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竹经济势如破竹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吴承坤 贵州省赤水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2.51%,拥有大量的生物资源,其中以竹资源最为著名,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被誉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近年来,赤水市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颇为丰富的竹资源禀赋,始终坚持依竹而游、依竹而工、依竹而文、依竹而食,让竹子成为“促游、强工、兴文、丰食”的重要载体,将生态优势优化为四个方面的经济优势。
按照5A级创建标准提档提升大瀑布、竹海、四洞沟等主景区基础配套设施,结合竹海森林景观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项目,丰富了水滑道、竹海湖水上表演、环竹海湖骑行、林间空中栈道等旅游业态。将竹海景观同瀑布风光、丹霞地貌、森林研学等有机结合,组成的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于2020年成功创建遵义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赤水市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6个。2021年,共计接待游客10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00亿元。
围绕“以竹代塑”“以竹代钢”“以竹代木”三个大类,将竹子转化为竹浆纸制品、竹木家具、竹集成材等竹制品,全力推进竹产业“全链条”发展,建成一批集生产加工、产品展示、购物销售、观光体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工业旅游企业,全面提升竹旅附加值。截至目前,共培育竹类加工企业(含作坊)375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2021年竹产业产值达73.2亿元;打造红赤水、竹韵等工业旅游网点4个,成功推出10多个领域近300多个品种的下游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专利近30项。
以竹为载体成功申报“赤水独竹漂”国家级非遗项目和“竹雕工艺”“竹扇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等3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建成贵州赤水非遗竹编体验中心、非遗竹编展示中心、石沓沓非遗馆、非遗工坊等一系列乡村文化产业实体。由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领衔,创新竹类“非遗+研学”新业态,建成集住宿、餐饮、竹编展示、销售、研学等于一体的赤水竹编研培基地,打造“极竹堂”品牌,积极对接上海、重庆等地到赤开展研学活动,让竹旅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打造“游赤必吃”竹食品牌,创新推出以竹笋、竹燕窝、筒筒笋等为特色的赤水“全竹宴”菜系,被评为“中国菜”之贵州主题名宴。打造竹笋加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竹笋能力近万吨,主要包含休闲风味食品笋、清水笋、调味笋等,产品已进入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北京华联、大润发等国内大型零售商场,出口美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竹笋加工年产值达6亿元以上。
评论