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新加坡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东汉士风与道势的关系

1.道统复兴

A.光武帝於开国后,偃武修文,尤重视表彰气节,如《后汉书·独行传》记载的卓茂、谯玄及《后汉书·逸民传》记载的严光、周党等。

B.士人竞尚名节,社会风气趋於淳美,多义夫节妇、特立独行之士,甚至形成士人激烈的殉道精神→过於强调私人德行。

2.以道抗势

A.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天人相应」,显然有镇压「势」的作用。

B.东汉宦官骄横贪暴,太学生多以卫道为己任,发出清议。

a.背景:自和帝后,天子幼年即位,太后临朝,外戚与宦官乘机弄权,造成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三空之厄」。

b.太学生以道自任的精神,可说是儒家「论政」传统的再现,足以媲美先秦的稷下学风。

c.结果:两次党锢之祸。


对立的团体

株连

赦免

桓帝

太学生

Ö宦官

捕李膺等200馀人入狱

次年赦免党人,但禁锢终身

大臣陈蕃、李膺


灵帝

太学生


Ö宦官

1.李膺等100馀人被捕,株连更广

2.与党人有关系者皆免官禁锢

黄巾之乱起,党锢解除

大臣陈蕃、李膺

外戚

d.影响:

(1)思想趋势⌒外驰 →内敛;关切群体秩序 →反省个体的安身立命。

(2)生活方式⌒托身官僚机构 →安身世家大族的门第。

(3)士人的群体自觉强化(先秦时已形成,至魏晋时成熟)。

3.道统横遭摧折,但仍有标榜道统,积极着述者如郑玄,遍注群经,贡献后世甚大。

4.失去道统维系的政权也被宦官所把持,终至亡国。

5.两汉知识分子对政统的因应类型。

A.官僚型:追随政权,提供服务,如:萧何、叔孙通、陆贾等。

B.理想型:怀抱理想,评论时政,如:贾谊、董仲舒等。

C.批评型:不满时政,猛烈批评,如:桓谭、张衡、王符、仲长统、太学生等。

D.反抗型:反抗时政,以身殉道,如:党锢人物陈蕃、李膺、张俭等。

E.隐逸型:洁身隐逸,以全其道,如:严光、周党、梁鸿、杜根等。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把儒学作为教育之本,编撰出世界上首本儒学教科书

下一篇新闻

学生编写“教材”?全新中文分级读物即将下发新加坡所有小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