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儿童食物过敏由这8种食物引起,回避饮食需到何时?医生告诉你
儿童食物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经常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早在公元前460年,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观察到牛奶引起的荨麻疹和腹部不适。1906年,奥地利儿科医生Pirquet首次提出“过敏”的概念。在医学上,食物过敏(food allergy)是指免疫学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即有食物蛋白引起的过强或异常免疫反应,症状可波及皮肤、呼吸系统、消化以及心血管系统等。
为什么会发生食物过敏?
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是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研究显示,父母双方都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儿童发生过敏的几率高达70%左右,父母一方有过敏疾病史的儿童发生过敏的几率则为30%左右,而父母双方都没有过敏疾病史,其孩子发生过敏的几率为15%。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卫生学假说”,认为外界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儿童早期暴露于微生物的机会减少,从而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这一观点得到广泛认可,卫生条件好的城市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比农村儿童高,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除此之外,婴幼儿肠道屏障发育不成熟也跟过敏的发生有关。儿童肠道内的消化酶大多在2岁才成熟,在此之前,其降解抗原(蛋白质大分子)的能力不足,摄入蛋白类食物后无法分解消化容易发生过敏。这也是很多过敏儿童大多在两三岁后过敏症状逐渐好转的原因。
引起儿童食物过敏的常见过敏原
常见过敏原主要为分子量在10~60kDa的糖蛋白,进行加热或加压等物理处理影响分子结构稳定可一定程度减少免疫原性。90%的婴幼儿食物过敏分别见于以下8种食物:牛奶蛋白、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虾、坚果。
牛奶和鸡蛋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常见的过敏原,其他的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如澳大利亚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三种食物过敏原为海产品、牛奶和鸡蛋;香港地区儿童则多见虾蟹和蜂王浆过敏;新加坡则可见燕窝过敏。
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1. 皮肤症状:约50~60%食物过敏患儿在摄入食物蛋白数分钟~2小时内后发生皮肤症状,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口周或眼周血管性红肿或红斑。
2. 消化道症状:几乎所有食物过敏患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包括呕吐、拒食、腹泻(小婴儿可出现大便血丝)、腹痛、胃肠道出血等。
3.呼吸症状: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痒、流鼻涕、慢性咳嗽和喘息,一般不会独立出现。
4.严重过敏反应:通常把出现两个系统及以上者称为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低血压、心律失常乃至过敏性休克。
食物过敏的饮食管理和治疗
一般根据不同情况对食物过敏患儿采取回避致敏食物以及食物替代治疗。鸡蛋、大豆、花生、坚果以及海产品引起的食物过敏,回避后用其他食物替代,不影响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母乳喂养宝宝出现蛋白过敏是不是必须断母乳?
不是的,对于小婴儿,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多是因为妈妈摄入奶制品引起过敏,妈妈回避奶制品后症状如有缓解,则可以在忌口的情况下继续母乳喂养(妈妈注意补钙);如果妈妈回避奶制品后不能缓解症状,特别是属于中度或重度过敏症状的,则需转为水解奶粉。
对于原来吃普通配方奶粉的过敏患儿,首先考虑口感较好的深度水解奶粉,其次再考虑口感较差且更昂贵的氨基酸奶粉。羊奶蛋白跟牛奶蛋白有交叉过敏,所以不能用羊奶替代牛奶,同时也不建议用豆奶提到牛奶。
在回避致敏食物的同时,如果症状较重需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抗过敏治疗,尤其是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一定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预后
食物过敏能好吗?
需要回避过敏食物到什么时候?
……
这些都是家长经常问的问题。如前所述,婴幼儿肠道粘膜屏障不完善跟食物过敏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粘膜屏障的逐渐完善,以及免疫系统逐渐成熟,大多过敏患儿随年龄增长有自愈的倾向。
具体而言,比如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通常6~24月龄开始出现过敏症状,1岁时有45~50%患儿临床耐受,2岁时这一数字上升至60~75%,3岁时则高达85~90%患儿得到缓解;75%的鸡蛋过敏患儿7岁时得到缓解,20%的花生过敏患儿5岁时得到缓解,67%的大豆患儿2岁时得到缓解。坚果、鱼、虾、蟹等其他食物过敏原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可持续终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