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侠宗师金庸相比,中国科幻宗师刘慈欣到底伟大在哪里?
文|令狐伯光
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很长的历史,但如果说到近现代最受观众喜欢的通俗文学作家,毫无疑问金庸和刘慈欣是其高峰。这个20世纪下半叶中国通俗文学成就最高的就是金庸,而21世纪上半叶还有三十年。
如果未来不出比刘慈欣更厉害的作家,那么也有可能就是刘慈欣。
这个作家本身不提,这个两人的作品支撑影视剧这种娱乐产品将持续半个世纪以上。金庸武侠小说自从50年代末期诞生,相信不用提了。这个刘慈欣的作品目前来看只有《流浪地球》,还有拍好但是没有上线的《三体》。
但只要中国科幻是未来中国影视娱乐的主流,那么作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作品又很多,这撑个三十年左右是没有问题的,那刘慈欣必然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成功的通俗文学作家。
这个武侠和科幻,金庸和刘慈欣完全没有可比性,这样硬拉在一起感觉很奇怪。武侠文化更多是继承中国文化独有的传统,并且在20世纪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冲击时爆发新的生命力,他还是像美国西部片,日本剑戟片和欧洲骑士文学一样,地域文化的符号要严重得多。
这也是金庸武侠做到了但凡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的情况,但武侠仍然很难说走向世界,因为文化隔阂在这里。科幻文学最大的意义是引领未来,影响全人类,同时诞生于西方并且在全世界传播。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已经做到冲出中国,进入西方,甚至传播到全世界的程度。
这可能也是金庸武侠和刘慈欣科幻,未来历史评价最大的差别。
金庸已经把武侠写尽?但是还是有这样一个致命的缺点
金庸确实把武侠写到了巅峰,此外就是古龙的另一条江湖的路子。后来写武侠的像黄易,再到《英雄志》确实尝试过另外一条道路,只是他们的问题都在于巅峰处后戛然而止,不像金庸武侠能够一直节节攀升。
但金庸武侠小说的局限也很大,比如现在谈到金庸武侠的问题。除了像《天龙八部》里面的各种设定和剧情bug,另外一个谈得最多的就是金庸武侠里面的格局,很多人评价金庸武侠终究是童话,没有办法和名著比较。
一是格局的问题,金庸武侠里格局最高的大概就是《射雕》《天龙》《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其中《射雕》只引出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最后守城的选择让他成了儒侠,也最受传统舆论推崇。
《天龙》本来有望成为政治,家国和佛理冲突的悲剧史诗。我认为这本书最可惜的是金庸一贯的当朝政治缺失让它成了遗憾,就像有些书友吐槽的辽国国防部长,大理皇族一群人,吐蕃国师,到了距离宋朝皇城不远的地方发生巨大的武装冲突,结果北宋朝廷全程没有出现,这是金庸武侠政治格局处理最大的问题。
这个政治隐喻最完善的可能只有《笑傲江湖》,没有朝堂反而把政治寓言写出一定深度。
至于金庸武侠巅峰作品《鹿鼎记》,它也只是在题材上反武侠,但剥离“武侠”这个命题,只看它的文学意义其实没什么开创性。你用《鹿鼎记》的形式去写其他时代的故事,与凤歌仿照《射雕》写《昆仑》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甚至一定要说开创性的话,马伯庸的《欧罗巴英雄记》所开拓的创作空间可能胜于《鹿鼎记》。武侠小说的式微是其到了今天,所剩写作余地太小的必然结果,有文学理想的作者不甘于走前人老路,但创新的成本又实在太高,转向题材相似但更加自由的玄幻、仙侠题材是很自然的事;
第二点是金庸武侠的文学性非常成熟,它是在文学性与武侠传统文化,和当时进入东方的西方文学创意之间的结合做得非常协调,这是金庸最大的优势;但是金庸的本身出身经历和生长环境的关系,制约了金庸武侠整体的表达效果。
这也不是一句“文学性高”就能带过的,所以不管金庸怎么后续修订,但一来像《天龙八部》里面的各种bug有的圆上了,有的却更多了。二来作品框架和表达的根本变不了,目前表现的文学层面水准来看,金庸也没有把武侠小说修订到堪称名著的地步。
最后,文学史上也确实没有已问世的作品经过修订跻身名著的前列。
不过,这些似乎也不重要了,毕竟金庸老先生已经去世了。而且不管喜不喜欢金庸武侠的都会承认,金庸武侠对于中国通俗文学的影响,但不是由于作品本身,而是觉得它给中国文学作家提供新思路:用武侠背景写人文关怀。
和武侠第一人金庸相比,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到底伟大在哪里?
这个武侠和科幻真的没什么比较的必要,比如金庸武侠叙事和刘慈欣的宏观叙事比较。金庸只着重于江湖儿女的描写,最顶天是郭靖的为国为民和乔峰的为民族和家国大义牺牲的悲剧,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和宇宙尺度的刘慈欣科幻相比较。
有些人可能说武侠小说局限性大于科幻小说,其实武侠在通俗小说中算综合性极强的一种题材,它可以着眼的视角很多,天然能写言情、悬疑甚至加入科幻。我觉得武侠包含武(力量)和侠(道德)二字,远比写出科幻感容易。起码我试着写过,观感如此。
只能说金庸太强了,导致他那一套画风深入人心,其实低武、古代、内力概念,凭什么就是武侠必写呢。从客观现实看,武侠这个概念式微,仙侠什么的火热。但某种意义上,仙侠不属于武侠吗?仙侠不就是这个武字的延伸吗?只是说它不是金庸那一套武侠罢了。
鲁迅的《眉间尺》算武侠吗,老舍的《断魂枪》算武侠吗,香港的古惑仔算现代武侠吗?博尔赫斯笔下的刀客算武侠吗?我觉得都算,甚至于西部牛仔,星球大战,都是武侠,这里面都既有武,又有侠,古龙不也写过枪客吗?
只能说金庸太强,于是这些武侠纷纷改名了。大家说武侠式微,实际上我见到的大多数通俗作家,无论他是盗墓还是屠龙,或者在长安街头跑酷,写到打斗的时候都还是武侠式的。
但这个作家要写出科幻感,特别是硬科幻感就难多了,也窄多了。
原因就是科幻这个题材和武侠,骑士文学等不同,它深度根植于近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这个国家文明的门槛还很高。
比如现在全世界这个科幻文化强盛的国家地区,基本以西方为首,西方以美国为首。除此之外就是苏联和日本,日本过后就只有中国大陆了。你看经济先发展起来的“亚洲四小龙”没有科幻,印度的科幻文化也不行。
这个科幻不仅仅是与经济发展有关系,还和经济发展背后的科学基础,工业体系,再到文明文化基础有巨大的关系,全世界符合这三个标准的只有欧洲(一大票小国还不行),然后就是近代两极美国,苏联,然后是日本。
这个日本过后经济崛起公认的就是“亚洲四小龙”了,但新加坡和中国港台地区因为体量太小,经济最发达的时候也没什么什么科学体系和理论基础,香港电影巅峰时代那么厉害也没有诞生硬科幻大片。
韩国体量和人口要大一些,也有一定现代科学基础和重工业基础,韩国电影发展到巅峰开始拍科幻电影了。但不管电影《胜利号》还是电视剧《寂静之海》都充斥着对美国,日本科幻严重的拿来主义,说白了文化底蕴不行。
刘慈欣对于中国科幻的伟大就在于虽然对于美国科幻,苏联文学有所学习。但是最终结合中国近现代发展背景,包括科学基础发展,科学工业基础发展,以及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相结合,打造了独属于中国的中国科幻文化。
当然,刘慈欣最强的就是宏观叙事科幻,而同时代几大科幻作家王晋康,韩松,何夕,他们擅长的方向就各有不同,一如20世纪后半叶开始金古梁温这些武侠作家一样。
同样是中国通俗文学巅峰,把刘慈欣和金庸一对比,差别就出来了
这两个作家确实没有什么可比性,如果用比较宏观的发展视角观察的话,我一直认为金庸古龙代表了中国港台地区经济发展到巅峰,这个通俗文学的巅峰。
金庸到《笑傲江湖》已经是传统武侠的巅峰,到了《鹿鼎记》开拓了新的写法和视角,换了新的天地,然而金老爷子无意无此戛然而止,毕竟武侠最初为了明报销量,他不想抛下曾经的读者太远。
后人能不能得到《鹿鼎记》真谛,再从春秋战国写一遍武侠甚至世界史,都看造化和悟性了。鹿鼎记能不能影响文学走向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可能需要和金老爷子一样天赋的人出现。
武侠式微也是必然的,毕竟中国社会管理在不断完善,现在的人读武侠已经要质问里面的法治、人权、社会管理都在哪儿这个问题了。随着社会管理的完善,超越法律的个体行为,不受约束的个体行为已经开始朝着仙侠,修真文化方面发展了,这个可以看作是我们继承中国港台武侠后在通俗文学上的延伸。
不过,当下中国通俗文学的巅峰,毫无疑问是有前三四十年中国发展宏观叙事的科幻,特别是刘慈欣的科幻,比如《三体》的崛起。
目前就是刘慈欣科幻明显比其它通俗文学的逼格高得多,但是它终究不是严肃文学,同时又有着当年像武侠对于港台文化影响一样,而且还是娱乐性很强的内容。如果未来影视娱乐化成功,那么必然影响非常深远。
所以,最后评价两人的地位的话,金庸代表的就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港台地区通俗文学的巅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当时西方影响,但因为现实原因格局有限,刘慈欣则很像对于中国前三四十年的发展,用科幻这个通俗文学表达了出来。
这个刘慈欣未来地位有多高,还得看影视娱乐产业的发展有多厉害,如果能够全面突破中国科幻,并且达到美国科幻的地步,那地位毫无疑问会比金庸要更高。
最后回到现在的中国通俗文学,我们还没有继承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金庸,甚至中国科幻的下一个刘慈欣也没有,这才是中国通俗文学首要的任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