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一路吃
又快到过年了,吃喝便又成了一个话题。过年回家,图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上点比平日丰盛的,喝上点平日不开的好酒。我们大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一个跟吃没关系呢?
我日常那么矜持而又无趣的人,其实也喜欢吃喝,不过也不算那种开心了出去吃一顿,不开心也吃一顿,只要把胃塞满就是灵魂得到拯救的大吃货。对吃喝,我有着自己的一套倔强的理论:得分时间、地点和人物。
时间把我们切割成不同年代的人。不同的年代当然对吃喝有着截然不同的兴趣。譬如童年时缺衣少食,一颗糖、一根米花棒、一粒小饼干都能使人口水直流,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有几个没有偷偷摘过别人地里的一颗番茄、树上的一颗桃子、偷偷烤上一窝番薯。大概能想象到的最顶级的吃喝就是过年或赴宴时能多吃的那几块肉。少年时期,几乎每天吃着食堂伙食的同学们念念不忘的是学校门口摊贩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一锅煮、麻辣烫,还有偶尔回到家中翻炒的小炒肉和煎鸡蛋饼。回想起来,是不是美味依然在脑中荡漾?
成年的你或许有机会漂泊到不同的地方,品尝天南地北的美食,重庆的火锅、成都的兔子头、贵州的酸汤鱼、无锡的酱排骨、南京的盐水鸭、扬州的蟹黄包、苏州的鱼面、北京的烤鸭、桂林的啤酒鱼、湖南的红烧肉、广东的什么都吃……甚至日本的和牛、新加坡的肉骨茶、泰国的冬阴功汤、印尼的咖喱鸡……你的味蕾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吃的时候常被问,味道怎么样?好吃不好吃其实已是其次,你有机会尝尝鲜是一种福分,在美食的记忆房中留下一小格位置成了你此行的任务。其实就算不知道要如何去评价,嘴里还是会说着“好吃,好吃”,因为你的大脑一定有发出过这样的信号:来一趟就得好好品尝当地的美食!
不是所有的食物都会对你的胃口,想必有时内心还可能是拒绝的,路过而已,何苦糟蹋了食物。有时候你被张罗坐在一张桌子前,桌子摆满了各种鸡鸭鱼肉,你默默地想,真是浪费,或者是一种约定俗成,或者张罗的人也只是热心,或者那些是他喜欢的食物。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是一种好客的美德。你也会装作很受用很喜爱的样子与食物亲密接触,等你细嚼慢咽的时候碗里猛的又多了一块肉,“吃啊,多吃点”,心不由颤抖,难道吃下不喜欢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回应?
不过话又说回来,商务会面探亲访友,如果没人为你备足那些丰富的吃的喝的,你会不会索然无味或兴趣全无?我们中国人的吃喝文化呐,源远流长。
如果吃喝相伴身边的是你喜欢或乐见的人,那就完全不一样咯。食物的味道也会悄然发生变化。譬如几个至亲好友,在街角吃上几串羊肉串,在茶店喝上几口水,那滋味又是何等不同。更别说你下厨亲手烹饪几个拿手私房菜了。
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不过也许算诚心,多的不一定是对胃的,不过也许是热情。历尽千帆的你,是喜欢讲究排场?喜欢暴殄天物?还是喜欢少而精?不管怎样,我都认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和对的人不管吃点什么喝点什么,那都是人间美味。
我们的美食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风雨无阻,一路走一路吃。
确实,“民以食为天”,人人都能与吃结下不解之缘。有网友说,他的一生就是为了吃:努力学习是为了挣钱吃饭,出门旅游是为了吃外地的饭,……。好像也不无道理。这辈子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了。
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中国人到底有多能吃?”
这个问题,外国人理解不了,不过中国人都似乎心领神会。
当国外的动物泛滥成灾,中国网友更是操碎了心。美国亚洲鲤鱼成灾,来,我们帮你吃;新西兰小龙虾群染红海水,还等什么,开锅;澳洲直升机射杀泛滥野山羊,肉疼,这不是奔跑的羊肉串吗?中国人能把泛滥成灾的动物吃成濒危,真的不是说说而已。还记得蝗虫和蚱蜢那些翻篇的故事吗?
大家都说,在中国真没什么物种能泛滥成灾,除非——不好吃。你不吃,自然有人吃。看来我的吃喝观念还是太浅薄。尽管如此,我也认为能吃能喝是天大的福分,灵魂和躯体总要有一个被善待才说得过去。
春节临近,愿您吃好喝好!建议食物:宜少宜精,宜温宜洁,宜鲜宜淡,宜缓宜配。
别忘了,中国人对吃喝的贡献,不仅仅是股市,还有医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