处理复杂现实关系。拥有这种思考能力,是学生独立处世并且可以避免人生失败,从而获得成功的利器。因此,大学之力量,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自我认知的价值情思和独立思考的文化境界。

2.从学习的角度看,大学教会学生怎样读书。这一点我自己是最大的获益者。因为在偏僻的小镇长大,来到大学之前,没有机会看到很多书,幸运的是中学时,却让我遇到影响我一生的书之一——《居里夫人》。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让我知道,不管条件如何不如人意,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当我第一次走进华南理工图书馆时,可以用震惊来形容自己站在书架前的感受,在那之后,便把自己泡在图书馆里,阅读成为我大学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以至于日后有学生问我,最喜欢校园什么地方,我会说灯火通明的图书馆。

书籍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环境从而获得「心定」。为什么人们乐此不彼地追求利益和物质财富,究其根本的原因是:内心不够富足而安定。现实已经证明,依靠物质的追求无法真正实现富足,唯有知足才会真正富足,阅读正是达成这种心态的最佳途径之一。

陈春花:大学的意义,我们因何来到这里

大学期间可以说是最单纯的一段人生时间,在这里利益之争并不明显,物质之间的差异也不是核心所在,学习作为核心任务帮助学生,隔离了与物质世界的相对距离。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用知识作为纽带让一切显现的非常简单。在这个环境下,如果学生愿意的话,其实是可以安心阅读,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氛围中,完全可以和智者交流。这只需要学生自己愿意,就可以做得到。我极为感谢大学期间养成的阅读习惯,让我终生受益,这是大学传递给我的永不枯竭之力量。

4

大学赋予我们精神内涵

大学不在训练人力,而在培育「人之独立性」。大学教育在知识以外,更应重视德性的问题。——赫钦斯

对大学独有的情节,让我受益无穷。喜欢在大学校园里漫步,喜欢看夜晚通明的图书馆灯光,喜欢告示板上色彩斑斓的广告,喜欢冲气十足的操场,也喜欢清晨树下喃喃的阅读声。1854 年,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这样描述大学: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群英会集的殿堂,天下各处各地的学子到这里来,以寻求天下各种各样的知识。大学定义本身就足以让我欢喜与流连,以至于我有很多机会去做一些新尝试,但是每一次我都选择维持在校园工作的习惯。

陈春花:大学的意义,我们因何来到这里

每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我都会想办法去看大学,世界上的大学究竟有多少?没人统计过。自从 1530 年以来,西方世界只有 85 个机构存活至今,其中就有 70 所大学。为什么大学会具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为什么大学总是一种象征?为什么大学可以承载历史和时光?是因为大学有着精神的特质。

惟其包容,才有其大。大学从创立起就体现着她独有的包容特质。大学创立于中世纪,大学(University)来自拉丁文名词「universitas」,意思是「整体」、「社会」、「世界」、「宇宙」。因此,大学从词源上就已经蕴含了包容万象的特性。这种包容性在大学数百年历史中不断发展丰富,使大学成了一块包容不同学派、观点、人才,能够自由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和探讨的领地。这种包容性已经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大学在创办之初就秉承了这种精神特质。上个世纪初,马相伯先生在创办复旦公学的时候,提出 12 个字,叫「囊括大典,网罗众学,兼容并收」。

蔡元培先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北京大学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的精神,也确立了中国大学的基本准则和文化精神。

惟其常新,才有活力。大学之所以具有活力,是因为她在本质上是创新的。鲁迅先生曾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我们也可以说:「大学是常为新的」。大学具有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这是由大学对于知识无止境的探索所决定的,也是由大学需要不断培养青年学生决定的。大学的这种创新性,对社会文化有引领的作用,使大学成为社会的思想高原和文化的辐射源。大家都知道,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动「五四」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学的创新不仅在社会思潮,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始终走在社会的前列。创新需要积累,创新需要勇气,甚至牺牲。

「不强调认同他人而否定自己,不努力否定他人而标新立异,只是把握好自己,认同自己。」 非常认同曾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秦绍德先生在一次讲话中说了上面这段话。大学就应该是保持个性,张扬创新,尊重独立的地方;大学就应该是保持创新,接受挑战,引领文化的圣地。

包容、常新和承担让大学具有了久远的根基,有了可以熔炼学生骨骼和精髓的元素。很多人问我,大学最重要的价值在哪里?在我理解,大学教育最本质的过程是人文的过程,是崇高品性形成的过程。同样的年轻人,考入大学和没有进入校园,一年下来两个人就完全不一样了。是什么使他们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是大学的人文熏陶、大学的精神修炼。

大学的重要性,是其他方式都不能替代的,不是知识,不是设备,也不是大楼,而是大学所具有的精神特质让学生受益终生。如果仅仅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技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技术不能解决的正是校园所形成的人文氛围。没有在大学里浸泡四年,年轻人就不会真正具有知识的魅力和完整的人格。

大学的精神特质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是独立的,又是可以被理解和被传承的。当你身处大学校园的环境里,思考和想象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求知和理想相容在一起,自我实现和深入创造的准备充分而明确。因此,无论是什么时代的大学,无论是什么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不妨碍我们去体味其中的差异,让学子在纯粹的知识追求中又保有了完整的人格,这是大学的魅力!

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大学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思想;一种深远巨大的影响;一种兼容并收的氛围;一种穿行时空的光芒;一种刻骨铭心的境界;一种运行人生的能力。

5

大学是你一生的归属

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解释意义,而在于去敲那心的门。——泰戈尔

很多时候我需要走入企业中、市场里,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管理研究就是需要深入到实践的一线。有时坐在人群中,融入纷繁的街市、多变的市场和纷扰的现实,会让人多少染上焦躁和不安。自己比较幸运,可以回到那满是碧绿妆点的校园里,满是激扬文字与激情彭拜的课堂上,满是理性与思辨的书卷中,只要回到这里,瞬间就会安定、平静与从容,学校总会给我这样的帮助。

人有时候很有意思,在每一个学段中,学生和老师们都觉得疲惫不堪,但是当毕业典礼漫天飞舞的学位帽落下时,对学校的思念却慢慢的爬了上来。

真是应了那句话「距离是一种美」,因为距离可以产生浪漫,浪漫可以有绚丽的光环;走在大学的校园里时,也许没有太多的在意,当回归到日常的生活中,被琐碎所羁绊的时候,校园留给你种种,就会爬上心头,滋润着美美的心田。36 年来,我主要在两所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所是华南理工大学,一所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走在茂盛而葱绿的新国大校园,叩问大学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就会得到,大学是青年人向往的理想园,是社区经济的典范,是神殿;大学是荣耀,是快乐,是永恒;大学是 110 年来依然年轻,依然出众,依然灿烂。而我所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则是 50 年来依然执着,依然深植,依然创造。

新国大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言语向世界展示崭新的面容,促使春的萌动回到了这个 110 年之后仍然年轻的学校,并带来了重新创造新国大的远见和勇气。每一代新国大人,都必须为作为一个新国大人意味着什么下定义。我们面临着惊人的挑战,但同样具有惊人的力量。新国大人历来是不安于现状,不断追求和充满希望的。我们曾经做的很好,但是还必须做的更好;只要是新国大人,就必须在这个为需要每个机会而竞争的世界上做到这一切。

我在华南理工大学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整整 36 年了。在华南工学院(今为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了 4 年本科课程后留校做老师,到现在从教也有 30 多年。36 年前的我从东北一个小小的地方来到广州,甚至被第一次看到的「自来水」所震撼,惊讶于水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来到面前。那个时候的我,完全是懵懂而怯懦的,几乎每一样东西都让我觉得惊奇,很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在华南理工的 4 年时间里,可以用蜕变来形容自己的成长,这所学校给予我一个全新的生命,让我懂得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认识自己。

陈春花:大学的意义,我们因何来到这里

我深受这所大学的影响,虽然是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但是可以去胜任哲学课程以及管理学课程,都是因为安静地钻研,认真地投入,坚守价值贡献,这些华南理工赋予我的品性。成长的力量来于学习,而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意愿,是一种自我扩充;成长过程本身,就是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真正懂得学习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自我的心智成熟;成长,就是学习。

也许这份学校的情结太重,以至于不管我去做什么,总是把学校作为情感依托之地,有了这份依托,让心能安;也因为这两所学校融合在自己的生活中,使得自己能够不断尝试新东西,甚至敢于去超越自己的极限,这感觉真好,感恩我所学习、生活以及工作过的所有大学。(本文完)

上一篇新闻

华中大毕业生揽6个百万年薪offer: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读书时就拉开了

下一篇新闻

武汉一毕业生揽6个百万年薪offer: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读书时就拉开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