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 1 |

这菜太下饭了,再来一碗!

“很下饭”算是对一道菜至高无上的赞美了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私藏的下饭菜名单,咸香、重口、油汪汪,随意舀一勺拌在饭里,热腾腾地吃下去,满足!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网易号

但下饭菜总有一种,菜与饭各自泾渭分明的感觉。就像当红的明星,随意点出两个来搭戏,硬凑凑也能般配顺眼,但总少一种浑然天成。除了这一种,它在料理的时候就走菜饭融合的观念,是命中注定的天作之合。

海南鸡饭。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Justgola

▲海南鸡饭图片

做海南鸡饭要先处理鸡肉。汆烫鸡肉的锅里,表层飘着的那层油花就是鸡饭美味的精髓。撇起鸡油,大火热锅,将生米撒下,就着干葱叮叮咚咚地快速翻炒出香气。这还没完,要用刚刚烫鸡的汤替代水来煮饭,一只鸡齐齐整整地被运用在料理的各个环节,才算是真正物尽其用

如此煮出来的鸡饭,米粒上带着一层饱满的油光,散而不粘,粒粒分明。入口时既有鸡汤的鲜美,也潜藏着先前烫鸡时加入的姜和香兰叶的复杂风味。不用配菜,就能轻轻松松扒掉大半碗。

不过没人能抵住鸡肉的诱惑,空口吃饭。一小盘斩件的海南鸡,垫着黄瓜片端上桌。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百度

▲海南鸡

一只优秀的海南鸡,应当是皮肉相连,油光锃亮,骨头旁边还微微带一点桃红色,是一条将凝未凝的细血丝。因为汆烫的过程中多次起锅,又沁了冰水,鸡肉紧实,软嫩多汁。

利索地夹起一块鸡肉,蘸点料吧——咸中带甜的黑酱油、用鱼露调成的辣椒酱,或是细细研磨的蒜蓉酱——又酸又辣又甜,几种味道达到了极致的平衡,一口咬下去,肥美不腻,又充满韧性,只觉得人生至此圆满

| 2 |

这样的评价坐标系是在我连吃了五天不同的海南鸡饭,收集了足够多的比较值后,才隐约建立起来的。

来,让我们回到在机场餐厅第一次吃到海南鸡的那一刻。我风卷残云地扫完面前的鸡饭,一边喝着例汤溜缝儿,一边google着海南鸡饭是怎么一回事。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孤独的美食家》

不能让这么优秀的鸡被吃得不明不白。

就像Lucy, Lily年回家就变回了马翠花,张铁蛋一样,在海南,你遍寻不见“海南鸡饭”这道酒店餐厅里排名靠前的亚洲料理,海南只有整只烫熟白斩的文昌鸡。

19世纪晚期的中国移民浪潮中,海南人几乎是最晚到达新加坡的。那时留给他们的工作已经不多,为了糊口,很多人便挽起袖子进了厨房。远隔重洋的故园是回不去了,好在还能用从家乡承袭下来的手艺谋生。文昌鸡这道菜也不例外。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途牛网

▲文昌鸡图片

而到1960年代,经济萧条,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补贴家计而售卖饮食,一两样拿手的食物,几张破椅子,就成了个小摊子。潮州人的炒粿条热闹,有香脆的猪油渣打底;辨不出口音的华裔小贩在居民区里骑着车,甜酸辣的罗惹上包裹着碎花生和姜花末;而海南华侨挑着扁担沿街吆喝,一头白切鸡,另一头是白白胖胖的饭珍。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搜狐网

▲炒粿条图片

海南鸡饭,或者说是海南的白斩文昌鸡,就这样盛在闯南洋的海南先辈们的竹箩里走街串巷,捏成球的饭团用香蕉叶裹着,热腾腾地递到食客手里。如此往复几十年后,老华侨卖不动了,下一代年轻人接手了,海南鸡饭也成了新加坡赫赫有名的国菜。

| 3 |

好吃的海南鸡饭都不在大饭店,而在熟食中心。也就是我们概念中的,美食广场。

为了因应越来越多走街串巷的小商贩,独立建国后的新加坡政府,在住宅区盖起了大量熟食中心,来管理这些小商贩,提醒他们注意卫生及食物品质。如今熟食中心已然遍地开花,是寻觅平民小吃的最佳去处,不仅是当地人生活机能的重要组成,还成了游客必访的文化现象。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十六番

▲熟食中心

在新加坡的五天,我走了七八家熟食中心,规模最小的也有十几家档口,很多是和菜市场连在一起。这边印度小哥翻动着蒜香扑鼻的馕,那边水果摊的华人老板飞快地开着榴莲,手起壳落,利落得仿佛一个隐匿江湖的剑客。而食客就聚在中央联排的塑料桌椅前,低头吸溜着肉脞面,头顶巨大的电风扇搅碎了时间。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新浪博客

熟食中心咋这么好吃呢?这是每一个被国内商场美食街和学校食堂大档口,蹂躏得失去期盼的中国人,在竹脚市场、老巴刹或是麦士威大快朵颐时,内心共同的疑问。

熟食中心好吃,首先在于专一,每家每档几乎都只专精在一两种菜上,抬头一看招牌名就知道。卤面的就是两口大锅,一锅浓稠的卤汤,另一锅滚水等着烫黄面;海南鸡饭四块和五块的套餐,差别只在鸡肉多寡;就连甘蔗汁也从一而终,花样无非是加柠檬或者梅子。这是承袭了早期商贩阖家经营、术有专攻的特点,因此每样食物都怀着极大诚意,随便点也不会踩雷。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搜狐网

▲卤汁

熟食中心好吃,还在于多元。新加坡像是一个简体中文版的香港,遍布的中文招牌、脱胎于潮汕的饮食、路人语调奇怪的广东话和闽南话,无一不显示着华人在新加坡的张力。

但马来西亚与印度的文化,又同时形塑着这片土地,最终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多元性。于是在同一家熟食中心里,马来的椰浆饭甜辣,椰奶香气与江仔鱼相得益彰;印度煎饼酥脆多层,永远笑出一口白牙的印度大叔利落地涂上奶酪和香蕉泥;凑到大排长队的水粿摊一看,现蒸的米糕顶着菜脯和辣酱。


海南鸡,新加坡的杠把子

*新浪博客

▲印度煎饼

在熟食中心吃到后来,我已然放弃用招牌上的语言去预想食物的出身和味道。不同民族的食材、口味和做法,随着移民来到这座小岛上,又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和流转才呈现在我的餐桌上。不管是什么,都请给我来一份儿吧。

作者:惠思佳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聊一聊

快来留言说说

你最爱吃怎样烹制的鸡肉?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吃百家饭。欢迎关注风味星球!

上一篇新闻

深读丨“亿”只鸡的抱负

下一篇新闻

​虹口人的夏天,怎少得了这道清爽鲜嫩的开胃美味~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