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月23日 星期二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摄影 周明 文字 王若虚 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特约编辑 吕正 btr

【编者按】周明的《南京路》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离现在已有二十多年。他把镜头对准了人们在商业街上各式各样的活动,九十年代的南京路是外地人的游乐场,也是本地居民的后花园,周明的照片描写人们既把南京路当街又把这里当家的那种感觉。

本文作者王若虚把这条上海最热闹的马路上活动的人分为两种:赶路的人和等待的人,他的视角就像周明在南京路上眼望那样,望向人来人往的街头上每个擦肩而过的人,想象他们的一段经历。无数人匆匆而过,或驻足停留,他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共同构筑了这条包容世间百态的路。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那时它有两位分外强劲的竞争对手:淮海路,四川北路。但它终究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名,和这座城市的声名牢牢结合。

人们知道上海有外滩和东方明珠,知道上海有条南京路,但未必知道南京路分为东西两段。

人们知道南京路上有很多百货公司,有很多商店,但未必意识到南京路上的高楼之后,还有很多原住居民。他们是五光十色霓虹灯光圈外的暗影,是姹紫嫣红鲜花四周的“满天星”。

在南京路上,上海人最多的马路,原住居民们星散四处,其眉目多出三分半的悠然,眼前来去不过是常流常在的溪水,水高水低,永无断处。

在南京路上,上海最热闹的马路,如果你沉心而望,能够听闻过去,触摸当下,眺见未来。这条路上,人类活动最常见的主题有两类。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赶路

第一类自然是行走,或者说,赶路。路就是用来行走的。一切仿佛都是流动的,动态的。人在行走,自行车在行走,轿车和公交车停停走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具体或缥缈,遥远或近在咫尺。广告牌跳动,灯光闪烁。即便那些岿然不动的建筑,也在阳光和月光的变幻下显示出不同的光影样貌。

在南京路上,高峰时段,隔开机动车和行人的铁栏失去了作用,某个方向的行人不得不走在铁栏另一侧,和轿车反光镜、公交车的车门只有一袖之遥。

在南京路上,短暂春季的某个下午,一对即将踏入婚宴殿堂的新人,婚车在路上抛了锚,再也启动不了。距离婚宴的饭店还有一公里距离,所有的宾客都已经到齐了。好在,这对新人有着这座城市灵活和务实的灵魂,对未来幸福的追求和信仰压倒了传统理念。一公里,只需要走十分钟,下车时新娘子可没忘记拿着花束。洁白的婚纱裙的确不适合走太远的路,但那又怎样?这是一次非比寻常的徒步赶路,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们走向目的地——当然,那其实是一段关系的开始——他们笑着走向目的地是今天的,真正形而上的目的地则位于时光的更深处。这次赶路将成为他们记忆中特殊的一环,在南京路上,在人生路上。有朝一日他们会对儿子(或者女儿)回忆,我们就这样走了一路,你小姨在你妈身后提了一路的裙摆,一尘不染。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在南京路上,你永远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在赶路,或者,什么样的东西在赶路。新娘和新郎挽着胳膊走向婚宴现场,或许在三百米外的路口,一位阿姨手提着还没写好挽联的花圈走向自己家中。究竟是谁故去,挽联上会写什么,除了她,谁也不知道,一切成迷。

同样如谜一般的还有那些橱窗假人。在南京路上,大小服装店就算不是全上海最多的,至少也是最多的之一。这个香港精品店,那家意大利名牌店……形形色色男男女女的塑料假人是最沉默的常住居民。他们多多少少有着欺骗性,毕竟,并非每个世人都有那样标致的身材和身高,也没有那样充沛而僵硬的精力,似乎可以永远工作下去。

他们不花钱就能穿上最时尚最潮流的衣饰,但偶尔也有尴尬时刻,必须一丝不挂,等着营业员换上新装。或者,更糟糕的,从这家店里搬到那家店里。离开面目相同的姐妹,离开马路对面橱窗里眉来眼去许久的男装假人。此时“她”不再超然自信,而是被一分为二,从腰部卸开,住五福弄的老彭抱着下半身,住塘沽路的老张抱着上半身,往北面的七浦路走去——那里的店铺面积不足十平米,但“她”将是唯一的女王,也许。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老彭不懂温柔,让“她”下半身双脚朝天。好在老张有着一颗浪漫的心,双臂环绕着“她”,就像平时在舞厅里抱着舞搭子,让“她”的下巴轻置于男人的肩上,眉目低垂。假人不会流泪,但不忍心和这条著名的马路做最后的告别。如果没有意外,“她”将再也回不到这里,正如美好旧时光从不吃回头草。

在南京路上,有真人奔向新生活,有假人奔向新住地,也有动物奔向死亡和自然循环。刘老太认为她挑到了菜市场里状态最好的一只老母鸡。跳过见血封喉的步骤,焯水之后放上几枚枸杞和香菇炖两个钟头,外地读大学回来休假的外孙能够大饱口福,补充营养。虽然外孙的功课并不怎么样,很可能要延毕,但刘老太无需知道这些帮不上忙的事情。

这条马路见多了游客的照相机和大小包特产,闻惯了糖炒栗子和茶叶蛋的香气,听多了各地口音,很容易忽略了那些烟火气息。游人赶路,为了见识景物,商贩赶路,为了赚钱,居民赶路,只为衣食。崇高和市井,宏大和细微,一切一切,都在“走向马路另一侧”的哲学层面上被欲望和好奇所解构。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等待

南京东路通向外滩,全长一点五公里。南京西路是它孪生兄弟的两倍多,三点八公里,最终在一个不起眼的路口融入延安西路。要走完整条南京路,理论上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但时间这个概念在这条马路上成为薛定谔的猫,或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火炉举例。无论你是第几次走在这条路上,都不由会放慢步伐。一条充满魅力的路,只会让人脚步放缓。一条著名的马路,会成为等待本身。

在南京路上,你永远也不知道每时每刻有多少人因为什么理由在等待,以及等待什么,能否等来。新世界百货门口,小伙子打起第三个哈欠,却没有放下手中的鞋盒,更不敢放下另一只手里的花束。美好的东西需要激情,有时更需要耐心。但心上人去洗手间的时间太久了,偏偏所有百货商场的洗手间从不在一楼。或许,女厕所门口和光明邨一样在大排长队。谁知道呢?谁又在意呢?至少他不会,至少他知道在等谁,那个人一定会下来,接过花束,去往南京路的下一段。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但同样的运气未必能降临在吴叔身上。他已经坐了九个小时的通宵硬座火车,来到这座城市,没有找旅馆住下,直接来到此地。出火车站时,他打过小商店里的公用电话,和对方确认了就在第一百货门口碰头(和新世界只隔着一个路口)。又是两个小时过去了,昔日的小学同学仍未现身,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或许是老同学的小轿车半路抛锚了,或许是这座城市的交通太过拥堵,或许老同学临出门时有什么事情要处理,老同学有大哥大,吴叔却没有,也没有寻呼机。

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等待,把两只脚从新买的皮鞋里解放出来,抽根烟,但确保上衣和裤子不落一丝烟灰,朋友借给他的公文箱不能紧靠着石头台阶,防止刮伤。等待总是值得的,一般而言。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也是不会骗他的。但愿。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如果吴叔口袋里再多二十块钱,他就可以像电话里老同学说的那样,直接打车过来,上海话叫“拉差头”。第一百货后门的小马路上,秦师傅已经在抽今天的第八支烟。时值中午,生意不太灵。今天早上到现在才做了两单。他的公司是小公司,车子也不是那种人称“红色旋风”的红色桑塔纳,那是大公司的。他开昌河面包车,可以坐好几个人,但那又有什么用呢?他一只脚索性翘到车窗外,也算拉伸筋骨了。平常在南京路上应该是生意不错的,但今天特别妖,就是不好。秦师傅也没心思开车到处去拉生意。儿子又在学校闯祸了,罪名是早恋,写情书,放学跟女同学结伴回家,被老师发现了,叫家长……怪不得成绩不好,上不去,一切都有因果。之前好不容易让他放下了游戏厅,现在又来新事情,头大,吃不消。不如再吃一支香烟,再往南京西路跑跑,看看有没有生意。但他有预感,今天一天是报销的一天。要么,再等等看?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秦师傅昌河面包车以东六百米的地方,华士商场在搞展销,男式西装专场。平时商场老板是不太开心的,因为二楼饭店在重新装修,轰轰烈烈,声音烦人,但是又没办法去投诉。南京路那么多店铺,来来去去,开开关关,有笑有哭,都是商界自然法则,总不能不许人家不装修不做生意。但今天是幸运日,二楼不知道为什么电路出问题了,再也轰轰烈烈不起来。楼上的装修队,一共12个小伙子,戏称十二罗汉,都只能停下手上的活儿,等着工头和老板去解决电源问题。

大天白日,工作不做,带薪放空,人生美事。所有人都走到窗口,或坐或蹲,或倚或立,看着楼下众生相:在路上,有人坐在路边啃汉堡,有小姑娘在人行天桥上转呼啦圈,证券交易所门口人挤人,有人在女装店门口吵架,有孩子出了商场门口还在为玩具哭闹……世间百态,十二罗汉尽收眼底,又似乎和他们无关。这一刻,他们脸上也有了原住居民们脸上的那种悠然,人在此山中,跳出三界外。马路边,小孩骑在父亲的头上,看着远近的广告牌和商店、大楼,这时会叫他们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老家,无忧无虑,只看高山,未见高楼,也是这样骑在父亲脖子上逛集市,逛庙会,看唱戏。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此时此刻,在南京路上,就是一个不限时节的大集市,大庙会,无尽的人涌来,无尽的人散去。城市工业文明,是靠电力支撑的。现在二楼,电没有来,一切遁入昏暗和无力,外面千阳灿烂,生机涌动。但不管今天怎么样,电总归会来的,工作肯定要做的。工作做完,他们就是要走的,也可能会一直留下,一切未知。

这点就不像戈多,他们没有听说过的戈多。戈多可能来,可能不来。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上海相册II|⑭静止的奔流,与飞逝的定格

周明作品

文字作者简介

王若虚,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专业作家、理事,小说作品见于《收获·长篇专号》《人民文学》《当代》《上海文学》《青年文学》《萌芽》《小说界》《青年作家》等,出版短篇集《在逃》《夏娃看言情的时候亚当在干什么》《守书人》,以及长篇《马贼》《尾巴1》《尾巴2》《限速二十》《火锅杀》。曾获第41届时报文学奖小说奖、首届“澎湃·镜相”非虚构写作大赛一等奖(合著)。

摄影师自述

南京路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商业街。在我的印象中,至今仍未看用摄影的方式比较完整地记录这条商业街在九十年代的实际情况,所以这组《南京路》有其独到的历史价值。

虽说名字叫南京路,但实际上拍的仍然是人,是人们在商业街上各式各样的活动。我并不想过多拍摄这条街上的商业设施,也不想简单记录人们的旅游观光或购物心情,我把焦点对准在芸芸众生身上,描写他们既把这里当街又把这里当家的那种感觉。

摄影师简介

周明,1960年代生人,大学所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曾先后在上海的三所高校任教30多年。现已退休。

1980年代中期开始摄影创作,始终坚持黑白摄影,个性独立、技术全面、勤奋多产,主要的创作主题是城市与生活。系列性的代表作品有《上海蜗居》《南京路》《国铁一号》《卸装》《都市形而下》《今夕何夕》《海市蜃楼》《作秀的城市》《似是而非》《海滩》《囧望》等等。已在国内外举办和参加近八十次摄影展览,作品曾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希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展出。出版过两本个人摄影作品集《上海,547日速瞄》、《海上观,观上海》,还撰写过五本摄影类技术书籍。

“澎湃新闻/视界”发起“上海相册”项目,旨在梳理、挖掘上海摄影师群体代表性作品,从宏观、微观层面呈现给读者一系列关于上海各时期、各领域的影像,并通过与上海作家这一群体的合作,收集撰写属于上海的故事,以此碰撞出一种关于城市发展脉络新的表达方式和观看角度。

责任编辑:高剑平

校对:张艳

上一篇新闻

双宋夫妇为啥又双叒被爆离婚,明明一直都是甜的呀

下一篇新闻

五四新青年,为奋斗的你鼓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