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7日 星期四

今日论“吃;人间烟火气”—身临其境感受名家笔下的生活

一花一叶皆有情,一汤一饭慰此生。描写的是从美食到趣事,底子里的内涵充满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享受的那段“慢”时光。

  1. 《蔡澜谈吃》

蔡澜:出生于新加坡(中国国籍),与金庸、黄沾、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素有“食神”美称。潇洒才子是世人对其一生定义的写照,文章妙手,性情中人。

他的文章足迹遍布世界,吃喝玩乐是皆有涉猎,本次讲述的杂文,从香港生活“广东饮食”开始,接着日本求学期间讲到日本和台北的相通之处,讲述了“茶”文化在日本发展壮大的惋惜……文章通篇白话,极少有华丽的辞藻,给人的感觉读起来依旧舒适,相当一部分文化人对他的文章是不屑一顾的,对他的文章并不认可。

  1. 《台湾小吃全书》

作者焦桐,研究台湾饮食文化的诗人,借托食物寄情,笔触难免透露出思乡之意,见识和阅历赋予文章的视野辽阔,写“吃”还不如说是写故土乡愁的诗人。

本文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对“吃”的描述,调查考究最终让他得以从食材的选择,加工流程,烹饪方式和技巧等多方面展示他对食物的态度。每一章节描写一份吃食,让人看的津津有味,像是身临其境。

  1. 《唐鲁孙谈吃》

唐鲁孙,梁实秋等人被看作是写实记趣传统文章的延续。唐鲁孙的文字像山谷中的小溪,即若流经峭壁,激流浅滩,欢腾跳跃,文章充满着兴奋和浓浓的生活气息,与其说是写文章,不如说是聊天一般聊起家常趣事。

本文一贯以“舌尖上的民国史”而著称,记录下鲜为人知的民风民俗,宫闱秘事,展开了一幅晚清民国的历史画卷。

  1. 《人间滋味》

生活有情处,人间滋味多。

相信很多文人都读过或听过汪曾祺大家的文章,汪老的文章描绘的是家常生活以及他对这个世界生活的态度,圆融豁达,生性随和平淡是他对简单生活热爱的性格写照,笔锋柔和又颇具文采。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是真情。”;“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菜品所用原料不起眼,但经过一番“讲究”之后,便成了人间至味。”

写的是文字,表达的是生活,影响的是思想,这就是文章的魅力所在。

这里全部推荐的都是散文随笔,篇幅非常短,内容生动,文字亲和,非常适合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利用闲暇时光阅读。以上就是全部分享内容啦,希望本文能给路过的有缘人带来一场真正的阅读体验。


作者:David616(张)

上一篇新闻

新华时论:感悟“端午粽”里的“文化香”

下一篇新闻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