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是否可行?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是否可行?



4 月 16 日,上海新增确诊病例 3238 例,无症状感染者 21582 例,本轮疫情感染者累计已超 35 万例。


过去的一个月,上海发生的一切都在我们的视野正中。上海内外,同时感受着这次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


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关于方舱医院内感染者身体状况良好,但隔离条件却不尽如人意的报道。有关「是否要让感染者由集中隔离改为居家隔离」的讨论声音逐渐出现。


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陈尔真在 4 月 1 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未来无症状感染者量太多的话,有条件可以居家隔离,当然要配合居家管控的一些措施。


为什么曾经的抗疫经验集中隔离开始受到了质疑?居家隔离是否可行?现在真的具备了居家隔离的条件了吗?





集中隔离,曾是无可争议的抗疫经验




隔离,或者说医学隔离,是人类面对传染病时的主要应对措施。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通过阻断患者与他人的接触联系,阻止传染病继续传播。偶尔还有特殊的反向隔离,把那些非常容易被感染的高风险人群隔离起来保护安全。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是否可行?

图片来源:OSHA


这张结核病房的示意图可以看到医学隔离的几点要求,包括专用的空气管道系统、N95 口罩、各种警告标志、专用废物处置容器等。


不同传染病有着不同的传染能力和方式,对于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为主的不同情况,隔离也有各自侧重且逐渐变强的要求。


在美国医疗保健感染控制实践咨询委员会的建议里,对飞沫传播疾病就要求患者尽量医院单独房间隔离,必要时分组集体隔离,而如果是空气传播疾病,就要求使用医用负压隔离病房安置患者。


人类首次面对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中国的公卫专家提出了方舱医院隔离这一集中隔离的升级模式。将大型场馆改建为临时的提供基本医疗支持的「医院」,用于收治只有轻度或者中度症状的患者,将他们与没有感染的人隔离开来。


方舱医院的兴建,帮助我们成功控制了武汉初期的疫情,方舱经验也在其他国家有了一定的推广。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是否可行?

美国洛杉矶的方舱医院

图片来源:新华网





并非只有集中隔离一条路可走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世界各国,已经不再继续使用方舱隔离作为主要的抗疫手段。


在美国今天的防疫要求中,如果你确认了感染,或者跟感染者密切接触过又没有打过疫苗,那就需要待在家里隔离至少 5 天。「居家隔离」更多的成为主要选择。


美国为什么选择居家而不是集中隔离呢?


首先,对于呼吸道病毒,美国历来是倾向于简化美国医疗保健感染控制实践咨询委员会的原建议的,主要考虑是相对症状较轻,对健康影响较小。


初始我们对新冠病毒具体能力还不了解,所以方舱医院使用更多。随着数据统计的增加,综合评估传染和致病能力后,更倾向于选择更低成本减弱防疫措施。新冠病毒有空气传播,但空气传播不是主要传播方式。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症状很轻或者没有症状。多数人居家隔离减少了医疗挤兑出现的可能。


其次,美国有相对更好的居家隔离条件。美国独栋房子更多,人均住房面积是中国的两倍以上,更有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患者家庭内单独房间居住隔离,最大限度减少了社区传播的可能。


最后,与初期的毫无抵抗力硬扛病毒不同,现在我们逐渐有了疫苗的保护。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背景下,即使出现了少许社区传播,也不一定能出现严重后果。


除了 2020 年上半年的首波疫情,后续美国患者的隔离都是以居家隔离为主。





上海,继续选择集中隔离




美国做到的事情,不见得中国就能完美移植。


今天我们在医学流程角度,依旧强调的是集中隔离。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要求,只要是已经确定感染存在,不管是有症状还是无症状,都需要在 2 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和隔离医学观察。


这个定点医疗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 9 版)里定义分类进一步明确,提到了轻型可以集中隔离管理,其他型必须是定点医院。


在具体实施中,包括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患者等主要是在特殊的集中隔离点,也就是方舱医院进行隔离观察。


我们依然是集中隔离模式。


任何医疗决策的选择都是利弊权衡,争取最小代价解决问题。在今天上海的疫情大潮中,我们能够看到大量患者集中隔离的高额成本,包括经济的和医疗资源挤兑方面,但暂时还无法给出一个我们自己的居家隔离成本测算。


居家隔离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完全避免家庭、社区传播,不能像有效实施的集中隔离那样,快速减少新冠诊断和致死人数。


民众的自觉性、房屋居住条件、疫苗接种情况……很多因素都会给居家隔离的效果带来影响。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是否可行?

香港新冠死亡人数曲线

图片来源:worldometer


这是中国香港新冠死亡人数曲线,第五波,也就是本次的奥密克戎疫情,给香港带来的重创可以从死亡人数上窥见。


香港跟内地一样,执行的也是感染者集中隔离政策,但执行并不是完全严格,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多数感染者还是参照「居安抗疫」计划,在居所自行隔离。


跟内地类似的居住条件(人均居住面积更小),同样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不高,也没有经历之前的疫情流行,突然面对奥密克戎,严格执行的居家隔离确实也有帮助,但并不能让疫情快速消退,仍有不断出现的社区传播和导致的死亡。


这样的代价成本同样不能忽视。尤其是仍以动态清零为抗疫总方针时,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加强感染者的方舱转运,是更能看到数字效果的措施。


在面对奥密克戎带来的大量感染者时,贯彻集中隔离是一种巨大成本的防疫措施,而居家隔离是更低成本但是只能延缓传播不能完全阻断的防疫方式。


具体怎么选择,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成本效应分析。上海,今天还是选择了集中隔离。尽快控制感染人数,这也是上海当前最为关键的目标。





居家隔离,新加坡成绩良好



今天上海这么做,不等于我们就不能去讨论居家隔离,还有另外的例子供我们参考。


新加坡也是以公寓居住为主的国家,居住条件介于香港和内地的多数城市之间。在经历了跟中国类似的严格管控之后,最近逐渐放松了相关抗疫措施。


对于有感染但是无症状或者看过医生评价病情较轻的情况,新加坡执行的政策是隔离 72 小时后做后续评估,根据检测结果等决定继续隔离或者是接触隔离。


新加坡能这么做,靠的是严格基层管理,居家隔离有严密执行举措。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也是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是否可行?

图片来源:ourworldindata


新加坡目前没有接种疫苗加强针的主要是未成年人,80 岁以上最需要保护的人群加强针接种超过了 90%,这是远高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数字。


正是有这样的底气,新加坡看似放松的隔离等防疫政策,才没有让他在奥密克戎的疫情前崩溃,虽然持续有感染出现,但很少导致死亡,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不到 600 万人口的新加坡,累计感染者接近 120 万,死亡有 1300 人,是香港的 1/7。本轮奥密克戎疫情,最高日死亡人数 18 人,住院人数也不多,医疗环境完全正常


如果有一天我们衡量集中隔离的医疗资源消耗、各种成本累计、集中带来的交叉感染等种种成本过高,需要选择居家隔离模式。结果到底是更接近香港,还是更接近新加坡,就看我们是不是能做好相应准备了。





迎接未来可能的居家隔离

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最重要的还是反复强调过的老年人接种疫苗,尽快接种强化针。


从目前的数据看,老年人是感染后最危险的人群,更需要疫苗的保护,而目前的接种方案通过强化也可以提供优良的保护。


其次是做好人群分类管理。


集中隔离的医学观察优势是存在的,对于那些预测可能有风险的感染者,集中隔离可以更好的保障安全,及时升级医疗措施。


同样是新加坡的经验,他们认为 70 岁以上、孕妇、肾透析、既往有器官移植或者肿瘤治疗经历、最近半年有过住院经历的人群不管有没有症状,都不能自行选择居家隔离,一定要医生评估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医院观察还是居家隔离。


以及中国的居住条件差别较大,如果家庭是独栋房子,不需要跟别人共用电梯等空间,也可以优先考虑实施居家隔离。


然后,还需要加强教育,让民众正视新冠病毒。


居家隔离做好,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出现,但不能完全杜绝,感染者的家庭成员有小概率被感染。香港给出的数据是,目前奥密克戎在严格执行居家隔离要求时有四成出现了家庭内传播,还有一小部分的楼内传播等情况。


居家隔离增加了其他人的风险,就更需要认识清楚病毒,除了做好防护和疫苗准备之外,也要有心理准备,甚至可以有一个过渡期让社区居民自行决定选择是不是能接受患者居家隔离。防止出现一些过激的社区行为。


最后,要将基本的居家隔离要求贯彻执行。


包括尽量让感染者居于一室,使用单独卫生间;如果需要照看者,一定要做好专业口罩的防护,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生活垃圾专门处理;按要求监测体温症状等,按时进行核酸检测;注意特殊症状(长时间发烧、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出现及时就医等。


集中隔离有集中隔离的优势,随着疫情的变化,居家隔离也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希望经此一役,上海是中国最后一个大规模修建方舱医院的城市。




本文审核专家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是否可行?





参考文献


[1] Chen S, Zhang Z, Yang J, et al. Fangcang shelter hospitals: a novel concept for responding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J]. The Lancet, 2020, 395(10232): 1305-1314.

[2] Siegel JD, Rhinehart E, Jackson M, et al. 2007 Guideline for isolation precautions: preventing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agent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 Am J Infect Control 2007; 35:S65.

[3] https://www.covid.gov.sg/well-and-positive-or-condition-assessed-mild-by-doctor

[4]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your-health/quarantine-isolation.html#isolation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



策划制作


策划:Eric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是否可行?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是否可行?

上一篇新闻

上海公共卫生适宜程度全球第三,全国第一

下一篇新闻

孕妇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医生和护士都很照顾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