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4日 星期五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张聚恩/文

这是回到祖国后的第一篇微文。

题目是家人给起的,并说要“坐等阅读”。

于是,回到家中,酣睡一觉,醒来便击键奋书。

我和妻子26号中午离开新加坡,经停上海,27号晚抵京。经两天集中隔离,29号中午得到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获准于下午4点30分回到久违的家中,居家继续隔离。到下月11日,隔离期满,我们便可走出家门,一睹京城的美丽春光了。

拥抱祖国,愿祖国驱尽病魔,万民乐业安康!

关爱世界,愿世界挺过瘟疫,共享和平安宁!


我和妻子是2020年第一天离开北京,取道成都,到新加坡探亲的。一晃快三个月了,在狮城与家人共享天伦。没想到,这期间发生了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原订的3月8日国航直飞北京的航班取消了。后又订购3月29日新加坡航空公司直飞北京的机票,也被取消了。3月25日下午,就在收到取消通知的那一刻,冥冥之中似有一只手,操控着我们做出决定,立即订购了第二天回国的两段式机票,第一段,3月26日下午4点20分起飞的CA808新加坡至上海,第二段,3月27日下午4点15分起飞的CA1884上海至北京。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3月26日,中午一点,在和女儿、外孙相拥辞行后,女婿驾车送我们到樟宜机场。2号航站楼前200米长的车道上,竟然空无一人一车,那情景称得上“空前”,我也希望“绝后”,着实让人心惊。女婿在拥抱我的那一刻,在我耳边再次轻轻说道,“爸,别走了,现在改主意还来得及。”我清楚地记得,就在这半天里,他已经是第三次对我这样说了。他担心我们的安全,尤其是在艰辛的航程里,确有风险。可我归心似箭,且有一种预感,如果回头,后面的回家路将更难预料。于是,毅然走进候机大厅,开始了回京的归程。


身虽离别,心相随,爱相伴。家人为我们的这次特别之旅,特意建了一个群,群名就叫“回北京”,嘱我一路上只要有通信条件,就要不断地发动态信息。我必须照办,他们更殷勤有加。就在今日,要撤销这个群时,我做了个盘点,70几个小时里,彼此收发了413条文字短信、31张照片、44段语音和4段小视频,可以编成一个小册子了。“回北京”的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社区接我们的专车前。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3月26日CA808航班的上座率大约60%,绝大部分是国人或是华裔,我和妻子之间隔着一个座位。飞机上的人百分之百戴着口罩。服务虽简化,仍属良好,有蛋糕、面包、卤蛋等食品供应,每人还发了三瓶矿泉水。晚间9点10分,飞机降落在浦东机场。全部乘客先办理入境手续,再按“目的地抵达”和“在此中转”两大类被有序分流。“抵达”乘客的情况我不知晓,“中转”乘客在领取托运行李后,由身穿白色全套防护服、戴着防护镜和口罩的工作人员,引领到机场大厅靠近34号行李转盘那个角落新开的“隔离区”。一个说话很温和的年轻人(听声音)对我们说,从现在起,你们不得离开这个区域,在需要办理各自下一段登机手续时,我们会来帮助你们,你们的护照机票由我们统一保管。


浦东机场海关前逐一进行健康状况调查(人和人离得有点近)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在这个大约六、七十米见方的隔离区内,我们度过了从26日晚10点半到27日中午12点半共14个小时的时光。一开始,人很多,到隔离区后又有动态的二次分流,先是集中送往虹桥机场和火车站,而后持续不断的办理转机登机手续,人也越来越少,我们竟然可以躺下睡觉了。大家都很安静,保持着距离,不过多交流,但架不住时间长,还是知道了一些彼此的情况。一位从泰国飞到上海的18岁青岛小伙子,要我帮他为手机充值,他告诉我,14岁时离家到澳洲悉尼读高中,后转到泰国读大学。还有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伦敦飞北京的航班机票被取消后,他果断购买了飞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转飞上海、再回北京的机票,他慨叹虽辗转尚可归家,而更多同学被“困‘英伦,不知何去何往。


呆了十数个小时的浦东机场临时隔离区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回到祖国第一站的感觉温馨可人。分流有序,效率高,流程的衔接基本顺畅。隔离区里,备有免费小吃,有几种式样的小点心,还有可口的皮蛋瘦肉粥和热喷喷的姜茶,从未断供。我和妻子至少各喝了三、四碗,过足了咸粥口福。唯一让人感到不快的是,隔离区里,竟无充电口,以致不得不跑出很远,去寻找插座口,这既扭曲了隔离的本意,又因不得不长时间守在插座旁,而倍感不便。这样一件不难的事,实为乘客之刚需,只要想到就能解决,举手之劳,却未能做到,实为上海的管控接待工作减分。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27号中午一点,在我们办完登机手续后,被引领到C75登机口候机区。这里,实际上是境外入沪转机乘客的第二隔离区,要求我们不得出此区域,如果饿了,有免费点心,或订购外卖。下午三点五十分,我们准时登机。搭乘CA1884的境外乘客共12人。在其它所有乘客落座后,我们才登机,并集中坐在最后三排。经历不到两小时的飞行,平安降落在首都机场,我们12个境外乘客先行下机,托运行李由防控人员代领。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坐上了前往新国展中心的大轿车。


去国展的大轿车上,工作人员在核对行李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如果说在上海的感觉温馨可人,那么见到北京亲人的感觉就是暖意扑面。走下飞机、前往新国展中心的时间之短超出我的预想。在国展W4大厅朝阳区接待处,那里的工作人员同样热情、有礼。在再次核实基本情况、填了几张表格后,被告知,要接受集中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一个热情干练的小伙子王XX,带着一辆面包车,把我们老两口和另外一位加拿大游学归来的13岁女孩子送到中国石化管理干部学院(党校),实施集中隔离。这个学院就在立水桥,车过北苑时,心里泛起一股亲切又不可及的滋味。


因老伴身体不太好,特许我们两个人使用一个房间。日常起居的用品都备齐了,两大捆瓶装饮用水、几大卷卫生纸、袋泡茶、速溶咖啡、抽取面巾纸、沐浴露、洗发液、剃须刀、指甲剪等一应俱全,以致完全不需要打开自己的行李。一日三餐准时送到门外,听到敲门声自取即可。28日中午,医务人员为我们做了咽喉拭子取样。29日中午,送来核酸检测单,我们两人均为阴性。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由于事先已在社区进行了报备,按照“”70岁以上老人和14岁以下未成年人如有条件,可在核酸检测正常后进行居家隔离“”的政策,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经商社区,确认我们符合要求,准予离开集中隔离点。在交付了生活费用及填报责任书之后,我们跟随社区派来的专车,回到家中。时间是2020年2月29日下午4点30分。从26日中午离开女儿家,到29日下午走进自己的家门,共经历75个小时的旅途和检疫,虽稍感劳顿,但诸事基本顺利,心情轻松愉悦。


在集中隔离的房间里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回到祖国,喜见防控工作有序展开,神州大地渐复生机,亲身感受防范境外输入的各项措施细致到位,且饱含温情,彰显集中统一办大事的国家能力,颇受感动。我庆幸于最后时机,赶回京城,又深深挂念仍在国外的同胞们,特别是那些大中小留学生。一路上所见回归人,大多非老即小,在实行“一司一线一周一班”的民航新政后,如何让滞留他乡的国人也能按自己和家人的意愿,安全回到祖国,与亲人团聚,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阻隔病毒传播,似应有专门的对策与措施。期盼着!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在结束此文时,我要真诚地道一声:感谢祖国,感谢祖国亲人,让我一路感受温情。感谢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感谢所有的防控工作人员,你们不惧风险的奋战,为我们赢得安全。祝愿华夏大地,病魔尽除,百姓安居乐业。也祝愿世界各国各地的人们,挺过瘟疫之灾,共享安宁和平。


75小时老张回家记:从新加坡到北京

上一篇新闻

舌尖上的康养 “食”不我待

下一篇新闻

济南再添三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