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9日 星期日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何为汉服: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同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里的“同袍”指的是战友。而现代汉服复兴者之间,亦多以“同袍”互称,既有互称战友,共襄此举的勉励,又暗示了此处的“袍”即汉服。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如汉蔡邕《独断》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汉服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形成了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汉服。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直至清朝入关剃发易服,汉服在主流社会中消失,汉族失落了自己的民族服饰。

汉服本身虽然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同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宣传传统乐器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并称之为汉服运动。

汉服特点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交领右衽: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褒衣广袖:“袖宽且长”是汉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点,汉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系带隐扣: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宽。

汉服运动:存续绵延 方兴未艾

其实在清初的剃发令中,有“俗从而僧道不从”的讲究,故而汉服虽在大众视野里消失,却从未离开过世间。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从苏格兰人约翰.汤姆逊拍摄的清末僧侣所穿的僧袍可以看出,这些还保留明制汉服特点的僧袍,与传统的汉服款式——明制道袍(直裰)在外观上几乎无异。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清末,太平天国也曾试图推翻满清服饰、创造新的服饰体系,然而因为一方面时间久远,一方面资料匮乏、考据不力,难以实行,却在无意中促进了汉服的恢复,甚至一些太平军将士还将戏服穿在身上作战。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到了民国,一些小范围的汉服复兴渐露锋芒:章太炎爱穿一件前胸绣一“汉”字的交领衣,是为近代汉服第一人;夏震武束发深衣、钱玄同着玄端办公、张大千宽袍大袖游历欧洲。

1914年颁定民国礼制七种,包括玄衣纁裳玄冕的祭服。李叔同先生祭孔、曲阜孔门合影、袁世凯祭天等照片,都可佐证汉服在民国时期的影响。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当时的复兴运动规模并不很大,也没有固定的团体与宗旨,加上社会形势混乱,很快就被历史揭过,直到现代,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这些追问者才得到自己的答案。

汉服运动开端

2002年2月14日陕西网友华夏血脉在新浪舰船知识网络版军事历史论坛发表了"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一帖,两年内点击量达到三十多万并被转贴到海内外多家网站,唤醒了一大批有识之士投身于民间汉服复兴,这标志着现代汉服运动的开始。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2003年11月22日,民间人士王乐天先生把汉服穿上了街头,引起各界人士和整个华人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汉民族服饰的关注,影响深远!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王乐天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张从兴在网络上偶然看到了王乐天先生身穿汉服的照片,并据此写成了一篇报道,这篇文章也成为第一篇报道汉服的文章,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王乐天的举动因此广为流传,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响应,并在全国掀起了汉服复兴的浪潮。

汉家衣裳:和服 韩服 影楼装

日本人或韩国人穿着民族服饰走上街头,并不会引起围观,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穿着他们的民族服饰生活,也不会有什么不适。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合影,却因汉族代表穿了一件白衬衫多了些许尴尬。华夏不识自衣冠,恐怕是汉服复兴者们最为痛心的事,虽有传承被迫中断的历史原因在,却始终不可谓之无憾。

汉服复兴的第一步,也理当由引导汉族人认识并进一步认可汉服开始。

前几年大家把汉服说成戏服,这几年大家又把戏服说成汉服,一方面汉服的知名度提高,另一方面汉服的辨识知识还是需要科普。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其实汉服都有一定的形制,用料方面也比较讲究,首先现代汉服在学界达成的共识是一般前襟后襟会有中缝,以示人道正直,现代汉服最常用的料子,如棉、麻、一些化纤如提花绸,涤卡等等,但是绝不会出现如影楼装中那些亮闪闪的料子。

因为汉服是生活中穿着的民族服饰,当然要舒适而贴合身体,不会用过分夸张的布料。再如一些开胸,露腿等等不符合古代主流审美的衣服,也不可能是现代汉服体系里承认的汉服,(当然唐制襦裙除外)。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汉服与和服、韩服的区别也很明显,和服韩服虽然都是学自中国,却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如和服后的小枕头,韩服袄裙宽大的下摆和提高到胸的下裙,韩国长衫的浅交领更像v型而不是y型……

当然最主要的区别是,和服韩服整体上呈现出硬线条的感觉,汉服则追求线条的流畅与飘逸。在用料上。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汉服远超出身体正常尺寸的需要,袖子的用料一般会比手臂长,当人曲臂之时,这种大袖会形成流畅的竖式线条,配合肩、胸等处因尺寸放量形成的竖式线条与上窄下宽的塔式审美,给人以行云流水的飘逸之感。

在平面裁剪的时代,袖子巧妙化解了汉服溜肩的缺陷,在保证了身体灵活自如之外,更追求人的精神气度。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同袍共济:始自衣冠 达于博远

复兴不利于行、不便于劳的汉服意义何在?所谓的“汉服热”会不会只是同袍们的集体臆想与形胜于质的孤芳自赏?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汉服是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刺绣、染织等三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在全球化的今天,凸显自己民族的特色、彰显华夏古族的风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外来文化传入,的确是复兴汉服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汉服复兴的目的却不局限于文化自卫,同袍更多的还是希望在现代社会里为传统文化找到些许再次生发的可能,也开启一个与世界对话的新方式。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此外,汉服运动内部依然存在很多分歧,也还有很多的问题留待解决:比如过度文艺化;再如各朝制式的“穿越问题”;汉服复兴的理论精英与积极实践者常会产生自我优越感;汉服运动始终不能贴近基层等等。

汉服,究竟是民族文化复兴还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

已故的汉服运动前辈溪山琴况,写过一段话:“汉服应‘新民’,它本身即是精神独立的产物,它应该重塑一群更加拥有独立精神和自主思考能力的人;汉服应‘新民’,它应该塑造一群拥有世界级文化大国气度和自信的国民;汉服应‘新民’,它应该撑起强势崛起的民间力量,实现中国前所未有的民间的文明觉醒。”复兴不是复古:古人用得我用不得,是复古;古人用得我也用得,方是复兴。

上一篇新闻

沉睡了三四百年的“汉家衣裳”终于醒来,实在美不胜收...

下一篇新闻

《长河》| 阴阳智慧 01——乾坤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