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麻竹笋产业 打造成“双创”样板
鲁 凡
英德现有麻竹笋种植面积达62万亩,鲜笋年产量超100万吨,干笋产量超过5.1万吨,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据清远海关统计,2019—2021年,英德出口笋产品贸易货值高达6.61亿元(详见6月9日《南方日报·英德视窗》)。
目前,西牛镇率先启动了镇域产业园建设,围绕麻竹笋为主导产业,重点延伸拓展麻竹笋精深加工和预制菜等增值环节。作为英德产业基础深厚的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标杆,麻竹笋既有潜力更有实力——
加大力度。英德是农业大市(县),从传统到现代,从颜值到实力,需要汇集部门合力推动。职能部门要积极有为,因地制宜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惠民惠企便企政策落地落实,以绿色通道推动绿色发展。要多到生产一线。主动送服务到企业,部门多跑腿,企业少跑腿,切实为企业投产运营加速,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地方产业壮大发展。要凝聚社会共识。围绕产业发展主题,多形式开展品牌宣介、典型选树、劳动竞赛等活动,加大社会面宣传,形成浓厚的助力产业发展氛围。要创新产业理念。西牛镇作为主产地,是产业核心,英西片的有关乡镇作为“翼”,把全市麻竹笋产业作为“一盘棋”,统筹兼顾,精准定位,形成“跨镇集群,一核多翼”发展态势。
拓展深度。经过多年发展,英德麻竹笋的生产种植渐成气候,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为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产业发展环境、市场消费环境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才能实现新发展。加强技术研发。在守住传统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消费实际,深度研发更多新产品,让麻竹笋物尽其用,满足多元化消费场景;加强产销对接。增强产业化运营思维,提升市场营销素养,建设专业化的产销队伍;培养饮食文化。麻竹笋是绿色生态食品,要根据饮食消费趋势,加快产业融合,创设饮食体验场景,加快饮食文化配套,在促进消费升级的同时,推动麻竹笋饮食文化发展。
扩大广度。产业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带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根据清远市委、市政府部署,将把西牛作为试点,建设镇域麻竹笋产业园。一是要高标准规划,既要立足于西牛镇麻竹笋产业发展需要,又要着眼于带动英德乃至粤北麻竹笋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形成区域贸易集散中心;二是要联农带动,通过产业园建设,带动合作社、广大笋农参与产业链条,培育更多新型职业笋农,共享产业收益,促进共同富裕;三要积极打造样板,随着“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园区的集聚功能作用将日益显著,要超前规划、尽快建设,以麻竹笋产业园为切入点、突破口、试验田,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典范,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农业产业园建设经验,以点带面加快产业园的提质增效、拓点扩面,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随着扶持政策的叠加,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园区化、现代化发展迎来了新的风口,雨后春笋的发展前景,势如破竹的发展速度,英德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