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 有心就能做到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 有心就能做到

△刘太格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

  • 著名国际城市规划大师、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在“独角兽岛”设计方案国际评审会上就“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这一主题和天府新区各部门一起进行座谈和探讨。

  • 如何打造加快建设产业、城市、生活有机融合的公园城市;怎样突出以高质效的产业体系夯实城市支撑等方面,刘太格给出了诸多建议。

A

城市规划要做“炒饭”,什么都要有才好吃

刘太格讲到自己在做规划时,一直在坚持的一个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我们在做规划,规划是为谁服务的?这些都是为了居住在里面的居民,他们生活需要的所有方便的东西都要有,包括公园、学校、商场、工业……”他建议在规划上,每100万-150万人口划分为一个组团,每个组团功能高度的齐全,宜居就可能实现,生活、工作能够近距离完成,还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增强人的宜居性。

刘太格反复提出了人口密度这一概念,新加坡的标准,是人口达到100万-150万人口就做拆分,保持一个中等个头。每个150万人口的片区,底下还有若干个卫星镇,中个子和小个子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族,形成了“卫星城市”。新加坡有很多个城中卫星城,他们合理分布,组成了大的框架。卫星城的规模在20万到30万人口之间。功能高度齐全,不仅满足住户日常生活需求,更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在自成一体的同时,很多居民可以在卫星城内得到从工作到生活的条件,节省了路途奔波的时间,增强了家人共处的宜居性,完全是一举多得的方案。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 有心就能做到

△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科学城 图据东方IC

而天府新区在规划上,他建议一定要注意,每个片区一定要有支撑性的功能,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独立“城市”。“就像说要做炒饭一样,什么都要有,这样才好吃、丰盛。”其次,给每个“卫星城”打上“特色标签”,刘太格特别强调,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就像一个小学生,你首先要教他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什么都不学就只去学舞蹈、学艺术是不行的。”

B

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秘诀:多做绿化

刘太格作为新加坡“花园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实践者、新加坡规划设计经验的典型代表,他在1969年加入新加坡建屋发展局,1979年任建屋局局长,1989年任新加坡重建局局长与总规划师。在刘太格领导下,重建局完成了新加坡概念图的调整方案,国内外都认为这是一套具有前瞻性而且切实可行的发展指导蓝图,也是一套能引导新加坡迈向一个卓越现代城市的规划方案。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曾先后参与了我国30多个城市的规划设计。

在研讨会上,在问到成都如何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经验时,刘太格说出了一个新加坡的“秘密”:“新加坡国土面积比较小,绿化做得多,就显得很丰富了嘛。”他透露,新加坡虽然被誉为花园城市,但其实更多的是草,是树。花的成本和维护相对花费较大。规划时往往只在一些具有视觉焦点的位置,放置一些花。特别是在刘太格任职期间,他说每一条道路的两旁,都有一套“标准化”的树木种植。在会上,有听众反复询问:“是每一条路吗?是所有的道路吗?”刘太格都给予肯定的回答:“除非是保留的历史传统建筑我们会有一些例外,其他的路上都有各种树木进行标准化的种植,所以我也说这是新加坡的一个秘诀。”

C

城市与生态,如何才能和谐发展?

以前在做城市规划时,对生态环境的考虑较少,但这些年中国在城市规划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问题。关于如何在天府新区的规划中体现出城市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刘太格认为:首先,有特色的山水必须保留,这个天府新区现在做到了。他指出山和水,是自然演化出来的,若把山和水破坏,那么这也是对生态的破坏。第二,他表示每个城市最大的特色,是这座城市的山水。他风趣地说:“我愿意打一个一千万元的赌,你找不到第二个山水相同的城市,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和保护山水生态。”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 有心就能做到

△天府新区的鹿溪智谷 摄影张直

刘太格特别强调要在建设中尊重良田、尊重生态。他提到一组数据,指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但中国的良田数却只有美国的80%。他认为,中国国内的良田一定要保护,不仅要保护,还要想办法扩大。“这是没有争议的,必须要接受。”

但注重生态和城市发展之间一定程度上很难协调。他一语中的地指出,我们一方面希望人口能提升,一方面又希望生态能得到保护,这两者怎么协调好是很难做的,但要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就可能做到。“就像我们又想把这个蛋糕做下来,又想把它吃掉,这个是很不现实的,但我们做规划的,就是要有不现实的心,才能做出奇迹来。”

D

宜居,需要减少交通的必要性

刘太格在会上反复强调减少交通的必要性,他通过“减少交通”的逻辑来解析如何提高宜居水平,以及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他提到一个问题交通专家很少谈到的,分析塞车背后的原因:其一,车辆多会塞车。其二,他指出同样多的车辆,如果在路上的时间比较长,那么也是车辆多,同样会导致塞车。相反,同样的车辆在路上的时间短,就是车辆少,如果能够缩短距离,也能缓解塞车的问题。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 有心就能做到

△市民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畔骑行 图据东方IC

因此,他认为通过区域内功能的完善,来减少交通的必要性。因此,在他的观念中,城市应该拥有完善的功能配套,“ 一个城市如果有两三百万人口,基本上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载体,就是指这个城市里面所有的功能它都能承担起。这里的功能就会非常齐全,那么住在这里的人,要去其他地方的必要性就会减少。”他认为,通过减少交通的必要性,可以减少路上的塞车,进而减少能源的消耗,提升人的宜居性和提升生态环境,所以这么一个理念,带来的效益是多元的。

E

可步行的城市,才是健康的城市

这几年,中国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不管是面积上,还是人口上。都在循序增长。而且还有很多城市在加速一体化的进程。那么,未来的城市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刘太格说,如果去新加坡,会发现路上肥胖的人很少,但如果到美国去,会见到许多肥胖的人。他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剖析背后的原因,指出由于美国的城市规划纯靠汽车,走路的机会非常少。他提到美国现在有一个机构——Urban Land Institute(城市土地学会),他们现在所关心的是“可步行的城市,健康的城市”。因为这两句话,是美国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 有心就能做到

△天府新区的鹿溪智谷绿道向公众开放 摄影王天志

现在中国,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呢?在刘太格看来,中国很多的城市规划,大多数是类似于美国郊区的规划。就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非常之大,可步行的环节非常少,动不动就要驾车、坐地铁。他认为,如果继续是这样规划的话,中国现在新的城市,在将来也会去讨论怎么建设健康城市、怎么建设可步行城市。

F

建设公园城市,需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就在前不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提出2020-2035年的城市规划。“公园城市”若要从中脱颖而出,他提出了“现代、地方、民族”六字要点。

他首先称赞“公园城市”这个名字非常好,甚至好过新加坡的“花园城市”之称。他强调城市建设中民族特色和尊重老建筑的必要性。他说:“我们的建设要有民族特色,要尊重老建筑。”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 有心就能做到

△天府新区的兴隆湖

他认为,今后的建筑,主要表现在六个字,第一,“现代”,必须做现代建筑;第二,“地方”,必须做地方特色,比如广州和佛山距离只有40多公里,但是建筑风格相去甚远,很有地方特色;第三,“民族”,要有民族文化特色。

刘太格认为只要这样做,中国的建筑会完全不像西方的建筑。他说:“那么这里为什么提出‘现代’?因为今天的传统建筑,是古人当时的现代建筑,现代的中国人,要建设未来的古迹,你如果抄袭西方的东西,是不可能做未来的古迹的。”

刘太格谈公园城市的吸引力:

规划做好生态做好 高端人才自然就来了

在昨日的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专题研讨会会后,刘太格先生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他从人最基本的需求来解答了“公园城市”的吸引力,并强调宜居和生态的重要性,这是作为吸引居民和高端人才前往的根本。

成都商报:城市,归根到底是人居住的城市,您在城市规划中也谈到很多关于人口、关于宜居的观点,那么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如何体现出来呢?

刘太格:我们做规划的,就是在规划方案中体现许多城市功能。城市功能为谁服务?主要就是城市居民。所以需要考虑到城市居民需要哪些功能,也基本上就是生活上所需要的功能。在新加坡的卫星城里面,有场所、公园、学校、商场等,没有污染的工业在小区里面也有。因为有些居民的父母可能是大学教授,但有些孩子不想读书,长大了怎么办,只能去工厂做工人。我们要考虑到多方面需求,这就是以人为本。

社会改变得这么快,是不是有可能做长期规划方案?我认为这是可能的。想一想人的基本需求,最近几百年有什么样的改变?这些基本需求还存在。所以我们做规划师的,重要的是理解人的基本需求,而且要把理解的东西都放在方案里面。

怎么放呢?一是有正确的功能,有正确的尺度,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功能与功能之间的比例,比例要配合,还要放在适当的地方。

成都商报:新经济代表的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而“独角兽岛”是新经济的载体。在您眼中,“独角兽岛”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应该如何打造“独角兽岛”呢?

刘太格:“独角兽岛”是天府新区里面的一个成员,你们绝对有条件做“独角兽”的发展,这个选址也会非常吸引科学家和企业家前来。

但在规划方面要做得合理,尤其是那些高端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很多城市都会邀请他们去,他们的选择是非常多的。所以你们要做的,是把城市规划和环境做好,甚至比别人好,他们就会来。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 有心就能做到

△天府新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易冲无线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3D打印。摄影 刘海韵

成都商报:成都在新一轮总规草案提到,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300万这个数字与京沪等量齐观。这是一个城市能级的提升,您认为人口扩大的必要性是什么?怎么避免成为“大胖子”城市?

刘太格:成都人口提到2300万,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做规划第一个要接受的大原则就是,没有任何政府有能力压制人口增长。因为如果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得很顺畅,它就需要更多就业人口、外来人口。除非不发展经济、不需要增加就业岗位,所以我们得接受这个原则。

有人会问,是不是人口太多对城市不利,我觉得其实是有好处的,不过问题就是要怎样处理大量的人口。所以我提出了“卫星城市”的理念,把一个城市当成大家族来处理。

从规划角度来讲,就是超大城市不要当成一个城市来看,要当成一个城市群来看,每个“城市”在300万-500万人口左右。每个“城市”功能高度齐全,居民不用到处跑,相互之间还有一种互补作用。我也建议成都,不要只当成一个城市,而是要当成多个城市。比如把天府新区人口最好做到四五百万,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独立“城市”。

成都商报:那么要让外来人口、甚至老城区人口在新区安家,如何通过规划实现?

刘太格:没有必要一来就考虑这点,首先把环境、生态做好。道理很简单,因为人是很理智的动物,如果老城区拥挤,这里环境很好,又有就业机会,他自动就会过来。其实也有一个小动作需要做,天府新区要部分解决成都现有的拥挤问题,在房屋的供给方面要达到一个完善的平衡,如果说需求大于供应的话,房价就会不合理,如果供应大于需求,对城市发展也不太好,要做一个平衡。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钟劼霓 杨燕礼 摄影报道

上一篇新闻

「科普」小时候胖,长大还是胖!拒绝儿童肥胖,9步跟着做

下一篇新闻

肥胖并不是个人疾病,而是一种社会错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