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700人参加胃肠癌早筛 100人确诊为高危人群

700人参加胃肠癌早筛 100人确诊为高危人群

彭铁立说,3年内将完成1万例筛查,高危人群可免费检查。

结直肠癌是中国高发癌症,早期筛查是肠癌防治的重要手段。然而,基层肿瘤筛查能力弱,乡镇居民常常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筛查和防治,目前我国肠癌早诊率不足10%,85%的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今年以来,清远市人民医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肠癌早筛,进一步提高清远地区肠癌早期诊断率,降低肠癌发病率,实现“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几个家庭”。在最近的一次筛查,超700名居民参与筛查,发现胃癌和肠癌高危人群100多人。

多数胃肠癌早期没有症状

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也称作大肠癌。它跟食管癌、胃癌一样,都是消化道常见的癌种,这类癌种的发病率约占我国所有癌种发病率的4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已经从2015年的38.8万例增加到了2020年的55.5万例,正以每年7.4%的速度快速攀升。我国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清远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彭铁立介绍,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持续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地区,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区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而且,我国大多数病例都属中晚期,与美国、新加坡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死亡率还是5年生存率,仍有很大差别。我国病患的5年生存率不高,明显低于美国、日本、新加坡这些国家。

与此同时,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尤其是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肺癌。胃癌早期多无症状,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

由于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胃癌发病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很多人不了解胃肠镜的重要性,或者担心做肠镜的风险和痛苦,因而拒绝肠镜检查。”彭铁立分析说,这就造成我国的结直肠癌患者被发现时,超过85%都是中晚期,死亡率居高不下。

“小瘤子”容易惹出大毛病

据了解,结直肠癌从结直肠息肉慢慢病变到晚期转移不是一两个月、一两年的事,它的周期约有10年。这也就是说,疾病发展至严重地步并非朝夕之事,患者只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息肉并切除,就可以把癌症扼杀在摇篮之中。

“早期结直肠癌的发现主要依赖于合理的筛查。”彭铁立介绍,全球大多数指南建议,年过50岁应开始筛查。实际上,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年轻化日益严重,因此临床专家大都建议,普通人群应该在40岁以前开始筛查。而高危人群要立即进行筛查;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在30—40岁进行筛查;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则需要从儿童开始筛查。

如果有以下情况,则考虑为高危人群: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曾有大肠癌病史者;曾有大肠癌癌前疾病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有盆腔放疗史者。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肠息肉。肠息肉是局部肠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样病变,就像是在大肠粘膜表面长出来的“小瘤子”。发生原因不甚明了,多出现在中年以后,50岁以后的人群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尽管它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已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一般经历这个过程:正常粘膜、增生、息肉形成、息肉癌变、早期肠癌、进展期肠癌甚至转移。息肉要演变为肠癌需要5—10年的漫长时间,因此,市民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息肉,并切除息肉,从而阻断其癌变进程。早期发现肠息肉,切除肠息肉,是预防结直肠癌最为直接、有效、便捷的手段。

彭铁立提醒说,结直肠癌的筛查宜早不宜晚,对于有不良嗜好,比如肥胖、久坐、爱吃肥肉、嗜好烟酒的人群,是肠息肉的高发人群,因此,建议越早越好,不要等出现症状再去检查。

计划3年内完成1万例筛查

有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预后与“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密切相关。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高达95%,而晚期的5年生存率不足10%。而且早期结直肠癌可以通过肠镜下治疗完整切除病变,避免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及放化疗,减少手术风险,具有疗效好、愈合快等优点。

“以前是患病了再治疗,现在要重心前移,重在预防。”彭铁立说,癌症通常由息肉等微小病灶演变而来,通过早期筛查,及时采取措施,能有效延缓甚至阻断癌症的进展,所以,肠癌是可防可控的。

为了提高民众筛查意识,清远市人民医院在肠癌筛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针对早癌筛查陆续开展了三个筛查项目。

第一个是与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合作的万人筛查项目。清远市人民医院承担其中的3000例,目前已完成1900余人的筛查,其中高危人群470人,完成肠镜检查310人,并已筛查出8例肠癌。

第二个是广东省癌症中心的肠癌筛查项目,每年完成1000例肠镜检查,筛查范围主要集中在清城区和清新区。今年已经完成初筛人群近1万人,其中1000多例高危人群进行了肠镜检查,目前已筛查出7例肠癌。

最后一个是该院的重大课题项目——清远少数民族胃肠肿瘤早期筛查,计划3年内完成1万例筛查,主要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开展。近两年来,该院已在连山开展了4次大型义诊,彭铁立是带队医生之一。

“最近的一次筛查,超700名居民参与筛查,发现胃癌和肠癌高危人群100多人,最后有50多人到医院做进一步肠镜检查。”彭铁立说,这里面发现了3例早癌患者,包括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的早期患者。与过往20%多的内镜应答率相比,这次连山的内镜应答率达到了50%以上。

最新筛查手段无创无痛

据了解,目前清远市人民医院已经开展肠癌常态化筛查项目,每周二、周四下午是专门的筛查门诊时间。对肠癌高危人群可进行免费的肠镜检查,后续还会继续深化筛查工作。

“筛查的第一步是先确定高危人群。”彭铁立介绍,40岁以上、有吸烟喝酒的习惯、患有糖尿病或其他肿瘤、生活不规律、不明原因贫血及消瘦等,这些都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因此筛查第一步是主要针对40-75岁人群进行肠癌风险评估的问卷调查,区分无症状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第二步是进行大便潜血试验或粪便基因检测。只要以上任何一项结果为阳性,或提示为肠癌高风险人群,就进行筛查的第三步——肠镜检查。

为了提高市民对肠癌筛查的依从性,清远市人民医院积极开展肠癌知识的宣传讲座。医院门诊和病房常备肿瘤宣传小册子,由医护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到基层进行宣教义诊,普及癌症的基础知识。

“现在医院引进肠癌粪便基因检测技术,无创、操作简便;开展了无痛胃肠镜项目,受检者更易于接受,从而也提高肠癌筛查效率。”彭铁立说。

彭铁立强调,早癌筛查很重要,早发现,通过肠镜、腹腔镜微创治疗,甚至不用外科手术,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有治愈的可能;而晚期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10-20%。

他建议,40岁人群要做一次结直肠癌筛查,尤其高危人群要有早期筛查的意识,定期进行胃肠道筛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如息肉、结肠腺瘤等)。若能在息肉演变为结直肠癌5到10年的窗口期内进行诊治,切断其癌变途径,很可能避免结直肠癌的发生。

知多D

通过粪便诊断是否患有肠癌

据了解,大肠癌有很多种筛查方法,目前最常见的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粪便隐血筛查等。

结肠镜检查就是用一支细长可弯曲的仪器,直径大约1厘米,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回盲部,可让医生观察到整个大肠粘膜的情况。结肠镜检查的优点是准确,既能检查又能治疗。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息肉等癌前病变或是发现早期大肠癌,均可通过肠镜下微创手术切除。缺点是结肠镜检查整个过程会比较痛苦,加上大肠在肚子里面“九曲回肠”,有些地方长了息肉可能会漏诊。

结肠镜检查即使采用无痛肠镜,之前也要进行肠道准备,吃泻药“掏空”身体,一天啥都干不了,只能不停跑厕所。以往一提起肠镜就让人避之不及,因此患者依从性很差。如今有了无痛肠镜,加上医生千万叮嘱,市民基本逐渐接受了。彭铁立介绍说,现在无痛肠镜逐渐被市民接受,无痛胃肠镜体检的病人越来越多。

另外一个常用筛查方式是粪便隐血试验。顾名思义,大肠癌患者常常有便血,因此粪便隐血试验可作为大肠癌的筛查方法之一。如果粪便隐血筛查结果阳性需进行肠镜检查进一步排除大肠癌。粪便隐血试验的优点是无创、方便和便宜,患者要做的只是贡献自己的粪便作为检测样本。缺点是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够高。

“痔疮的病人经常有便血,但有部分病人可合并有大肠癌的发生。患者常常以为便血仅仅是因为痔疮引起,而未行肠镜检查,导致这部分大肠癌患者未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彭铁立表示,目前广州、上海、天津、浙江等省市进行肠癌筛查,第一步均是采用粪便隐血筛查。

大便隐血试验(FOBT)是另一种临床上使用的大肠癌筛查方法。该法有完全无创和廉价等优点,但是其检测大肠肿瘤的准确性低。传统的愈创木脂法大便隐血试验(gFOBT)仅能检测到30%-50%的大肠癌和10%-30%的癌前腺瘤;新式的免疫化学法大便隐血试验(iFOBT)对大肠肿瘤的检出率有所提高,能检测到50-60%的大肠癌和30%左右的癌前腺瘤,但是假阳性率也有所增加。

肠癌粪便基因筛查项目是通过检测粪便中脱落的肿瘤细胞基因,从而早期发现大肠癌和癌前腺瘤。对于筛查发现的腺瘤行肠镜下微创切除,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粪便基因检测目前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临床使用,并被写入美国早期大肠癌防治指南。

粪便基因筛查方法作为大肠癌的筛查手段有望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如果每3年用其对人群进行一次筛查,在3次筛查(9年)后有望能检测出绝大部分大肠癌和癌前腺瘤,达到大肠癌早诊早治,甚至是预防大肠癌发生的目标。

上一篇新闻

献血这件事上,欧洲人最积极,人口只占全球11%,却贡献了全球献血次数的29%

下一篇新闻

成都这家新加坡餐厅,海南鸡饭正宗美味,去过一次还想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