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从奇装异服到时尚文化,汉服从小众走向大众

【侨报网综合讯】2003年11月22日,一名男子穿着自己缝制的汉服走在河南郑州繁华地带,是见诸报道的中国现代以汉服示众的第一人。19年后的今天,在刚刚过去的“520”(编者注:因谐音“我爱你”演变为网络情人节),中国多地举办汉服集体婚礼,汉服正在以燎原之势,在中国普及开来。

从奇装异服到时尚文化,汉服从小众走向大众

5月18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的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主会场活动上,演员表演复原汉服展示《秦汉开疆四海归一》。(图片来源:新华社)

社会接受度不断提高

北京《中国新闻报》报道,19年前郑州街头穿汉服的这名男子名叫王乐天,是一位34岁的电力工人。他当天身穿一套简陋的汉服,串街走巷。很快,这套“奇装异服”引发了群众围观。有人大喊:“快来看啊,日本人,穿着和服的日本人!”

几天后,新加坡记者张从兴在网络上看到了王乐天的照片,并与他取得联系,写成了一篇报道:《汉服重现街头》,文中把这次行为放到了一种历史叙事的语境下:“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江南各省后,就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头改服的制度,严令全国男性官民在十天内‘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否则‘杀无赦’。自此以后,汉服就离开了中国汉族男子的日常生活长达358年之久,直到王乐天重新把它穿上街为止。”

后来的汉服爱好者,赋予了这次事件至关重要的标志性意义。人们把它看作是“汉服运动的开端”,王乐天被称为“当代穿汉服上街的第一人”,乃至“当代汉服复兴第一人”。

北京经济日报报道,“以前穿汉服走在街上,经常有人问我要去哪里表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出这是汉服,不少人还可以说出朝代和形制。”山西省长治市园林景观设计师曹晓燕早在2015年就“入坑”汉服,她深切地感受到,近几年汉服所代表的国风文化盛行,社会对汉服的接受度不断提高。

百亿市场、数百万消费者

民众对汉服的接受度也反映在市场和资本层面。

据艾媒咨询2022年1月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达500多万人,汉服市场销售规模高达60多亿元。预测2021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将达到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6亿元。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连续四年保持7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0年中国汉服爱好者的规模约在422.5万人左右,且穿汉服的消费者群体远远高于此数字,约在500万人至1000万人之间。预测2021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达689.4万人,而汉服潜在消费者数目更是高达4.15亿人。

广州《时代周报》报道,山东曹县拥有汉服产业链商家2000多家,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为了应对暴增的需求,不少当地的汉服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却仍旧供不应求。在曹县的大集镇街头,聚集了曹县大部分的汉服商家,拥有完整的汉服产业链。只要设计出款式,就可以在这个小镇上解决配饰、配件、物流等问题。

市场行为背后的文化心理

随着汉服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民众对汉服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如何在汉服的设计、面料质感上做到提升,成为汉服领域的当务之急。广州女孩刘雪儿是在“同袍”的鼓励下,辞去老家公司职员的工作到杭州创业,于2019年创立峯裳传统服饰设计工作室。

乘着汉服东风,自己创业较为顺利,2019年9月在淘宝上架了“峯裳”品牌第一条原创设计的明制马面裙--碧玺绿色万字地灵犬献桃戏花望月织金裙,售价1188元。“当年就卖了500多件,至今仍是二手交易平台上‘求而不得’的款式。”开店至今,“峯裳”累计推出20多款明制汉服,疫情期间平均每款也能保持100多件的销量。

言及未来,广州女孩刘雪儿很有信心。“汉服这种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审美和民族认同感的服饰在青年群体中很受欢迎,逐渐成为时尚与传统融合的文化现象和新兴产业,相信未来购买汉服的人会越来越多,从事原创设计的商家会有更好的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卉认为,“破圈”的汉服经济让传统文化走入更多消费场景。“汉服及相关消费要保持长期热度,无论在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文化意蕴的传达上,还是在产品自身的设计、品质乃至品牌化发展上,都需要创新式思考和时代化表达。”(完)

上一篇新闻

“5C”已过时 新“3C”能吸引新加坡年轻一代吗?

下一篇新闻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设想:根据克氏理论推测可设49个省级行政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