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一朵香菇 百亿产业——随州香菇产业的壮大与裂变

随州地区第一大官方网络媒体,查找随州本地最新资讯请登陆随州论坛网及其两微一端,搜索“随州论坛”关注。

随州日报记者 张琴 通讯员 罗强 戚远斌

一朵香菇 百亿产业——随州香菇产业的壮大与裂变

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香菇种植基地。 (随州日报记者 徐 斌摄)

一朵香菇 百亿产业——随州香菇产业的壮大与裂变

外国留学生在裕国股份香菇大棚参观。 (随州日报记者 徐 斌摄)

随州市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杨新美教授的铜像巍然而立,褚红色大理石上镌刻着农业教育家、植物病理学家、真菌学家、随州香菇产业“开山鼻祖”杨新美的“随州故事”。

1978年,杨新美教授在三里岗镇杨家棚村木瓜园播下了人工栽培段木香菇的星星之火,从此香菇致富的种子撒遍随州。

时光荏苒40载,几代人呕心沥血,一朵香菇,端起了30多万香菇大军的饭碗,年出口创汇6亿多美元,年综合产值过百亿元。香菇产业成为随州最富民的产业、外向度最高的产业、最稳定持续的产业。今天,“中国香菇之乡”的传奇仍在继续。

香菇财富惠及三十万人

9月初,三里岗镇吉祥寺村2组,50多岁的邓卓虎正在给今年种的8000多袋菌包点种。

邓卓虎的香菇生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十几岁的他,跟随杨新美教授的脚步,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老香菇技术员”。从几十年前的几百袋到现在的上万袋,邓卓虎夫妻二人,种香菇、贩香菇,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在大洪山东麓的三里岗镇,良好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形成了天然的养菇场。沿240国道三里岗段,处处可见香菇种植基地,家家门前都是香菇架。

“40年前,我们这里还是‘三里一道岗,连年闹饥荒’的贫困乡镇。如今的富裕,多亏了杨新美教授。”说起杨新美,杨家棚村党支部书记蔡建明满怀感恩。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看中了三里岗良好的种植条件,带领弟子罗信昌、吕作舟等人到美满大队(即现在的杨家棚村)木瓜园,将其作为全国第一个香菇良种选育及人工栽培段木香菇生产基地,选育出适合随州生长的优良菌“7925”“7929”。

“当时一说段木长香菇,干部群众都说是天方夜谭。”随州市食用菌协会会长许景闻回忆起杨新美教授刚来的情景。没想到,在杨教授的带领下,揭开了香菇段木栽培的神秘面纱。

当年,杨家棚村香菇收入20多万元,是以往农业总收入的5倍多,在人们心中播下星星之火,让贫困的山乡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1980年,杨家棚村人均香菇纯收入过千元,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成了全市首富村,声名远播。

随着种植技术的逐渐成熟,销售市场的打开,香菇致富之“火”迅速燎原。种植、加工、经销,靠香菇致富的人越来越多。

“香菇种植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吉祥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勇算了一笔账,香菇每袋投入4元多,刨去成本每袋可赚10元左右。一户菇农两个劳力利用闲暇时间种菇3000袋,7个月就可获利3万多元。而那些活跃在全国各食用菌主产区的香菇“经纪人”们,一年收入少则上十万、多则上百万。

1996年,随州从浙江庆元、河南泌阳引进袋料栽培技术,大大节约了林木资源,迅速扩大了香菇生产规模,壮大了香菇从业人员队伍。

三里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祖东介绍,仅三里岗镇有4000多人农忙种田,农闲贩菇,每年外采香菇达6000吨。香菇木耳种植农户占总农户的80%以上,财政收入的80%、农村人平纯收入的80%都来自香菇产业。

如今,随州已经形成了以三里岗为中心的随南地区,以殷店、草店为中心的随北地区,以广水吴店为中心的广水北部地区的香菇种植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有10多万户农民直接从事香菇种植,随州创造的香菇及相关产业在内的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

“随州模式”广泛影响到周边地区,如我省荆门、襄阳、十堰,河南泌阳、西峡、南阳等地,老百姓的收入逐年增长,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一年种菇盖新房,两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再种香菇奔小康”,流传在菇农中间的这首打油诗,是香菇富民产业的真实写照。

香菇外汇稳坐头把交椅

随州香菇“每生产两个,就出口一个”。

外贸出口的“随州现象”,闻名全国。随州香菇出口,十余年位于全国同类地级市首位,连续多年稳坐全省头把交椅。

随县三里岗、殷店、草店、万和和广水吴店五大香菇市场常年交易量达6万吨以上。特别是三里岗市场,日平均交易量10万公斤、交易额500万元,被誉为全国香菇市场价格的“晴雨表”。

从“提篮小卖、以街为市”到“买全国、卖世界”,随州香菇如何走出深山,走上世界人民的餐桌?

故事与随州香菇企业龙头老大——裕国股份掌舵人雷于国等一批敢闯敢干的“农民企业家”密不可分。

计划经济时代,香菇只能由外贸局进行出口,收购价格低。“直接运到广州,一斤可以多赚8元。”胆大的三里岗人雷于国成为敢于吃螃蟹的人。1981年,15岁的他收购了16斤香菇,用蛇皮袋提到广州,一下赚了1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国家工作人员近4个月的收入。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三里岗提袋下广州卖香菇的人与日俱增。许景闻介绍,随着香菇经济的快速发展,仅从三里岗市场上购买香菇已满足不了香菇经销者们的需求。他们深入全国香菇主产区购买香菇,运回三里岗,经剪脚、整装后运至广州市场销售。催生了一批香菇“经纪人”、香菇经销大户,随州常年从事食用菌交易的经纪人有3.4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大食用菌市场有5000余人,常驻境外的经销大户60多个。

“上世纪末,出口经营权政策对企业放开后,随州香菇企业开始了自营出口的历史。”市商务局局长袁冬国介绍,随州的香菇商贩们,不再满足于做“二传手”,思考将香菇进行加工后直接出口,增加利润。

1997年至2000年,三里岗的裕国、银兆、中兴、联丰、三岗等五家通过申办,取得“自营出口”资格,注册成立了公司。2000年,雷于国和外商合资创办的出口公司,拿到随州地区“香菇出口第一单”,当年创外汇326万美元,创造了历史。

2005年,随州在全国率先开创了香菇以罐头工业品来进行出口退税的阶段。袁冬国表示:“香菇工业品化为随州打造了政策洼地,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各出口企业将收购回来的香菇,经分拣、除茎、筛选、抛光、检测、烘干、无菌化处理、真空包装等一系列加工,按工业品直接出口。2008年,随州香菇产品出口突破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30%。

2012年,受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影响,香菇出口大幅下降。随州香菇企业纷纷向精深加工转型,出口产品从单一的干香菇拓展到香菇丝、香菇粉、香菇酱、香菇即食食品。2013年,出口退税政策恢复,全市香菇全年出口6.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7%。2017年,全市香菇出口创汇再次达到6.5亿美元,其中裕国股份出口达1.57亿美元,连续多年稳坐随州出口冠军宝座。

袁冬国说,全国每出口5个香菇,就有随州1个。全省农产品出口看随州,全省农产品出口十强企业,随州占8席,以香菇企业为主。

目前,随州30多家香菇生产企业具备自营出口资质。全市出口过千万企业38家,香菇生产企业占17席。随州香菇出口地从香港扩展到澳门、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香港、东南亚占领60%以上的市场份额。

随州建成了首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出口食用菌专业型基地、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所有香菇企业产品都进行了境外认证和商标注册,随州的香菇产业正加速与国际接轨。

香菇集群孕育百亿产业

2007年、2009年,随州先后被评为“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香菇产业成为随州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走进中国香菇产业第一村——吉祥寺村,只有3300多人的村庄充满了现代化的产业气息,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湖北品源食品有限公司、随州长久菌业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遍布其中,形成了集香菇菌种研发和生产、种植与销售、加工与出口、设备研发与制造的现代化香菇产业链,是随州香菇产业的特写与缩影。

三里岗,作为随州香菇的发源地,孕育了裕国、联丰、中兴、龙泉、三岗、银兆等一批随州食用菌产业骨干企业。

市农业局局长徐峰介绍,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2008年前后,一批企业强强联合、裂变重组,裕国、三友、中兴、神农生态等一批亿元级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各龙头企业在市场上错位发展,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裕国公司成为国内同行中第一个上市企业,并斩获了诸多行业“第一”的殊荣。

2012年以来,随州香菇产业在行业阵痛中再次转型,向标准化种植要质量,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裕国菇业开发即食食品,并与无限极、周黑鸭、老干妈等知名企业强强联手,实现裂变式发展,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全省唯一一家国家一级菌种生产资质企业——长久菌业,实现了随州自主研发香菇新品种的零突破。全省唯一一家香菇酱出口资质企业——品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香菇酱出口势头火爆,上市两个月出口500万美元......

裕国菇业、三友食品等龙头企业,不仅在国内大中城市设有分支机构,还把分公司办到了境外,一举解决了“卖菇难”的问题。每年全市有数千人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外省市进行食用菌生产和技术指导,把外地的资源变成了自己的财源。

“大洪山”“野木”“三里岗”等随州香菇品牌名扬世界。“随州香菇”正在申报区域公共品牌。

2016年,随州成立了全国香菇行业中首家省级科研平台——湖北省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由杨新美教授的弟子、华中农业大学吕作舟教授担任名誉院长,汇聚了行业顶尖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引领随州香菇产业继续向高质量发展。

在几代人的持续深耕下,今天的随州大地上,已建起品种选育、菌种生产、袋料栽培、技术服务、市场交易、精深加工等配套完整的香菇产业体系。有菌种生产企业20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100多家,打造出一条食用菌产业“航母”。随州菇品的每次创新、市场的每次开发,都给产业发展带来一次飞跃,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徐峰表示,食用菌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朝阳产业。40年来,随州香菇产业逐步成长为全国以地市为单位栽培规模最大、栽培技术最独特、花菇品质最优质、菇农收益最稳定、产业链条最完整、出口创汇最多的优势特色产业。下阶段,随州香菇将重点围绕标准化生产、产业装备提升、精深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云起风生闻立云

上一篇新闻

给周黑鸭和老干妈供货的湖北香菇大王,放弃IPO后又遭业绩腰斩

下一篇新闻

湖北裕国股份:优质道地香菇出品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