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4日 星期一

“世界50佳餐厅”和米其林,哪个更好吃?

有些著名的米其林三星却不是“50佳”,美食榜单的评选机制科学吗?这些榜单到底有什么意义?

“世界50佳餐厅”和米其林,哪个更好吃?

由英国知名杂志《Restaurant》主办、圣培露(S.Pellegrino)和普娜(Acqua Panna)赞助的“2019世界50佳餐厅”榜单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正式揭晓。获得今年全球最佳餐厅的是位于法国芒通的Mirazur餐厅,它是由来自阿根廷的主厨Mauro Colagreco于2006年创办的,以创新地中海料理风格立本。

“世界50佳餐厅”和米其林,哪个更好吃?

与去年的榜单相比,今年的榜单出现不少变化。今年新推出了“名人堂”(Best of the Best:Hall of Fame),规定全球最佳餐厅进入名人堂后,就不再与其它餐厅竞争。其它上榜的餐厅排名变动明显,并有15家新晋餐厅。其中,位于香港的知名粤菜餐厅大班楼位列第41位;而位于上海的传奇餐厅-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则排名48位,成绩比去年滑落了24名。

“世界50佳餐厅”和米其林,哪个更好吃?

这样的结果,或许“世界50佳餐厅”掌舵人Paul Pairet早有预料,只是比预期还要来得早一些。因为在榜单揭晓前,主厨Pairet在发布会现场跟我说:“由于评选的机制等原因,不知道哪天餐厅就落榜了。”等到结果一出,感到失望的不仅仅是主厨和他的团队,还有来自全球各地的资深餐饮人。比如:沪上TastyTrip的创办人Jocelyn是一位经常到全球顶级餐厅用餐的食客,当她知道结果后,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喜欢Ultraviolet,它获得米其林三星就证明了它很优秀,所以为这次的结果感到失落。

除了失落,大家被这样两个问题担忧:明年的榜单里,还会出现来自中国内地的餐厅吗?而关于上榜与否这个问题,重要吗?答案不得而知。不过,或许有四个问题值得思考。

评选机制合理吗?

“世界50佳餐厅”是由全球26个地区的大约10,400张选票评选出的结果。持有这些选票的人包括顶级厨师、餐饮经营者、美食家等,他们对过去一年里自己到过的餐厅进行评分,然后提交到各自地区的评委主席(Academic Chair),最后由“世界50佳餐厅”主办方进行票数统计。

从2002年开始发布以来,今年是第18届,可以说已经形成稳定的机制。在过去这些年,这份榜单的声誉在全球范围逐年提升,这足够说明它的体系具有极高的合理性。通常,它受到质疑的一个声音是:手握选票的人够资格吗?虽然说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但被挑选出来的持票人,是对当下全球餐饮界具有影响力的食物专家,他们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奔在吃饭的路上。

“世界50佳餐厅”和米其林,哪个更好吃?

尽管成为投票人是保密的事情,但或许从它另一个称为“Taste Hunter”的角色就知道它对于投票人的要求有多严格。这个角色是向全球美食爱好者开放的,而是不是隔三差五换个地区到有品质的餐厅用餐,是成为候选人的一个重要条件。换句话说,就是申请人必须对高品质食物有持久发酵的热情。除了热情,还需要对食物有好的辨识力。所以,在申请的时候,主办方会给申请者进行相关测评。而即使取得了Taste Hunter的资格,最后也未必能获得变成投票人的机会。

紧跟其后的第二个质疑的声音是:为什么连米其林三星餐厅都没被评上?这跟榜单的定位有关。与其它榜单相比,这份榜单诞生的初衷更加侧重餐厅的创新性、主厨的个人美食风格,以及其对本地或全球餐饮带来的影响。因此,它的结果有时会超出了人们的期待。

第三个质疑的声音是:为什么中国内地的餐厅上榜机率如此之低?坊间一直在好奇,也一直流传的说法是,因为各种特殊的原因,来中国内地餐厅用餐的投票人很少。这种说法有它的合理性,如果香港、澳门和北京、上海相比,投票人去香港用餐的比率可能会最高,毕竟,进出香港是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再加上香港发达的饮食业是一个加分项。另外,像Ultraviolet餐厅只有10个位置,预定之难容易让人望而却步,“这就挺吃亏的。”有人提到。

榜单有什么意义?

世界上每一份榜单的诞生,都有各自的初衷。不管它是什么,它们都会对提升地区或全球的餐饮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能让食客获得很好的用餐体验。比如:《米其林指南》、《大红虾》、《高勒•米罗》。具体来说,自从《米其林指南》自2016年发布第一版《上海米其林指南》以来,沪上餐饮的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世界顶级名厨和餐厅进驻上海。

对于这份“世界50佳餐厅”的榜单,它的声誉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不仅仅在于提升了全球餐饮的品质,而且它一直抱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在突破人们对餐饮的固定认知,并且为全球餐饮树立榜样。

另外,今年的榜单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提升对女性厨师的关注,最直接表现在提高女性名厨发声的机会、尊重女性厨师的贡献。比如,名厨Ana Roš就在论坛上和其他嘉宾探讨女性厨师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等问题;二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比如:最佳餐厅Mirazur位于法国,但创始人兼主厨Mauro Colagreco来自阿根廷;2019最佳女主厨Daniela Soto-Inne则在纽约提升墨西哥美食的地位。

主厨在社交平台上的活跃度和上榜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们会传递自己的新动态,并为食客带来一定的期待和向往。仍然以Pairet主厨为例子,尽管他和他的餐厅在全球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由于主厨个人极少使用社交媒体,这对于其他国家的食客而言,想了解主厨的新动态是极难的事情,这样自然就降低甚至打消了特意前往上海的欲望。然而,如果登陆Instagram进行搜索,你不难发现,很多名厨都非常活跃,几乎每天都会发布自己及其团队的新动态,有的是关于食物、有的是关于普通的日常、有的是关于旅行,而粉丝数从数万到百万不等,就像一个当红博主或明星。主厨们表现活跃,除了希望得到关注,还包括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替自己及餐厅发声,正如主厨通过料理来表达自我一样。

政府的支持有帮助吗?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今年的举办地新加坡。今年是榜单发布第一次在亚洲举办,其原因在于新加坡旅游局的大力促成。此前,新加坡旅游局和“世界50佳餐厅”签订了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从2019-2021年,先后有重量级的活动的选址将会在新加坡,包括2019年亚洲50佳酒吧发布会。

为了把这次的活动办好,新加坡旅游局牵头,策划安排所有细节。但从派发的美食导览小册子,就看到新加坡旅游局的“野心”和用心。短短几天时间,能把全球有影响力的餐饮从业者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攒足话题,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新加坡作为亚洲甚至全球美食之都的影响力,同时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再看澳门。在过去两年里,澳门的餐饮业变得比之前更有活力,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三月份“亚洲50佳餐厅”的发布会就在澳门举办。而且,澳门政府正在全球推行一系列推广澳门餐饮的策略。

上一篇新闻

CIFF Guangzhou | 让您的创想领先一整年的设计盛会

下一篇新闻

2019世界50最佳餐厅|新老更替,斗转星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